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妇科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6066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结合妇科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西结合妇科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西结合妇科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西结合妇科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西结合妇科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西结合妇科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中西结合妇科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结合妇科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西结合妇科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2)阔韧带:

为一对翼形的腹膜皱襞。

由子宫两侧开始,达到骨盆壁将骨盆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有膀胱,后部有直肠。

阔韧带分为前后两叶,上缘游离,内2/3包绕输卵管(伞部无腹膜遮盖),外1/3由伞部下方向外延伸达骨盆壁,称为骨盆漏斗韧带或卵巢悬韧带,卵巢动静脉由此穿过。

输卵管与卵巢之间部分称为输卵管系膜,其中有结缔组织和中肾管遗迹。

卵巢与阔韧带后叶相连部分称为卵巢系膜。

卵巢内侧与子宫角之间的部分称为卵巢韧带或卵巢固有韧带。

子宫两侧的阔韧带中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大量的疏松结缔组织,称为宫旁组织,子宫动静脉及输尿管均从阔韧带基底部穿过。

3)主韧带:

位于阔韧带的下部,横行于子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为固定子宫颈位置、防止子宫脱垂的重要组织。

4)宫骶韧带:

从子宫颈后面的上侧方,向两侧绕过直肠到达第2、3骶椎前面的筋膜,将宫颈向后上牵引,间接的保持子宫前倾位置。

*真骨盆:

自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可将骨盆分为两部分,其下为小骨盆,又称真骨盆,是胎儿娩出的通道。

两侧坐骨结节的后上方,各有一尖形的突起,称为坐骨棘,可经阴道或直肠触知,是判断胎儿衔接和下降程度的标志。

*骶岬是内测量骨盆对角径的标志。

耻骨两降支的前部相连构成耻骨弓,与骨盆出口的大小有关。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月经:

是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月经的出现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初潮:

月经第一次来潮称初潮。

*周期出血的第一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一日的间隔时间为一个月经周期。

*经期由于盆腔充血以及前列腺素的作用,有些妇女出现下腹及腰骶部下坠不适或子宫收缩痛,并可出现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

少数患者可有头痛及轻度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

*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1)促进子宫发育,提高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2)使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增生、修复;

3)使宫颈口松弛,宫颈粘液分泌增加,质稀,易拉成丝状;

4)促进输卵管发育,加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5)促进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粘膜变厚,使阴道维持酸性环境;

6)使大、小阴唇发育丰满,色素加深;

7)促进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促进其他第二性征发育;

8)协同卵泡刺激素促进卵泡发育;

9)通过对下丘脑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脑垂体促性腺素的分泌;

10)促进水钠潴留,影响脂肪代谢;

促进骨中钙盐和磷盐的沉积。

*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1)降低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降低妊娠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

2)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

3)使宫颈口闭合,粘液分泌减少,性状变稠;

4)抑制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5)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

6)促进乳腺腺泡发育成熟;

7)通过负反馈作用,影响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8)兴奋体温调节中枢,使基础体温升高;

9)促进水、钠的排泄。

*月经的生理:

胞宫周期性出血,月月如期,经常不变,称为“月经”。

月经又称为“月事”、“月信”、“月水”。

*正常月经,周期为28±

7天;

经期为3-7天;

经量为50-80ml;

经色为暗红色;

经质应是不稀不稠,不凝结,无血块,无特殊气味;

*一些特殊的月经现象:

并月:

指月经定期两月一至者。

居经(季经):

指月经定期三月一至者。

避年:

指月经一年一潮者。

暗经:

指月经终生不潮而能够受孕者。

激经(盛胎、垢胎):

指受孕之初按月行经而无损于胎儿者。

*月经的产生机理:

1、肾:

肾脉与任脉交会于“关元”;

与冲脉下行支并行;

与督脉同是“贯脊属肾”,所以肾脉又通过冲、任、督三脉与胞宫相联系。

2、肝:

肝脉与任脉交会于“曲骨”;

与督脉交会于“百会”;

与冲脉交会于“三阴交”,通过冲、任、督三脉与胞宫相联系。

3、脾:

脾脉与任脉交会于“中极”;

与冲脉交会于“三阴交”,通过冲、任二脉与胞宫相联系。

4、心5、肺

第五章孕期监护及保健

*推算孕产期:

从末次月经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农历日数加14),所得日期即为预产期,如末次月经第一次是公历2004年9月16日,则预产期为2005年6月23日。

