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5117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0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Word格式.docx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Word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Word格式.docx

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字,一项面向43个国家75个地点13岁至15岁少年烟民的调查显示,所有接受调查的未成年人中,四分之一在十岁之前就开始抽烟,每天则有8万至10万名少年儿童开始学吸烟,其中约一半在亚洲。

发展中国家的少年烟民比例最大。

1999年我国有关专家对万多名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有22.5%的学生尝试过吸烟,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为10.7岁。

在调查的吸烟学生中,有30.5%不到10岁就开始吸烟,初始吸烟的年龄1996年比1984年提前了3岁,年龄最小的瘾君子竟然只有7岁。

其中9-12岁的小学生约10%-15%吸烟;

12-15岁的初中生约35%以上吸烟;

16岁以上的高中生、大学生占到75%以上。

03年9月10日,第一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有关机构公布的数目触目惊心:

我过每年有至少又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而自杀更已成为15岁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具有自身特殊性的青少年自杀令人扼腕,而近期接连发生的青少年集体自杀事件,更让社会为之震惊和困惑。

仅仅最近一年多的时间内,在重庆,在兰州,在遵义,在延安,在香港和台湾,三五个少年结伴赴死的惊悚新闻时有发生。

现在小学生已经有了高血压,中学生开始动脉硬化、脂肪肝了。

对于青少年来说,疾病结构已从感染症向成人病并转化。

为什么我们经济发展了、钱多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人反而死得更快了呢?

有人就以为现在心脑血管病多、肿瘤、糖尿病多都是因为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造成的。

错了,这些病并不是因为物质文明提高了造成的,而是因为精神文明不足、健康知识缺乏而产生的。

美国的经验表明:

白人跟黑人相比,白人钱多、物质丰富,但是白人高血压、冠心病、肿瘤明显比黑人要少,寿命要更长;

美国白领阶层的人地位高,收入也高,可是他们各种疾病远远低于蓝领阶层,寿命也长。

这说明了什么呢?

因为白领人受到较好的健康教育,精神文明、卫生知识、自我保健意识高。

因此我们现在得病越来越多,并不是因为物质文明好,而精神文明不足,一手硬一手软。

如果我们提高了卫生保健知识,那么我们就可以在经济发达的同时更健康,而不是病多。

所以病越来越多绝不是物质丰富了、收入多了,而是因为卫生保健知识没跟上。

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因为各种精神疾病,每5个人中便有一人接受治疗。

毫不夸张地说,在美国,精神病防治人员比警察还多。

现在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是什么呢?

心血管疾病是第一位。

去年全世界死于心脑血管病的有1530万人,占整个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是全世界最大的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讲过,只要采取预防措施能减少一半的死亡,就是说有一半的死亡可以预防。

因此说“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第一章

健康及健康教育的含义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的

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

幼儿教育中如何达成健康教育的目标

1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

2健康的标志

身体健康——生理状态良好,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正常,没有疾病和身体残缺,精力充沛;

心理健康——良好的个性;

良好的处事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

社会健康——对周围环境、社会生活各方面都能很好地适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能与社会环境的要求保持协调,能适应生活的各种变化。

健康的具体标准:

现代健康的标准是:

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体重合格,身材匀称,站、立、行姿势正确;

眼睛明亮,不发呆,反应敏锐;

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齿根颜色正常;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肌肉皮肤有弹性。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健康标准是:

(1)身体健康

●吃得快:

胃口好、不挑食、胃肠功能正常。

●走得快:

行走自如、活动敏捷、精力充沛。

●说得快:

语言表达正确、说话流利、头脑敏捷、心肺功能正常。

●睡得快:

上床很快入睡,睡得好,睡后精神饱满、头脑清楚。

●便得快:

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完大小便,且感觉轻松。

(2)心理健康

●良好的个性:

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豁达乐观。

●良好的处事能力:

观察问题客观现实、自控能力良好、能适应复杂环境。

●良好的人际关系:

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人缘好、保持心情愉快。

●道德行为:

以道德规范约束自己,明辨是非与善恶。

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对生活的理解切合实际;

(3)不脱离周围的现实环境;

(4)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和估计;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度的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1.4影响健康的因素

人类生物学因素

环境因素

生活方式因素

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

65岁以前算中年人,65岁至74岁算青年老人,75岁至90岁才真正算是老年人,90岁至120岁算高龄老年人。

那么,人的生理寿命应是多大岁数呢?

