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血糖的平衡 体温的平衡 Word版含答案章节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同步练习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血糖的平衡 体温的平衡 Word版含答案章节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练习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血糖的平衡 体温的平衡 Word版含答案章节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空腹状态下持续出现糖尿。
(2)原因:
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作用发生障碍。
(3)类型
(4)措施:
注射胰岛素,或通过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锻炼身体等措施来控制糖尿病的症状。
1.某同学在课间操时感到饥饿难耐,持续一段时间后(未进食),饥饿感并不那么强烈了,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提示:
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2.思考出现糖尿的原因。
出现糖尿一定是糖尿病吗?
出现糖尿不一定是糖尿病,如一次吃糖过多,或肾小管病变也会形成糖尿,但不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使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所以诊断时应检查胰岛素含量和血糖含量。
3.探讨对于Ⅰ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可通过口服胰岛素治疗。
试分析原因。
不可口服胰岛素,因为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酶分解成氨基酸失去原有的功能。
[跟随名师·
解疑难]
1.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特别提醒]
(1)胰岛素是唯一一种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
(2)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相互协同,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等通过反馈调节方式调节血糖含量变化。
2.糖尿病的成因及其特点
(1)患糖尿病的原因:
①直接原因:
血糖浓度过高,超过了肾糖阈,有些葡萄糖随尿液排出。
②根本原因:
(2)糖尿病的特点:
“三多一少”,即:
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
体温的平衡
1.体温的相对稳定及其意义
(1)体温的含义:
机体内部或深部的温度。
(2)测量部位:
口腔(36.7℃~37.7℃)、腋窝(36.0℃~37.4℃)、直肠(36.9℃~37.9℃)。
(3)影响因素:
昼夜、年龄、性别等。
(4)意义: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人体的产热与散热
(1)人体安静状态主要由内脏产热,在运动状态主要由骨骼肌产热。
(2)人体散热主要经皮肤散发到外界,主要有辐射、对流和蒸发三种形式。
(3)体温相对稳定的原因:
机体产热量=散热量。
3.体温调节
(1)调节方式:
行为性调节和生理性调节。
(2)生理性调节过程:
①寒冷→体温低于正常体温→对冷敏感的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下丘脑)→传出神经→效应器
→体温正常。
②炎热→体温高于正常体温→对热敏感的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下丘脑)→传出神经→效应器
(3)体温调节障碍:
①低于36℃的体温为低体温,高于40℃的体温为高体温。
②发热:
体温持续高于正常水平。
1.有人说在寒冷环境中产热多于散热,在炎热的环境中产热少于散热,对吗?
不对。
不论在什么环境中,只有产热等于散热才能维持体温恒定。
2.试分析在剧烈运动后出现“面红耳赤”的原因。
剧烈运动使机体产热增多,为维持体温恒定,机体散热也会增多,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速度加快,所以人会出现“面红耳赤”。
体温调节
(1)低温环境:
(2)高温环境:
血糖的调节
[例1] 下列能反映正常人饭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精讲精析] 进食后短时间内因为糖类的消化和吸收使血糖浓度升高,此时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时间长了,随着生命活动消耗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此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答案] B
解答此类题的注意事项
(1)审清题意,理解曲线或图形的含义;
(2)掌握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调节知识;
(3)将血糖平衡调节知识与曲线或图形结合,进行正确选择。
体温恒定的调节
[例2] (上海高考)把某哺乳动物从24℃的实验室移至1℃的低温室后,测得其体温如图。
同时,测定其体内促甲状腺素的浓度。
下列能正确表示促甲状腺素浓度变化的是( )
[解析] 寒冷刺激后,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增多,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增加,哺乳动物体温恢复正常,体温稳定后促甲状腺素含量会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
[答案] A
冬天,当由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人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D.③④⑤
解析:
当人从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时,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使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加强,耗氧量增多,产热增多,从而维持人体温的恒定。
答案:
D
1.探究胰岛素的作用。
2.探究患糖尿病的原因。
3.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位于下丘脑。
典例剖析
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
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位于下丘脑,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
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位于下丘脑。
材料用具:
略
实验步骤:
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甲鼠用一定的方法破坏其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作为对照;
③把甲、乙两鼠置于可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0℃,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甲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成立;
②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不成立。
请分析回答:
(1)该生物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哪些不妥之处,请把它指出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可在同一只小白鼠身上进行,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
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假设成立,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下丘脑,下面给出了四张坐标曲线图,表示小白鼠的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其中横轴表示环境温度,纵轴表示小白鼠的耗氧量或酶反应速率)。
则符合甲鼠生理状况的是________;
符合乙鼠生理状况的是________。
(4)若假设成立,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的调节作用,引起小白鼠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
同时还可促进有关腺体的分泌活动,使______的分泌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从而维持体温恒定。
由此可见小白鼠对体温的调节属于______调节。
(5)请你运用所学知识,预测甲鼠被破坏了下丘脑后,与乙鼠相比较,除了体温不能保持相对恒定之外,在实验中还能直接观察到哪些异常生理现象或症状?
