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植物生长特性及其对氮磷富集能力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5587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湿地植物生长特性及其对氮磷富集能力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工湿地植物生长特性及其对氮磷富集能力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工湿地植物生长特性及其对氮磷富集能力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工湿地植物生长特性及其对氮磷富集能力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工湿地植物生长特性及其对氮磷富集能力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工湿地植物生长特性及其对氮磷富集能力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工湿地植物生长特性及其对氮磷富集能力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湿地植物生长特性及其对氮磷富集能力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工湿地植物生长特性及其对氮磷富集能力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周后两种植物均适应新的生长环境,开始稳定生长。

以天津市复兴河水作为湿地污水水源进行实验,污水储存在贮水箱中,通过进水管进入人工湿地系统。

实验正常运行期间(2009年6月-2009年10月)复兴河水质情况如表1所示。

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d。

水样采集从6月上旬开始,频率为每周一次,由测定的进、出水中TN和TP浓度计算污染物的去除率,其公式如下:

R=100(Ci-C0)/Ci×

100%

(1)

其中:

Ci、C0分别为进、出水浓度。

表1实验期间主要进水水质参数(N=5×

4)mg/L,℃

参数CODCrTNNH3-NTPDOpHT

平均值280.8324.6312.542.153.676.6825.01

标准偏差73.486.394.870.761.580.182.72

为比较两种湿地植物的生长情况,每周从每个湿地系统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植株测量其株高、叶宽和叶长,每次测定重复3次。

在不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的前提下,每月随机剪取各湿地系统中植物的叶片,测定其TN和TP的含量,以期比较湿地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叶片中氮磷含量的变化。

实验结束后(10月底),对两种湿地植物地上与地下组织进行收割。

将收割的植物洗净,根、茎、叶分开后称其鲜重,于80℃下烘至恒重后称其干重,精确至0.001g。

植物烘干后,粉碎过0.25mm筛,采用浓H2SO4-H2O2消解法测定根、茎、叶中TN和TP的含量[9]。

植物相对生长率(RGB)的计算公式为[10]:

RGB=(W2-W1)/t

(2)

式中:

W1和W2分别为初始种植和收割时植物的生物量,以植物干重表示,t为植物的生长天数。

植物氮、磷积累量的计算公式为[5]:

PA=PC×

PB(3)

PA为植物氮、磷积累量,mg/m2;

PC为植物氮、磷的质量浓度,mg/g;

PB为植物生物量,g/m2。

1.4水质指标分析

总磷采用过硫酸钾消解-钼锑抗比色法;

总氮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11]。

2结果与分析

2.1湿地植物生长状况及生物量变化

实验期间,香蒲和梭鱼草均能在富营养化的复兴河水体中正常生长,株高、叶长及叶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5月初植物刚移植入湿地,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新的生长环境,生长较为缓慢;

两种湿地植物在6、7月份处于旺盛生长期,其平均每日株高增加值分别为1.7cm和1.1cm;

进入8月,香蒲和梭鱼草的生长速率均有所下降,在9月中旬达到株高的最大值(163.5cm和123.4cm)。

香蒲具有条形的叶片,6~8月叶长增长迅速,平均日增加值为1.53cm,叶长最长可达到125cm;

香蒲的叶宽在整个实验期间无明显变化,其值为0.5~1.0cm。

梭鱼草的叶片为倒卵状披针形,叶长增长平缓,平均日增加值为0.13cm,叶长最长为21.50cm;

梭鱼草的叶宽在整个实验期间变化较大,其值在4.67~10.50cm之间波动。

栽种前,香蒲和梭鱼草的总生物量分别为1.11kg/m2和1.51kg/m2,经过5个月的生长,两种湿地植物的总生物量分别为6.65kg/m2和10.83kg/m2,约为栽种前的6倍和7倍。

表2列出了两种植物收割时的生长状况。

梭鱼草的地上生物量和相对生长率均明显高于香蒲。

植物单株在快速生长的同时植株密度也在增加,虽然梭鱼草植株较为矮小,但分蘖较多,收割时两个湿地中植株总数目达到282株,约为香蒲总株数的3倍。

香蒲和梭鱼草地上部分的含水率无明显差异;

梭鱼草具有块状茎,而香蒲为具有须根的根状茎,梭鱼草地下部分的含水率明显低于香蒲。

表2两种湿地植物收割时的生长状况kg/m2,%

湿地植被

平均株数

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

相对生长率

生物量

含水率

湿重

干重

香蒲

50

11.75±

6.36

2.03±

0.06

79.59

18.71±

1.68

4.62±

0.28

75.29

0.

