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稿《最小公倍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5982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说课稿《最小公倍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说课稿《最小公倍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说课稿《最小公倍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说课稿《最小公倍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说课稿《最小公倍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说课稿《最小公倍数》Word格式.docx

《小学数学说课稿《最小公倍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说课稿《最小公倍数》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说课稿《最小公倍数》Word格式.docx

我设计的总体理念:

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基础上感悟、理解、应用、巩固。

将直观演示与抽象思维相结合。

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温故知新,引出新知

教材创设了学生在裁纸中遇到的问题创设情境,是想通过求正方形的边长及其最小值,抽象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学生尝试拼摆而且没有目的的去摆,且花费的时间也不少。

怎样才能在一节课内完成概念及方法的教学呢?

对,直奔主题。

在复习完找倍数以后,我直接请学生观察这两个数的倍数中有什么相同点,从而引出公倍数。

通过找其中最小的公倍数,顺利地引出最小公倍数。

概念的教学由学生观察得出,学生很快就理解了。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强调: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所以用省略号来表示。

让学生自己说说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出示12和18

用自己的方法来找出最小公倍数。

学生会用到列举法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对数比较小的可以用这些方法,那么1200和3400的找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可以吗?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有没有比较简便的方法呢?

由于前面学习最大公因数的时候学过短除法,有的学生会想到,及时表扬学生。

引出了短除法.让学生自学课本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适当的加以点拨。

找生汇报解答的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你发现了吗?

出示一组数.如:

5和74和96和128和24

让学生求出最小公倍数

仔细观察,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与这组数之间的关系?

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一点小窍门:

当两数只有公因数1时,他们的最大公因数也是1.

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他们的最大公因数.

这样的练习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求最小公倍数中的特殊情况。

2.火眼金睛:

巩固今天这节课的概念性的知识点.

(四)迁移运用,拓展探究

写出下列各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7/218/2816/406/15

目的是为下一节课《通分》做好了知识的铺垫。

(五)学以致用:

有一袋糖果,无论8人来分,还是9人来分,都正好分完,这袋糖果至少有多少粒?

(六)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桌互说,指名汇报。

这样的总结,从知识的层面上做了一次回顾。

并及时的总结了解学情,真正做到堂堂清。

六、说板书设计

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本课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各位评委老师,我仅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这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但是课堂千变万化的生成效果,最终还要和学生、课堂相结合。

小学数学说课稿《最小公倍数》2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8~90页的《最小公倍数》一课。

最小公倍数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因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

在生活实际中也存在它自身的的意义和作用,这节课是一节以概念为本的教学。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概念;

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尝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二、学情分析:

在不同的学校、班级进行前测,直接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用模拟的小长方形墙砖铺成正方形。

在动手操作中,由于受密铺的影响,横拼竖摆,不但耗时过长,而且很难有效的构建公倍数内在的结构关系。

因此在设计操作环节时,我搭建“脚手架”。

通过构建公倍数内在的结构关系和构建公倍数体系两个环节进行有效教学。

成功搭建起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的桥梁。

三、教学目标:

(1)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会用集合图表示。

掌握求100以内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积极参与到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中。

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教学重点:

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四、教学准备:

游戏卡片一套,模拟墙壁的平面图、模拟长方形墙砖多套,作业纸多张和多媒体课件一套。

五、教法和学法:

加点理念课堂上我采用尝试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学习。

六、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按照下面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动手操作,建立概念;

自主探究,归纳方法;

实际应用,回归生活;

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首先我从游戏中引入,我把枯燥的倍数复习设计成“抢倍数的游戏”。

让学生初步感悟公倍数。

(预设56分钟)

具体操作:

首先我手里拿着数字卡片,给学生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风靡我们全班的游戏—抢倍数游戏。

面对全体同学讲一下规则:

找两个同学上来,一个负责抢3的倍数,一个负责抢2的倍数。

老师把卡片放到黑板上,过了抢的时间老师会把卡片收起来。

最后抢的多的同学获胜。

然后把全班分成两大组,要求每组快速派一名代表上来。

当两名学生上台进行游戏,其他学生做裁判共同参与。

接下来游戏,当第7张卡片出来的时候,两个同学会同时抢6这个数字。

如果没有出现抢的局面。

我会再出示12这个数字。

学生很容易发现并说出:

数字6是决定游戏胜负的关键,因为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紧跟着追问:

“为什么都来抢6这张卡片”。

先让这两个代表说说,再让其他同学说说。

然后揭示出公倍数的概念。

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也就是说6是3和2公有的倍数,我们把6叫做3和2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及概念。

引导学生想想:

那你还知道哪个数是3和2的公倍数?

