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 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2468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辽宁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辽宁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辽宁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辽宁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 含答案Word格式.docx

《辽宁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 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 含答案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 含答案Word格式.docx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论语•颜渊》)这种无讼思想其实过度强调道德教化,忽略司法在解决纠纷中的作用,显然不符合现代法治的精神。

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和主张是能够为现代法治建设所吸收的。

近几十年来,与我国近邻的一些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厉行法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足以说明,我国传统文化是可以和现代法治建设相衔接的。

如果简单地将儒家文化归结为人治,并将其与法治相对立,那么我们可能将要在一片荒地上建设法治,此种看法也与法治发展的经验不符。

节选自《王利明:

儒家文化对法治的影响》

①实在法:

各国或各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制定或认可的法律,符合特定国家或民族自身的实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是以儒学为代表的文化,它蕴含着丰富的法律文化,但这些古代的法制并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法治的概念是一个外来词。

B.自清末变法以来,我们的法律制度主要借鉴了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经验,因为中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我们的法律制度被纳入到了大陆法体制之中。

C.沃顿认为,如同每一民族的语言烙有其特定的民族精神的印记一般,一个民族的法律同样有其民族自身的文化特点。

D.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绵延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因为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许多学者认为儒家奉行人治,与现代法治的精神是对立的,作者对此并不赞同。

B.人类社会的法治文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的法律观念和制度可以是外来的,也可以是本土的,但成功的法治文化必须是本土的。

C.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决定了其发展道路的特色,法治建设也是如此。

D.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将法治的大树植根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上,就能建设好现代法治文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法治建设中,既要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并去其糟粕,也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成果。

B.在法治建设中,如果不以我们的传统文化为根基,并在此基础上培育我们的法治文化,法治就会像浮萍一样没有根基,难以真正形成法治文化。

C.孔子的无讼思想太过强调道德教化,忽略司法在解决纠纷中的作用,这说明儒家文化和现代法治精神显然是相对立的。

D.与我国近邻的一些国家韩国、新加坡等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了法治,这足以说明儒家文化和现代法治并不对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田弘正,本名兴。

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

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

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

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

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

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

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騃,乃召弘正署其旧职。

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

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宾僚参佐,请之于朝。

颇好儒书,尤能史书,《左传》、《国史》,知其大略。

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

元和十年,朝廷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

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

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

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

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

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

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

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

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

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

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

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

(选自《旧唐书•田弘正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B.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C.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D.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兼”、“行”均表示兼任官职,“领”“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退休,辞官归家。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弘正忠于职守,深受拥戴。

见季安追求奢侈,不理军务,多施杀罚,他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卒十分信赖他。

B.田弘正遵从规制,坚守臣节。

在魏州,他拆毁超逾规制的馆宇服玩,不用过于豪华的正厅,请朝廷任命宾僚参佐。

C.田弘正忠于朝廷,不改节操。

归顺朝廷后,面临危险的幽、恒、郓、蔡等州长官派人劝诱阻挠,他仍心向朝廷。

D.田弘正御下不严,被害致死。

由于朝廷赏钱未按时送到,其随从魏州士兵夜里叛乱,他及其家属等一起遇害。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

(5分)

(2)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①

凌波②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①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

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

②凌波:

水面之上。

8.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试作具体分析。

(6分)

9.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

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屈原《离骚》中“,”两句,抨击了违背规则、苟合取容、投机取巧的社会风气,表明自己宁肯牺牲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志。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一联,采用拟人化描写,表达对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由衷的喜爱,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3)苏轼《赤壁赋》中“,”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人皮

葛成石

威尔是个官员,他的施政计划简称“H.C.P”,他要通过实施该计划,来换取一座幸福之城。

然而总有一些人热衷于给他人制造麻烦,或是以看他人的笑话为乐,因此,威尔每天睁开眼睛,都会有一堆棘手的问题在变着花样等待着他。

威尔视察某地,就有消息灵通人士事先在那儿安排一场集会,无非是要煽动民众抵制“H.C.P”;

威尔刚刚在电视上发表讲话,称失业率再创新低,等他走出门来,就会看见一伙人脖子上挂着“我们要工作,我们要吃饭”的牌子,在配合着路人拍照;

威尔在任两年,换了三个秘书,漂亮的女秘被说成是他的情人,换个男秘又说是他的“同志”……威尔也想置之不理,但制度不允许,他只能浪费大量时间去走完法律程序。

终于有一天,那伙捉弄威尔的人扑了一场空。

威尔第一次缺席了。

口口声声许诺给这座城市以幸福的官员,怎么能够缺席呢?

