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制度建设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企业制度建设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制度建设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每个企业的目的和使命都可能不一样,因而不难理解许多大型公司的制度体系也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因为企业的使命和目的不同。
但作为企业,不管他的使命如何,不管它们是提供服务为宗旨,还是以提升技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为宗旨,还是以盈利为目的,还是其他目的,要最终实现企业目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就必须被更多的人接受,企业必须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要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就必须拥有更多的资源,即企业必须不断成长不断壮大才能使企业的使命和目的才能充分实现。
将企业做大做强,最终充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的,是大多企业的共同愿望。
因而制度的设计还要考虑是否能有助于企业做大做强,反之,企业的快速发展靠的是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及有效的执行。
一些企业效率低下、人心涣散、管理混乱,与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有很大的关系。
这些企业的制度不可谓不全,覆盖的范围不可谓不广,但大多数都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流于形式。
而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制度形同虚设,践踏制度的事件也就屡见不鲜。
这些对制度本身的蔑视也就是企业走向衰亡的开始。
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是某些企业的高层领导蔑视制度的原因。
在他们的心里,制度是给下属制定的,是用来规范下属行为的,而自己是“企业贵族”,是“刑不上大夫”的。
因此,他们必然会时时做出些与制度相违背的行为来。
而这种行为在短期内看是有效的,其效果会因其“短路”而体现。
但从长期的企业发展来说,这种不规范的行为必然会带动其下一层管理者也进行如此的表现“上梁不正下梁歪”,一层一层地如此违规,必然会使企业出现“人治”而不是法治,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企业也就无法规范化地,按照既定方针成长和前进。
(二)企业制度常见问题
经过长时间观察和对企业制度的研究,笔者发现现行的企业制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重制定而轻执行:
制度定了很多,却疏于考核检查。
有制度等于没有制度,这样很容易形成人浮于事,管理混乱的情况。
从决策层和各管理部门以及到各位员工,都没有落实企业的文化方针和战略决策,各环节、各部位缺乏沟通和相互联系,没有形成合力。
认为制度可有可无,与现代企业的管理相差甚远。
2.没有科学的绩效考核:
对岗位责任、纪律以及奖惩制度认识不清。
对企业组织的任务和目标不明确,管理组织的设计不科学,强调了预防性和指导性而忽略了检查性。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在企业的利益面前,任何私情、任何特殊化都要不得。
否则,制度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会导致制度流于形式。
3.现行制度与企业文化相矛盾。
企业文化下文详述。
4.制度体系不健全,各项制度间的衔接有问题甚至相互对立;
5.制度文字流于空泛,指导性和操作性不强;
6.各项制度不在同一管理平台,相关人员责权不对等,有权无责、有责无权、越级管理等现象时有发生;
7.制度流程不清晰,流程间交叉部分的内容不明晰或者相互矛盾;
8.制度缺乏明确的责任人,其执行结果是法不责众;
9.制度流程没有形成闭环,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
企业管理严重滞后于现实,制度建设跟不上企业的发展。
大企业的制度架构十足,但缺乏操作性,某些制度空洞无物;
中小企业是在发展中进行修正,缺什么补什么,缺乏有效的规划。
虽然这些企业的制度建设都是从实际出发,但因缺乏专业知识而使制度的制定和修改显得过于随意、频繁,制度的权威性、有效性不足,企业员工难以适应,怨声载道。
二、企业制度建设
制度的建设与维护就是对企业内部各项规定的设计、制定、颁布、实施、梳理、修改直至废止的全过程。
制度本身应具备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特点。
制度建设是企业运行的必要保障,制度就是企业的内部法律,企业内部的行为规范以执行制度为最低标准,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制度建设的目的是使企业内部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一)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如何进行制度建设
不同的企业对制度有不同的需求,同一企业由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制度的需求也不完全一样。
新设立企业与成长中的企业对制度的需求就不一样,大型企业与成长中的企业的制度建设也不一样。
下面分别阐述:
1.新设立企业的制度建设
就像人的成长一样,人的性格基本上0-5岁这个阶段形成,企业的制度建设也一样,体现企业核心价值的制度应该在企业设立时就建立起来,新设企业制度建设要求:
(1)确立厚载企业核心价值和经营理念的规范,并纳入到企业的所有具体制度中,并严格执行。
(2)制度多少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不宜太繁太多,要便于操作
(3)具体制度设计还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安全
(4)制度的生命在于实施,由于企业在初创阶段,企业文化有待形成,所以必须强化企业领导和管理层的身体力行,带头严格执行企业制度,起到示范作用