学生答出12、18、24等数,并用这些数完整的表述出公倍数的概念。

及时表扬说的对,说的完整的同学。

多让几个同学说说,并让同桌说说,强化公倍数的概念。

(二)、动手操作,建立概念。

这一大环节是深刻理解公倍数,建立最小公倍数的重点内容,为此我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

(1)固定的正方形边长,选择长方形墙砖。

(预设67分)

首先在前面通过游戏感悟公倍数的基础上,过渡到生活中。

让学生体验公倍数能在生活中帮我们做什么。

(出示生活情境,课件显示。

当学生明白题意后,要求学生利用模拟的长方形墙砖和墙壁正方形平面图,

分小组活动进行动手操作。

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得到不同的方案。

然后让学生汇报想法,谁来说说:

你们小组选择的是长几分米,宽几分米的墙砖,怎样铺的?

在汇报方案时,学生都会选择长3分米,宽2分米的墙砖。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适时进行追问:

“正方形墙面墙壁的边长所用墙砖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自主发现:

按照要求进行,所铺成的正方形边长必须是小长方形长和宽的公倍数这一结论。

这个时候多让几个学生说说这一结论。

其次我再追问:

“大家为什么都不选择长5分米,宽3分米的墙砖?

学生很容易答出,因为12不是5和3的公倍数。

最后我作课堂小结:

“看来所铺正方形墙壁的边长必须是长方形墙砖长3分米,宽2分米的公倍数。

(2)用固定的长方形墙砖,铺多个的正方形。

从上个环节直接过渡到问题中。

“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动手操作,获得很有价值的发现。

(课件出示情境)用这种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墙砖,整块整块的铺,还可以铺成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

然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当有的同学有想法后,请同学们拿出表格,填写完整。

让学生填出表格,空间想象能力好的学生能直接想到这些正方形的边长都是2和3的公倍数,想象不出来的,允许动手摆一摆,画一画。

其次把两个同学的表格用实物投影仪打出。

让学生交流这样填的想法。

学生有可能答出:

发现这些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所铺长方形墙砖长和宽的公倍数。

及时表扬: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公倍数知识解决问题,这了不起”

还可能发现:

其他公倍数都是6的倍数;

最小的公倍数;

公倍数是有很多个…

如果没有学生说出来,及时追问:

“察这些公倍数,最小的是几?

”学生很容易

说出6是公倍数中最小的。

揭示出:

6是最小的公倍数。

叫做3和2的最小公倍数。

(板书:

最小)

及时强化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让多个学生说说6是3和2的什么数?

同桌也互相说说。

再次追问:

3和2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这些公倍数能写完吗?

让学生说出公倍数是无限的。

(3)用集合圈表示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预设45分)

首先让学生用数学上的集合圈的形式表示3的倍数和2的倍数。

并把3和2的公倍数画出来。

(课件出示两个空白的集合圈)。

学生写完后,汇报结果。

同时课件显示出答案。

然后利用课件使集合圈重叠一部分。

给学生问题:

如果这两个集合圈这样放在一起,该怎样填呢?

(课件出示空白的交叉的集合圈)

让学生思考、交流。

明白各部分填什么,怎样填。

让学生在作业纸上

完成后汇报结果。

(课件出示答案)并让学生说说3和2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再次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三)、自主探究,归纳方法。

(预设78分钟)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出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直接出示问题:

那给你两个数6和8,怎样求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这时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当学生有了想法后,让学生拿出作业纸,把过程写出来。

然后让学生小组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接下来让学生进行汇报。

(找几个不同的方法,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

在展示过程中,让学生交流、争辩,在交流各种方法的同时,可能发现:

两个数相乘方法和倍数关系时找最大数的局限性。

认识到列举法的普遍性。

在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后。

我会说:

老师非常欣赏大家的方法。

我这也

有个方法。

我们可以把这些数在有方向的直线上表示出来。

上面表示6的倍数,下面表示8的倍数。

所圈重叠的线段是6和8的公倍数。

(教材中出现了数轴上表示倍数的方法,考虑到学生想不到这种方法,我参与活动中,最后展示这种图形结合的方法。

(四)、实际应用,回归生活。

(预设34分钟)

做一个课堂小结,转到学生解决问题中。

“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

掌握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相信大家一定有很深的收获。

让我们带着收获进行下面的练习。

相信你一定没有问题。

课件出示一道生活情境题)

2、学生交流汇报得出:

全班可能有48人或24人,最少为24人。

(五)、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预设3分钟)

告诉学生在天文学中也有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让学生边听边看屏幕:

(随着音乐的响起,播放图片。

)。

我朗诵:

中国人对日食现象的记载,已有将近四千年的历史。

在汉代就发现日食出现具有一定的周期。

月球从月初到下一次月初是一个朔望月,平均约长30天。

太阳从月球轨道的升交点再回到升交点是一交点年,平均约长347天。

朔望月与交点年的最小公倍数就和日食的周期有关。

课堂结语:

“奇妙吧!

