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届九年级第5次联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届九年级第5次联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届九年级第5次联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K2Cr2O7属于氧化物
C.C2H5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D.C2H5OH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
5:
1
5.【最新】1月,怀宁县部分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倍受社会各界关注。
铅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铅原子核内有82个质子B.铅有毒,儿童不能使用铅笔
C.相对原子质量为207.2D.铅可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6.今年3月22至28日“中国水周”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
下列有关水的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A.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水分子无法通过高倍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C.水体中N、P元素含量越高,水质越差D.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能溶解很多物质
7.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闻气体的气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D.
过滤液体
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家在440℃和高压下,利用金属钠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了金刚石(化学式为C)和碳酸钠,且金刚石的颗粒有望达到宝石级大小,它将给天然金刚石开采业带来极大挑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是一种单质B.碳是非金属元素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D.该反应中生成了新的原子
9.美国化学教材把化学反应分为5种类型,除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外,第五种就是燃烧反应——一种物质快速结合氧气生成一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反应。
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燃烧反应的是
B.
D.
10.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
C.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D.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5g
二、填空题
11.下图所示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
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各写出一种即可)
(2)加压在小钢瓶中液态二氧化碳喷出后能灭火。
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和_____。
(3)在钢瓶表面涂油漆的作用是_____。
(4)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采用_____的方法。
三、流程题
12.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关键的材料是高纯硅.三氯甲硅烷(SiHCl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
(1)按物质的分类标准,三氯甲硅烷(SiHCl3)是_____(填化合物或混合物).
(2)“精馏”也是蒸馏的一种形式.通过蒸馏可把液体混合物分离开,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的_____(填“熔点”或“沸点”)不同.
(3)写出SiHCl3(粗)和氢气反应生成高纯硅和氯化氢气体的反应方程式:
_____.
(4)为了达到绿色化学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上述生产流程中某些物质可循环使用,这些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5)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
在H2还原SiHCl3过程中若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
四、实验题
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气体收集装置是_____。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_____(填①或②)通入。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4..某课外活动小组通过网上资料得知:
废弃的定影液中含有一定量的AgNO3。
他们从摄影店收集到一些废弃的定影液,准备将其中的银以单质的形式回收。
于是。
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活动:
(1)(设计方案)①加入比银活泼的金属单质②除去金属混合物中的杂质
(2)(小组讨论)①选择加入的金属
甲同学认为:
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铜;
乙同学认为:
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铁①你认为_____同学的方案更合理,其原因是_____。
②除去银粉中混有的金属向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进行实验)过程如下:
①废弃定影液
金属混合物+溶液A
②金属混合物
Ag+溶液B
请回答:
操作a是_____。
15.过氧化钠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药品,它是浅黄白色颗粒粉末。
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
易溶于水,与水中能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方程式:
Na2O2+2H2O=2NaOH+H2O2,过氧化氢又能分解放出氧气。
(1)区分水和过氧化氢的实验方法是:
_____;
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
_____。
(2)某同学为了证明过氧化钠加入水中生成了氢氧化钠,在生成的溶液中滴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为无色,请你对此现象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什么导致溶液先变红再褪色?
(猜想与假设):
猜想1:
甲同学“可能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质导致溶液褪色”;
猜想2:
乙同学“可能是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实验与结论):
a:
甲同学提出的猜想,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因为_____;
b: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乙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并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变红后_____观察现象
溶液依然为_____色
_____
(讨论交流):
你还能提出不同的猜想吗?
