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区域整体推动现场观摩经验会上的发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5511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区域整体推动现场观摩经验会上的发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区域整体推动现场观摩经验会上的发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区域整体推动现场观摩经验会上的发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在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区域整体推动现场观摩经验会上的发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在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区域整体推动现场观摩经验会上的发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区域整体推动现场观摩经验会上的发言.docx

《在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区域整体推动现场观摩经验会上的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区域整体推动现场观摩经验会上的发言.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区域整体推动现场观摩经验会上的发言.docx

在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区域整体推动现场观摩经验会上的发言

凝心聚力整体推进教育改革

真抓实干努力推动内涵发展

---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区域整体推进现场观摩研讨会

发言材料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切实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接受教育,实现教育投入与产出最大化,是众多教育管理者毕生追求的目标。

2003年9月,**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省级实验区,在省教育厅、省课改办和酒泉市教育局的关心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心部署,扎实安排,积极探索,课改序幕全面拉开。

但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改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老师们的思想和认识在“改与不改”、“如何改”之间困惑和徘徊。

2010年初,我们对**的课改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教育系统上下再次围绕“应该怎么改、改成什么样”这一中心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将“深化课程改革、丰富教育内涵、提升办学水平,为**人民的子女终身发展奠基”确定为全市教育发展的方向,在区域内整体启动了以“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的“1258”教育综合改革系统工程,即:

把握高效课堂建设这一中心,围绕解放教师、解放学生“两大目标”,重点抓好教师素质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三力”建设、师生海量阅读、教育督导评价“五大工程”,努力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取向、发展方式和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角色作用以及学生的成才观念、学习状态八个方面的转变。

历经3年多的不懈努力,**教育展现出全新的生机和活力,现就具体做法向与会专家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一、把握一个中心,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效益低下是众多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

近年来,**市把高效课堂建设作为落实《纲要》精神和破解诸多教育问题的突破口,明确了“减负增效”的基本目标,强力推进课堂转型,全力打造民主、高效的新型课堂。

一是强化保障,行政助推。

为了确保区域内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我市从政府、教育局、学校三个层面分别成立了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课改工作方案,负责课改推进的组织、协调、推动、落实工作。

同时,利用广播、电台、电视、橱窗、展板等阵地,通过召开会议、组织专题讲座、播放专题片等形式,广泛宣传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年多来,市政府克服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种种困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共投入学校建设资金2亿多元,设施设备购置资金3000多万元,教师培训经费500多万元,补充引进教师107人,为课改顺利实施提供了支持。

二是整体设计,分层实施。

我们结合实际提出了“以县为主、区域联动、以城带乡、分层推进”的思路,近年来分别以1号文件印发了《**市中小学教师中长期培训规划》、《关于整体植入271高效教育模式、强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全面提升高中教育质量的指导意见》、《关于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中若干问题的整改意见》等课程改革指导性文件,分阶段、分重点、分层次予以落实。

三是学习借鉴,构建模型。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但怎样将理念转化为师生的教学行为,必须寻找到一个理念落地生根的途径。

所以,我们以“271”高效课堂模式为蓝本,确立了“以初中课堂教学转型为突破口,带动高中和小学全面实施高效课堂”的改革策略,邀请专家、课改名校教师团队上示范课,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带头实践,课改专家、教研员诊断把脉,示范引领、整体推动,推动了课改的“本土化”。

四是综合配套,不断纠偏。

结合推进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研讨,就优化课堂模式、创新校本教研、导学案、教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建立健全管理、评价机制等重点工作做出了明确要求。

各学校严格把关,导学案经学科组集体编制后进入课堂,防止了盲目模仿、“伪高效”、“新低效”等问题。

同时,制定出台了《**市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的实施意见》,开展送教下乡、联片教研活动28场次,组织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竞赛20多场次,组织课堂诊断、优质课展评40多场次,组织音体美教师技能竞赛13场次,推动城乡课改同步推进。

开办了《**教育》专刊,刊登教师教改心得500多篇,搭建了合作交流平台,达到了互动交流学习的目的。

五是创新模式,自我发展。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

在新课改实施中我们明确要求:

课改建模必不可少,但不能局限于固定的模式和方法,我们鼓励学校立足实际自主创新,逐步实现从“先建模”到“再出模”的转变。

通过实践,**市第二小学总结出“三循环五环节两检查”的“352”模式,**一中总结出的“363”模式,初步构建起了课前、课中、课后协调统一、一脉相承、环环相扣的生本大课堂,为今后深入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夯实了基础。

二、大力实施“五大工程”,全力助推教育改革

1.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为高效课改提供智力支持。

教师是推进教育改革的核心因素,教育改革必须充分相信、依靠和信赖教师,为了防止“穿新鞋走老路”,我们建立了“两项机制”、搭建了“三个平台”,组建“两个团队”,以先进理念引领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一是建立了两项机制,即: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市委市政府安排市财政每年列支50万元、学校每年拿出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工作,三年共落实培训经费500多万元,为培训开展提供了经费支持。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构建了层级式的教师继续教育网络,编制了《**市中小学教师中长期培训规划》,分年度确定培训内容,并将培训效果与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评先树模和学校目标责任书考核挂钩,确保了培训效果。

二是搭建了三个平台,即:

