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一学期第一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1932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第一学期第一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一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一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一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一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第一学期第一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高二第一学期第一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第一学期第一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第一学期第一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人把它们当宠物喂养。

美国哈佛大学的布赖恩•黑尔认为,狗对人的社会暗示极其敏感,这使得它们能和谐地融入人类社会。

大猩猩的智力通常被认为仅次于人类,黑尔博士因此决定通过实验比较一下狗和大猩猩的各种能力,以此验证自己的观点。

他在受试的动物面前摆放两只倒扣的杯子,接着把杯子藏到屏壁后面,在其中一只杯子的下面放了一小块食物,然后把屏壁拿走。

受试动物必须选择看哪只杯子的下面放有食物。

如果实验者不给任何暗示,这两种动物正确发现食物的比例都是50%,与预期的一样。

但是,如果实验者以某种方式暗示哪只杯子下面有食物,狗每次都能正确地找到那只杯子,而大猩猩不论重复多少次这种试验,都无法明白人的暗示。

黑尔博士对此感到满意,因为这至少证明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接着他又提出了下一个逻辑问题,即狗对暗示的敏感能力是如何形成的。

他提出了三种假说:

第一,这种技能是从狗的祖先狼身上遗传下来的。

不过实验又证明,在发现食物藏在哪只杯子下面这一点上,狼的能力并不比大猩猩强。

第二,这种社会敏感性是狗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学来的。

黑尔博士选择那些在狗房里长大且与人类接触极少的狗和爱狗族家里养大的狗进行同样的试验,结果发现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差别。

第三,这种对人类暗示的敏感性是后来形成的遗传特性,这种特性是为了使狗进入新的生活环境,与人类共同生活。

在新几内亚岛生活着一种名叫“唱狗”的狗,因为这种狗不会吠叫,只会像人唱歌一样地嚎叫。

唱狗的身材与普通的狗一样,而不像狼的身材,这表明它们被驯化过。

但是新几内亚的唱狗现在完全是野生的,历史资料证明它们处于这种状态已经长达几千年了。

黑尔博士推断,这么长的时间足以使这种动物淘汰掉对它们不再有价值的特性。

黑尔博士的这种推断得到了证实。

即使那些从小被人驯养的唱狗,也同狼和大猩猩一样无法明白人类的暗示。

因此可以下这样的结论:

长期的野生环境从唱狗身上夺去了原先赋予它们祖先的能力——像理解同类那样准确理解人类的意图。

  (节选自《自然与人》2019年11、12月号)

5.下面是关于狗“对暗示的敏感能力”形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能力是狗为了适应新环境而形成的遗传特性。

B.这种能力不可能在完全野生的生活状态之下形成。

C.这种能力的形成与狗的生活环境需要有密切关系。

D.这种能力不是遗传而是在和人类共同生活中形成。

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实验证明,大猩猩的智力及对暗示的敏感能力比不上狗。

B.狗与人类特别亲密不是因为温顺而是因为对暗示的敏感。

C.动物与人类关系的亲密程度,并不与动物的智力成正比。

D.实验结果否定了黑尔博士前一个假说,证实了后两个假说。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羊也像狗那样很温顺,但是很少有人把羊当作宠物来饲养,可见,“温顺”并不是

人类选择宠物的条件。

B.狗由于对人的暗示极其敏感而成为人类的宠物,因此,动物成为人类的宠物,必须具有对暗示的敏感能力。

C.敏感性是狗为了与人共同生活而形成的遗传特性,因此,为与人类更和谐地相处,狗必然产生新的生活特性。

D.长期的野生环境使唱狗丧失了准确理解人类意图的能力,可见,环境是影响狗对人类暗示的敏感性的重要因素。

三、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文

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

后闻陵降,上怒甚。

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

“陵事亲孝,与士信,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

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1]其短,诚可痛也!

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围之。

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弮[2],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过也。

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

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注][1]媒蘖:

酝酿之意,喻构陷诬害,酿成其罪。

[2]弮(quān):

弩弓

乙文

或曰:

武帝不能明察而苟听流言,遽加厚诛,岂非负德?

答曰:

设使陵不苟其生,能继以死,则必赏延于世,刑不加亲;

战功足以冠当时,壮节足以垂后代。

忠、孝、智、勇四者立,且死而不朽矣,何流言之所及哉!

呜呼!

予闻之古人云:

“人各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

若义重于死,则视之如鸿毛也。

故非

其义,君子不轻其生;

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

惜哉!

