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最新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纳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6074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最新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纳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考最新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纳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考最新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纳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考最新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纳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考最新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纳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最新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纳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届高考最新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纳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最新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纳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最新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纳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13.居民消费已由生存资料消费向享受资料消费转变。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没有由生存资料消费向享受资料消费转变。

14.贷款消费属于超前消费,背离了科学的消费观。

当贷款消费超出了当前收入及未来收入预期时,属于超前消费。

15.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不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应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2.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都占有支配地位。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占支配地位。

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市场地位都是平等的。

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不平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5.公司的执行机构是股东大会及董事会。

公司的执行机构是总经理及其助手,公司的决策机构是股东大会及董事会,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

6.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7.公司的股东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负清偿责任。

公司的股东以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8.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营利。

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营利,还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9.只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树立自己的品牌),就能提高公司的竞争优势。

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多种多样的,还有价格,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

10.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有些权利可以放弃。

11.劳动者履行义务,是以劳动者享受权利为前提的。

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义务为前提。

12.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增多。

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13.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

国债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

14.股票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

(注意:

股票是入股凭证,债券是债务凭证。

15.公司制是现代企业的唯一组织形式。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最主要最典型的组织形式,在我国除公司外,还存在大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16.社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商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17.储蓄存款比较安全,没有风险。

储蓄存款存在通货膨胀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

2.劳动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方式。

只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劳动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方式,按劳动要素分配则是非按劳分配方式,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

3.公平就是要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

公平不等于平均。

4.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5.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性措施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6.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收入差距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激励作用,过大则不利于提高效率。

7.财政收支平衡就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财政支出。

还包括收入小于支出,略有赤字;

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

8.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9.要发挥财政的作用,关键是增加国债发行量。

关键是发展经济,调整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

10.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11.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适度的财政赤字会形成社会总需求,而不是增加社会总供给。

12.为有效控制通货膨胀,政府应增加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长。

有效控制通货膨胀,政府应该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

13.实行税收优惠政策违反了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可以更改。

14.国家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初次分配更加合理。

个税起征点的调整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调整,而不是初次分配。

15.“营业税改增值税”有利于优化国家税种结构,拓宽财政收入来源。

“营改增”有利于国家税种结构的优化,但并没有拓宽财政收入的来源。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财政、税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法律手段。

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基本标志,根本目标是坚持共同富裕。

4.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

促进经济增长是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5.法律法规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6.经济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经济增长强调“量”,经济发展不仅强调“量”,更注重“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8.把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转变。

9.农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下降表明农业的基础地位在逐渐减弱。

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处于上升趋势,第一,二产业占GDP比重有所下降,这说明我国的三大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10.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和威胁。

11.世贸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

世贸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12.我国可以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

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会增加政府负担,也不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定。

13.对外直接投资取代商品出口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形式。

我国实行“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对外直接投资不会取代商品出口。

14.对外开放战略应由“引进来”转向“走出去”。

我国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15.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把对外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根本基点。

《政治生活》

第五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统一的。

权利与权力不是一回事。

3.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与人民民主专政是不一样的。

4.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

宪法规定,要年满18周岁,而且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6.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选举权是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7.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在立法上的平等。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指的是在法律实施上的平等,即守法平等和司法平等。

8.公民享有的权利都是一样的。

全国人大代表享有的人身特别保护权和会上发言表决免责权,并非人人都有。

9.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各项政治自由和监督权。

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0.享有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11.等额选举当选者已事先“内定”。

如果候选人的选票达不到法定的票数也是不能当选的。

12.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事,让公民参与决策过程,只会干扰决策的形成。

决策不是少数精英的事,让公民参与决策,反映公民的意愿,集中公民的智慧,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决策。

13.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是弱者对强者进行监督,不起任何作用。

公民实行民主监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4.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