如果大家还想继续了解,回去可以上网查找一下相关的资料。

让我们带着收获,下课!

小学数学说课稿《最小公倍数》3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最小公倍数第一课时。

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并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2、结合学情与新课程标准对本环节的要求,分析教材编写意图: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

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4和6的倍数,以及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的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二)对教材的处理意见

1、教材中铺砖对于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比较抽象,不利于建立对概念的理解。

所以把“原来铺墙砖”的题目改为“找两人的共同休息日”来建立概念。

原因有三:

首先,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其次,有效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再者,课堂中最有效的时间是前15钟,做好这段时间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从而把这一比较难理解的环节放在后面。

2、新授课中补充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意义的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意义。

理由是:

数学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3、课堂习题进行了有明确针对性与目的性的改变。

(后述)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标准》中要求4—6年级的学生能找出10以内任意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上。

3、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技能。

但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普遍较低,所以要达到《标准》中的要求这无疑是重点中的难点。

通过动手,让学生在月历纸的上动手找一找,圈一圈;

通过动口,在概念揭示前,学生动口说一说。

1、利用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月历探索新知。

学生在月历上找日期,清楚形象的看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

印有月历纸、多媒体课件。

五、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利用学具,导入新课(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重点)

1、学生在预先发放的月历纸上按照老师的要求,在上面找出4和6的倍数的日期。

2、引导学生观察所找出的日期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日历上的有特征的数,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3、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创设情境,应用知识:

(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难点)

1、出示同学排队的题目。

用富有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再次打通生活与数学的屏障。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方法提炼。

(三)、练习巩固(讲清练习的层次)

1、学会用最基本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用这样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找生日。

基本——拓展

(2)铺墙砖。

用数学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隐含着求公因数与求公倍数的联系。

(四)、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知识。

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一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小学数学说课稿《最小公倍数》4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这节课是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为主的教学,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因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

在生活实际中也存在它自身的的意义和作用。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概念;

其次我谈一下学情,小学生的动手欲望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

但是,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因此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根据新课标的标准,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两个概念的意义。

2、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思考,迁移发现,理解运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探索知识过程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考虑到小学生的现状,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慧:

差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则教给学生如何发现真理。

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动手操作法、分析归纳法、合作探究法。

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首先进入的是导入新课部分,在这一部分采用设置情景导入法,让同学们都拿出课前准备的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以及边长为6cm、8cm的正方形纸片。

并且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用这些长方形纸片去铺一铺你手中的这两个正方形,看看是否可以正好铺满吗?

并向同学们解释正好铺满的意思就是无空隙,不重叠。

当同学们动手操作之后发现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只能铺满边长为6cm的正方形纸片,而不能铺满边长为8cm的正方形纸片。

此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有时可以正好铺满正方形,有时却不能,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通过思考及同桌交流以后能够答出如果正方形边长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时,这个正方形就可以被正好铺满,否则就不能。

这时我就顺势总结:

像6、12、这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公倍数。

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接下来进入的是讲授新课部分,在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

归纳总结出公倍数的概念,针对导入时的情景,继续向学生提问:

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还能够正好铺满哪些正方形纸片。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同学们能够容易得出答案。

通过这个实例让同学来总结归纳概括出公倍数的概念。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这也是新课标理论所要求的。

接下来进入第二环节:

合作探究环节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寻找两个数的公倍数的方法,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把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学习小组,以小组学习的方式思考并回答问题:

找一找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

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和大家分享他们的成果。

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视,时刻注意其讨论动向,也会时不时加入他们的讨论当中。

通过讨论之后,学生得出找公倍数的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组:

依次分别列举6和9的倍数。

先依次列举6的倍数和9的倍数,圈出它们公有的倍数,这样就找到了6和9的公倍数是18、36、54等,其中最小的一个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

(板书)

第二组:

只依次列举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圈出9的倍数,圈出的这些数就是6和9的公倍数。

第三组:

只依次列举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圈出6的倍数,圈出的这些数就是6和9的公倍数。

最后教师和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