第六章正常分娩

*产力:

产力是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

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

腹肌和膈肌的收缩力,统称腹压;

以及盆地肛提肌的收缩力。

*软产道是怎么形成的:

软产道是指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弯曲管道。

*子宫收缩力特征:

1节律性2对称性和极性3缩复作用

*决定分娩的四因素:

1.产力2.产道3.胎儿4.精神心理因素

*产程分期:

分娩全过程是从有宫缩至胎儿胎盘娩出,简称总产程,临床通常分为3个产程。

1)第一产程:

又称宫颈扩张期。

只开始出现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

初产妇宫颈较紧,宫口扩张较慢,约需11-12小时,经产妇宫口较松,宫口扩张较快,约需6-8小时。

2)第二产程:

又称胎儿娩出期。

从宫口完全扩张(开全)到胎儿娩出全程,初产妇约需1-2小时,经产妇通常数分钟即可完成,但也有长达1小时者,不应超过1小时。

3)第三产程:

又称胎盘娩出期。

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剥离娩出需5-15分钟,不超过30分钟

*试胎:

妊娠七八个月时感腹中痛,痛定仍然如常者,此名为试胎

*弄胎:

若月数已足,腹痛时作时止,腰不痛者此为。

第七章正常产褥

*子宫复旧:

子宫是产褥期变化最大的器官。

妊娠子宫从胎盘娩出逐渐恢复至末孕状态的过程称为子宫复旧。

第八章妇产科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肝的功能失常发病机理:

(1)肝气郁结:

肝藏血,司血海,主疏泄,喜调达而恶抑郁。

若情志内伤,肝气郁结,肝经气滞,可致经行乳房胀痛;

气滞影响血行不畅,冲任、胞脉阻滞,可致痛经、月经后期、闭经、妊娠腹痛;

冲脉血海蓄溢失常,可致月经先后无定期。

(2)肝郁化火:

五志过极,肝郁化火,热伤冲任,血海不宁,迫血妄行,可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经行吐衄。

(3)肝血不足:

肝肾同源,精血互生,阴血不足,冲任亏虚,血海不满,可致月经过少、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等。

(4)肝阳上亢:

围绝经期肾阴亏虚,经期血海空虚,孕后血聚养胎,全身阴血不足,阴不涵阳,肝阳上亢,可致围绝经期和妊娠期高血压、妊娠心烦、妊娠眩晕;

肝阳化风,肝风内动,可致妊娠子痫。

第十一章妊娠病

*概述:

妊娠早期孕妇出现择食、食欲不振、轻度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等症状,称为早孕反应,多不需要特殊治疗,于妊娠12周前后逐渐减轻并消失。

少数孕妇反应严重,恶心呕吐频繁,不能进食,导致体液、电解质代谢紊乱,甚至威胁孕妇生命,称为孕妇剧吐。

发生率0、35%~0、47%。

中医称本病为“恶阻”,取其“恶心而阻其饮食”之意。

又称子病、病儿、阻病。

*妊娠病发病机制:

①阴血下注,阳气偏亢:

易致妊娠恶阻、妊娠心烦、妊娠眩晕、妊娠痫证等;

②胎体渐长,阻碍气机:

易致妊娠肿胀、胎水肿满等;

③肾气亏损,胎元不固:

易致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滑胎等;

4脾虚血少,胎失所养:

易致胎动不安、胎萎不长等。

*考虑终止妊娠的情况:

1)持续黄疸2)持续蛋白尿3)体温升高,持续在38℃以上4)心动过速(≧120次/分)5)伴发Wernicke脑病等,危及孕妇生命时,需考虑终止妊娠。

*流产特殊类型1)稽留流产2)习惯性流产3)流产感染

*流产辨证论治

*先兆流产

1肾虚

证候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或暗红;

或伴腰酸腹坠痛,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而清长,或曾屡孕屡堕;

舌淡苔白,脉沉滑尺弱。

治法补肾健脾,益气安胎

方药寿胎丸(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

2外伤

证候妊娠期,跌扑闪挫,或劳累过度,致阴道少量流血,腰酸;

或伴小腹坠痛;

舌质正常,脉滑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固肾安胎

方药圣愈汤(人参黄芪熟地当归川芎白芍)

*异位妊娠实验室检查方法

1HCG测定2B超检查3阴道后穹隆穿刺4子宫内膜病理检查5腹腔镜检查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临床表现:

