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起源确立与发展docx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2816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9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起源确立与发展docx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届一轮复习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起源确立与发展docx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届一轮复习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起源确立与发展docx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届一轮复习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起源确立与发展docx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届一轮复习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起源确立与发展docx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起源确立与发展docxWord格式.docx

《届一轮复习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起源确立与发展docx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起源确立与发展docx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起源确立与发展docxWord格式.docx

(2)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

四、1832年议会改革——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

1.背景:

工业资产阶级谋求获得更多的参政权;

中世纪选举制度的不合理;

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

(1)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完善了英国代议制。

(2)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

五、内阁权力的膨胀——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

1.表现

(1)内阁几乎垄断全部的立法提案权并取得部分立法权。

(2)内阁掌控了议会的财政权。

(3)首相和内阁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大为加强。

2.评价:

体现了“内阁专横”的政治格局和19世纪末的政治发展趋向。

[素养对接·

融会贯通]

[素养1—时空观念]

[素养2—史料实证]

►探究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与发展

史料一 英国政治权力结构图。

史料二 “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旧制度”。

……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

——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1)史料一信息“形式上任命、汇报工作”“理论上可否决议案”反映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英国“下院”成为国家权力的核心。

(2)史料二信息“旧制度”指根据《权利法案》初步确立的君主立宪制。

“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完善。

(1)根据史料一英国政治权力结构图,分析英国责任内阁制有哪些显著特点?

试解:

                           

                              

【提示】 反映了英国政治权力结构中权力制衡、君主“统而不治”、以议会为权力中心、内阁集体负责制等特点。

(2)根据史料二,推动1832年议会改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这次变革中的最大受益者是谁?

【提示】 主要因素:

工业革命。

最大受益者:

工业资产阶级。

[素养3—历史解释]

一、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

1.特点

(1)连续性:

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内阁到责任制内阁,都体现了连续性特点。

(2)渐进性:

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3)创新性:

如内阁本是国王的咨询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

2.趋势

从专制到民主

“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为限制王权、建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有利于英国政局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由人治到法治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成为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使国王的权力受到了法律的制约,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

英国国王失去行政权,逐渐成为国家的象征

选举权不断发展完善

1830年,英国只有少数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

后来,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选举制度。

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选举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影响

1.政治:

维护了政局的稳定。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长期以来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经济:

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护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3.对外:

加紧了殖民扩张。

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下半叶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4.文化:

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推动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5.范例: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模式,后来有不少国家采用了这一模式。

1.(2019·

湖北黄冈模拟)英国革命作为民族国家首次对绝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造,其最大成果是创造了君主立宪制。

英国的这一制度创新(  )

A.否定了其传统的政治结构

B.完全剥夺了贵族的政治特权

C.使全体国民都享有选举权

D.实现了国家权力重心的转移

D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仍保留了国王,故A项错误;

在君主立宪制下,仍由贵族把持政权,且“完全剥夺”的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

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因此不是全体国民,故C项错误;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议会主权至上的原则,导致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D项正确。

]

2.(2019·

河南示范高中模拟)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对中世纪以来的政治原则“国王不能犯错误”有了新的解释:

国王的错误应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

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

A.已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B.奉行司法权独立于主权的原则

C.限制王权获得了重大进展

D.国王享有不被法律追责的权力

C [《王位继承法》之前的1689年的《权利法案》,是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故A项错误;

“国王的错误应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不属于司法的范畴,故B项错误;

“政治原则‘国王不能犯错误’有了新的解释:

国王的错误应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意味着国王的行政权进一步受到法律的制约,故C项正确;

“国王的错误应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不是指国王的特殊权力,而是指其权力被内阁或大臣所取代,故D项错误。

3.(2019·

湖南省六校联考)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议会成了许多人升官发财的捷径,所以议员席位的价格也不断增长。

在一个地方,1689年8镑6先令8便士可买得一个议员席位,但到1727年,一个伯爵为买这个席位却花了900镑。

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

A.君主立宪有名无实  B.议会为贵族所控制

C.封建地主地位下降D.议会权力得到增强

D [英国议会是限制君权体现民主的权力中心,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购买议员席位的价格上涨,不能反映出贵族控制议会,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有钱即可购买议员席位,不能反映出封建地主地位下降,故C项错误;

议员席位价格上涨,人们愿意出高价购买反映出议会权力增强,故D项正确。

4.(2019·

云南师大附中模拟)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

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

“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

”这项法规(  )

A.扩大了国王的权力B.开始建立君主立宪制

C.破坏了“光荣革命”果实D.利于责任内阁制建立

D [材料中的做法实际上扩大了内阁权力,削弱了国王的权力,故A项错误;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开始建立君主立宪制,故B项错误;

材料中的做法削弱国王权力维护了“光荣革命”的成果,故C项错误;

材料体现行政权逐渐从国王转移到内阁,有利于责任内阁制的建立,故D项正确。

考点2

“分权制衡”体制的典范——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一、美国共和制度的确立

1.民主共和制的概念

(1)民主共和是组合概念。

民主即主权在民,一般由公民选出的代表掌握国家政权,即代议制民主。

共和即最高权力由多人共同行使,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2)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政体形式。

