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2241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复习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复习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复习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复习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Word格式.docx

《高考历史复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复习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复习Word格式.docx

  (3)初步形成: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力主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正式建立: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协议:

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

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5)意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

  主要区别:

抗战路线不同,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战场范围不同,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战略地位不同。

  相互联系:

两个战场的联系实际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

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两个战场互相配合,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和采取的基本斗争策略

  

(1)统一战线内部存在斗争的原因:

阶级矛盾的存在,国共两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

英美等国对华政策的影响;

敌后抗日根据地和人民武装力量的扩大,为国民党顽固派所不能接受。

  

(2)统一战线坚持到抗战胜利的原因:

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始终未变,中日民族矛盾始终为主要矛盾;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解放大业为重,进行“有理、有利、有节”斗争,维护了统一战线;

中共进一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壮大了民主力量;

世界反法西斯形势的影响;

统一战线。

  (3)为维护或扩大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所采取的重大政策及基本斗争情况:

“以斗争求团结”,对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坚持“有理,有利,有节”政策;

确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坚持进步,反对退步”的方针,反对分裂,反对退步,反对投降;

坚持“阶级斗争服从于今天的抗日民族战争”这一统一战线的原则;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

  -全面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

  

(1)积极作用: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

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尽管国民?

?

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

从整个抗战过程看,尽管国民党在后期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但它始终坚持抗日的方针,没有妥协投降,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2)消极作用:

从抗战开始,国民党执行了一条单纯由政府和军队包办,不发动人民群众参加的片面抗战路线,使得国民党正面战场损失惨重;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便采取消极抗日的态度,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此后相继掀起几次反共高潮,限制全国抗日民主力量,正面战场出现大溃败;

国民党上层对日妥协投降活动几乎从未间断过;

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林立,各树一帜,互不相容,极大地抵消了抗日有生力量。

  -三种力量的政策变化

  

(1)日本方面:

①抗战初期,速战速决──发动一系列会战。

②相持阶段:

调整政策,对国民政府和正面战场以军事打击为辅,以政治诱降为主,对中国共产党和敌后战场以军事打击为主。

③反攻阶段:

被迫投降,但主要是向国民政府投降,对中国共产党拒降;

  

(2)国民政府方面:

①防御阶段:

积极抗战,在正面战场组织四大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取得台儿庄大捷,但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节节败退。

国民党亲日派散布“亡国论”,亲英美派散布“速胜论”。

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表现出很大的动摇性。

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甚至与日伪勾结。

  (3)中国共产党方面:

召开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立敌后根据地;

配合正面战场,取得平型关大捷;

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抗日的正确道路。

对国民党:

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争取其继续抗战,努力维护统一战线。

对日本侵略者:

发动百团大战,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进行反扫荡斗争,采取的方针是“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条件的运动战”,采取的战术有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破裂战等。

  巩固根据地的斗争:

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采用“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实行地主阶级减租减息、农民阶级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开展整风运动。

维护人民抗战胜利果实,1945年春中共召开“七大”,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会议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

1945年8月,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由于百余年间帝国主义压迫和反对帝国主义斗争造成的民族觉醒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而这种民族觉醒和凝聚力的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

(2)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倡导、促成、建立、坚持和发展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国各族人民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3)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的方针,这是大而弱的中国打败小而强的日本的成功的军事策略。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对争取抗战胜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5)爱国华侨的大力支援。

(6)世界反法西斯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援,尤其是苏联的支援以及英美等盟国的配合,是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外部条件。

北洋军阀的统治

复习指要

  【考点扫描】2001至2007年高考中涉及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

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和袁世凯专权的表现,刺杀宋教仁和“二次革命”,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和“二十一条”,袁世凯称帝和失败。

还有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背景、表现、特点和意义。

而第二节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在高考中出现较少。

  【复习方略】北洋军阀的统治时间短暂,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却有着承前启后的地位。

  1.政治上: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是辛亥革命的结局,此后袁世凯先后历经专权、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卖国、称帝,最后失败身死,民主进程曲折多舛,但推翻封建帝制的成果最终巩固下来了。

袁世凯死后,中国大陆进入长时间的割据。

  2.经济上:

复习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时,要与民族资本主义以前的发展相比较,体会1912至1919年期间发展的迅猛,从而明了为什么这时期被称为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

进一步探究该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再次与民族资本主义以前的发展相比较,看看该时期繁荣发展的表面下,有哪些固有的特点是没有改变的,从而明了为什么这个“春天”是短暂的;

但伴随而来的无产阶级的壮大,对以后中国革命的走向有着深远的影响。

  【仿真试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879年李鸿章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1890年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都成套引进外国设备,连厂房也是在国外设计,生产的棉布行销沿海口岸,除使用内地的原棉外,基本与内地的传统经济无涉。

  ——中华文史网《清史研究》

  材料二:

大生纱厂一开始就是建立在通海的手工织布业上,这里的植棉业和手工织布业在嘉庆道光间就已闻名。

大生利用这种优势,专产棉纱,而且对当时世界流行的24支纱的技术弃而不用,而因当地棉花的特点以产12支纱为主,全厂70%的产品供应通海手织户,在管理上也“停年歇夏”,以适应农时……随着纱厂的发展和廉价机纱的大量供应,当地的手织户由只会织窄幅布逐渐学会织宽幅改良土布。

——吴承明《近代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材料三:

“不兼农业,本末不备”……在创办大生前就有个黄海垦殖计划,垦区由晒盐而植棉……(后来更)以大生为中心,陆续办起炼铁、机器、油脂等多种工业,以至轮船、商务、银行、汇兑,成为“南通实业”体系。

——吴承明《近代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材料四:

一般来说,国有企业是大企业小社会,大而全,小而全。

一些企业从原料到成品,从主件到配件都在一座工厂内完成,企业还要办托儿所、子弟学校、医院、商店,甚至设立公安局和派出所。

如上海石化,除了监狱没有以外,其余的都有。

河北3502厂,从妇产科开始一直到火葬场,包括电站、自来水广,都是自己办的。

——中律网《公司法苑》

  问:

1.大生纱厂为谁所办,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如何?