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心肾衰竭。

*高危因素

(1)初产妇、孕妇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40岁

(2)有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及家族史、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抗磷脂综合征、血管紧张素基因T235阳性、营养不良等(3)子宫张力过高(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等)者(4)低社会经济状况

*病理生理变化:

全身小动脉痉挛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基本病变。

由于小动脉广泛性痉挛,造成官腔狭窄,周围循环阻力增大,血管壁及内皮细胞损伤,通透性增加,体液和蛋白质渗漏,出现血压升高,蛋白尿,水肿,以及子宫胎盘关注不足等。

对母儿造成伤害,甚至导致母儿死亡。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疾病分类——子癎前期(轻度和重度对比)

1)轻度临床表现BP≧140/90mmHg,孕20周以后出现;

尿蛋白≧300mg/24h或(+)。

可伴有上腹不适、头痛等症状。

2)重度临床表现BP≧160/110mmHg;

尿蛋白≧2.0g/24h(++);

血肌酐﹥106μmol/L;

血小板﹤100*10^9/L;

微血管病性溶血(血LDH升高);

血清ALT或AST升高;

持续性头痛或其他脑神经或视觉障碍;

持续性上腹不适。

*前置胎盘:

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称前置胎盘。

前置胎盘为妊娠晚期出血主要原因之一,是妊娠期严重并发症。

如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儿生命安全。

*胎盘早剥: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胎盘早剥。

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特点,如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安全,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之一。

*母儿血型不合系孕妇与胎儿之间因血型不合而发生的同族血型免疫疾病,可使胎儿红细胞凝集破坏,引起胎儿或新生儿溶血症。

此病胎儿死亡率高,本病对孕妇无影响。

此病分为ABO血型和Rh血型不合两类,ABO血型不合较多见。

母儿血型不合

1)病史孕妇往往有原因不明性流产、死胎或新生儿溶血病史

2)新生儿黄疸一般在出生活第二日开始,第七日达高峰,随后迅速消退。

严重者可在产后24小时内出现,同时还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或胆红素脑病,贫血症状大多较轻,重者见胎儿水肿,肝脾肿大。

*实验室检查

1)血型检查

2)抗体效价测定孕28-32周间每2周测1次,孕32周以后每周测定1次。

如Rh血型不合抗体效价在1:

32以上,ASO血型不合抗体效价在1:

512以上,均提示病情严重。

3)B超检查4)羊水检查

*过期妊娠:

凡平时月经周期规则,妊娠到达或超过42周(≥294日)尚未分娩者,称为过期妊娠。

十六章产后病

*产后病:

产妇在新产后及产褥期内发生的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

*发病机理:

1亡血津伤;

2元气受损;

3瘀血内阻;

4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

*三审:

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的停滞;

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

三审乳汁的行与不行,以及饮食之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

*三禁:

禁大汗,以防亡阳;

禁峻下,以防亡阴;

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

*辨证论治:

1、血瘀

证候:

产后血性恶露持续10日不止,量时多时少,或排出不畅,或突然大量出血,色紫黯或黯红,夹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排出腹痛减轻;

舌紫黯或边尖有瘀斑、瘀点,脉沉涩或弦涩。

治法:

活血化瘀,调冲止血。

方药:

生化汤(川芎炮姜桃仁当归炙甘草)

2、血热

产后恶露过期不止,量较多,色紫红,质黏稠,有臭气,口燥咽干,面色潮红;

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治法:

养阴清热,安冲止血。

方药:

保阴煎(白芍生地山药续断黄芩黄柏甘草)

产褥感染

*中医病因病机:

1:

感染邪毒;

2:

热入营血;

3:

热陷心包;

4血瘀阻滞;

*临床表现:

1.症状

1):

发热:

一般出现在产后3~7日,外阴、阴道、宫颈部位感染者,发热常不明显。

子宫内膜炎或子宫肌炎时,表现为高热;

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脓肿形成者则高热不退;

弥漫性腹膜炎时,体温高达40℃;

盆腔内血栓性静脉炎表现为寒战、高热,可持续数周并反复发作;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表现为弛张热。

2):

腹痛:

当感染延及子宫、输卵管、盆腔结缔组织或盆腔腹膜时,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从下腹部开始,逐渐波及全腹。

腹膜炎时往往疼痛剧烈并伴有恶心呕吐。

3):

恶露异常:

轻度子宫内膜炎时,恶露常不多,且无臭味。

重度子宫内膜炎患者恶露明显增多,混浊,或呈脓性,有臭味。

4):

