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5136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卷

高一地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图1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每年6月7~8日举行全国高考,此时最接近的节气是

A,立夏B小满C芒种D夏至

2立春到立夏期间池州

A.正午太阳高度增大B.日出时间越来越晚

C,日落时间越来越早D正午旗杆影子变长

3.与立冬节气相符的诗句是

A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B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C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D.千杯浊酒吟风月,梅影疏香入栅栏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左图)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示意图〔右图),完成4~6题

4据图推测左图所示日期与右图中哪一点所示日期相同

A.①B.②C,③D.④

5图中CDOE四点的昼长排序正确的是

AC>D>O≥EB.C=D>O>EC.C

6右图中北半球昼开始变短、夜开始变长的时段是

A.①一③B.②一④C③一⑤D②一⑤

燃放孔明灯是我国元宵节的传統习俗,冉冉升起的孔明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图3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9题

7点燃孔明灯后,下列有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内部空气密度增大B内部空气密度减小

C内部空气气压升高D内部空气气压不变

8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所燃放的孔明灯升得最高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9如在图中丁地燃放孔明灯,近地面可能飞行方向是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

图4中左图为某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右图为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该地气候类型为

A.温带海洋性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11该地气候成因是

A.常年受西风带控制B.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C.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D冬季受刷热带高压控制,夏季受西风带控制

12右图所示时期,左图所示地区气候特点是

A温和多雨B.高温多雨C.温和少雨D.炎热干燥

图5为塔里本河流量曲线和气流曲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该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大气降水B高山冰雪融水C地下水D湖泊水

14影响该河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B.光照C.气温D地形

15.该河流域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A.陆地内循环B.海陆间循环C.海上内循环D.全球水循环

图6为某地沿岸等温线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有关该海域的描述合理的是

A南半球暖流B.南半球寒流C北半球暖流D.北半球寒流

17.与图中甲处洋流相符的洋流可能是

A.墨西哥湾暖流B加利福尼亚流C.巴西暖流D秘鲁寒流

九华山上天台峰西侧的“大鹏听经石”,传有大鵬听地藏菩萨诵经而感化成石。

该岩石是由花岗岩经外力作用而形成的,結合岩石图物质循环示意图(图7),完成18-19题。

18.“大听经石”景点的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19“大鹏听经石”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①风化作用②地壳抬升③岩浆入侵④外力侵蚀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④③②①

图8为我国某山山麓冲积扇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

220.与图中B地相比,A地颗粒物

A较大B.较小C.一样D无法判断

21.图中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淡水湖B.补给河水C.为咸水湖D水面稳定

图9示意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大規模开垦坡地种植菊花,从而导致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

据此完成22~23题。

22因砍伐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A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C.地理要素的新功能D区域之间是没有联系的

23随着该地农业的发展,会导致该地区

A地表蒸发量增加B大气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量增多

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24~25题。

24.A处的植被类型可能是

A针阔混交林B.热带雨林C.荒漠草原D.常绿阔叶林

25.导致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B.热量C海拔D.土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某种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该类气候类型是_________,(2分)并归纳其分布规律。

(4分)

(2)简述该类气候类型的成因与特点。

(4分)

(3)分析该类气候在南美洲呈狭长分布的原因。

(4分)

(4)试着分析在同纬度亚洲东部没有该类气候分布的原因。

(6分)

 

27读某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6分)

(1)推断图中①②③④各岩层的由老到新依次是______________。

(2分)

(2)指出甲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及地貌的成因。

(4分)

(3)据图判断乙地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理由。

(4分)

(4)若需要在该地修建一条地下隧道,请A、B两处选择一处,并说明理由。

(6分)

 

28.图13是我国西北的天山(左图)与喜马拉雅山(右图)的垂直自然带谱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指出天山北玻自然带由山麓向山顶的变化体现了自然的什么分异规律。

(2分)

(2)简析喜马拉雅山南坡自然带谱明显多于北坡的原因。

(4分)

(3)简述天山和喜马拉雅山中高山草甸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4分)

(4)简析喜马拉雅山南北坡雪线差异及原因。

(4分)

 

参考答案

【答案】1.C2.A3.C

【解析】第1题全年共24个节气,可知相邻两个节气相差半个月,每年高考6月7—8日举行,夏至日是6月22日,芒种是夏至之前一个节气,即相差15日左右,所以每年高考举行时,最接近的节气是芒种。

第2题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据图,立春到立夏期间,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从南半球经赤道到北半球,所以池州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因此答案A正确;池州的白昼时间是增长,日出时间提前,日落时间推迟;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导致正午旗杆影子变短。

