阶段检测一Word格式.docx
《阶段检测一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检测一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甲状腺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D.抗体与异物蛋白结合
7.下列是生物体内的有关化学反应,其中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 )
A.肽键形成B.病毒核酸的形成C.转录D.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固定
8.根据右图分析神经细胞,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图不可表示突触小泡膜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⑤等载体有关
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面向图示膜的A面
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单分子层铺展在空气—水的界面上,则④与水面接触
9.碳酸饮料中的苯甲酸钠类化合物可严重破坏人体细胞中线粒体的结构。
若过度饮用碳酸饮料,下列生命活动不会受到影响的是( )
A.染色体的复制B.有氧呼吸C.脂类物质的合成D.小肠吸收甘油
10.右图甲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是从图甲中取出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乙所示结构取自图甲中的①或③
B.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全部分布在图乙所示结构上
C.图乙所示的结构是合成[H]并消耗ATP的场所
D.叶绿体以图甲③的形式扩大膜的表面积
11.下列关于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中的CO2通过呼吸排出体外,至少经过5层生物膜
B.红细胞运输的O2被肝细胞用于有氧呼吸,至少经过6层生物膜
C.小肠肠腔中的葡萄糖进入血液中至少经过8层磷脂双分子层
D.内质网腔中加工的胰岛素运出细胞经过了3层生物膜
12.某探究性学习小组研究营养液中O2含量变化对某植物吸收K+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都是适宜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分析得出该植物吸收K+是要消耗能量的
B.从图中也可以看出该植物吸收K+是需要载体的
C.AB段限制K+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O2浓度
D.BC段表示除了营养液中O2含量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K+的吸收速率
13.ATP是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
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参与ATP形成的元素包括C、H、O、N、P ②在叶绿体中,ATP的运动方向是由叶绿体的囊状结构到叶绿体基质 ③洋葱表皮细胞中能形成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④ATP是各种活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细胞内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
A.①③ B.③④C.②③ D.②④
14.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底物浓度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B.若反应温度不断升高,则A点持续上移
C.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D.曲线①所代表的反应比曲线②先达到反应平衡
15.为了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取生长状况一致的新鲜菠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避开大的叶脉),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密闭容器内,分别给予a、b、c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适宜并且一致。
一段时间后,测得氧气的含量,甲装置未见变化,丙增加的氧气量比乙多。
对以上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仍在进行
B.乙、丙装置中增加的氧气来自水的光解
C.光照时乙装置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小于丙装置
D.丙装置中的叶片光反应产生的[H]可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16.下列有关实验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
B.在探究氯化钠浓度对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的实验中,氯化钠浓度是因变量
C.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中,CO2浓度、温度、植物种类等是无关变量
D.在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可以随便控制
17.将酵母菌处理获得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用超声波将线粒体破碎,线粒体内膜可自然反卷成小的膜泡,原来内膜的内侧面位于膜泡的外表面。
下列四支试管在适宜温度下不会产生CO2的有( )
A.葡萄糖+细胞质基质B.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C.葡萄糖+小膜泡D.丙酮酸+线粒体基质
18.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 )
A.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
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
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D.细胞分裂末期,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
19.右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别在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变化。
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是( )
A.通过抑制DNA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
B.通过促进DNA的复制,促进细胞分裂
C.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
D.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促进细胞分裂
20.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对生物体都是有害的 ②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体外培养可无限增殖 ③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④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壁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 ⑤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⑥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变异是细胞癌变的内因 ⑦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A.1种B.2种C.3种D.4种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20分)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Ⅰ.右图是人体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结构只有通过 才能观察到。
(2)若该细胞为造血干细胞,决定其分裂方向的细胞器是[ ] 。
(3)若该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在其生理活动过程中,能产生[H]的细胞器为[ ] ,[H]的用途是 。
(4)若该细胞为人体毛细血管壁细胞,则该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和 。
(5)若该细胞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与其吸收葡萄糖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是[ ] 和[ ] 。
(6)若该细胞为人体肝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与它的不同之处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
Ⅱ.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开,又有紧密的联系。
结合右面关于溶酶体(一类含多种水解酶、具有单层膜的囊状细胞器)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起源于细胞器a;
e是由膜包裹着衰老细胞器d的小泡,而e的膜来源于细胞器c。
由图示可判断:
a是 ,c是 ,d是 。
(2)f表示b与e正在融合,这种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 特点。
(3)细胞器a、b、c、d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 等。
(4)细胞器膜、 和 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可以模拟生物膜的 功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
22.(12分)图1和图2是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的曲线,图3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的部分生命活动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温室内光照强度(E)与作物光合速率(v)的关系。
在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当E<
b时,增大光合速率的主要方法是 ;
当b<
E<
c时,限制作物增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当E>
c时,可采取 措施,保证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