其他:

下肢持续性疼痛,可出现持续高热、寒战、谵妄、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体征:

腹肌紧张及反跳痛,触及硬索状,会阴切口或裂伤处可见红肿,触痛,或切口化脓,裂开。

附件明显触痛。

2.体征

(1)体温升高,脉搏增快,下腹部可有压痛,炎症波及到腹膜时,可出现腹肌紧张及反跳痛。

(2)妇科检查

*产后缺乳辨证论治:

气血虚弱:

产后乳少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头晕;

舌淡,少苔,脉虚细。

补气养血,佐以通乳。

通乳丹(党参黄芪当归麦冬桔梗木通)

肝郁气滞:

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乳汁浓稠,乳房胀硬或疼痛,情志抑郁,或有微热,食欲不振;

舌质正常或黯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下乳涌泉散(柴胡青皮白芍当归川芎生地天花粉桔梗通草炮山甲王不留行甘草白芷木通漏芦)

第二十章

*崩漏辩证要点:

崩漏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经血非时而下,其主证是出血,故辩证应根据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参合兼证及舌脉,辩其热、虚、瘀的不同。

一般而言,经血非时暴下,血色鲜红或紫红,血质稠粘多属热;

经血崩下非时,量多势急,继而淋漓不止,色淡质清,多属虚;

经血非时而至,时来时止,或时闭时崩,或久漏不止色紫黑有块,多属瘀。

*治崩三法:

1)塞流:

即止血以固本。

暴崩之际,急当止血防脱,常用固气摄血,收敛固涩止血,最根本的原则应视证型的寒、热、虚、实决定。

虚者补而止之,实者泄而止之,寒者温而止之,热毒者清而止之,并非专事止涩所能收获。

2)澄源:

是辩证求因,澄清本源之意,乃治疗崩漏的重要阶段。

血止或病缓时仍需根据不同情况辩证论治,切忌一味温补,致犯虚虚实实。

3)复旧:

乃为调理善后之治。

视其气血之盛衰,脏腑之虚实,多从调理肝脾,益肾固本,本固血充则经水自调。

*崩漏辩证论治:

一:

无排卵性功血

1血热

(1)虚热

证候经血非时突然而下,量多势急,或淋漓少许,血色鲜红或质稠,烦潮热,或小便黄少,或大便干结;

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止血调经。

方药保阴煎合生脉散(生地熟地芍药山药川续断黄芩黄柏生甘草)

(2)实热

证候经血非时大下或忽然暴下,或淋漓日久不断,色深红,质稠;

口渴烦热,小便黄,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方药清热固经汤(炙龟板牡蛎粉清阿胶大生地地骨皮焦山栀生黄芩地榆片陈棕炭生藕节生甘草)

2肾虚

(1)偏肾阳虚

证候经来无期,经量或多或少,色淡质清,畏寒肢冷,面色晦暗,腰腿酸软,小便清长;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方药右归丸(大怀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

(2)偏肾阴虚

证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少,或淋漓不净,色鲜红,质黏稠,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心烦;

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肾养阴,调经止血。

方药左归丸合二至丸(大怀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肉川牛膝菟丝子鹿胶龟胶女贞子旱莲草)

3脾虚

证候经血非时暴下,继而淋漓不止,色淡,质稀,倦懒言,面色白光白,或肢体面目浮肿;

舌淡,苔白,脉缓无力。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方药固本止崩汤合举元煎加味

4血瘀

证候经血骤然而下或淋漓不断,或闭经数日又忽然暴下,色暗质稠,夹有血块,小腹胀痛,块下则减;

舌紫暗,苔薄白,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方药四物汤合失笑散(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蒲黄炭五灵脂)

2、排卵性功血

1子宫内膜修复延长(卵泡期出血)

(2)虚热

证候经来持续不断,淋漓10余日止,色鲜红,质稠;

伴见两颧潮红,五心烦热,口咽干燥;

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调经止血。

方药两地汤(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烊化)白芍)

2黄体功能不足

(1)脾气虚弱

证候月经提前,量多,色淡,质稀;

面色不华,精神怠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食少纳差;

舌淡,脉细数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固冲调经。

方药补中益气汤(党参黄芪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

(3)阳盛血热

证候月经提前,量多,经血鲜红或紫红,质稠,光亮;