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

15.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基层政权机关。

第六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人大是行政机关的执行机关。

行政机关是人大的执行机关。

2.中国共产党能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

政党,社会团体,政协,爱国组织都无权行使或者代替政府行使政府职能。

3.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

政府不可以直接干预经济,而是以宏观调控为主,变直接干预为间接引导。

4.政府职能正逐步减少。

我国政府转变职能并不意味着职能减少。

5.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目的是树立政府威信。

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6.政府要依法执政。

政府依法行政,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

7.政府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加强立法工作。

政府属于立法机关。

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委员会。

8.在政府民主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少数人的意见不予考虑。

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尊重少数原则都是我们在民主决策中应坚持的原则。

9.检察机关的监督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检察机关的监督属于司法监督,是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

10.政府须切实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

11.政府拓宽接受监督的渠道,意味着扩大了公民的监督权。

政府拓宽接受监督的渠道,方便了公民监督,但并没有扩大公民的权利。

12.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利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第七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以人民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2.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3.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是相互监督的关系。

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是监督与被监督、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中共中央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6.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上的领导;

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相互监督。

7.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国家职能。

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职能,但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9.中共中央提出的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变为国家意志的。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是通过法律来实现的,党的政治领导通过人大上升为国家意志。

10.我国的多党合作就是多党联合执政。

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11.我国已经消灭了民族压迫,所以不存在民族问题了。

消灭了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就消灭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

但当前影响我国民族团结的问题仍然存在。

1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民族自治地方享有充分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1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立法权。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自治性法规,没有立法权。

14.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15.在我国,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

在我国,正常的宗教活动才受法律保护。

16.我国支持和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我国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不支持和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17.我国宗教实行自主自办的方针,与外国宗教不存在交往。

我国宗教在独立自主自办的前提下,发展和外国的交流和交往。

18.我国宗教的性质已发生了根本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宗教的性质仍然是唯心主义。

19.政协委员依照宪法和法律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20.依法执政是中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中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21.民主党派围绕民主和团结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应该是人民政协。

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22.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代表大会是上下级关系。

二者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属于党的系统,人大属于国家机关体系,不是上下级关系。

23.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2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

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括民族乡的人大和政府,也不包括司法机关。

25.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6.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八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

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也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国际社会的成员只有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国际社会的成员还包括地区。

3.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维护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和国家合作的基础。

4.为维护本国利益,可以损害别国利益。

任何国家都不能以维护本国利益为由,侵犯别国利益。

5.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推动和平发展的根本途径。

推动和平与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6.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粮食安全问题。

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7.联合国不是一个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8.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联合国安理会才是。

)9.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参加联合国的各项活动。

一贯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项活动。

10.恐怖主义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主要障碍。

)11.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意味着当代世界已经实现了多极化。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只是趋势。

12.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军事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应该是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

13.各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上的主张是一致的。

各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存在差异,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上的立场也存在分歧,这种分歧的焦点是搞强权政治还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4.对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我国政府的主张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对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我国政府的主张是应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反对诉诸武力。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15.一国的经济越发达,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就越大。

不能这样认为,这是不科学的。

16.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力量。

决定因素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17.各国的外交政策都是由本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决定的。

都是由各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18.弱国无外交,经济实力的强弱决定一国的外交政策。

弱国也可以发展对外交往、推行本国的外交政策、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19.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唯一目标。

这只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还有对外目标即“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21.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发生了变化。

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不会发生变化。

2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各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23.各国和平共处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4.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主导作用。

应该是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文化生活》

第九单元文化与生活

1.纯自然的现象有时也是文化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纯自然现象不是文化现象。

2.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有时文化会超前于经济的发展,有时则会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文化素养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5.有文化就意味着文化程度高。

文化不等于文化程度。

6.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7.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8.任何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

落后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重大的阻碍作用。

9.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10.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1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但并不意味着终身不变。

12.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是人们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文化的影响。

13.文化对人的影响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深远持久并非不会改变。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1.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对那些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没有必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

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世界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

世界文化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