根据生物学的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其生长期的5倍至6倍。

人的生长期是用最后一颗牙齿长出来的时间(20至25岁)来计算的,因此人的寿命最短100岁,最长150岁,公认人的寿命正常应该是20岁。

0——60岁是生命第一春天,播种耕耘、辛勤劳作;

61岁至120岁是生命第二春天,金色收获、温馨从容。

那么人的一生应该怎么度过呢?

在120岁中,70岁以前没有病,活到80——90岁也很健康,活到100岁健康不是梦。

可现在活到120岁却只有70岁,本应70、80、90岁很健康,可现在好多人40岁就不健康,50多岁患冠心病,60多岁句死了。

提前得病、提前残废、提前死亡成为当今社会普遍现象。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类的健康长寿与遗传因素的关系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因素占8%,气候因素占7%,其余的60%取决于人的自我保健。

●俄罗斯的兹马诺斯基经过长期的研究,列出了这样一个健康公式[4]:

健康=情绪稳定+运动适量+饮食合理

懒惰+嗜酒+嗜烟

由此,促进健康之要素和损害健康三杀手已一目了然。

●日本的中川一郎提出“寿命三角形”,他把每个人的寿命长短比喻为一个三角形面积的大小。

三角形的底边代表遗传因素,两条腰分别代表膳食营养和身心保健。

如果一个人无遗传方面的优势,即“寿命三角形”的底边不够长,但是只要从小重视均衡合理的饮食营养,并加强体育健身锻炼,保持乐观的情绪和稳定的心理,有意识延长“寿命三角形”两条腰的长度,那么仍然可以得到较大面积的三角形,健康长寿仍可以得到。

相反,如果一个人先天遗传优势很好,但自身不注意营养的合理摄入,没有体育锻炼,生活无规律、心情长期不好,那么他的“寿命三角形”依然可能由于两条腰的缩短而面积很小。

●美国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提出有利于整体健康的因素有:

健身、不抽烟、性、安全、驾驭应激、医疗检查、降低心血管病的危险、健康教育、营养、信仰、预防癌症、控制药物滥用。

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与美国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并且由于国情、国力和社会制度不同,在几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

虽然美国健康教育体现其国家和西方文化的特点与我国风格特点迥然不同,不能盲目照搬,但就其健康教育整体所表现出的现代性、社会性、开放性、丰富性、灵活性和鲜明的时代色彩,却可以供我们健康教育改革参考和借鉴。

危害健康的主要因素:

1)体重不足;

2)不安全的性行为;

3)酗酒;

4)吸烟;

5)饮用水;

6)公共卫生条件;

7)缺铁;

8)固体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

9)高胆固醇;

10)肥胖;

11)高血压。

健康的“十大误区”:

(1)鸡蛋内含有大量胆固醇,中老年人不宜食用;

(2)水果是零食,平时可吃可不吃;

(3)植物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不会加重动脉硬化,多吃无妨;

(4)每周一次的大量剧烈运动可以替代其他几天的运动;

(5)身体不胖不瘦,不需要锻炼;

(6)哪个部位肥胖就锻炼哪个部位

(7)只控制饮食就可减肥;

(8)桑拿等大量出汗即可减肥;

(9)爬山是中老年人最好的锻炼方式;

(10)“闻鸡起舞”即早晨是中老年人较适宜的锻炼时间。

其实,我们的身体是需要胆固醇的,细胞膜需要胆固醇,许多癌的抗体也是由胆固醇转化的,。

每天吃两个鸡蛋是很好的,血脂高的吃一个也没问题。

蛋黄中还有很多种维生素。

第一节健康的概念和评价指标

1.健康概念

1.1健康观的历史回眸

第一时期,古代的健康观。

又分为古代的健康意识和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健康观——养生观。

古代的人们并不具有清楚的健康思想,他们对疾病的认识,是由于病神与恶魔等行为所致,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得病是因为“病魔”进入体内的结果。

