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3189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Word格式.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Word格式.docx

5.能够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三大改造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再现法:

在教学过程中展示1949--1976年的相关图片,成功再现当年的历史事实,加深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评价。

2.列表比较法:

对三大改造从时间、形式、主要措施、结果等方面进行归纳比较,找出共性与个性。

3.深入探究法:

通过阅读“一五”计划的内容,结合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引导学生探究“一五”计划制定的必要性和深远影响。

4.通过讨论法,探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成功的探索和探索中的失误,总结经验与教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建国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经济建设史,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

2.通过学习正反两方面的经济建设史实,使学生铭记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

3.学习1956---1976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史实,感悟党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最终都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经济建设不断前进。

重难点分析

重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中共八大;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经济建设失误;

“文化大革命”使中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

难点

如何理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

三大改造的完成,工业化的实施,在一定时期内极大地焕发了人们的劳动热情。

但是经济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在成绩面前中共中央错误估计了形势,提出了不切实际的发展口号。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经受了风雨的考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一、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教师结合“资料卡片”内容,讲解、补充“过渡时期”的概念,让学生明确这一重要历史阶段的特征。

1.国民经济的恢复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初中相关历史内容,设计问题:

建国初,国民经济面临怎样的形势?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哪些?

生:

形势:

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原因:

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

多年战争的破坏。

师:

针对这种形势,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开展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仅用三年时间就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取得巨大成就。

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后来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2.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

多媒体课件显示

毛泽东修改总路线的学习与宣传提纲手迹

 

鞍钢工人学习总路线

读图并结合教材内容回答: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目的是什么?

总路线体现了什么特点?

其实质是什么?

工业化

内容:

总路线

三大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目的是建市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相互促进。

实质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一五”计划时期的重大成果

1956年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l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1957年建成的飞机制造厂

宝成铁路通车

请同学们观察图片,了解“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并思考:

“一五”计划重点发展哪一行业?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这一行业?

重点发展了重工业。

①我国当时的经济结构失调,近代以来,农业、轻工业有一定的发展和基础,但重工业基础薄弱。

②特殊的国际环境:

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我国如果不发展自己的重工业,就很有可能再度遭到侵略或沦为他国的经济附庸。

③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④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大工业的基础之上,只有建立自己的重工业,才能够为实现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奠定基础。

“一五”计划的成就是巨大的。

到1957年.我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3.社会主义改造

多媒体显示表格,教师点拨,师生共同填写:

项目

措施

结果

影响

存在问题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5年掀起高潮

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了许多问题。

试办手工业合作社

实现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利用、限制和改造,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实行公私合营

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

1.成功的探索

《论十大关系》中的十大关系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没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和非党的关系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请同学们结合当时同内外形势,思考: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它的提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意义?

背景:

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后,在我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还缺乏经验,但当时也有许多有利条件: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前进的基础;

②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十分高涨;

③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意义: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反映了党开始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初步探索。

它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和正确方针的制定作了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八大在党的指导思想上的重要观点是什么?

为什么是正确的?

八大的召开有什么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阶级关系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的历史已基本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确立。

因此,国内的主要矛盾必然要发生变化。

中共八大指出: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它的着眼点在于指出国家的重要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突出了我国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的基本国情,强调了全党要集中力量去发展生产力。

这个着眼点,历史证明是正确的。

①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对国内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判断,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②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科学性。

它集中体现了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向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2.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下列两幅新闻图片所报道的事实,哪一项是虚假的?

哪一项是真实的?

£当年中国出现了什么重大失误?

1958年人民日报有关报道

1958年居民将家中的铁制用具送去炼钢

图一是虚假的,图二是真实的。

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左”倾错误的泛滥。

20世纪50年代末,党在指导思想上犯了严重的错误,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请回答:

(1)这四幅图片分别反映出在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什么运动?

(2)这样的运动造成了什么后果?

答案

(1)“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后果:

在经济建设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迅速发展,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结合以上两个问题和教材相关内容,请你概括一下,1956-1966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哪些失误?

(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2)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追求经济建设的不切实际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提高生产计划指标。

农业方面要求用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达到原定用十二年才能达到的粮食生产指标。

报刊舆论也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错误观点。

工业方面要求七年甚至三年的时问,实现原定的十五年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的目标。

(3)在“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的时候,中央政治局义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各地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

仅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在全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社员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

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1959—1961年,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严重经济危机。

3.挫折后艰难调整及十年成就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针对建国以来出现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共中央采取了哪些纠“左”措施?

取得了什么成效?

措施:

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许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成效:

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十年建设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这十年成就是怎样取得的?

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是前所未有的十年,是非常艰巨的十年,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顶住国外反华势力的压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严重困难取得巨大成就。

从总体上讲这十年,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遇严重挫折,但仍取得很大成就。

三、“严重挫折的十年(“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动乱很快扩展到经济领域,国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总结其影响国民经济的主要表现。

学生总结“文革”对经济建设破坏的表现。

“九一三”事件的发生,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闭的覆灭,客观上宣告了“文革”理论和实践的破产。

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周恩来、邓小平相继主持中央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他们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整顿经济?

效果如何?

邓小平全面整顿的实质是什么?

周恩来:

整顿企业,恢复被破坏的各种规章制度;

在农村重申按劳分配原则。

经过近两年的调整和整顿,国民经济有了起色。

邓小平:

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对交通运输、钢铁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作等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

整顿中,国民经济逐渐摆脱停滞和倒退的局面,开始了复苏和发展。

全面整顿的实质是全面系统地纠正文革的错误。

但不久,由于“四人帮”的干扰和毛泽东对邓小平的全面整顿不满,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刚刚稳定的局势再度陷入混乱。

请同学们思考:

十年“文革”给我国经济造成了什么影响?

建国后至1976年我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

影响:

国民经济损失巨大,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关于经验教训,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1)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不能机械照搬外国经验,必须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建设方针。

(3)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4)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5)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经济建设服务。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