(5)切忌照搬他人的制度
2.成长中的企业的制度建设成长中的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并在经营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制度和企业文化,但由于企业正在成长,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公司制度,企业文化建设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以确保企业稳健成长,不脱离航道。
成长中的企业的制度建设要点:
(1)进一步完善企业核心制度根据在经营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经验,深化和提炼企业的核心价值和经营理念,并形成企业的根本制度,统帅企业的所有具体制度建设。
(2)对现有制度清理,过时不用的制度及时废止,与公司经营理念和核心价值不符的制度及时修改,发现制度空缺的及时填补,堵住漏洞。
(3)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的同时,强化责任约束制度。
(4)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
根据业务经营需要,以提高企业效率、形象及服务质量为目标,完善或重建工作流程制度及其他管理制度。
(5)注重制度文化建设。
制定得再好的企业规章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实施,那也只不过是一堆废纸而已。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运行,必须让制度运行起来。
要让静态的制度变成员工的行为和价值观,让制度活起来,就必须重视企业制度文化建设。
成长中的企业或多或少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要善于挖掘企业文化中与制度蕴含的理念思想相容的部分或利用员工带来的积极的文化,使制度找到生存的土壤和空间,从而被员工认同接受并实践。
(6)可由分管领导统一负责制度建设。
3.大型企业制度建设大型企业与成长中的企业不同,基本上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的管理制度,大型企业制度建设要求:
(1)企业经营环境变化时包括法制环境的变化,企业应及时变革调整现存的制度,适应新的环境。
(2)制度的设计在确保企业运营安全的同时,不要扼杀企业的活力
(3)强化责任制度和约束机制,减少经营风险
(4)进一步强化制度权威,确保公司制度全面得到执行。
确保母公司的制度在分公司或子公司得到统一执行。
(5)成立专们的部门负责公司制度管理
(二)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应该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一是严密性原则。
理想的制度应当在出台前后可能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与因素,措词严密,无懈可击。
二是可行性原则。
即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制度,如果脱离实际,只图书面上的科学、完整,在实际中无法贯彻落实,到头来反而成为负担,落个“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结局。
三是无偏袒原则。
管理制度一经公布,就对企业组织内部任何人都具有约束力,包括高级管理人员。
四是时效性原则。
任何奖惩制度都应讲求时效,特别是对违规行为的处罚。
在通常情况下,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就会模糊正确与错误的界限,随之出现接二连三的效仿者,以至法不责众,骑虎难下。
优秀的规章制度不是凭空产生的。
只有根据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制作程序,才能真正制作出满足企业需要的好规章制度。
(三)好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规章制度需要的形成和议案提出
董事,经理及其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可根据企业的状况及科学合理的预测,发现需要在哪些方面设立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哪些方面需要利用制度推动企业的发展,哪些制度需要变革,应根据企业章程和其他制度规定的程序及时提议制定、修改规章制度。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设立专门的部门和人员专门负责公司制度建设。
中小企业企业可由分管领导统一负责公司制度建设。
在这个阶段,新设立的企业也可借助专家的力量预测规章制度的需要,如需要哪些劳动规章制度,可咨询劳动法方面的实务专家,有关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规章制度的需要可咨询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方面的有关专家等。
企业管理层应听取基层员工的意见,他们对公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那些地方需要制度规范往往有切身的体会。
2.审查、立项阶段
企业总经理或总经理办公室,董事会,及其他有权部门就提出的议案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对提案进行审查,认为确有必要的,应组织有关人员或部门起草制度。
在这个阶段,除非一些特别简单的制度可由企业自己制作外,宜聘请规章制度设计的专业人士介入。
3.制度起草阶段
负责起草规章制度的人员、专家,应仔细研读提案说明,明确要设立的规章制度要解决的问题及要求,拟设立的制度与其它规章制度的关系,拟设立的制度在整个公司制度体系中的位阶。
另外制度起草者,还必须了解公司的使命经营理念和核心价值。
然后应用规章制度制作技巧,完成草案的起草工作。
在这个阶段,其他部门应予以配合,提供必要的材料。
4.讨论阶段
草案完成后交有关部门讨论,如需要通过民主程序的,还要征求工会组织的意见或职工代表的意见,或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确定。
如有必要,根据讨论意见作必要的调整。
让制度覆盖范围内的人员参与讨论,有助于制度的推行实施。
5.批准通过阶段
讨论修改后的草案,交有关部门批准或通过。
6.公示