共和范围形式上包括全体公民在内(与贵族共和制的区别),最高国家权力由多人执掌和行驶,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任期限定。

按照议会、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的关系,可以分为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

2.确立背景

(1)1781年,美国打败英国殖民军队。

两年后,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2)美国实行邦联体制,各州权力很大,导致商品流通不畅,社会动荡加剧。

3.确立标志——1787年宪法

(1)联邦制度:

①职权:

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

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自治权。

②特点: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共和制度:

①权力职责:

权力

行使者

权力职责

立法

国会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

行政

总统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大权;

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

司法

最高法院

掌握司法权,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②主要特点:

体现了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特点。

(3)体现的原则:

联邦制原则

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中央集权原则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原则,联邦的权力是各州赋予的,但是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从而加强了中央权力

分权制衡原则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民主原则

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并对选民负责

(4)评价:

①从政治制度的发展看:

宪法使美国率先确立了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和民主共和制。

联邦制赋予了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巩固了国家统一;

三权分立体制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资产阶级民主;

民主共和制从制度上根本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

这些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起了示范作用。

②从对美国发展的影响看:

宪法调整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与北方的矛盾,使美国在政治上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发展;

一系列治国原则的确立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从历史局限性看:

它承认黑人奴隶制,留下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的烙印;

印第安人、黑人奴隶和妇女的选举权被剥夺(经后来修正,得以恢复)。

二、美国共和制度的巩固

美国政体确立后,南北方原有的矛盾并未化解,且日益上升为对政治制度的最终形式和对国体的认可的矛盾。

伴随着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的告终和两党制的形成和完善,资产阶级政权得以巩固,民主政治有所发展。

对两党制的认识如下表所示:

历程

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

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1860年以后,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替执政的局面持续至今

特点

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实质

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影响

两党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探究1 美国政府由“邦联制”到“联邦制”

史料一 有关美国邦联政府、议会与州关系的一组漫画。

图1  图2     图3

史料二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利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

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

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控制自己。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1)史料一中的图1有效信息邦联政府要求州“交点钱啦”,州的回答“我们钱都不够用”,图2邦联政府要求州“你们得给点运营费啊”,州的回答:

“叫苦连天的,给他们几分钱吧!

”反映邦联制下政府与州的关系。

图3则表明邦联议会的主张。

(2)史料二分两个层次指出了邦联政府和州政府的关系,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

(1)史料一中的图1和图2反映了美国“邦联制”的弊端,为了解决这种弊端,图3提出了什么主张?

【提示】 针对美国“邦联制”的弊端,邦联议会主张“得有一部给邦联议会撑腰的法律”,要求邦联议会须扩大法定权力。

(2)史料二体现了汉密尔顿的邦联制和分权制衡思想,结合上述史料谈谈你对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理解。

【提示】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设计应做到适度集权与分权相结合。

适度集权有利于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避免分裂;

适度分权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

►探究2 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

史料一 众议院应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一次之议员组成……众议院人数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

参议院由州议会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之,参议员的任期为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

——《1787年美国宪法》

史料二 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三分之二的人赞成。

(1)史料一信息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一次”且按“人口数目比例”表明了议员均由各州选民按一定规则选举产生,也有利于平衡各州关系。

(2)史料二信息“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说明总统的权力受到参议院的限制。

体现了美国政治制度在设计之初遵循的基本精神是权力制约与平衡。

依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

【提示】 人民主权、民主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

一、美国1787年宪法的原则

1.联邦制原则:

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2.中央集权原则: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原则,联邦的权力是各州赋予的,但是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从而加强了中央权力。

3.分权制衡原则: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4.民主原则:

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并对选民负责。

5.宪法至上原则:

美国宪法以及国会通过的法律的效力高于其他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规定。

6.有限政府原则:

政府自身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上受到法律和社会的严格限制和有效制约。

二、美国民主政体下分权与制衡的表现

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充满了矛盾,如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的矛盾、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与北方的矛盾。

制宪会议上各方最终妥协,通过实行联邦制、议员分配比例等方法调和了各方矛盾。

1.解决联邦政府内部的权力结构:

立法权归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会;

行政权归总统;

司法权归最高司法机关——联邦法院。

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不对国会负责。

运行机制和主要原则是三权分立,即“分权与制衡”原则。

2.解决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的矛盾:

除宪法规定的归属联邦政府的权力外,其他权力归州政府。

两套平行的政府分别由选举产生,联邦和州之间构成了一种制衡。

3.解决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国会实行两院制,调和各州议员分配比例。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众议员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

4.解决南方与北方的矛盾:

承认黑人奴隶制,奴隶人口按比例计算(即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

5.两党制的分权制衡:

按照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美国国会和总统的竞选分别进行,两者的结果没有必然的联系,因而执政党不一定同时是国会的多数党。