(2)根据图2分析,如果在阴雨天气,温室25℃,光照强度小于5klx时,采取 的措施,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其原因是在光照强度小于5klx时, 。
(3)由图3可知,当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CO2释放量为0时,细胞内的CO2的主要扩散方向是 (用结构名称和箭头表示)。
H2O进入甲和乙两结构中分别参与其生理活动过程中的 。
23.(12分)下图甲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某种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
图乙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DNA含量细胞的数目;
图丙为该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是 (填字母);
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 (填字母);
染色体数加倍发生在 (填字母);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主要在于 (填字母)。
(2)图乙中DNA含量为2~4的细胞对应图甲中的时期是 (填字母)。
(3)图丙对应图甲中的时期是 (填字母),其DNA含量对应图乙中的 。
此细胞分裂结束以后,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有 条, 个DNA分子。
(4)若用化学试剂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图乙中DNA含量为2的细胞数目会 。
(5)图乙表明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因为 。
24.(16分)以下是某同学通过两个不同的实验探究酶特性的操作步骤,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步骤
操作方法
试管
Ⅰ
Ⅱ
1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2
滴入碘液
2滴
3
注入新鲜的酶溶液
4
水浴保温
适宜温度5min
5
观察现象
A
B
实验二
Ⅲ
Ⅳ
—
注入蔗糖溶液
注入斐林试剂
立即用酒精灯隔水加热
煮沸2min
6
C
D
(1)这两个实验的同一研究课题是 。
为达到这一实验目的,这两个实验所用的酶是不同的,实验一步骤3所用的酶是 ,
实验二步骤4所用的酶是 。
(2)这两个实验中能实现实验目的的是 。
另一实验之所以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是因为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出现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有:
① ;
② 。
(3)对设计错误的实验步骤进行修正和完善。
(注:
可直接用上表步骤中的数字表示,需增加的步骤用文字叙述)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
HIV为病毒,无细胞结构,因此不含核糖体,其遗传物质为RNA。
2.A 解析:
蛋白质中游离的羧基数=肽链条数+R基上羧基数,同理,游离的氨基数=肽链条数+R基上氨基数。
结合坐标图可知,该蛋白质含有两条肽链,124个肽键,R基中共含15个氨基,形成该蛋白质过程中共脱掉124个水分子。
3.A 解析:
纤维素属于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动物细胞间质的物质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一般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散;
DNA的组成元素为C、H、O、N、P,不含S;
中心体没有膜结构。
4.B 解析:
脱氧核糖、葡萄糖、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内都存在的糖;
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就越小,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速率就越低;
生物体的代谢越旺盛,其体内自由水的相对含量越高;
核糖体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核糖体RNA组成,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T2噬菌体由其蛋白质外壳和体内的遗传物质DNA组成。
5.D 解析:
将在蔗糖溶液中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更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进一步失水,可能导致细胞死亡,故A错误;
蔗糖为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故B错误;
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其中的过氧化氢酶已失活,不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不会出现大量气泡,故C错误。
6.D 解析:
A、B、C选项内容都涉及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而D项中的异物蛋白是物质,其与抗体结合不涉及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7.A 解析:
肽键是相邻的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发生在核糖体上。
病毒核酸的形成发生在宿主细胞内。
对于真核细胞来说,转录发生在细胞核(非细胞器)中或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中。
对于一些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如蓝藻、光合细菌)来说,二氧化碳的固定并不发生在细胞器中。
8.D 解析:
静息电位的形成与K+的外流有关,K+外流与膜上的⑤等载体有关;
A面含有糖蛋白,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因此突触间隙面向图示膜的A面;
③为亲水的头部,④为疏水的尾部,因此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单分子层铺展在空气—水的界面上,③与水面接触。
9.D 解析:
甘油进入小肠细胞中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与线粒体无关。
10.D 解析:
图乙中分布有色素,说明图乙所示的结构取自类囊体,叶绿体的内、外膜上不含色素;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类囊体的薄膜上是叶绿体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产生[H]和ATP;
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的方式扩大膜的表面积。
11.B 解析:
血浆中的CO2从毛细血管扩散到组织液中经过2层生物膜,再由组织液经肺泡上皮细胞进入肺泡内又经过2层生物膜,因此至少经过4层生物膜。
O2与血红蛋白分离后扩散出红细胞,经过1层生物膜,再从血浆中经毛细血管壁扩散到组织液,又穿过2层生物膜,扩散进组织细胞穿过1层生物膜,进入线粒体被利用又穿过2层生物膜,共计至少6层生物膜。
小肠中的葡萄糖进入血液,至少要穿过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共4层细胞膜,也就是4层磷脂双分子层。
胰岛素是大分子,以囊泡的形式通过胞吐作用运出细胞,经过0层生物膜。
12.B 解析:
营养液中O2浓度影响植物呼吸作用强度、植物细胞跨膜运输方式中,主动运输消耗能量,该方式与营养液中O2浓度有关。
AB段随O2的相对含量增加,K+的吸收速率增加,因此AB段限制因素是O2浓度。
BC段随O2的相对含量增加,K+的吸收速率保持不变,则说明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吸收速率,但在题图中看不出K+吸收需要载体。
13.B 解析:
ATP是各种活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细胞内主要的直接能源物质,而不是细胞内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
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14.B 解析:
由图可知,底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酶促反应的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都会降低,酶促反应速率下降。
加入化合物P后,酶促反应速率降低说明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曲线①反应速率高,与曲线②相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短。
15.D 解析:
由题干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其余条件均适宜。
光照强度为a,没有氧气放出,是因为细胞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光合作用仍在进行;
氧气来源于水的光解;
丙装置内氧气的增加量比乙多,说明丙装置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大于乙;
光反应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细胞呼吸。
16.C 解析: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为温度,pH为无关变量;
在探究氯化钠浓度对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的实验中,氯化钠浓度是自变量;
在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为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植物种类等会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属于无关变量;
在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应相同且适宜,而不是随便控制。
17.C 解析:
葡萄糖和丙酮酸在酵母菌细胞质基质内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CO2;
丙酮酸在线粒体内进行彻底氧化分解产生CO2;
小膜泡相当于线粒体内膜,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生成CO2。
18.A 解析:
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菠菜细胞无中心体。
19.C 解析:
细胞分裂过程中,通过间期DNA复制,细胞DNA含量加倍,通过细胞分裂,细胞DNA含量又恢复正常。
若间期受阻,则细胞不能完成DNA复制,DNA含量为2n的细胞数将增多。
若细胞不能完成分裂过程,则DNA含量为4n的细胞数量将增多。
20.D 解析:
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是有益的,有利于生物体保持旺盛的新陈代谢;
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
二、非选择题
21.解析:
Ⅰ.