  2.洋务运动和大生纱厂代表了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两种模式,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3.大生纱厂的做法,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今天是否还有价值?

为什么?

  4.大生纱厂最后破产,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是什么,再试从材料三分析分析其破产的经济原因。

  5.材料三和四体现了一种相似的经营理念,这种经营理念实际上是哪种生产方式在经营者头脑中的反应?

●答案要点:

  1.答:

张謇。

著名实业家,有南张北周之称。

(著名教育家;

晚清立宪派领袖。

  2.答:

洋务派走全盘移植西方企业的道路,仅是适应中国的自然资源,与中国传统经济脱节。

大生纱厂在技术设备上最大限度地适应当地的传统经济水平,积极开发当地市场,与3.答:

有价值。

传统经济在我国广泛存在,完全抛开它搞信息化不现实;

传统经济发展得较为成熟,应合理利用、积极引导,使其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4.答: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国已完全确立,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封建势力非常强大,也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面铺得太大,搞“大而全,小而全”是不经济的,提高了成本。

  5.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历史综合题宜精不宜多

天津一中苏海

  历史练习不宜过多,练习过多就会降低记忆和思考的分量,所以练习要适度。

在现阶段,我们提倡同学们做小跨度的综合练习。

  例1、阅读以下材料: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中国近现代史上共有过多首国歌,较具代表性的有:

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歌词是:

  “东亚开化中华早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国荣光

  锦绣山河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①歌词中“揖美追欧旧邦新造”是什么意思?

1920年段祺瑞政府选用的国歌仅四句16字,歌词是:

  “卿云灿兮

 

  纤缦缦兮

  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日复一日)。

  ②此歌未能广为传唱,为什么?

1924年,孙中山给黄埔军校写的训词为: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久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训词鼓励黄埔师生为实现三民主义而奋斗,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就以此作为国民政府的国歌。

  ③歌词中的“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成立时的纲领有哪些不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新政协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新国歌,它是电影《风云儿女》中的主题歌,由著名诗人、剧作家田汉1935年在上海监狱中挥笔疾书而成,人民音乐家聂耳饱蘸激情谱曲: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

  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前进!

前进!

进!

!

  ④歌词中的“敌人”在当时是指谁?

为什么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答案:

  ①推翻君主专制,学建欧美资本主义制度。

  ②此歌为军阀混战的旧中国粉饰太平,遭到国民的唾弃。

  ③反帝,主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节制资本。

  ④日本帝国主义。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掌握规律理清线索

重点内容分析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后,各国侵略者纷至沓来,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此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0世纪30—40年代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陷入了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

其间,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也从未间断,涌现出像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的黄海海战、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抗美援朝这样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从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捍卫了中国的主权、维护了民族尊严。

  -学法指导点拨

  

(1)采用知识体系构建法。

本主题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这就要求我们将学过的知识纳入这一体系和线索中,形成框架,便于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2)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将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

  (3)结合教材中的地图、插图,培养空间想像能力。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5)注意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关联,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许多事件都与世界上一些大事密切相关。

  -中考命题透析

  这一主题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内容。

中考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五次侵华战争、三大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人民反对列强侵略、争取民主独立而进行的英勇斗争等内容上。

中考命题形式多种多样,有选择题、读图识图题、材料解析题、简答题等。

其中材料解析题、简答题所占的比例较大。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今后中考中可能以比较题形式考查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会让我们认识到强健体魄、远离毒品的重要性,这些内容可能成为今后中考考查的热点所在。

  -综合问题归纳

  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1)发动战争:

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

(2)经济侵略:

甲午战争前以商品输出为主,倾销商品,抢夺原料;

甲午战争后,以资本输出为主。

(3)割占领土:

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俄国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

1931年,日本发动“九·

一八”事变,妄图变中国为殖民地。

(4)镇压革命:

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镇压义和团运动;

美蒋勾结,发动全面内战。

  对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认识:

(1)从原因上看,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是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产物,是他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结果,实质上体现了他们以资本主义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他们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看,两次鸦片战争主要是以战争为手段,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

甲午中日战争则是以侵吞中国领土和边疆地区,扩大资本输出为目的,反映了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瓜分世界的要求。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帝国主义阵营分化的结果,也是东西方帝国主义斗争的必然结果。

(3)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经历了由一国?

,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美日两国为主,反映了近现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向它的两侧转移的变化趋势。

(4)从结果和影响看,除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失败告终外,其他历次侵略战争都以中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每次战争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近代中国落伍的最主要根源,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不断觉醒。

  探究清政府允许日本在中国办厂和现在招商引资的本质区别:

在本质上有区别,在近代,清政府是被迫允许殖民者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而今天的招商引资,则是主动利用外资在中国办厂,这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中国的进步。

  此外还有甲午中日战争和20世纪30—40年代日本的侵华战争、近代中国面临的“两次民族危亡”等相关知识的比较。

  -中考试题链接

  (2005·

江苏课改区试题)谈一谈,《辛丑条约》中划定的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答:

《辛丑条约》划定的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是“国中之国”,成了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各国的公使成为中国的太上皇;

而今天的使馆区是在中国政府管辖下设置的,是由中国驻兵保护的。

  点拨:

回答该题关键看两者是否都是由中国充分行使主权,这是应抓住的根本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