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B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5444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南充市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川省南充市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川省南充市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川省南充市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川省南充市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南充市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B卷.docx

《四川省南充市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南充市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B卷.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南充市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B卷.docx

四川省南充市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古诗文阅读B卷

四川省南充市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

08古诗文阅读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文言文阅读(共6题;共114分)

1.(16分)(2019·贵定)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

“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①媪(ǎo):

年老的妇人。

②杵(chǔ):

棒槌。

③卒业:

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去:

________

②方:

________

③欲:

________

④还:

________

(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还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判断下面句子的划线字意思是否相同。

①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②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2.(12分)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揣摩提问者的思维过程:

这个人既说他的盾“________”,又说他的矛“________”,那么就要求他“________”,看他怎么回答。

(用原文填空)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

A.楚人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他忙着卖自己的矛和盾。

B.楚人不会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没听明白别人的问题。

C.楚人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无法被刺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世界上的。

(3)下列对本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上不可能同时存在无坚不摧的矛和牢不可破的盾

B.这个楚国人之所以无法自圆其说,是因为他口才不好,说不过其他人

C.本文的寓意是办事情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不能故意夸大事实

D.这个故事是成语“自相矛盾”的典故,指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4)下面词语中不能与“自相矛盾”构成反义的是()。

A.自圆其说    

B.漏洞百出    

C.言行一致    

D.表里如一    

(5)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作者________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

我还知道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24分)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融七岁时,值①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②门。

一盘酥梨,置③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

融遂④按________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

父奇之,问曰:

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⑤?

融从容⑥对曰:

________,尊老敬长,为人之道⑦也!

父大喜。

【注】①值:

遇,遇到。

②盈:

满。

③置:

放置,摆放。

④遂:

于是,就。

⑤故:

缘故,原因。

⑥从容:

不慌不忙,悠闲舒缓。

⑦道:

道理。

(1)把古文中的词语和意思用线连起来。

①尊老敬长________     A.每个人都得到他所需要的东西。

②宾客盈门________     B.唯独自己的是最小的。

③唯己独小________     C.尊敬老人和比自己年长的人。

④各得其所________     D.宾客挤满门庭。

(2)猜一猜,依次将所选的答案填在文中的横线处。

①孔融会按什么方法分梨?

________

A.远近亲疏   B.长幼次序   C.高矮胖瘦

②孔融回答了什么让父“大喜”?

________

A.先来后到,不偏不倚

B.树有高低,人有老幼

C.梨有大小,人有亲疏

(3)短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

A.母亲让孔融分梨,孔融主动把小梨留给自己的事。

    

B.孔融的祖父过生日的事。

    

(4)孔融________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

A.孝敬父母    

B.谦恭敬让    

C.自强不息    

4.(27分)(2020六上·南郑期中)文言文阅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日:

“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下面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雨墙坏。

雨:

下雨    

B.其邻人之父亦云。

父:

父亲    

C.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

丢失    

D.其家甚智其子。

甚:

很,十分    

(2)朗读下面这句话,停顿正确的是()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翻译:

宋国有个富人,天下丽毁坏了墙    

B.暮而果大亡其财。

翻译:

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筑,必将有盗翻译:

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D.其家甚智其子。

翻译:

他家的那个孩子十分聪明。

    

(4)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

    

5.(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1)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两小儿辩斗________

②我以________日始出时去________人近

③及________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

④孔子不能决________也

⑤孰________为汝多知________乎

(3)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

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①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4)“孰为汝多知乎?

”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

这说明了什么?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请联系实际谈谈。

6.(20分)(2019·巢湖)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越人种稻

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桔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

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

欲学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

人谓宜泻水种黍,弗对,而仍其旧。

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所歉而赢焉。

故曰: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1)解释下列字。

①盖:

________

②鄙:

________

③兵:

________

④偿:

________

(2)翻译最后一段。

故曰: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3)文章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方法?

(4)这两个故事寄寓了什么道理?

(5)你更喜欢哪一个人物?

为什么?

二、诗歌鉴赏(共13题;共155分)

7.(14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诗歌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2)题目中“兴”读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3)写出“儿女”一词的古今意思:

________、________。

(4)先找出诗中表现农村儿童勤劳、可爱的诗句,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8.(6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态的景物有1、2、3和4,动态的景物有5和6。

(2)“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句中“燕子”和“鸳鸯”各在做什么?

(3)本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怎么样的心情?

9.(14分)(2019六下·龙泉)古诗词阅读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这首诗是描写作者春季寻花的情景,向我们描述了________、花压枝头、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画面。

(2)对于这首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描写作者在黄四娘家赏花的情景,表达了对美好春光的热爱和赞美。

B.诗中“压”、“低”用得准确生动,描绘出繁花把枝条压弯了的情景。

C.第三句写彩蝶时时舞,间接写出花的芬芳鲜艳,使诗人也“留连”起来。

D.诗中“时时”对“恰恰”,表达诗人留恋花蝶之时,忽被莺声唤醒的不快与失望。

10.(6分)古诗积累

(一)。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__________________。

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写出下面字的意思。

怜:

________。

(3)《滁州西涧》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一首写景七绝。

11.(12分)古诗赏读。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这首诗写完整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诗人________。

(2)解释词语:

题:

________缘:

________不识:

________

(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

(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12.(16分)(2019五下·嘉陵期末)赏析古诗,完成后面的题。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诗的题目是《________》。

(2)“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