搭建“引智培训”平台,2010年以来,先后邀请中央教科所、北师大和国内东部课改名校10多位知名教育专家来玉讲学,围绕教育理念、新课标新教材、高效课堂有效教学、课堂实际操作等对教育系统机关干部、学校校长、一线教师展开分层系统培训,邀请宁夏一中、康杰中学、西北师大附中等课改名校教师团队13批次来我市学校开展教学诊断,“一对一”对面指导,切实转变了教师教育理念,提高了课堂实操能力。

搭建“外出学习”平台,先后外派700余人赴山东、北京、上海、江苏、四川、广州等地课改名校学习取经,组织音乐、英语学科教师到四川音乐学院、北京大学参加封闭性全员培训。

每次培训结束后由参培教师撰写心得体会,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进行心得交流,扩大了学习成果。

搭建“校本培训”平台,各学校建立了校长、教科室、年级组、学科组、教研组、班主任、课任教师组成的校本教研机构,并结合教学实际,从小问题入手,定期开展校本教研、集体备课、教学研讨、业务培训活动,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三年多来,累计培训教师27000多人次,教师年均培训4次以上,培训面达到了100%。

三是打造“两个”团队,即:

打造业务型校长团队,转变校长角色,全面推行校长带头上课、推门听课制度,校长至少兼任一个班、一个学科的教学工作,每学期入班听课不得少于80节,亲自主持、参与、指导学校的教研活动,将落实情况与校长任期目标责任书考核和岗位津贴考核发放挂钩。

选派50余名农村学校校长到城市学校挂职学习,轮岗交流,学习课改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切实提高了校长领导新课改的能力。

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高效课改中发挥着示范、辐射作用。

三年多来,我们优先选派200多名骨干教师赴外参加实操班学习,同时出台了名师培养工程方案、管理办法和百名名师评选办法,建立了名师传帮带制度,促进骨干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变。

2013年评选命名**市百名名师82人,近3年我市推荐的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教学竞赛活动,有10人获一等奖,14人获二等奖,参赛教师全新的课堂理念、高超的教学艺术得到了评委专家的高度评价。

2.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为高效课改创设优良环境。

课改深处是文化,办学的根基在文化,新课改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为了营造为学生成长服务的现代学校文化,我们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重点抓好“四项建设”,为高效课堂建设创设优良的环境。

一是抓校园整体环境建设。

坚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高度重视学校建设的规划管理,校园环境规划设计整体统一,充分体现学校办学思想、核心理念和办学特色,学校建筑物、景点、墙壁、楼道、教室的建造、设计、布置充分考虑育人功效,实现环境效应与育人功能相补充,避免在物质文化建设上“千校一面”、盲目模仿,让学生走入校园就能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营造了“学校无空地,处处都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是抓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以学生的自主管理为根本,各学校结合实际建立了覆盖各个方面、各个层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并将规章制度落实到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反映在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用来规范、引领师生的言行,为师生发展服务,为教育目标实现提供保障。

三是抓学生行为文化建设。

以学生德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探索建立“教育、引导、管理、参与、监督”并重的养成教育机制和评价机制,我们将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学习”作为德育教育的最低目标,积极开展感恩励志等低起点、实效强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是抓学校“三风”建设。

针对部分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不明确,校风、教风、学风千篇一律、脱离实际的问题,全面强化学校“三风”建设,组织学校认真挖掘自身特色、制定办学目标,提炼符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的“教风、校风、学风”,并加强宣传教育,将师生的认识、行动统一到“三风”的要求上来,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使其为学生成长、学校发展、教育改革服务。

3.实施海量阅读工程,全力打造“书香”校园。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会读书是学习能力的基本要求,海量阅读是丰富学生知识容量,增加知识厚度的有效途径之一。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拘泥于课本知识的学习,读书惰性增加,读书能力下降,2010年起,我们针对这一情况,在各学校实施了海量阅读工程,通过阅读来达到培养兴趣,陶冶情操,积淀文化的目的。

一是制定了校园读书工程实施意见。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投入500余万元,为学校精选购置了各类图书40多万册,在学校设立了全开放的自由读书角和读书架,图书配送到班级、摆放到走廊,定期更换,鼓励学生将图书带回家中阅读,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创设了自由、宽松的读书环境,为师生的阅读创造了物质条件。

二是扎实开展海量阅读活动。

加大师生读书容量,拓展读书范围,为全体教师下达了读书任务,引导广大教师精读教育专著,定期组织开展必读书目考试,在转变教师教育理念的同时为学生读书做出了榜样。

各学校、年级组建立了读书会、读书俱乐部、朗诵协会等社团组织,开设了阅读课程,制定了阅读计划,班主任、任课老师每周、每月为学生推荐必读书目,组织开展“师生同读、亲子共读、全班共读”一本书等活动,撰写读书心得、札记,开展读书沙龙,交流读书心得体会,使校园洋溢出浓浓的书香。

三是积极开发校本资源。

凸显校本课程的地方特色,**一中开发了12本校本教材并配发给每一名学生,**市第一小学开发了五大领域、29门校本课程和教材,**市第二小学积极实践“生本教育”,分别成立了“博文班”、“美韵班”、“美乐班”,博文班的学生经过小学一年的学习人均识字量就达2000字以上,可自主阅读各种书刊杂志,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

4.实施学生“三力”建设工程,为高效课改夯实基础。

高效课堂的根本目标是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前提是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因此自主生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建设就成为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

一是突出“三个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即:

将自主生活能力培养与课程建设相结合,通过开设与生活自理服务、休闲能力培养有关的校本课程,实现学科教育与生活教育对接,提升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将自主生活能力培养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劳动,积极参加勤工俭学、公益服务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