多数党主导国会事务,少数党发挥制衡作用。

两党相互制衡,互有竞争,监督力度加强。

三、英国《权利法案》与美国1787年宪法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是政治势力之间相互妥协的产物。

《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

美国1787年宪法则是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以及蓄奴州与非蓄奴州之间妥协的产物。

(2)都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3)都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具有民主性与进步性。

(4)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

2.不同点

(1)《权利法案》的重点在于限制王权,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2)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更为全面,如确立联邦体制,划分了联邦政府和各州的权力,以三权分立原则为指导对国家权力进行分配等,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山东滨州模拟)“无论美国人对自由报以多么深的敬意,在制宪者看来,让中央政府为自由而受到束缚,以致不能去做那些需要它做的事(这些事包括保有能让自由得以繁荣的条件),并不明智。

”由此美国(  )

A.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B.践行三权分立原则,实现权力制约平衡

C.开创两党制,避免一党专制独裁

D.推行人民主权原则,确保公民自由权利

A [据材料“无论美国人对自由报以多么深的敬意,在制宪者看来,让中央政府为自由而受到束缚,以致不能去做那些需要它做的事(这些事包括保有能让自由得以繁荣的条件),并不明智”得出美国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故A项正确。

广西桂林统考)制宪会议的代表认为政府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或按照亚当斯(《独立宣言》起草者之一)的说法,最好的政府就是“为最大多数人带来最大程度的安逸、舒适、安全,或一言以蔽之,幸福”。

这表明该制宪代表(  )

A.主张宪政公平  B.追求理想的政治体制

C.反对精英政治D.以民生作为政治追求

D [材料表明,政府的目的是为最大多数人带来幸福,而宪政体现的是人权和法治,A项错误;

反对精英政治从材料中无法得出,C项错误;

抓住“政府”“为最大多数人”“幸福”等信息可知,B项错误,D项正确。

“江淮十校”联考)1865年美国非洲裔第一次参加林肯总统第二任期就职典礼的游行;

1917年妇女第一次参加威尔逊总统就职典礼的游行;

1963年第一次由一名女法官主持约翰逊总统宣誓仪式;

1981年里根总统就职典礼电视转播第一次为有听力障碍者提供字幕。

这些“第一次”折射出美国(  )

A.民主制度在发展中逐渐完善

B.总统就职宣誓仪式能与时俱进

C.妇女的政治地位在不断提高

D.总统就职典礼缺少统一的仪式

A [材料中体现的是美国非洲裔、妇女、有听力障碍者第一次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故反映出美国民主范围不断扩大,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故A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第一次”的意义,不是反映总统就职仪式的发展变化,故B项错误;

妇女地位提高是材料中的部分体现,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

材料不是注重总统就职典礼的仪式,故D项错误。

4.(2018·

安徽宿州一模)1902年,时任美国纽约州州长的查尔顿·

修斯在一次演讲中感叹,“我们生活在宪法之下,但这个宪法是什么意思,却是法官们说了算”。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三权分立之间的矛盾难以协调

B.最高法院居于宪政体制核心地位

C.地方政府与联邦政府的权力冲突

D.司法解释权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

D [按照美国1787年宪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材料只说了司法权,没有涉及行政权和立法权,故A项错误;

居于宪政体制核心地位的应该是总统,故B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地方政府与联邦政府的权力冲突的信息,故C项错误;

据材料“我们生活在宪法之下,但这个宪法是什么意思,却是法官们说了算”得出司法解释权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故D项正确。

考点3

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法国、德国代议制的确立

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艰难的共和之路

(1)1789年法国革命爆发后,废除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

(2)1870年普法战争后,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3)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宪法,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2.宪法内容

项目

产生方式

(1)议会

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

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掌握立法权,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2)总统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掌握行政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高级官员

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3.历史影响

(1)资产阶级共和派经过艰苦斗争,掌握了众议院、参议院、内阁、总统等关键职位。

(2)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当前法国政体

(1)法国进入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时期(1946—1958年),法国议会的权力达到巅峰,拥有选举总统、决定政府组成、任免总理和批准政府施政纲领等权力,此时的法国是典型的议会制共和制国家。

(2)第五共和国成立后,权力中心逐渐由议会转移到总统,这表明法国已逐渐成为一个半总统半议会制的共和制国家。

需要强调的是不管近现代法国政体如何变化,其实质不变,还是资产阶级专政,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只是对资产阶级内部各阶层或利益集团的权力关系进行了重新调整,从而采取了资产阶级代议制(间接民主制)的不同形式而已。

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德意志的统一

(1)背景:

19世纪中期四分五裂,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结果: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统一。

2.帝国宪法

(1)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皇帝

世袭

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及决定对外政策

宰相

由皇帝任命

主持内阁工作,只对皇帝负责

议会

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

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

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要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

(2)联邦政体:

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

3.影响

(1)积极影响:

推动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跻身强国之列。

(2)消极影响:

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4.德意志帝国政体的特点及成因

(1)特点: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君主制被保留,帝国的军政要职被容克地主包揽。

①帝国皇帝世袭,权力巨大,可以任命帝国宰相,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