解除疾病的办法必须要经过祈祷或某种仪式的驱魔,人体才能得以康复。

这种现象不仅在中国古代有,在亚洲或欧洲的其他国家也都有大量的历史可考。

古代对心理疾病的看法,可以说是充满了迷信、偏见与无知,最早有一种“魔鬼说”,认为心理疾病是魔鬼侵入人体所致,治疗的方法就是把魔鬼从体内赶走,在额顶钻一小孔,好让魔鬼从此逃出,并祈祷与念咒,称“魔鬼疗法”。

到了中世纪,改用接触圣物,给予闹声、放血、将恶臭物品塞进鼻孔、服用泻药、践踏恶魔画像等方法,甚或使用极不人道的挨饿、拷打或火刑。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利特以为心理疾病是由于脑伤或体液过多,他假设人体内有四种体液,即血液、黄胆汁、黑胆汁与黏液,若体内这些体液过多,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偏差,例如黑胆汁与忧郁气质有关。

此外,在自然经济状态下,健康的主要目的和养生的直接目的是克服来自自然界的危险对生命的影响,同时还要战胜因死亡而导致的心理恐惧。

因此,早期的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可以说是仅仅为满足维护个体的生命或基本生存的最低条件。

第二时期,近代的健康观,是以产业革命为背景而产生的一种健康观——健康主要是为了解决人们的生存与发展。

进入18世纪,开始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产业革命,由于工业革命的结果:

土地无节制的开发导致了对自然资源造成掠夺性的破坏;

重化学工业的加速发展使人类生活在本不适应的“石油化”环境里。

(据专家研究,得出的结论上“人类天生就不适应高度工业化的石油化学环境”。

而这些物质又恰恰成为人类今天生存与生活的主要依靠物质,它们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也在改变着我们的“基因”环境。

)严重的环境污染,引发了各国政府对公共环境卫生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关心,将健康问题从自然状态下的“个人化”的“养生思想”转化为“社会化”的,以开展“公共卫生”活动为核心内容的新的“健康观”。

重视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在医疗模式上,从发现各种疾病原体到对疾病进行预防治疗,同时在健康理论研究方面,重点研究健康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强调了环境卫生学的重要性。

第三时期,现代社会的健康观。

以建立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为背景的健康观——在民主、平等等思想的推动下所建立起来的“权利”与“义务”为核心内容的健康观。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惊人发现,健康思想也就越发反映出科学性与进步性,平等与民主思想是科学技术时期人们追求的政治理念,也是构成这一时期健康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世界卫生组织在《组织法》中提出,“不分种族宗教政治信仰、经济和社会状况,享有可达到最高水平的健康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之一。

”但是,与此同时,由于一味地强调“个人主义”的民主思想,对“自我”本位的“贪欲”使人们忽视了健康的社会作用。

因此,此时的健康观更多是体现出个人化的、或个人注意的,并没有解决好健康中的个人权利与社会义务之间的互相关系。

尽管如此,此时的健康概念的内涵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的权利思想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思想,“健康”理念在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且,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也从传统的两分法:

即所谓的身心二元论发展到多元化时期,“健康”概念由“生理的”、“心理的”“社会适应性的”以及“道德的”等诸多因素构成。

同时将尊重人、尊重人的生命作为最高价值,确立为民主的健康观。

并认为,健康作为人们追求自我的权利的同时要注意解决好对国家和社会所应尽的义务。

第四时期,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健康观——主张以“人”为本位思想的、人与社会的统一和谐健康观。

知识经济时代下健康观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构建健康的科学观和整体观,强调人在健康促进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

并在保证健康的“社会性”、“科学性”和“持续性”的同时,提倡健康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教育有多种功能,人的生存与发展是它的核心功能,或说是教育的本质。

