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寄生虫学 第一章 人畜共患 第一节 弓形虫病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5603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寄生虫学 第一章 人畜共患 第一节 弓形虫病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兽医寄生虫学 第一章 人畜共患 第一节 弓形虫病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兽医寄生虫学 第一章 人畜共患 第一节 弓形虫病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兽医寄生虫学 第一章 人畜共患 第一节 弓形虫病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兽医寄生虫学 第一章 人畜共患 第一节 弓形虫病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兽医寄生虫学 第一章 人畜共患 第一节 弓形虫病文档格式.docx

《兽医寄生虫学 第一章 人畜共患 第一节 弓形虫病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寄生虫学 第一章 人畜共患 第一节 弓形虫病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兽医寄生虫学 第一章 人畜共患 第一节 弓形虫病文档格式.docx

流行特点: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宿主种类十分广泛,人和动物的感染率都很高。

据国外报道,人群的平均感染率约25%~50%,有人推算全世界约1/4的人感染弓形虫。

猪爆发弓形虫病时,可使整个猪场发病,死亡率高达60%以上,其它家畜如牛、羊、马、犬、猪和实验动物等也都能感染弓形虫病。

二、形态

弓形虫各阶段形态如下所示:

1.速殖子和假包囊

速殖子又称滋养体,多呈新月形或香蕉形,一端尖,另一端钝圆,大小为4.7微米×

2.4微米,用姬姆萨氏液染色后,胞浆呈浅蓝色,核呈蓝紫色,偏于钝圆一端。

寄生于中间宿主各种有核细胞内(如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聚集在宿主细胞内的空泡中的一群速殖子叫克隆或称假包囊,因为这种速殖子群的周围并无真正的囊壁。

在急性病例的腹腔液中,可见到散在的单个或成对排列的速殖子;

在有核细胞内可见到假包囊。

具体可见图1-1-1“假包囊,速殖子”,箭头所标为一个新月形的速殖子,以及图1-1-2“成熟滋养体的超显微结构”。

 

  

                         图1-1-1 假包囊,速殖子

图1-1-2成熟滋养体的超显微结构

1.膜2.核3.副高尔基体4.高尔基体5.弓状线

6.线粒体7.锥状体8.原纤维层9.极环

      

2.慢殖子和包囊

慢殖子又称囊殖体,形态与速殖子相似,也呈新月形。

核的位置稍偏虫体后部,由于繁殖慢,故称慢殖子。

在慢殖子群的周围形成一富有弹性的囊壁,故称包囊或真包囊。

幼龄的包囊直径仅5微米,含4个慢殖子,较老的直径可达100微米,含数百以至数万个慢殖子。

包囊主要寄生于中间宿主的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常见于脑、眼、骨骼肌和心肌,这是弓形虫的“休眠”阶段。

具体可见图1-1-3“脑中薄壁包囊”。

    

     图1-1-3 脑中薄壁包囊

3.裂殖体和裂殖子

在终末宿主猫的肠上皮细胞内,其形态和鸡球虫的裂殖体和裂殖子相似。

早期可见含多个细胞核的多核体,成熟后的裂殖体则含香蕉形或新月形的裂殖子,其数目差异很大,可为4~29个,但以10~15个者占多数。

裂殖子在涂片上的大小为4.9微米×

1.5微米。

4.配子体

寄生于终末宿主猫的肠上皮细胞内,其形态与鸡球虫配子体相似。

小配子体呈圆形,直径约10微米,姬姆萨氏液染色后核呈淡红色。

成熟后形成12~32个新月形、长3微米的小配子,有两个鞭毛。

大配子体,核呈深红色,成熟后细胞质呈深蓝色颗粒状。

5.卵囊

随猫粪排出,呈卵圆形,光滑,微带绿色,大小为10微米×

12微米。

孢子化卵囊内含两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含有4个长形、微弯的子孢子,约8微米×

2微米,有一块孢子囊残体。

具体可见图1-1-4“卵囊”。

    图1-1-4卵囊

三、生活史

生活史中,猫是唯一的终末宿主,也是中间宿主之一。

人、猪、牛、羊、鼠和禽类等都可作为中间宿主。

如带有脑包囊的小鼠被猫捕获,包囊被猫吞食后,囊壁即在胃和小肠中被消化,包囊中的慢殖子逸出,一部分可穿过肠壁随血流进入任何有核细胞内发育,其发育过程如同在中间宿主体内。