陵之不死,失君子之道也。

(白居易《汉将李陵论》)

8.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提步卒不满五千提:

率领

B.抑数万之师抑:

遏止

C.遽加厚诛诛:

诛杀

D.设使陵不苟其生苟:

苟且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②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B.①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②不出,火且尽

C.①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②是以后世无传焉

D.①陵之不死,失君子之道也②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

10.对李陵投降匈奴一事,司马迁和白居易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认为李陵战功显赫,投降乃不得已;

白居易则认为李陵当死不死,违背了君子做人的道理,不可原谅。

B.司马迁认为大臣们不应落井下石,极力为李陵辩护;

白居易则认为不能以小人的流言来掩盖李陵实质性的错误。

C.司马迁认为李陵虽败,但他的战功显赫;

白居易则认为李陵如果能在失败之后以死继之,那么战功就无人能比。

D.司马迁说“诚可痛也”,痛的是李陵不幸而兵败;

白居易说“惜哉”,惜的是李陵兵败不死,违背了君子做人的道理。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文德后贺太宗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

“谁触忤陛下?

”帝曰:

“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帝惊曰:

“皇后何为若是?

”对曰:

“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

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标上句读(断句)。

(2分)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

(2)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A.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3分)

译文:

B.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

1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殿前欢

对菊自叹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

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

花依旧,人比黄花瘦。

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1)这首曲中“花依旧,人比黄花瘦”是借用了朝词人《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

(2分)

(2)曲题为“对菊自叹”,作者在曲中感叹自己什么?

(3)这首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作具体分析。

(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子曰:

“,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

五、(22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悼念乔治•桑

雨果

我哀悼一位逝去的女性,向一位不朽的女子致敬。

我以往热爱她,赞赏她,尊敬她;

今天,在死亡的宁静肃穆中,我瞻仰她。

我称赞她,因为她的创造是伟大的,而且我感谢她,因为她的创造是美好的。

我记忆犹新,有一天,我曾经给她写信说:

“我感谢您心灵如此伟大。

难道我们失去她了吗?

没有。

高大的形象不见了,但是并没有销声匿迹。

远非如此,几乎可以说,这些形象发展了。

它们变成了无形,却在另一种形式下变得清晰可见。

这是崇高的变形。

人形有隐蔽作用,它遮住了真正神圣的面孔,这面孔就是思想。

乔治•桑是一种思想;

这思想如今离开了肉体,获得了自由;

她辞世了,而思想却活着。

乔治•桑在我们的时代享有独一无二的位置。

其他伟人都是男人,她却是伟大的女性。

本世纪以完成法国革命和开始人类革命为其法则;

在这个世纪里,由于性别的平等在人类平等的范围内,因此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

妇女必须证明,她可以拥有我们男性的所有禀赋,而又不失去女性天使般的品质;

强大有力而又始终温柔可爱。

乔治•桑就是这种证明。

既然有那么多的人给法国蒙上耻辱,就必须有人给它带来荣耀。

乔治•桑将是我们的世纪和法国值得骄傲的人物之一。

这个誉满全球的女性完美无缺。

她像巴尔斯一样有一颗伟大的心灵,像巴尔扎克一样有伟大的头脑,像拉马丁一样有崇高的心胸。

她身上有诗才。

在加里波第创造了奇迹的时代,她写出了杰作。

用不着一一列举这些杰作。

何必把大家记得的事再鹦鹉学舌一遍呢?

标志这些杰作力量所在之特点的,是善良。

乔治•桑是善良的。

因此,她受到憎恨。

受人赞美有个替身,就是遭人嫉恨,热情有一个反面,就是侮辱。

嫉恨和侮辱既是表明赞成,又想表明反对。

后人会将嘲骂看作得到荣耀的喧闹声。

凡是戴上桂冠的人都要受到抨击。

像乔治•桑那样的人都是为公众谋福利的。

他们进去了,他们一旦逝去,在他们本来那个显得空荡荡的位置上,便可以看到实现了新的进步。

每当这样一个杰出人物去世,我们便仿佛听到翅膀拍击的巨大响声;

既有东西逝去,就有别的东西继续存在。

大地像天空一样,也有隐没的时候;

但是人间像上天一样,重新显现,跟随在消失之后:

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就像火炬一样以这种形式熄灭了,却以思想的形式重新放光。

于是人们看到,原来以为熄灭的东西是无法熄灭的。

这支火炬越发光芒四射;

从此以后,它属于文明的一部分;

它进入了人类广大的光明之中;

它增加了光明;