而健康又是这一核心功能的重要内容。

这是知识经济社会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是教育领域更深层次的反映,也是对教育的基本要求。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另外,我们必须要明确地认识到,随着信息技术的网络化、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文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也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人们对健康理念的认识也必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1.2对健康含义的基本解读

从历史发展来看,不同的社会存在,是决定其思想意识的前提条件,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因之差异。

在原始的经济条件下,是一种以迷信为中心的自然而朴素的“宿命”健康思想;

在自然经济状态下是一总与长寿和疾病相关联的“重生养生”和“天人相应”的健康观,以及以追求政治理想人格为目标的健康思想;

在自由竞争的经济环境里,对健康的理解主要是在人的“体力”方面。

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认识水平,其反映出的共性是单一的、生理性的与“疾病”相对应的认识,即“无病”便是健康。

这是当时的经济落后和人们科学知识的匮乏造成的。

1.2.1健康的一般含义

“健康”英文是HEALTH,它在早期与“卫生”一词同意。

HYGIENE;

SANITATION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对自然与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入,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便成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议题。

人类的健康与所生存的社会环境能否可持续发展,其间有一种内在的、必然的相互关系。

人们在关心自身的肌体健康的同时,逐渐认识到,身体健康与周围的生存环境有着“唇亡齿寒”的关系。

因此,在关心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关心自身健康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统一性。

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完全超出了单一的生物机体“疾病”界限。

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提出“健康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没有疾病和虚弱”。

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又将健康定义为:

“一个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等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

”它明确告诉人们,健康就是意味着个体对自我身心有一种满意程度。

他包括能够充分地享受生活,而且有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提出的各种要求。

与此同时,健康的自我满意程度是在人际交往中实现的。

身体上的健康是指躯体、器官、组织及细胞的形态、机能的完整;

心理上的健康是指精神与智力处于完好状态,内心世界丰富充实,适应外界的变化;

社会上的健康是指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社会角色功能;

道德健康即从道德的概念出发,每人人不仅对自己的健康负有责任,同时也对他人和社会健康承担义务(例如,不在公共场所吸烟)

因此,现代的健康含义非常广泛,可以包括含生物学、医学、卫生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多学科内容,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目前,一个比较全面的健康涵义是:

“健康是由人们在其日常生活环境中创造和享有,人们在这种环境中学习、工作、游玩和献出爱心。

健康从关心自己及他人中得来,从理解决策和控制自己的生活行为中得来;

只有人们在其生活的社会能创造使社会每个成员都获得健康的条件时,才会有健康可言。

无论我们给健康以何种定位,都不能否认以下的事实:

1.虽然在理解上“健康”与“疾病”被认为是相对立的概念,但是,疾病的存在未必就是对健康的否定。

而且,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观察的事实是。

解除生理疾病并不是通向健康的唯一途径。

“疾病”与“健康”不是一件事物简单的因果关系,有些情况下,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性质。

2.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是在特定的遗传、民族文化以及生存的环境条件下长期相互适应下而保持的适宜活动状态,这是对健康认识的重要基础。

3.人类对健康的认识未必就是唯一追求如何为自己提供延长生命的环境状态或合理的营养结构,并由此使自己的机体充满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有一种健康的内心感觉。

事实上,相当多的人将健康理解为“是个体为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目标而达到的最适应的状态”。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是在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中,去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潜能的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个体健康的晴雨表,而它有时通过人们的生活方式来反映的。

整体健康(Wellness)是指有目的、有意义的生活,即以主动、负责和最大限度地提高身体、精神和心灵的健康为特征的生活方式。

整体健康(Wellness)覆盖很广的范围,包括应激处理、避免酒精和毒品滥用、公平竞争技巧、个人安全、环境意识、行为自控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美国国家健康中心制作了一个整体健康模式图,阐述了一个全面的增进健康计划包括身体的、情绪的、心灵的、社会的、智力的、环境的各方面的健康组成部分,并与所处的文化保持一致。