(至少写出两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实验目的为“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位于下丘脑”,则应在实验前后都要测定小白鼠的体温,以判断体温是否恒定;
实验对象小白鼠的数量要多些,以避免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出现的偶然性。
(2)用同一只小白鼠先做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再做破坏下丘脑后的实验,体现了自身前后对照,方案可行,赞同。
(3)甲鼠的下丘脑被破坏,无法调节体温恒定,据此,选B、D;
乙鼠的下丘脑正常,能调节体温恒定,选A、C。
(4)在环境温度降低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可促进代谢,使产热量增加;
在寒冷环境下,小白鼠调节体温既有神经参与,又有激素参与,所以小白鼠对体温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5)可联系下丘脑的功能,如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等进行回答。
[答案]
(1)①实验前要先测定甲、乙两鼠的体温 ②实验要有重复性,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
(2)赞同。
先做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再做破坏下丘脑后的实验进行自身前后对照
(3)B、D A、C
(4)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神经—体液
(5)①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精神萎靡
②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食欲降低
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尿量增加(任选两项,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随堂基础巩固]
1.(四川高考)某同学感冒发热39℃,伴有轻度腹泻。
与病前相比,此时该同学的生理状况是( )
A.呼吸、心跳加快,心肌细胞中ATP大量积累
B.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Na+浓度降低
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D.糖原合成增强,脂肪分解加快,尿素合成增多
感冒发烧与病前正常生理状况比较:
呼吸、心跳加快,但ATP在细胞中的含量维持相对稳定;
汗液分泌增多,加之轻度腹泻,导致渗透压升高,血浆中Na+浓度升高,尿量减少;
感冒发烧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糖原、脂肪分解加快,产热量增加。
C
2.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白鼠逐渐反应迟钝,以至昏睡,该激素是( )
A.甲状腺激素B.雄性激素
C.雌性激素D.胰岛素
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具体是促进血糖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进入细胞内氧化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抑制肝糖原的分解。
因为脑组织功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但是脑组织中含糖原极少,需要随时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来氧化供能,当血糖含量过低时,脑组织就会因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给而发生功能障碍,出现上述症状。
3.(四川高考)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
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由于血浆中含有多种酸碱缓冲对,所以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血浆pH不会变为弱酸性;
肌糖原不能分解形成血糖;
血液中CO2含量上升,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Na+有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作用。
A
4.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常有明显的出汗现象,说明( )
A.此时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失调
B.此时人体激素分泌没有变化
C.汗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活动影响
D.这种情况下出汗不影响人体散热
健康人在精神紧张的时候,肾上腺、垂体等一接到神经系统的信号,就分泌相关激素进行应急反应(如肾上腺素等),汗腺的分泌活动也是受神经调节影响的,此时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并没有失调,出汗能加速人体散热。
5.在人体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中,下丘脑是________________,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寒战,这是机体通过______________增加产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
剧烈运动后,机体降低体温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和________________增加散热。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炎热时,则主要是神经调节。
散热包括汗液蒸发和皮肤直接散热。
体温调节中枢 甲状腺激素 骨骼肌收缩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课时跟踪检测]
(满分50分 时间2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由同一器官分泌且生物效应相反的一组激素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作用是降血糖;
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作用是升血糖。
2.设人在20℃的环境中产热速率为a1,散热速率为b1,进入0℃环境20min后的产热速率为a2,散热速率为b2。
以下有关产热速率与散热速率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1=b1,a2=b2B.a2<
a1,b1<
b2
C.a1>
b1,a2>
b2D.A、B两项均对
无论在寒冷环境还是炎热环境中,人体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也就是说产热总是等于散热。
在寒冷环境中,散热多,产热也多;
在炎热环境中散热少,产热也少。
3.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测定血糖含量 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D.②③④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破坏胰岛B细胞后,血液中胰岛素含量降低,血糖浓度升高。
B
4.4名受试者分别口服100g葡萄糖后,在180min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
B.4条曲线在前30min内血糖升高与肠道吸收有关
C.b在120min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及非糖物质
D.c、d代表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
4人在口服葡萄糖后,由于肠道吸收,他们血糖浓度都会升高。
葡萄糖进入人体后的主要去向是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多余的葡萄糖可转化为肝糖原或非糖物质,这两个途径受到胰岛素的促进,其结果是使血糖浓度降低。
正常人的血糖浓度维持在3.9~6.1mmol/L,所以c曲线代表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变化,而d曲线代表低血糖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