有些人来劲了,声称一定要将威尔揪出来。

可威尔像在人间蒸发了似的,任人掘地三尺,就是不露踪迹。

一天,两天,三天……直至一个星期后,才见一个古稀老人出现在公众面前,他自称是威尔。

嗓音的确是威尔的嗓音,模样也的确是威尔的模样,但整个人简直成了一只被风干的水果,干瘪瘪皱巴巴的,原本四十来岁的威尔,怎么可能一周内变成七旬老翁呢?

起初没人信他。

老人哀婉地说,我也希望这不是真的,常人将衰老带来的痛苦摊薄到一生,尚且难以接受,我又怎么愿意让一生的痛苦浓缩于瞬间?

痛定思痛,我能想到的原因无非是,过去的两年,我太累了,而有些人却还把本可以避免的劳累强加于我,为了应对这一切,我透支了生命中的三十年。

老人又深情地说,时间对我来说更加宝贵了,我希望能在无人添乱的环境中快点做完任期内的事,因为我的日子恐怕不多了……一时全国的电视都在播放威尔的这段真情告白,许多人流下了眼泪,包括那些总是制造麻烦的人。

威尔急需招聘一个新的秘书。

许多人都愿意接近这位明星兼传奇人物,然而,威尔却在众多应聘者中选择了一个模样奇丑的女子。

她叫凯丽,她自我介绍说,一场火灾,让我半边脸是天使,半边脸是魔鬼;

在校时没有朋友,毕业后没有工作。

威尔说,我们的“H.C.P”会保障你有工作。

凯丽成了让威尔最安全的秘书,因为他的政敌不可能说,威尔和凯丽保持着不正当关系——老翁和丑女子,没有联想余地。

给威尔制造麻烦的人突然少了。

有人说,威尔已注定是个任期一满就回家的老头儿了,还给他添什么乱呢?

很显然,过去添乱是针对他那张年轻且对他人可能构成威胁的脸。

当然,有个叫布莱克的人例外,他是当年竞选时被威尔打败的。

他依然不时地要鼓噪几声,尽管再也起不到一呼百应的效果了。

新秘书凯丽说,这个人交给我来处理,算是我给您的投名状。

也不知凯丽用了什么绝招,布莱克果然收敛了。

威尔不禁赞叹,凯丽,你是我最出色的助手!

威尔倍加珍惜不受外界干扰的工作时光,如期兑现了他的政治诺言。

两年后的一个黄昏,一对男女并肩坐在公园的长椅上。

男的说,人心叵测,世事难料,我卸任后,太太居然会嫌我老,跟园丁跑了,而你呢,居然愿意嫁给我这个“老头子”。

女的说,我最反感别人以貌取人,而您不是,您给了我这个“丑女子”工作,又肯定了我的能力,这就是我要嫁给您的原因,我真替您的前任太太感到惋惜。

谢谢你能这么理解,以后我们只管尽情享受阳光、绿树和其他一切大自然蓬勃的气息了,那些琐碎事儿,就交给布莱克去做了,他应该能赢得这一轮竞选的。

亲爱的您错了,他应该要出现在法庭上了,当年我为了让他闭嘴,搜集了他贪腐弊案的罪证,才把他控制住。

如今,我还准备将他“送进去”,要是没有这种人,我们早就可以简单工作,简单做人了。

男的沉默片刻,赞同了她的想法:

哦,是的,要是没这种人,我就不必花一周时间定制那张老皮了。

女的说,是的,不过在您为自己的创意沾沾自喜的时候,您是断然不会想到,我脸上也贴了一张皮的,我一直希望别人能看到我容貌之外的东西。

两人相视一笑,之后,两张脸亲昵地贴在一起——男的年轻帅气,女的如天使般美丽。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塑造了热衷于给他人制造麻烦、以看他人的笑话为乐的人物群像,再现了政治生活中的丑恶与无聊,这种无意识的行为破坏着社会发展。