猜想3:
方案3:
六、计算题
16.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取100g稀硫酸于烧杯中,向烧杯中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10%的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所得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
(1)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求该稀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等物质通过发酵可以产生沼气,该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甲烷,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B、石油分馏的过程中是利用了各成分沸点的不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
C、转炉炼钢的过程中是氧气与生铁中的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D、高炉炼铁的过程中是铁的氧化物与还原剂反应生成铁和氧化物,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有没有生成新物质: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D
【解析】
A、开发新能源汽车,能够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从而降低了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烟尘的含量,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选项正确;
B、温室效应是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选项正确;
C、家庭能源结构将慢慢由化石燃料的燃烧转化为新能源的使用,所以家庭能源结构有待革新,选项正确;
D、煤是重要的能源,煤燃烧产生的黑碳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选项错误,故选D。
3.C
A、灼烧后羊毛有烧焦羽毛味,涤纶没有烧焦羽毛味,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羊毛与涤纶,选项正确;
B、加入稀硫酸后,铝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前面,能够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产生气泡,银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泡,无明显的现象,所以加稀硫酸后可以区分铝片与银片,选项正确;
C、硬水与软水中均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均能透过滤纸,所以用过滤的方法不能区分硬水与软水,选项正确;
D、食盐水没有酸味,食醋有酸味,用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食盐水与食醋,选项正确,故选C。
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在于含有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量不同,硬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多,软水中少,区分硬水与软水应用肥皂水,因为硬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浮渣,软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泡沫。
4.C
A、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
2+2x+(-2)×
7=0,则x=+6价;
故选项说法错误。
B、K2Cr2O7是由钾、铬、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C2H5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
2+1×
5+16=46,故选项说法正确。
D、1个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C2H5OH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
6:
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B
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信息方格中的左上角的数字就是元素的原子序数,而原子序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所以铅原子核内有82个质子,选项正确;
B、虽然铅有毒,但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与粘土,并不含有铅,儿童可以使用铅笔,选项错误;
C、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信息方格中的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就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即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7.2,选项正确;
D、铅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前面,所以铅可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选项正确,故选B。
6.A
A、人类使用的水主要为淡水,淡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选项错误;
B、现阶段通过高倍光学显微镜可以对水分子进行观察,选项正确;
C、水体中N、P元素含量越高,说明水被污染的程度越严重,则水质越差,选项正确;
D.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能溶解很多物质,选项正确,故选A。
7.B
A、闻药品气味时,打开试剂瓶塞,用手在试剂瓶口上方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闻到药品气味,选项正确;
B、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应将导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尽可能排尽瓶中的空气,提高被收集气体的纯度,而图中导管仅伸到集气瓶口处,选项错误;
C、倾倒液体时,瓶塞到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持瓶,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倒入,选项正确;
D、过滤时,漏斗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待滤液沿玻璃棒缓缓流进过滤器,且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选项正确,故选B。
8.D
A、金刚石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选项正确;
B、碳元素的名称带石字旁,所以碳是非金属元素,选项正确;
C、金属钠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了金刚石(化学式为C)和碳酸钠,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选项正确;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再分,所以化学反应不可能生成新的原子,选项错误,故选D。
9.A
【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反应类型的特点,然后判断反应是否属于燃烧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根据化合反应的特征A、B选项符合;
在A、B选项中只有A符合燃烧反应的特征;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既属于燃烧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
故选A。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10.C
A、由图可知,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选项错误;
B、降低温度,B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可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得更不饱和,选项错误;
C、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高于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所以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选项正确;
D、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5g,当温度不是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不相同,选项错误,故选C。
通过改变温度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是物质的溶解度变小实现的,如果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则通过降温来实现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而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的物质,其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则通过升温来实现,如氢氧化钙。