但大部分慢殖子钻进小肠上皮细胞,并在其中进行裂体增殖,成为包含许多裂殖子的裂殖体。

最后上皮细胞破裂,裂殖子逸出,再侵入其他肠上皮细胞,其中一部分重复进行裂体增殖,另一部分则发育成大、小配子体。

小配子体继续发育,产生许多小配子。

大配子体则逐渐长大而成大配子。

大小配子结合而成合子,合子发育成卵囊,卵囊落入肠腔后即随粪便排出体外。

卵囊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约经24天发育成孢子化卵囊。

孢子化卵囊如被中间宿主吞食,卵囊和孢子囊壁即被消化,子孢子逸出,穿过肠壁随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至全身并侵入各种组织,如脑、心、肺、肝、淋巴结和肌肉等的细胞内,常可在细胞内形成10多个或更多虫体的集合体,即假包囊,囊内的个体为速殖子。

最后被寄生的细胞破裂,速殖子散入血流或淋巴再次侵入其他组织细胞。

如此反复繁殖一定时间后,转入神经和肌肉组织,繁殖减慢,变为慢殖子,并在其外形成一层囊壁,即包囊。

开始时寄生于细胞内,以后转为寄生于细胞间。

除由猫排出的卵囊可感染中间宿主外,速殖子和包囊都可以感染中间宿主,尤以后者为中间宿主之间相互感染的主要形式,动物之间互相捕食或人吃未熟的肉类即可获得感染。

猫除吞食包囊外,如吞食假包囊或卵囊,速殖子或子孢子亦能侵入肠上皮细胞,最后形成卵囊。

亦可有一部分速殖子或子孢子侵入其他组织(如同在中间宿主体内一样)发育成假包囊和包囊。

当猫捕食急性感染的鼠而吞食了速殖子时,19天或更长些时间粪中出现卵囊,如吞食了慢性感染的鼠(即体内含慢殖子的包囊)则只需3~10天即排出卵囊。

弓形虫的发育过程如下所示(图1-1-5“龚地弓形虫发育史”):

图1-1-5 龚地弓形虫发育史

终末宿主(猫):

作为终末宿主进行球

虫型发育(裂殖生殖→

配子生殖→孢子生殖)

中间宿主(如鼠):

滋养体(速殖子)在宿主体内繁殖模式图如下所示(图1-1-6“滋养体繁殖模式图”):

图1-1-6滋养体繁殖模式图

1.单个滋养体     

2.巨噬细胞中的滋养体 

3~7.滋养体增殖过程 

8.有时可在细胞核内繁殖

弓形虫生活史动画flash(需要请发邮件至rgd5377@)

四、诊断

诊断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

在正式学习弓形虫病的诊断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

1.流行病学

本病的传染来源除带虫动物体内的包囊外,临床期患畜的唾液、痰、粪、尿、乳汁、腹腔液、眼分泌物、肉、内脏、淋巴结及急性病例的血液中都可能含有速殖子,如外界条件有利其存在,就可以成为传染来源。

家猫及猫科动物排出的卵囊也是重要的感染来源,蝇类和蟑螂常起机械性搬运作用。

病原体可通过口、眼、鼻、呼吸道、肠道、皮肤等途径侵入。

据报道,人和绵羊的弓形虫病多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肉食兽主要由于吃生肉、生乳等造成感染;

草食兽主要是吞食孢子化卵囊而受感染。

图1-1-7为“人感染弓形虫的途径”。

人作为中间宿主可通过接触猫粪、食用未煮熟生肉以及通过胎盘传播该病。

图1-1-7 人感染弓形虫的途径

2.临床症状和剖检诊断

许多动物对弓形虫都有一定的先天性免疫力,故感染后不一定出现临床症状,在组织内形成包囊后转为隐性感染。

包囊是弓形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的最终形式,可存在数月、数年,甚至终生。

其中猪、绵羊和鼠等动物对弓形虫比较敏感。

本病主要引起神经、呼吸及消化系统的症候群,此外还有流产和死胎。

猪:

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3~7天,病初体温升高,可达42℃以上,呈稽留热,一般维持3~7天,精神迟钝,食欲减少,甚至于废绝。

便秘或拉稀,并带有粘液和血液。

呼吸局促,呼吸数每分钟可达60~80次,咳嗽。

眼出现视网膜、脉络膜炎,甚至失明。

皮肤有紫斑,体表淋巴结肿胀。

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或死胎,耐过急性期后,体温下降,食欲逐渐恢复,转为慢性,生长不良,往往造成僵猪,并长期带虫。

剖检变化主要可见肝有小点坏死,针尖大至绿豆大不等,呈米黄色。

肠系膜淋巴结呈粗绳索状肿胀,切面外翻,有坏死点。

肺间质水肿,并有出血点。

脾脏有粟粒大丘状出血点,肾有小点坏死和出血。

牛:

牛弓形虫病较少见。

犊牛有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精神沉郁和虚弱等症状,常于2~6天内死亡。

成年牛在病初常极度兴奋,其他症状与犊牛相似。

绵羊:

主要是流产,产死胎,胎儿木乃伊化或产后数小时内死亡,子宫腐败,胎儿皮下水肿。

极少数情况下,母羊表现神经症状,一般不显异常。

鸡:

雏鸡易感,人工感染后3~4天发病,体温高达42.5℃。

呈稽留热,消瘦、贫血、减食及下痢,有时有共济失调和失明等症状。

通常在8~10天内死亡,剖检变化主要为心包炎、心肌炎、局限性脑炎、坏死性肝炎以及胃肠道溃疡。

3.实验室诊断

直接镜检:

可将肺、肝、淋巴结作涂片,用姬姆萨氏液染色后检查;

或取患畜的体液、脑脊液做涂片染色检查;

或取淋巴结研碎后加生理盐水过滤,经离心沉淀后,取沉渣作涂片染色镜检,看有无速殖子。

此法简单,但阴性者末必真属阴性,必须做进一步检查。

动物接种:

取肺、肝、淋巴结研碎后加10倍生理盐水,并加双抗。

在室温中放置一小时,接种前振荡,待重颗粒沉底后,取上清液接种小鼠腹腔,每只接种0.5~1.0毫升。

经1~3周,小鼠发病时,可在腹腔中查到虫体,或取小鼠肝、脾、脑做组织切片检查。

如为阴性,可按上述方式盲传二三代,可能从病鼠腹腔液中发现虫体(速殖子)。

血清学诊断:

国内外已研究出许多种血清学诊断法供流行病学调查和生前诊断用。

间接血凝试验是目前国内常用的一种。

目前国内常用的有IHA法和ELISA法。

间隔2~3周采血,IgG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表明感染处于活动期;

IgG抗体滴度不高,表明有包囊型虫体存在或过去有感染。

五、防治

1.治疗

急性病例使用磺胺类药物有一定的疗效。

磺胺嘧啶、磺胺六甲氧嘧啶(SMM)、氯林可霉素与乙胺嘧啶对家畜与人的弓形虫病均有效。

磺胺药与乙胺嘧啶合用有协同作用。

各种药物的用量。

1.磺胺-6-甲氧嘧啶(SMM,又称制菌磺),剂量为60~10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

2.磺胺-5-甲氧嘧啶(SMD),剂量为2毫克/千克体重,肌注。

3.磺胺嘧啶(SD),剂量为7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

或增效磺胺嘧啶钠注射液,剂量为20毫克/千克体重,肌注。

2.预防

(1)要防止饮水、饲料被猫粪直接或间接污染;

(2)控制或消灭鼠类;

(3)猪群定期检测;

(4)不用生肉喂猫,注意猫粪的消毒处理等;

(5)危险人群检测,儿童、孕妇不与猫接触。

六、案例

案例内容:

在07~08年全国猪爆发“无名高热”,发生了大规模的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皮肤发绀的症状。

由“无名高热”引起的高死亡率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有人指出弓形虫也曾经引发猪的“无名高热”。

猪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与患“无名高热”的猪临床症状非常相似,均是以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皮肤发绀为特征。

20世纪70~80年代,由弓形虫引起的“无名高热症”曾在我国猪场大规模爆发,死亡率高达60%以上,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07~08年全国猪爆发“无名高热”与弓形虫有密切关系。

确定弓形虫与07~08年度爆发的猪“无名高热”有没有关系,主要是确定07~08年度发生“无名高热”的猪有没有弓形虫感染,确定弓形虫感染可以用如下方法:

(1)直接镜检:

取病死猪的肺、肝、淋巴结进行涂片;

或取患畜的体液、脑脊液涂片;

用姬姆萨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

如发现有新月形或香蕉形、一端尖、另一端钝圆、大小为4.7微米×

2.4微米左右、胞浆呈浅蓝色、核呈蓝紫色的弓形虫速殖子,可确诊病猪有弓形虫感染。

(2)血清学诊断:

采集发病猪血液,分离出血清,用IHA法(间接血凝试验)或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有无弓形虫抗体,如检测出有弓形虫抗体,说明猪存在弓形虫感染。

(3)动物接种:

取死猪的肺、肝、淋巴结研碎后加10倍生理盐水,并加双抗(青联霉素)。

在室温中放置1小时,接种前振荡,等重颗粒沉底后,取上清液接种小鼠腹腔,每只接种0.5~1.0毫升。

经1~3周,小鼠发病时,取腹腔液涂片,用姬姆萨染色,在显微镜下检查有无速殖子,如检查出速殖子,可确诊病猪有弓形虫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