B.威尔为了做点有益于大家的事情,不仅以人皮装饰自己,还在电视上真情告白,以使人们不再干扰自己的工作,看似夸张中有着社会的真实。

C.“过去添乱是针对他那张年轻且对他人可能构成威胁的脸”一句,揭示了一些人生怕个人利益受到损失而不惜破坏公众利益的丑陋自私心理。

D.凯丽搜集了布莱克贪腐的罪证,控制住了他,后来还要将他送上法庭,这是威尔所没想到的,可见,凯丽比威尔更善于斗争,斗争意志更坚定。

E.小说写了一位官员用“人皮”包装自己、最后兑现造福城市的诺言的故事,以看似荒诞的情节反映了深刻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2)小说中的“人皮”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威尔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

(4)有人认为,小说写到“威尔倍加珍惜不受外界干扰的工作时光,如期兑现了他的政治诺言”故事就已经完整,可作者却又加上那个后面的内容,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翻译奇人许渊冲

邓 郁

“杨振宁1957年获诺贝尔奖,王希季是70年代长征一号火箭首射成功。

我是2018年才得奖,比振宁晚了五十(多)年啊!

”93岁的许渊冲鹤发白眉,声如洪钟,中气十足,讲到畅快处,还会把袖口往上撸。

8月22日,中国翻译协会在外文局礼堂为获得国际翻译家联盟最高荣誉“北极光奖”的他举行了盛大的授奖仪式。

作为和傅雷、钱钟书同时代的资深翻译家,许渊冲已出版了120多本译作,翻译了《楚辞》《诗经》《西厢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被誉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典籍翻译历史上的丰碑”。

与他相伴了半个世纪的夫人照君则对我说:

“许先生,是一个奇人啊。

许渊冲是翻译界的“少数派”。

多年来,翻译界强调译文要忠实原文。

他的翻译却不拘泥于原作,讲求再创造。

他认为翻译“要发挥译语优势”。

这种“优势论”也成为了他在翻译界备受质疑和诟病的一点。

陆谷孙、王佐良、许钧等翻译家都曾公开和他唱反调。

率性、张扬的个性,让他在崇尚低调的翻译圈子里“独树一帜”。

不少人读许渊冲的回忆录《逝水年华》,既觉得痛快,又感叹此人毫不自谦。

他重视感情,又难说谙熟“人情”。

可谓“狂作文章信手书,一章一句真性情”。

虽然在学术界备受争议,但在中国诗词的翻译成就上,许渊冲早已得到国内外公认。

自1980年起,他开始致力于把唐诗、宋词、元曲译为英法韵文。

已故宾州大学教授顾毓琇赞誉许译:

“历代诗、词、曲译成英文,且能押韵自然,功力过人,实为有史以来第一!

但他的成功,却是从挨批斗开始的。

1958年,许渊冲被打成右派。

一次在烈日下挨斗,又热又累。

他忽然想起毛泽东《沁园春•雪》,就默默在心里试着将其译成英文。

“说来也怪,我一译诗,什么热、累、批、斗全都没了,眼里看到的仿佛只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心里想到的只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等我把词译完,批斗会也结束了。

”在回忆录中,许渊冲更是不吝笔墨地描述母校西南联大。

那时候的联大可谓大师云集。

闻一多讲《诗经》,刘文典讲《史通》,罗庸讲唐诗,蒲江青讲宋词,萧乾谈“创作与译诗”,卞之琳谈“写诗与译诗”……这些都奠定了许渊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根基。

而他毕生追求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翻译准则,则来自朱光潜和钱钟书的影响,受朱光潜的熏陶,他奠定了诗译的理论基础:

不但要写景,还要传情;

不仅存义,而且存音。

他屡次写信向钱钟书请教诗词翻译中的问题,后者都不吝回信点拨,给了许渊冲无穷的动力。

北大畅春园的许家,一套70平米的简陋居室。

其中最惹眼的陈设,莫过于满满当当的书架。

那座透明的“北极光”奖杯即被搁在书架的最上层,不踮着脚,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比起奖杯,许渊冲更亲近的是书桌上的绿格白底稿纸、放大镜,和一台看不出年代的长城台式电脑。