因为把假光熄灭了的神秘的气息,给真正的光提供了燃料。

劳动者离开了,可是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

埃德加•基内去世了,但是从他的坟墓里冒出了至高无上的哲学,而他又从坟墓的上方给人们提出劝告。

米什莱谢世了,但是在他身后耸立着一部历史,勾画出未来的历程。

乔治•桑长辞了,但是她给我们留下妇女展露女性天才的权利。

变化就是这样完成的。

让我们哭悼死者吧,但是要看到接踵而至的现象;

留存下来的是确定无疑的事实;

由于有了这些令人自豪的思想先驱,一切真理和一切正义都迎我们而来,而这正是我们所听到的翅膀拍击的声音。

请接受我们逝去的名人在离开我们的时候,给予我们的东西吧。

让我们面向未来平静而充满沉思,向伟大的离去给我们预示的光辉前景的到来致敬吧。

14.“既有东西逝去,就有别的东西继续存在。

”从全文看,这句话中逝去的“东西”指什么?

“别的东西”又指什么?

(6分)

(1)逝去的“东西”指

(2)“别的东西”指

15.“每当这样一个杰出人物去世,我们便仿佛听到翅膀拍击的巨大声响。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翅膀拍击的巨大声响”的含义。

答:

16.作者认为乔治•桑给法国带来了荣耀,根据文章内容,分条列举乔治•桑给法国带来的荣耀。

(5分)

17.阅读第12段中画线的句子,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7分)

(1)这段话揭示出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

请用一句简明的话加以概括。

(不超过25个字)。

(2)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六、(15分)

18.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一段内容和谐的排比句。

生活中,我们需要崇高。

有了它,我们就会摆脱平庸和空虚,甚至麻木。

而且,一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在你身边:

它可能是一座山,让你感受巍峨;

(1),;

它可能是一首交响乐,让你感受激越;

(2),;

它甚至就是一个人,让你理解平凡而伟大。

19.下面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执行院长刘洁在与青年学生座谈时的回答,请根据刘洁的回答写出大学生提出的问题。

(1)大学生:

刘洁:

夸我、捧我、吹我,我自己知道我没有那么好;

骂我、啐我、攻我,我自己知道我没有那么坏。

(2)大学生:

我们的时代需要老黄牛的精神,千里马的速度。

20.根据文意排列下面句子的顺序,把正确句序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有人说:

世界上最难回答的问题往往是孩子提出的问题。

因为他们的问题是真正的心灵问题、哲学问题,

①哲学最终成了极少数对问题穷追不舍的人的专利

②大人们往往回避问题,或只分析问题

③于是,哲学思想便在这种环境中很快地夭折了

④而孩子们的问题又往往把真理性问题一丝不挂地揪出来,让大人们很尴尬

⑤而孩子们往往因为大人们没有给出答案而沮丧,放弃了对问题的追问

答: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水从高原流下,自西向东,流入渤海。

渤海口有一条鱼逆流而上,它一会儿越过浅滩,一会儿冲过急流,穿过湖泊中层层的渔网,穿过湍急的壶口瀑布,越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

然而,它还来不及发出一声欢呼,就变成了一条冰鱼。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在冰块中发现了它,它还保持着游水的姿势;

有人认出这是渤海口的鱼。

一位年轻人感叹说:

“这是一条勇敢的鱼。

一位老者叹息说:

“这是一条可悲的鱼。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答卷纸

一、二、三、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题号12345678910

选项

11.

(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标上句读(断句)。

12.

(1)这首曲中“花依旧,人比黄花瘦”是借用了朝词人《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

13.

(1)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__________。

,__。

18.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答案:

C。

注音错误的字有:

A、炽,B、着、哄,D、横

2.答案:

B。

A、“惆”怅,C、影“碟”、“辘辘”饥肠D、“振”聋发聩

3.答案:

A、“栉风沐雨”一般用于人,形容人在外奔波,不避风雨,历尽艰辛。

B、“自行其是”指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C、“相敬如宾”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D、“防患未然”指在事故或灾难尚未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原句所述之事已经发生,并非“未然”。

4.答案:

A。

B、主语残缺(去掉“通过”)C、结构混乱(前一个句子未说完,中途更换主语另起炉灶)D、动宾搭配不当(“抄袭”与“著作权”不搭配)

5.答案:

D

文末说“长期的野生环境从唱狗身上夺去了原先赋予它们祖先的能力”,可见,狗对人暗示的敏感性,是一种遗传,原文只是说不是“从狗的祖先狼身上遗传下来的”。

6.答案:

