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种群和群落 单元测试 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5286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种群和群落 单元测试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 种群和群落 单元测试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 种群和群落 单元测试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 种群和群落 单元测试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 种群和群落 单元测试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 种群和群落 单元测试 3.docx

《人教版 种群和群落 单元测试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种群和群落 单元测试 3.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 种群和群落 单元测试 3.docx

人教版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3

种群和群落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有一生态系统总面积为50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A种植物一B种动物一C种动

物,B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2000头。

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A.当B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2头/km2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B.若C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内,甲种植物的数量也增加

C.在A种植物一B种动物一C种动物食物链中,A的同化量是B的同化量的10-20倍

D.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B种动物种群数量为150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B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3头/km2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B的K值是2000头,增长速率最快的是K/2,1000/500=2头/km2,故A正确。

如果C动物种群数量增加,一段时间内,B的数量会减少,A因为缺少了天敌数量会增加,故B正确。

能量传递效率是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在10%-20%之间,所以A的同化量是B的同化量的5-10倍,故C错误。

如果调查发现生态系统中B种动物中午种群数量为1500头,种群密度应为1500/500=3头/km2,故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计算能力。

【名师点睛】1.比较“J”型和“S”型曲线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曲线模型

形成条件

资源无限的理想条件

资源有限的自然条件

增长率

不变

越来越小

有无K值

无K值,持续增加

有K值,可在K值附

近上下波动

种群增长

速率曲线

2.

(1)K值的应用

①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

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

②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

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锁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K值。

(2)K/2值的应用

①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②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

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值处(若达K/2值处,会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特别提醒

(1)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的比较

①增长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其计算公式为:

(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100%=增长率,即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②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增长的数量(即曲线斜率),其计算公式为:

(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时间。

假设某一种群的数量在某一单位时间t(如一年内),由初数量N0增长到末数量Nt,则这一单位时间内种群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分别为:

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100%=(Nt-N0)/N0×100%(无单位);

增长速率=(末数-初数)/单位时间=(Nt-N0)/t(有单位,如个/年)。

2.图中A-F分别代表不同的种群,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该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

B.该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图中C同化的能量占A能量的10%-20%

D.若E捕食D的比例增加,则对A的消耗量增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据图分析:

图中A是生产者,B、C、F都是第二营养级,E为最高营养级。

生物群落必须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该图中所有生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因为缺少分解者,A、B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上一营养级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效率为10%~20%;图中B、C、F三者总共的同化能量为A固定太阳能的10%~20%,C错误;若E捕食D的比例增加,由于食物链A→C→D→E比A→B→E长,所以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损耗变大,所以则最终对A的消耗量增大,D正确。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如图中A表示的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

A.该种鹰的天敌的种群B.与鹰有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

C.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情况D.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a先增后减,5先减后增,所以5可能代表的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答案是D。

【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名师点睛】知识拓展:

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有共生、竞争和捕食等。

共生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数量曲线呈平行关系.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数量曲线分析有时相反,有时平行。

竞争是两种生物生活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中,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竞争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会被消灭。

4.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初(原)生演替历程短、速度慢

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

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

【答案】D

【解析】初(原)生演替的起点是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开始,历程长、速度慢,A错误;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增加,B错误;在演替早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不显著,C错误;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D正确。

【考点定位】群落的演替

【答案】ACD

【解析】A、样方法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常用方式是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A正确;

B、调查古树木和蝗虫幼虫常采用样方法,调查羊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记重捕法,B错误;

C、标记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是估算值,C正确;

D、假设种群数量为N,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为M,重捕的n个,其中被标记的m个,则该鹿群约有(M×n)÷m只,D正确。

【考点定位】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名师点睛】1、解关于调查种群密度方面的题目时,首先要知道什么生物选用什么样的调查方法,其次要知道怎么调查.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2、计算种群密度时,样方法是计算各个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计算时要注意样方的面积大小相等,标志重捕法也要根据环境面积,再计算种群密度,而不是一定面积内的个体数。

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

6.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和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下图为某地5年内主要植物种类及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因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故其在此地将持续呈“J”型增长

B.此地5年内狗牙根的数量不断减少与其和加拿大一只黄花的竞争有关

C.此地5年内群落进行次生演替且植物丰富度呈不断增大趋势

D.因巢菜数量不断减少,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在植株密集处多取样方

【答案】B

【解析】受资源限制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内竞争的影响,其在此地不可能持续呈“J”型增长,A错误。

狗牙根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存在竞争关系,其数量减少主要是因竞争能力较弱,B正确。

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和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能使此地植物的丰富度下降,C错误。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需遵循随机取样和多取样方的原则,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7.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殖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B

【解析】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看,O点到b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型,a点的数量大约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时蝗虫种群有最快的增长速率,故防治时间应在a点之前,故A项正确;a-b段种群增长率逐渐减小到零,种群密度不断增长,所以呈反相关,B项错误;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后,蝗虫种群内的雌雄比例失调,导致种群内出生率下降,可防止种群增长至c点,C项错误;把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即d-e水平,能使被啃食的植物等生产者减少,使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组成和数目受影响较小,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项正确。

【考点定位】种群的数量变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名师点睛】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

项目

灭鼠、灭蝗等

捕鱼、森林砍伐等

K/2(最大增长速率)

灭鼠后,鼠的种群数量在K/2附近,这时鼠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无法达到灭鼠效果

使鱼、树木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捕捞或砍伐后,鱼、树木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回升

K值(环境最大容纳量)

改变环境,降低K值,使之不适合鼠、蝗的生存

保证鱼、树木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提升K值

8.(2015秋•泰兴市校级月考)科学家在研究昆虫A和昆虫B的竞争关系时,获得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实验开始时各组所培养的两种昆虫数量应相等

B.实验过程中各组光照、提供的食物等条件应该相同

C.影响昆虫A的条件是湿度,影响昆虫B的条件是温度

D.实验提示我们气候条件不同,农田中的虫害不同

【答案】ABD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表格可知,本实验探究了温度、相对湿度对两种昆虫存活率的影响,因此形成了对组对照实验.考生在分析表格时要运用单一变量的原则,逐对实验分析.

解:

A、分析表格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湿度等,而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实验开始时各组所培养的两种昆虫数量应相等,A正确;

B、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过程中各组光照、提供的食物等条件应该相同,B正确;

C、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温度和湿度对两种昆虫均有影响,C错误;

D、实验提示我们气候条件不同,农田中的虫害不同,D正确.

故选:

ABD.

考点:

种间关系.

9.苔藓、草本、灌木和乔木等不同植物,自下而上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称为群落的

A.垂直结构B.水平结构C.时间结构D.原生演替

【答案】AA

【解析】自下而上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考点定位】群落结构

10.一个池塘系统中的群落是指()

A.池塘中的所有的鱼类

B.池塘中的所有的植物

C.池塘中的全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D.池塘中的所有的生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群落是指某地区所有生物,池塘中除了鱼还有其他的生物,故A错;池塘中除了植物还有其他生物,故B错;池塘中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还有分解者,故C错,池塘中所有生物符合群落的定义,故D对。

考点:

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1.对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

③动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植物的分层现象

④群落中生物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⑤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将玉米与大豆套种,充分利用分层现象

⑥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C.①②④⑤D.③⑥

【答案】C

【解析】①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