“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罗米修斯,永远进行着自己的事业。

”和许渊冲相交甚笃的翻译家许钧说,如今他的作息如钟表一样规律:

早9点到阳台做操,早饭后翻译《莎士比亚集》,午睡后看看报纸,晚7点收看《新闻联播》,饭后接着翻译,直到深夜。

有时他会半夜里坐起,打开电灯,把梦里想到的东西写下,生怕第二天忘记了。

晚年的许渊冲爱读《参考消息》,常看《海峡两岸》。

早年在西南联大受到的自由民主思想熏陶,现在被包裹在一颗浓烈的爱国心里。

他心里时刻怀揣着让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明主流的愿望。

他引用杨振宁的话:

“‘我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英文和法文是英美人和法国人的最强项,中国人的英法文居然可以和英法作家比美,这也可以长自己的志气,灭他人的威风了。

”许渊冲已年过九旬,但精神矍铄,正如朱自清的旧诗所云: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节选自《人物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

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

2018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2018年8月2日荣获国际译联最高荣誉“北极光奖”,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②杨振宁、王希季都是许渊冲西南联大时期的同窗。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许渊冲的“优势论”在翻译界备受质疑和诟病,这也使得他的翻译成就直到2018年获“北极光奖”才被认可,可谓大器晚成的代表。

B.许渊冲引用杨振宁的话“我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既表明了对杨振宁观点的赞同,也表现了他自己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C.许渊冲把“北极光”奖杯搁在书架的最上层,不踮着脚,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可见,许渊冲并不在乎这个奖,更关心他的翻译事业。

D.许渊冲翻译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西南联大老师们的影响。

他曾屡次向钱钟书当面请教翻译问题,后者更是悉心点拨,给了他无穷的动力。

E.“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翻译家许钧的话说明他虽公开和许渊冲唱过反调,但并不影响他对许渊冲的认可。

(2)与他相伴了半个世纪的夫人照君则对我说: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许渊冲“奇”在何处。

(3)许渊冲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他成功的原因。

(4)文章结尾援引朱自清的诗句“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来评价年过九旬的许渊冲。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从社会发展来看,水与人们生活________,已经成为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所以大家要养成节水的习惯。

②建设法治中国,人人都是受益者、参与者和践行者,因此,“法治中国”并不仅限于庙堂之论,而是与每个公民_________。

③作为人民公仆,只有与国家和人民_________,把个人的荣辱、安危置之度外,才会得到群众的赞成,受到百姓的拥护爱戴。

A.息息相关休戚相关休戚与共B.休戚相关休戚与共息息相关

C.息息相关休戚与共休戚相关D.休戚相关息息相关休戚与共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猴年春晚可谓星光熠熠,歌手谭维维和她的电声乐队与华阴老腔艺人合作的歌曲《华阴老腔一声喊》酣畅淋漓、荡气回肠,使人们观赏到来自黄土高坡的古老民间艺术的活力。

B.果壳网拥有“谣言粉碎机”等15个主题站,通过粉碎社会上流传的谣言,让科学和大众需求产生联系,目前日均浏览量已超过375万。

C.实施精准扶贫并非只是扶贫方式或手段的简单变换,而是针对贫困人口需求更加多元化,结合不同帮扶对象的具体特点和现实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D.“互联网+”本身是开放的产物,生物链和产业链开放,技术和资源共享,激发了人们创新创业的激情,催生了互联网经济现象的出现。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灯笼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连,庙堂中、房宇外,处处都有灯笼张挂。

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

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语音相同,故灯意味着人丁兴旺,。

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的,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汉代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象征“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传。

A.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

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在延续这种风俗

B.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

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风俗的延续

C.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把借以讨个口彩的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在延续这种风俗

D.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把借以讨个口彩的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风俗的延续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网络文学时常因跟风、雷同、抄袭、低级趣味、过度商业化等问题遭到诟病。

目前,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网络文学批评范式,①。

在追逐网络文学繁荣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同时也需要②,来承担文化传播使命。

近年来,中国作家协会等机构已经在网络文学产业发展、作家队伍培养、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做了一定探索。

网络文学的发展给网络作家带来了巨大的收益,③,也令许多网络作家感到头疼。

对于通过网盘传播侵权作品、实施侵权盗版等行为,国家相关部门也正出台法律法规加以管制和惩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