面红颧赤,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

方药清经散(熟地地骨皮丹皮青蒿黄柏白芍茯苓)

(4)肝郁血热

证候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经血排出不畅,色紫红有块,质稠;

少腹胀痛,胸胁胀闷,口苦咽干;

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调经。

方药丹栀逍遥散(甘草、当归 茯苓、生白芍 白术、柴胡 丹皮、山栀)

*卵巢性闭经类型

1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或缺加

(1)单纯性卵巢发育不全症(Swyer综合征);

(2)性腺发育不全症(Turner综合征)。

2卵巢功能早衰

3卵巢切除或组织被破坏

4卵巢功能性肿瘤

*闭经辨证论治:

气血虚弱

证候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渐至闭经,或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神疲肢倦,或食欲不振,毛发不华;

唇色淡红,苔薄白,脉沉缓或沉细。

治法补气养血调经

方药人参养营汤(人参黄芪白术茯苓远志陈皮五味子当归白芍熟地桂心炙甘草)

5寒凝血瘀

证候以往月经正常,突然经闭,数月不行,小腹疼痛拒按,得热痛减,四肢不温,或带下量多,色白;

舌质淡或紫黯,或边有瘀点,脉沉涩。

治法温经祛寒,活血化瘀。

方药温经汤(吴茱萸当归白芍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烊化)生姜甘草半夏牡丹皮麦冬)

6痰湿阻滞

证候月经停闭,胸胁胀满,呕恶痰多,神疲倦怠,或面浮肢肿,或带下量多,色白,质黏稠,大便溏;

舌体胖嫩,苔腻,脉沉缓或滑。

治法燥湿化痰,活血通经。

方药苍附导痰丸(茯苓陈皮法半夏甘草苍术香附南星枳壳生姜神曲)

*痛经中医病因病机(看看)

中医认为痛经主要由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等引起。

并与体质因素、经期及其前后特殊的体内环境有关。

其病机主要因经期受到上述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冲任气血运行不畅,子宫经血受阻,以致“不通则痛”;

或冲任子宫失于濡养而“不荣则痛”。

之所以随月经周期发作,是与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变化有关。

因为平时子宫藏精气而不泻,血海由空虚到满盈,变化缓慢,致病因素对冲任、子宫影响变现不明显。

而经前、经期血海由满盈到溢泻,应以通为顺。

若受致病因素影响,冲任子宫阻滞,则不通则痛;

经血下泄必耗气伤血,冲任子宫失养则不荣则痛。

痛经病位在冲任子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症。

临床分类有虚实之别,虚证多为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实证多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或湿热下注等。

1)气滞血瘀2)寒湿凝滞3)湿热瘀阻4)气血虚弱5)肝肾亏虚

*痛经辨证要点(看看)

通常根据发病的时间、性质、部位及其疼痛的程度,结合月经的周期、量、色、质以及兼证辨别其寒、热、虚、实。

一般经前痛为实,经后痛为虚,经期痛有实有虚。

通常疼痛剧烈拒按为实,隐隐作痛,喜揉喜按属虚。

得热痛减为寒,得热痛甚为热。

绞痛,冷痛者属寒,灼痛者属热。

痛甚于胀,血块排出则痛减者为血瘀,胀甚于痛者为气滞。

持续性疼痛者为血瘀,时痛时止者为气滞。

痛在少腹多责肝,痛连腰骶多责肾。

痛经有虚实之分,凡实痛者,因气血凝滞,胞脉受阻,不通则痛;

虚痛者,乃气虚不足以运血,血虚不足载气,以致胞脉失养,虚而作痛。

*痛经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

证候经前或经期下腹胀痛,拒按,经量少,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伴胸胁、乳房作胀;

舌质黯或边有瘀点,脉弦或弦滑。

治法理气行滞,逐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当归赤芍川芎桃仁枳壳延胡索五灵脂丹皮香附乌药红花甘草)

2寒湿凝滞

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拒按,经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身痛,恶心呕吐;

舌淡黯,苔白腻,脉沉紧。

治法温经祛寒,活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延胡索蒲黄五灵脂苍术茯苓)

3湿热瘀阻

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疼痛,灼热感,或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经血量多或经期延长,色黯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液;

带下量多,色黄质粘有臭味,或伴低热起伏,小便黄赤;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清热调血汤(丹皮黄连生地白芍当归川芎红花桃仁延胡索莪术香附)

多囊卵巢综合征

1病史有闭经史,以继发性闭经为多;

有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