11.铜(或铁或钢)塑料降温隔绝空气防锈(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把铁片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1)灭火器中的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铜、铁、钢,故填铜(或铁或钢);
图中所标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塑料,故填塑料。
(2)液态二氧化碳迅速气化需要吸收热量,起降温作用,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附着在可燃物的表面,还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故填降温、隔绝空气。
(3)在钢瓶表面涂油漆,可以使钢瓶中的铁与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隔离,防止铁生锈,同时还能起到美化作用,故填防锈(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4)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在铁的表面出现红色固体,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故填把铁片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12.化合物沸点SiHCl3+H2
Si+3HClH2、HCl发生爆炸
(1)三氯甲硅烷中各元素按照一定的质量比组成在一起,所以三氯甲硅烷属于化合物,故填化合物;
(2)蒸馏是通过将各成分加热形成气体后再进行分离,利用的是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故填沸点。
(3)三氯甲硅烷与氢气在温度为1084℃时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SiHCl3+H2
Si+3HCl。
(4)粗硅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三氯甲硅烷和氢气,三氯甲硅烷和氢气反应生成高纯硅和氯化氢气体,两个反应中生成的氢气与氯化氢气体均可以循环使用,故填H2、HCl。
(5)在H2还原SiHCl3过程中若混入O2,高温条件下,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会急剧燃烧引起爆炸,故填发生爆炸。
生产流程中能够循环使用的物质在流程中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
13.试管CaCO3+2HCl=CaCl2+H2O+CO2↑BDA②AC或AE
(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故填试管。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该反应是固体与液体药品在常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所以发生装置应该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即B,故填B;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收集二氧化碳只能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即D,故填D。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是加热固体生成气体,应选择固体受热发生装置,即A,故填A;
氧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氧气应从短管进入瓶中,即②管,故填②。
(4)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该反应是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应选择固体受热发生装置,即A,甲烷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且甲烷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收集甲烷可用排水法,也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故填AC或AE。
制取气体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是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选择收集装置的依据是被收集气体的密度与溶解性。
14.乙铁粉比铜粉更易被除去(或更易得到、更经济)稀盐酸(或稀硫酸)Fe+2HCl=FeCl2+H2↑(或Fe+H2SO4=FeSO4+H2↑)过滤
{小组讨论}①乙同学的方案比较合理,故填乙;
铁的活动性比铜强,且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前面,可通过加酸的方法除去过量的铁,并且铁的价格比铜经济,故填铁粉比铜粉更易被除去(或更易得到、更经济);
②按照乙同学的方案进行,过量的铁粉能与酸反应后与银分离,所以除去银粉中混有的铁粉,可向金属混合物中进入稀盐酸或稀硫酸,故填稀盐酸(或稀硫酸);
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故填Fe+2HCl=FeCl2+H2↑(或Fe+H2SO4=FeSO4+H2↑)。
{进行实验}操作a将固体金属混合物与溶液进行了分离,能够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的操作是过滤,故填过滤。
15.分别取等量的两种无色液体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二氧化锰观察现象,有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2H2O2
2H2O+O2↑如果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质,刚开始就不会先变成红色了再往试管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红不是过氧化氢使溶液颜色褪色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导致溶液颜色褪去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变回红色(依然无色)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导致溶液颜色褪去(溶液颜色褪去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无关)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迅速分解生成氧气,产生气泡,水中加入二氧化锰后无变化,所以区分水和过氧化氢的实验方法是分别取等量的两种无色液体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二氧化锰观察现象,有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故填分别取等量的两种无色液体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二氧化锰观察现象,有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2H2O2
2H2O+O2↑。
{实验与结论}a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如果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质,刚开始就不会先变成红色了,故填如果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质,刚开始就不会先变成红色了;
b按照乙同学的猜想,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故填再往试管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仍为红色,故填红;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后溶液仍为红色,证明使溶液褪色的物质不是过氧化氢,故填不是过氧化氢使溶液颜色褪色。
{讨论交流}既然过氧化氢不能使溶液变色,那么使溶液褪色的可能是氢氧化钠然后的浓度过大,故填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导致溶液颜色褪去;
检验是否是氢氧化钠浓度过大造成溶液褪色,方法是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故填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变回红色,也可能是依然无色,故填变回红色(依然无色);
溶液变回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导致溶液颜色褪去,如果溶液仍为无色,说明溶液颜色褪去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无关,故填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导致溶液颜色褪去(溶液颜色褪去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无关)。
16.
(1)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100%=57.5%,故填57.5%。
(2)解:
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0g×
10%=4g
设参加反应的纯硫酸的质量为x
80:
98=4g:
x
x=4.9g
该稀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100%=4.9%
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