C

A.文中的实验只是就狗与大猩猩对人类暗示的敏感能力进行比较,并未涉及智力方面。

B.对暗示的敏感只是狗与人类特别亲密的重要原因,但并不排除“温驯”这个原因。

D.否

定的是前两个假设。

7.答案:

D

A.温顺是动物成为人类宠物的条件之一,只不过不是最主要的条件。

B.狗因其对人类的社会暗示极其敏感而成为人类的宠物,但不能据此推出动物必须具备这一条件才能成为人类的宠物。

C.“必然”太绝对,不合理。

8.答案:

C提示:

本选项中的“诛”应为惩罚。

9.答案:

A提示:

A都是“那么”,表结果;

B、①况且,②将要;

C、①拿,②因;

D、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助词,的

10.答案:

D提示:

司马迁痛的是李陵举事一不幸,就遭到一些大臣的恶意诬陷。

参考译文:

甲文:

李陵战败的地方离边塞一百多里,边塞的人们听到了这件事。

后来听说李陵投降了,皇上非常生气。

皇上就这件事问司马迁,司马迁为他说好话:

“李陵侍奉亲人非常孝顺,与士卒相处很讲信义,常常想着奋不顾身为国家之急难而殉身,这些都是平素所积累起来的,有国士的风度。

现在起兵一旦不成功,那些全身保自己妻儿的大臣们,随后就用李陵的短处来构陷他,实在是痛心啊!

况且李陵率领的士兵不足五千,深入敌军腹地,遏阻数万军队,敌人来不及照顾自己一方的伤亡将士,就召集能战斗的民众一同围困李陵。

李陵转战千里,箭射光了,路走到尽头,士兵们张开空弓,面对着利刃,向北争先同敌人拼命,竭尽他们的全部力量,即使古代的名将也没有超过他的。

他虽然陷入敌阵而战败,但是他所取得的战功也是足以显露于天下的。

他如果不死的话,一定还会想办法报答汉王朝的。

乙文:

武帝不曾把事情弄得清清楚楚就随便听信流言,一下子就对李陵处以重罚,难道不是对不住李陵过去对汉家的功劳吗?

回答说:

假使李陵不苟且求生,在兵尽援绝之时英勇牺牲,就必然奖赏延及后代,刑罚不会累积亲人;

他的战功当时谁也不能比拟,高尚的节操就可以在后代子孙中流传。

忠、孝、智、勇四方面都树立了榜样,虽死也将永垂不朽,又有什么流言蜚语能中伤的呢?

唉!

我听古人说过:

“人人都有一死,但是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假如死的价值比活着的意义大,死,就比泰山还重;

假如守义活着价值比死价值大,死,就比鸿毛还轻。

所以,不符合义的要求,君子决不轻生;

处于非死不可的时候,君子决不惜死。

可惜呀!

李陵不死,违背了君子做人的道理。

11.

(1)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

”(2分)

(2)A.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我,弄得我经常不自在。

(“廷”,名词作状语;

“争”通“诤”,直言劝告;

“辱”,使动用法;

“自得”,双音节词,自在)(3分)

B.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劝告。

(“主圣”“臣忠”之间是假设关系;

“得”,能够;

“言”此处有“劝告”意)(3分)

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

“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

”文德皇后问:

“谁惹陛下生气了?

”太宗说:

“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

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我,弄得我经常不自在。

”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厅堂。

太宗震惊地说:

“皇后为什么这样呢?

”皇后回答说:

“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劝告。

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

12.

(1)宋李清照[2分。

朝代1分,名字1分。

]

(2)自己(人)的命运不如花的命运(或年华流逝)。

[2分。

(3)曲的开头先怜秋,继而对黄花(菊花)怜惜,再到人的自怜(“自羞”),最后是花怜人(“花替人愁”),全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自叹惋惜人不如花(“人比黄花瘦”)的情感。

[4分。

每答出1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满4分止。

13.

(1)略

(2)略

(3)略

(4)君子坦荡荡

14.

(1)生命

(2)思想(6分,各3分)[意思对即可]

15.其含义是:

杰出人物离开我们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包括真理和正义。

(4分)[意思对即可]

16.

(1)她创作出了杰作,表现了善良;

(2)她是为公众谋福利的杰出人物;

(3)她是一个强大

有力而又温柔可爱的完美女性;

(4)她展露了法国女性的天才,并赢得了妇女展露女性

天才的权利;

(5)她是一种思想,是令人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