5.(福建高考)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
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水平降低。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因此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那么胰岛素的作用将受到影响,会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使血糖水平过高。
6.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在肝脏细胞中,⑥过程才能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岛素,它的作用是降低血糖;
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它的作用是升高血糖。
④、⑤、⑥、⑦过程都是使血糖降低的过程,胰岛素能促进这些过程的进行。
7.假若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一位科学家,当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图示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
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 ②身体耗氧量变化
③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 ④汗液的分泌量
A.②③B.①④
C.②④D.①③
在寒冷条件下,冷觉感受器兴奋,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血管的血流量、汗液的分泌量减少,从而减少散热。
同时通过分泌甲状腺激素来促进新陈代谢,使各组织细胞有氧呼吸速率加快,增加产热量来维持体温恒定。
8.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时维持体温稳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寒冷时,酶活性自然增强,因而代谢加快,产热增加
B.寒冷时,因产热增加,所以经皮肤所散失的热量多于高温环境
C.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与躯体运动中枢有关
D.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加有关
寒冷时,通过增加产热来维持体温恒定,酶的活性并不改变。
在寒冷时,经皮肤所散失的热量多于高温环境.是由于体表温度与外界温度温差大所致,而不是因为产热增加,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与下丘脑有关。
9.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在本实验中,实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是否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因而有关胰岛素应该是本实验中的惟一变量,也就是说,对照组中没有胰岛素,而实验组中应该有胰岛素,且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应该与实验前发生变化,其一般做法是:
给对照组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给实验组注射等量的用生理盐水溶解的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鼠的症状表现,可见对照组小鼠正常,而实验组小鼠出现血糖降低的症状,再给实验组小鼠注射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可见实验组小鼠的低血糖症状消失。
10.正常情况下,人的血糖含量维持在80~120mg/dL。
下图是正常人运动前后体内血糖的含量变化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初期,血糖浓度下降,是由于血糖进入细胞,通过呼吸产生乳酸、ATP造成的
B.在1.8~4.5min内,血糖浓度上升,这种变化满足了运动时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C.在4.5~5min内,引起血糖变化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D.9min后血糖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这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由题所示图像可以看出,运动初期,血糖浓度下降,是由于血糖直接进入细胞,通过有氧呼吸产生CO2、H2O、ATP造成的;
在1.8~4.5min内,血糖浓度上升,满足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在4.5~5min内,引起血糖变化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拮抗作用的结果;
9min后血糖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是体液和神经共同调节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7分)下面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皮肤血管会________,骨骼肌有时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状腺的分泌活动会________。
(2)神经和激素都可以对体温进行调节,在这两种调节方式中以________调节为主。
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皮肤血管会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失,而骨骼肌会不自主地战栗,使产热量增加,甲状腺的分泌活动会加强,分泌甲状腺激素以促进新陈代谢,使体内热量增加。
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1)收缩 不自主战栗(收缩) 加强
(2)神经
12.(13分)图1表示下丘脑参与的部分调节过程,A~D代表激素,①~④表示过程。
据图回答。
(1)下丘脑在维持人体水和电解质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图1中激素A的名称是________。
(2)饥饿状态下,导致血糖升高的神经调节过程是:
低血糖刺激下丘脑,一方面引起________的反射性兴奋,并由神经调节肝脏的代谢;
另一方面经由________,促进________和胰岛A细胞分泌激素B和C,以协同升高血糖。
(3)给成年的肥胖者和非肥胖者一次性口服足量的浓葡萄糖溶液后,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结果如图2。
Ⅰ.开始时的30min内,血糖上升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小肠腔中的葡萄糖通过________方式被吸收入血液。
30min后,在较高浓度________的调节下,肝细胞内的反应过程________(填图1中的数字序号)显著加强,使血糖恢复正常。
Ⅱ.图2表明口服葡萄糖后,肥胖者与非肥胖者在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分泌量两方面的差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事实说明肥胖者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效率低,肥胖是导致________的危险因素。
(1)抗利尿激素在维持人体水和电解质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2)饥饿状态下血糖降低,刺激延髓糖中枢和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促进肾上腺髓质和胰岛α细胞分泌激素B(肾上腺素)和C(胰高血糖素),协同升高血糖。
(3)小肠腔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由图示可知30min时血糖浓度高,经胰岛素的调节后肝细胞内①③过程加强,使血糖维持正常。
对比图2血糖和胰岛素浓度值可知,前者基本相同,后者肥胖者比非肥胖者高。
肥胖常导致出现Ⅱ型糖尿病。
(1)抗利尿激素
(2)延髓糖中枢 交感神经 肾上腺髓质
(3)Ⅰ.主动运输和扩散 胰岛素 ①③
Ⅱ.两者血糖浓度的变化基本相同;
肥胖者的胰岛素分泌量明显高于非肥胖者 Ⅱ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