梭鱼草

141

30.00±

0.22

4.81±

0.57

83.95

9.36±

0.78

5.93±

0.17

36.30

根区是植物去除湿地污染物的活性区,根系生物量高的植物污染物去除能力强,选择具有较高根系生物量的植物可提高湿地氮磷的去除效率[12]。

无论是栽种前还是收割后,梭鱼草的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高于香蒲,选择梭鱼草作为人工湿地植物更有利于发挥湿地去除氮磷的潜力。

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的比值可以反映湿地植物生物量的分布。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结束时香蒲和梭鱼草的大部分生物量分布在地下,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的比值分别为0.44和0.85。

2.2人工湿地系统对TN和TP的去除效果

Gottschall等研究者认为取决于植物的种类和设计参数,植物对氮磷等营养的吸收占湿地TN去除的3%~47%,占湿地TP去除的3%~60%[13]。

图2为人工湿地系统对TN和TP的去除效率,可以看出整个实验运行期间,种植植物的湿地系统对TN和TP的去除效率均显著高于无植物的空白(P<0.05),但种植植物的两个湿地系统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香蒲和梭鱼草湿地对TN的总去除率分别为77.33%和80.23%,分别比无植物的空白高13.35%和16.26%。

人工湿地系统对氮的去除依靠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植物的吸收和氨氮的挥发作用,8月香蒲和梭鱼草湿地对TN的平均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80.84%和87.25%,这一方面是由于经过两个月的生长,植物进入旺盛生长期,对氮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8月的月平均气温为实验期间最高,温度高时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能力强,传输至植物根区形成一系列的好氧、厌氧环境,有利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进行,同时,高温也有利于氨氮的挥发。

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磷的去除主要包括三条途径:

基质的吸附沉淀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和微生物的转化吸收作用。

6月份,香蒲和梭鱼草湿地对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69%和85.27%,仅比无植物空白高6.71%和8.29%,此时植物刚刚栽入湿地系统中,植物生长缓慢,微生物活性不强,基质对磷的作用是最有效的机制;

湿地中仅依靠基质吸附除磷达不到长期除磷的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的除磷能力会因基质的饱和而下降,10月份,香蒲和梭鱼草湿地对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0.56%和71.47%,而无植物空白对TP的平均去除率为58.24%。

2.3植物组织中TN和TP的分布及季节变化

植物组织中TN和TP含量根据其营养情况和生长状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从表3中可以看出,按单位干重计算,实验前,香蒲和梭鱼草根、茎、叶中TN的含量分别为13.26±

0.19,11.66±

0.17,25.00±

1.98mg/g和23.35±

0.04,21.63±

0.18,30.92±

0.30mg/g,TN在两种植物组织中的分布均为叶>根>茎;

香蒲和梭鱼草根、茎、叶中TP的含量分别为3.06±

0.04,3.59±

0.03,4.97±

0.02mg/g和4.76±

0.05,5.32±

0.02,7.09±

0.04mg/g,两种植物组织中的TP分布均为根>叶>茎。

实验结束后,香蒲和梭鱼草各组织中的TN、TP含量均明显下降,TN在梭鱼草组织中的分布仍为叶>根>茎,而香蒲组织中TN分布为根>叶>茎;

TP在两种湿地植物组织中的分布均为根>叶>茎。

就两种植物间差异而言,无论实验前还是实验后,梭鱼草叶和茎中的TN、TP含量均明显高于香蒲,说明梭鱼草地上部分对氮磷的吸收能力较强;

同时也可能是由于梭鱼草生长周期长,收割时枯萎程度较轻,大部分氮磷营养物质尚未转移至根区所致。

图3为实验期间两种湿地植物叶中TN和TP含量的变化。

5月初刚移栽时,梭鱼草和香蒲叶片中TN和TP的含量较高,分别为30.92±

0.30,25.00±

1.98mg/g和7.09±

0.04,4.97±

0.02mg/g,此时两种植物处于生长初期,植物叶片生长速度慢,生物量小,叶片输导组织、支持组织发育都不完善,细胞大多具有分裂能力,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和核酸,对N、P的选择性吸收较多,因此浓度较高[14]。

