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5428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窗体底端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指南,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推进“两个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省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要准确把握未来发展形势,抢抓机遇,攻坚破难,乘势而上,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十一五”时期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推进“两个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预计五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2010年达到1.69万亿元。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突破,充分开放合作打开新局面。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民族地区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省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抗震救灾取得伟大胜利,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地震灾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注:

①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是当年价,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②人均指标、城镇化率是由常住人口计算。

③[]内为五年累计数。

④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现状值为2008年值。

⑤加注“*”的数据为2009年数。

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指标按老口径统计,仅包括企业参保职工。

⑦年均增长值为负是指年均下降。

⑧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吨标煤/万元)采用等价值法测算。

第二节“十二五”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进入推进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新阶段。

“十二五”时期,我省面临国家把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进一步支持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大力扶持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等重大机遇,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同时,“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仍然是我省最大的省情,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初级阶段特征明显仍然是我省最大的实际,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仍然是我省最大的问题。

我省还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发展竞争加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等压力和挑战。

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章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实现发展新跨越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建成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力推动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十二五”时期发展应坚持和遵循以下五条基本原则。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紧紧抓住重大发展机遇,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我省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加快发展中促转变,在加快转变中谋发展。

努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逐步缩小与全国和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扶持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和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

优化结构,可持续发展。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形成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

改革开放,创新发展。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加快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创新驱动能力。

民生为本,共享发展。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大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全川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富民和强省的有机统一。

第三章发展目标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5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2015年突破3万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5万元左右,进入中等收入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明显缩小。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基本形成,加快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服务业比重提高,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2:

50.8:

39,城镇化率达到48%左右。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进一步提高,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覆盖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年均5.6‰以内,总人口控制在9200万以内。

全省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9000元。

物价基本稳定,就业稳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劳动关系保持总体稳定,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36%,空气质量进一步好转,主要江河水质持续改善。

耕地保有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森林蓄积量等指标达到国家要求,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明显提高。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

开放合作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初步建成。

专栏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注:

①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为2010年价格,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②[]内为五年累计数。

③三项医疗保险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④加注“*”的规划指标,暂无统计数据。

第二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与产业布局、城镇发展相协调,扩大规模、完善网络、优化结构,构建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第四章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加快进出川综合运输大通道和交通枢纽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便捷、畅通、安全、高效的运输服务,初步建成以成都主枢纽为中心,以区域性次级枢纽和节点城市为重要支撑,以进出川大通道为纽带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第一节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

加快客运专线、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高等级航道建设,积极融入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形成畅通周边省市,通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等经济区的快捷运输通道。

积极开辟新的航线,架设内陆对外开放的空中桥梁。

铁路。

加快进出川铁路大通道建设,力争建成西安至成都、绵阳至成都至乐山、成都至贵阳、成都至重庆客专以及成都至雅安、成昆铁路扩能成都至峨眉段、兰州至重庆等项目。

加快建设成都至兰州铁路。

新开工建设雅安至康定铁路、成昆铁路扩能峨眉至广通段、隆黄铁路叙永至织金段、昭通至攀枝花至丽江铁路、川青铁路成都至马尔康段等项目。

加快川藏铁路康定至拉萨段、川青铁路马尔康至格尔木段、成都至西宁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规划期内开工建设。

五年新增铁路运营里程2700公里以上,运营总里程达到6250公里,形成11条进出川铁路大通道。

公路。

加快进出川高速公路大通道建设,建成广元至陕西界、广元至甘肃界、宜宾至泸州至重庆高速公路等项目,适时开工建设雅安至康定、汶川至马尔康高速公路等项目。

五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700公里,通车总里程达到6350公里,形成18条高速公路进出川大通道。

水运。

全面实施“四江六港”水运通道和港口建设,大力改善长江川境段、嘉陵江川境段、岷江、渠江等航道的通航条件,提升“一横二纵六线”水运航道通过能力。

加快建设泸州、宜宾、乐山和广元、南充、广安两大港口群,加快推进岷江航电综合开发。

全省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544公里,集装箱总吞吐能力达到250万标箱。

航空。

加快成都航空枢纽建设,建成成都双流机场二跑道及新航站楼,加快成都第二机场前期工作并争取开工建设。

加快支线机场建设。

积极发展通用航空和货运航空,进一步拓展国际、国内航线网络,扩大服务范围。

全省通航机场达到14个,全省机场直接通航城市108个,航线150条。

第二节交通枢纽建设

强化成都主枢纽。

建设铁路、公路、航空、地铁等多种运输方式融为一体的综合客运换乘枢纽和多式联运的货运枢纽,实现客货运输的便捷换乘、高效衔接。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加强市区地铁与市郊铁路、城际铁路的衔接,形成城市与区域一体化的快速轨道交通网络。

加强成都铁路调度中心和区域空管中心建设,努力把成都建成西部最大的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

完善次级交通枢纽。

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依托,加快建设泸州、宜宾、乐山、南充等水陆联运次级枢纽,遂宁、内江、自贡、雅安等物流配送次级枢纽,攀枝花、广元、达州、广安等省界次级枢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