经批准后的规章制度,如涉及到职工的权益,应采取合理的方式向职工公示,以便员工遵守执行。
(四)影响企业制度化建设和制度化管理的因素主要如下:
1.来之于制度本身:
(1)没有对制度进行指导和制约的“根本大法”。
(2)制度本身没有成为一个体系,各个制度没有明确的效力规定。
(3)新旧制度相互重叠,相互冲突,相互矛盾,导致无法执行。
(4)只有实体制度,没有保证制度实施的程序制度。
2.没有明确“立法”。
“执法”主体.有的企业没有明确企业的制度管理部门,而且制度到底有谁来制定,有谁来监督执行也没有明确部门,这样就不可避免出现各个部门在制定本部门的制度时不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和其他部门的角度而是站在本部门的角度去制定制度,就会出现同样的事情不同部门所制定的制度却相差甚远,当然各个部门在本部门内部来执行本部门制度还可以,但是一个事情一旦跨部门就麻烦了,因为没人要知道依据那个制度执行合适。
3.来之于企业领导人。
如果企业领导人对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和管理不去重视,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和管理恐怕就很难开展。
4.来之于企业管理层,许多企业的管理层满足于自己出口就是金口玉言,制度就是自己讲什么就是什么.认为企业进行制度化建设和管理就是对自己权利的限制。
5.来之于企业的培训。
有的企业虽然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建设成了一套完善制度,但是却不对员工进行培训,只是等出现了问题才想起来搬出制度,把制度当作了救火工具。
(五)企业制度建设中常见的问题
1.制度多与少的问题。
有的职工认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订的太多,不利于职工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
一个成熟的企业是十分赞赏有个性、有创造性特点的员工的,但任何个性和创造性都必须有利于企业整体的利益,否则其个性越强,创造力越强,对企业利益的损害就越大。
君不见美国是世界上法律最多的国家,但美国公民并没有因此失去个性和创造力,事实上却完全相反。
2.制度怎么执行的问题。
有一部分职工甚至管理人员认为"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只要能把事情做好就行,不要受制度的约束。
看看中国历史,"
君命有所不受"
的大将们"
黄袍加身"
,犯上作乱的血腥场面比比皆是。
古代的"
是因为当时信息传递条件的限制,"
君"
对战场的信息不能做到及时、准确的把握。
而现代社会通讯、交通完善发达,如果在未经"
授权的情况下来谈所谓"
,此"
将"
决不可予以重用。
至于"
只要能把事情做好了就行,不要受制度的约束"
的想法更欠妥当。
今天你也许在没有遵守制度的情况下,做好了一件事,明天你也许可能因违反制度而坏了一件大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古训。
3.关于企业"
立法"
、"
执法"
主体的问题。
当一个企业没有明确企业的制度管理部门,没有规定制度到底由谁来制定,由谁来监督执行,就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各部门不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或其他部门的角度,而是站在本部门的角度去制定制度,针对同样的事情或同样的现象,不同部门所制定的制度却相差甚远,一旦某件事情牵涉多个部门,制度执行者就会茫然,因为没人知道正确的依据在哪里,执行那项制度更合适。
三、怎样有效修订原有制度、执行新制度
(一)如何有效修订原有制度
制度需要创新,但不是对制度的朝令夕改,制度需要其相对的稳定性,在稳定中创新,才能让一副"
严肃面孔"
的规章制度,"
温情"
地发生作用并产生好的效益。
企业在修订、完善企业制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员工的抵触和反对,甚至是高层的反对,这几乎是所有企业管理者遇到的最头疼的问题。
毋庸讳言,这是人们懒惰的天性和愿意因循守旧的自然属性产生影响。
如果认识不到这点,不顾客观条件强制推行新制度,有时可能会因反对力量过强,出现企业内部纷争,影响内部团结和员工情绪,进而影响到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严重时会导致企业遭受颠覆性的致命打击。
第一步,非正式抛出,进行制度修改前的预热。
人们既然习惯了在原来规章制度约束下的工作环境,那么当原有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企业发展需要改变时,新制度的推出最好不要搞突然袭击,要循序渐进,适时引出话题,轻描淡写地议论。
这时,有心人会琢磨,并探寻根本原因,小范围产生反响,使管理层及时获得第一手资料。
第二步,发扬民主,充分研讨。
当话题抛出、预热过程完成后,应及时在某一范围,让与会人员就议题广泛参与讨论。
可开门见山把问题正式地提出来,或提前安排某人做陈述,把所要修改完善的制度正反两方面的意见都说出来,引导性地、辩证地看待和分析问题,在民主氛围中,让与会人员敞开心扉充分发表意见,起到既完善制度又化解矛盾的作用。
(二)怎样有效执行新制度
有效执行新制度概括地说有六点:
1.应充分体现新制度的严肃性。
要正式编号发文,不发文则显得有些随意性,更重要的是要形成档案,供日后有据可查。
2.要自上而下逐级宣传贯彻。
如果不宜传,一声不响地被管理层锁到抽屉里,制度便会形同虚设。
3.采取重点部门重点贯彻。
制度往往是有针对性的,而且不同的部门对制度的理解和认识也不一样,对重点部门、重点人员要进行有针对性地重点宣传、贯彻、监督执行。
4.加大宣传力度。
如利用板报形式进行宣传,板报具有公开、透明的特点和时间、地点上的优势,员工可随时了解掌握信息并展开议论。
5.发内部简报。
简报的特点在于其流动性,大家可以轮流传阅。
利用简报还可以就制度本身做进一步的阐述、分析、探讨,从更高、更深层次启迪和教育员工,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6.最好还能借助新闻媒体造势。
这一般适用于知名度高的、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响亮的、规模大的企业。
当这些社会的强势企业要推出新的重大制度,而且是有一定创新性、改革性的制度时,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是非常有效用的,它能促使员工带着自豪感主动地接受新制度。
——正信嘉和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