(1)该细胞结构示意图是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亚显微结构。
(2)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运动,纺锤丝是由两组中心粒之间的星射线形成的,因此决定其分裂方向的是中心体。
(3)在动物细胞中能产生[H]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为水。
(4)毛细血管壁细胞内部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外部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5)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借助载体和消耗能量,载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它的形成与核糖体有关,而能量则由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提供。
(6)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植物细胞有叶绿体、细胞壁和大液泡;
动物细胞有中心体。
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和大液泡,因此两者不同之处是根尖分生区细胞有细胞壁,无中心体。
Ⅱ.
(1)根据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特征可以看出,a为高尔基体,c为内质网,d为线粒体;
(2)两种结构的相互融合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所有生物膜都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其上镶嵌和贯穿着蛋白质,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
(4)各种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选择透过功能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答案:
Ⅰ.
(1)电子显微镜
(2)⑤ 中心体 (3)① 线粒体 与氧结合成水,释放大量能量(ATP) (4)组织液 血浆 (5)④ 核糖体 ① 线粒体 (6)有细胞壁,无中心体
Ⅱ.
(1)高尔基体 内质网 线粒体
(2)流动性 (3)蛋白质和磷脂 (4)细胞膜 核膜 选择透过
22.解析:
(1)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光照强度、CO2浓度、水、无机盐等。
图1中光照强度为O~b时,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横坐标所示的光照强度,光照强度为b~c时,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
(2)在阴雨天25℃时,细胞呼吸作用水平较高,可通过降低温度提高净光合作用速率,从而提高产量。
(3)图3中CO2释放量为0时,说明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即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都用于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光反应消耗水,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需水参与。
(1)增大光照强度 CO2浓度 适当遮光(适当减少光照强度)
(2)适当降低温度(降温) 15℃下净光合作用强度(或氧气释放速率)大于25℃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或氧气释放速率) (3)线粒体→叶绿体 光反应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23.解析:
(1)图甲中F~I为分裂间期、I~J为分裂前期、J~K为分裂中期、K~L为分裂后期、L~M为分裂末期,F~M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2)DNA含量为2~4的细胞应处于分裂间期中的S期,即A~B或H~I。
(3)图丙所示细胞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应为分裂后期,对应图甲中的D~E或K~L,其DNA含量为图乙中的4。
(4)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大量细胞不分裂,导致DNA含量为2的细胞数目减少。
(5)细胞在分裂间期的DNA含量为2或2~4,图乙中处于此时期的细胞数目较多。
(1)F~M CD或JK DE或KL BC(或IJ)、DE(或KL)
(2)A~B或H~I
(3)DE或KL 4 4 4
(4)减少
(5)间期细胞数目多
24.解析:
实验一通过同一底物不同酶的作用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二通过不同底物同一酶的作用探究酶的专一性。
由于实验二中先加入斐林试剂再加酶,斐林试剂中的碱性物质可能对酶活性有影响,另外加入酶溶液后,立即加热煮沸,既可能使酶不能充分催化反应,又可能使酶失去活性而无催化作用,因此实验二中两支试管内的淀粉和蔗糖都不能水解为还原糖。
(1)探究酶的专一性 试管Ⅰ中加入淀粉酶,试管Ⅱ中加入其他任意一种酶 试管Ⅲ和Ⅳ中都加入蔗糖酶(或者淀粉酶)
(2)实验一 C、D都不能形成砖红色沉淀
①先加入斐林试剂再加酶,斐林试剂可能对酶活性有影响
②加入酶溶液后,立即加热煮沸,既可能使酶不能充分催化反应,又可能使酶失去活性而无催化作用
(3)1→2→4
3→5(在50~60℃的温水中加热2min)→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