到了7月份,随着叶片持续生长和生物量不断扩大,营养元素逐渐稀释,梭鱼草和香蒲叶中TN和TP的含量分别下降为21.13±

1.65,18.09±

2.29mg/g和2.81±

0.11,2.43±

0.06mg/g。

8月香蒲和梭鱼草叶中TN、TP含量略有增加,这可能因为8月为植物吸收根系快速生长期,根系的吸收能力得到加强[15]。

进入9月以后叶片开始枯萎,营养元素出现回流现象。

10月底收割时,香蒲和梭鱼草叶中TN、TP含量分别降为16.06±

1.32、2.47±

0.24和7.06±

0.25,1.45±

0.01mg/g。

表3两种湿地植物组织中TN和TP的含量mg/g

湿地植物

香蒲

梭鱼草

实验前TN含量

13.26±

0.19

11.66±

25.00±

1.98

23.35±

0.04

21.63±

0.18

30.92±

0.30

实验后TN含量

8.06±

3.17±

0.33

7.06±

0.25

10.57±

2.39

8.69±

2.63

16.06±

1.32

实验前TP含量

3.06±

3.59±

0.03

4.97±

0.02

4.76±

0.05

5.32±

7.09±

实验后TP含量

2.10±

0.37

0.62±

1.45±

0.01

2.71±

1.66±

0.36

2.47±

0.24

2.4植物对氮磷的积累性能

生物量和氮磷含量决定了植物对氮磷的积累性能。

表4给出了实验前和实验后2种湿地植物地上部分(茎和叶)和地下部分(根)的氮磷积累量。

实验前,两种植物相比,香蒲具有较高的磷积累量,梭鱼草具有较高的氮积累量;

香蒲的氮磷主要积累在地上部分,梭鱼草的氮磷主要积累在根部。

实验后,受益于较高的生物量,香蒲和梭鱼草具有较高的氮、磷积累量,分别为49.69g/m2,12.22g/m2和117.12g/m2,25.42g/m2。

地下/地上氮磷积累量反映了植物储存氮磷的分布,香蒲地下和地上部分氮磷积累量的差异显著,两者的比分别为2.98和3.79,氮磷主要积累在香蒲的根部;

梭鱼草地下和地上部分氮磷积累量的比为1.11和1.65。

收割地上组织可以去除湿地植物积累的部分氮磷。

和香蒲相比,梭鱼草地上、地下部分氮磷积累的分配有利于通过收割地上部分去除氮磷。

表4湿地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氮磷积累量g/m2

实验前

氮累积量

2.43

17.24

28.76

6.88

磷累积量

0.56

9.76

5.86

1.64

实验后

37.22

12.47

61.71

55.41

9.67

2.55

15.82

9.60

3结语

实验期间,香蒲和梭鱼草两种湿地植物均能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正常生长。

实验前,香蒲和梭鱼草的总生物量分别为1.11kg/m2和1.51kg/m2,经过5个月的生长,两种湿地植物的总生物量分别为6.65kg/m2和10.83kg/m2,约为栽种前的6倍和7倍。

实验运行期间,香蒲和梭鱼草湿地系统对TN和TP的去除效率均显著高于无植物的空白(P<0.05),但种植植物的两个湿地系统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按单位干重计算,实验前,TN在两种植物组织中的分布均为叶>根>茎;

实验后,TN在梭鱼草组织中的分布为叶>根>茎,香蒲组织中TN分布为根>叶>茎;

梭鱼草具有较高的氮、磷积累量,分别为117.12g/m2和25.42g/m2,香蒲的氮、磷积累量分别为49.69g/m2和12.22g/m2。

参考文献:

[1]黄娟,王世和,鄢璐,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脱氮研

究进展[J].电力环境保护,2006,22(5):

33-36.

[2]炜,培军,裘巧俊,等.植物吸收在人工湿地去除氮、

磷中的贡献[J].生态学杂志,2006,25

(2):

218-221.

[3]BrixH.Domacrophytesplayaroleinconstructedtreat-

mentwetlands?

[J].WaterScienceandTechnology,

1997,35(5):

11-17.

[4]成先雄,周丹,永江.污水湿地处理系统中植物研究

现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8):

94-99.

[5]建娜,曰利,吴晓芙,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

的植物氮磷吸收富集能力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7,29(7):

506-509.

[6]郭长城,洪营,锋民,等.湿地植物香蒲体氮、磷含

量的季节变化及适宜收割期[J].生态环境学报,2009,

18(3):

1020-1025.

[7]吴海明,建,伟江,等.人工湿地植物泌氧与污染物

降解耗氧关系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0,4(9):

1973

-1977.

[8]徐治国,何岩,闫百兴,等.湿地植物对外源氮磷输入的

响应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7,20

(1):

64-68.

[9]金卫红,付融冰,顾国维.人工湿地中植物生长特性及其

对TN和TP的吸收[J].环境科学研究,2007,20(3):

75

-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