第3题本题考查地球上的四季变化。

题中提供的四个选项分别描述春夏秋冬四季。

立冬节气属于北半球的深秋季节,因此可能发生“纷纷红叶满阶头”的深秋落叶景观。

【答案】4.C5.B6.A

【解析】第4题根据左图的光照特点可知,整个南极圈全部出现极昼现象,所以为冬至日,所以与右图③所示日期相同,所以答案C正确。

第5题由于该日为冬至日,所以南半球昼长夜短,而C、D又处于同一纬线上,所以昼长相同,而O位于赤道,所以昼夜平分,所以答案B正确。

第6题北半球昼开始变短、夜开始变长是从夏至日,对应于图中的①点,一直到冬至日,所以答案A正确。

【答案】7.B   8.B 9.C

【解析】第7题,孔明灯底部点火以后,内部中间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内部两侧的空气则沿灯壁下沉,形成热力环流。

第8题乙地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故在乙地会上升得最高。

第9题,丁地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近地面吹东南风,孔明灯有可能向西北飞行。

【答案】10.C11.C 12.D

【解析】第9题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判读,气温7月份高,但此时降水少,1月份气温低,降水较多,且最低气温在0℃以上,所以符合地中海气候的特征。

第11题,地中海气候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产生的,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因此答案C正确。

第10题根据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以判读出,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为北半球的夏季,而左图中又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因此此时该地气候为炎热干燥的特点,所以答案D正确。

【答案】13.B14.C15.A

【解析】第13题,根据图中塔里木河的位置可知此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河流的补给主要是高山的冰雪融水,所以答案B正确。

第14题,该地区河流的水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多,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当气温在0℃以下时,冰雪不融化,河流无补给,部分河段断流。

第15题由于该河流流域地处西北内陆,河流参与的水循环主要是陆地内循环,所以答案A正确。

【答案】16.A17.C

【解析】第16题根据图中等温线越向北气温越高,所以在南半球,所以C、D错误;而等温线又弯曲凸向温度值低的方向,所以该地为暖流经过,所以答案A正确。

第17题根据上题的推断,甲处洋流位于南半球,且又是暖流经过,所以只有答案C符合。

【答案】18.B19.C

【解析】第18题根据右图的相互转化关系可知,岩浆只能直接形成岩浆岩,所以甲为岩浆,乙为岩浆岩,而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所以答案B正确。

第19题花岗岩景观“大鹏听经石”的形成过程首先是岩浆入侵形成花岗岩,然后经地壳运动出露地表形成山地,再在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下形成此景观,所以答案C正确。

【答案】20.A21.C

【解析】第20题洪积扇是因为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地势变得平坦,水的流速迅速下降,导致泥沙沉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故A地颗粒较B地大。

第21题图中有沙漠,说明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图中湖水收入来自河水,湖水支出是蒸发,河水将周边地区盐分带入湖泊,水分被蒸发,盐分在湖泊中聚集,故为咸水湖;且受河水补给的影响,夏季水量大,水面大,冬季水量少,水面小。

【答案】22.A23.C

【解析】第22题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地因砍伐植被导致水土流失这一过程,是因植被这一要素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了其他要素相应发生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属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所以答案A正确。

第23题由于植被砍伐而导致蒸腾作用减弱,A错误;所以降水量减少,B错误;由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下渗减少,故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所以C正确。

【答案】24.D25.A

【解析】第24题根据材料的描述,该山地为我国西南地区,同时根据山地的垂直分布类型中,在A处以上为落叶阔叶林,依据山地垂直分布特点,甲地比落叶阔叶林所处海拔低,水热条件好,最可能为常绿阔叶林。

第2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的东坡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东西两坡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的差异所引起的。

26.(20分)

(1)热带沙漠气候(2分)规律:

分布于南北纬20°~30°大陆的中西部。

(4分,答出南北纬20°~30°或回归线附近,得2分,答出大陆的中西部得2分,共4分)

(2)成因: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2分)特点:

全年炎热干燥。

(2分)

(3)受地形阻挡,主要分布在沿海狭窄地区;受秘鲁寒流影响,直逼赤道附近。

(4分)

(4)亚洲东部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典型的季风环流;夏季盛行海上来的夏季风,高温多雨;冬季盛行大陆来的冬季风,寒冷干燥。

(6分)

【解析】第

(1)题根据图中的分布位置在回归线附近,可以判断该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20°~30°大陆的中西部。

(2)题该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其特点为全年炎热干燥。

第(3)题南美洲热带沙漠呈狭长分布主要受地形和洋流的影响。

第(4)题亚洲的东部地区因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典型的季风环流,所以形成了季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