社会身体

情绪整体健康心灵

智力环境

图3整体健康模式图

健康概念的精神内容不仅仅是单纯的心理健康,它是由心理精神和智力等因素的综合构成体,其生理机制是大脑的活动过程,尤其是左右半球相互协调的结果。

所以人脑的活动内容相当丰富,通过言语的中介,完成复杂的知、情、意等活动过程。

正是这种活动过程使人的喜、怒、哀、乐通过外界环境的作用得以充分的表现,影响着人的机体健康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精神健康应包括着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主行为;

(2)不喜欢过平稳的生活,对人生新的目标具有极强的挑战性;

(3)自我存在的意识非常强烈,清楚自身的价值;

(4)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5)不拘泥于过去,能够面对现实;

(6)能够及时排除多余的压力。

这些健康的精神内容,也是一个人健康人格的基本内容结构。

1.2.2健康概念的解析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健康概念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健康概念的变化是与支持理解健康的环境条件一致的。

例如,以自然经济为背景的健康概念,其核心内容是反映自然主体的健康养生观;

以工业经济为背景的健康概念,其核心内容是反映社会主体的健康医疗制度思想;

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的健康概念,其核心内容是反映个人主体的健康预防理念。

不同时期的健康思想内容也揭示了人类社会对健康概念认识的发展轨迹。

同时,不同的健康理念其所反映出的指导思想也有较大的差异:

例如,工业化时期的健康理念突出强调了健康的管理思想,即通过他律行为反映出国家和社会要求;

而知识经济时代里由于突出强调了“人”本身的价值,尤其重视人的生命价值成为健康的核心思想,因此也就使健康理念突出了教育特征,既通过人本体的自律行为,使健康成为个人生存与发展的自觉意识。

当然,我们在理解健康状态之时,必须将健康状态的标准与个体的年龄特征联系在一起。

因为现实社会中,许多有关健康的问题一般多是与年龄特征放在一起思考的。

不同的年龄阶段个体的活力以及活动方式是不同的,制定现实的健康标准也就存在着差异。

因此,所采用或遵循的健康模式是不一样的。

这也是理解或认识健康概念多元性的根据之一。

健康促进:

是促使人们提高控制和改善健康的全过程,以至达到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的完美状态,确保个人或群体能确定和实现自己的愿望,满足自己的需求,改变或处理周围环境。

健康促进包括健康教育和能促使行为、环境改变的组织、政策、经济等各项策略。

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四点。

1.3健康的评价指标

1.3.1健康的指标

指标:

由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个方面因素构成。

健康应该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生理方面的、心理方面的、社会适应性方面的以及道德方面的。

1.3.2健康的评价指标

人的各个年龄阶段、性别、地域、民族都不相同,健康的标准因此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和具体指标。

影响健康有方方面面的因素,健康指标可分别对各个个体、家庭、社区提出相应的指标内容。

也有广义、狭义的健康指标。

(1)个体健康评价指标

1、生理方面包括身体发育,如身高、体重、血压、营养状况等。

2、心理方面包括人格、智力、智商、情绪和情感、适应能力、意志品质等

3、社会方面包括行为的模式、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

4、疾病状况为了评价个体健康水平对各个有关的健康指标,制订了相应的正常值的标准范围,以供对比分析。

健康行为的指标

对知识态度和技术的评价固然重要,但它们却不足以衡量人的具体行为。

学校健康促进计划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影响人的行为并保持始终如一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然而,制定衡量行为变化的指标需要进行更多的科学研究。

(2)群体健康评价指标

1、卫生政策指标

(1)正式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目标纳入政府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2)建立与健全健康教育协调组织;

(3)制定地区健康教育规划;

(4)建立与健全三级保健网;

(5)形成健康为人人,人人为健康的人人参与的新局面

2、社会经济指标

(1)人口自然增长率;

(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15岁以下文盲率,用以说明地区文化水平的指标;

(4)中小学入学率;

(5)人均住房面积或每间住房平均人数;

(6)大众传播媒介覆盖率;

(7)其他,如每人年平均收入、就业率、人均热量和卫生设备等。

3、预防性卫生服务指标

(1)人均卫生费用;

(2)卫生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数;

(3)每千人口卫生人员数;

(4)每千人口保健人员和医生数;

(5)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