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5100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8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8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18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18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docx

《18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docx

18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

(一)于

一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前一个“于”)

③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④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⑤业精于勤、荒于嬉。

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⑦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

⑧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⑨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⑩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⑾燕王欲结于君。

⑿孔子曰:

“苛政猛于虎也。

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后一个“于”)

二下列加点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三、判断“于”在文中的意义。

“黄鸟1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

然2于吾等,则久别矣。

自十年前偶见之,3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

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4于昔。

吾乡之美已闻5于四方。

世人皆欲老6于吾乡,此乃多人言7于我也,非吾杜撰耳。

8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9于是,不亦乐乎?

文言虚词练习

(二)与

一解释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

1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

2唯求则非邦也与。

3蹇叔之子与师。

4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5与尔三矢。

6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7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8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

9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10子曰:

“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11一与一,谁能惧我?

12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

13君之谋过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

14季父不吾与,我起,先取季父矣。

15恐年岁之不吾与。

16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17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18当与秦相较。

19遂与之俱出。

20与战胜而得者。

21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2与风水相吞吐。

2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下列加点的“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去时里正与裹头。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与赢而不助五国也D.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E.微斯人,予谁与归F.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三判断“与”在文中的意义。

朝过夕改,君子1与之,吾亦赞同。

今将他人2与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何其坚3与!

其4与吾等之约,当亦守之。

以吾等之力,寇尚难5与也,应使众6与其事,7与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

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8与,如之奈何?

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9与?

 

文言虚词练习(三)焉

一解释各句中“焉”的意义以及用法。

⑴于是余有叹焉。

⑵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⑶万钟于我何加焉。

⑷君何患焉。

⑸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⑹盘盘焉,囷囷焉。

⑺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⑻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⑼晋国,天下莫能强焉。

⑽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⑾非曰能之,愿学焉。

⑿而人之所罕至焉。

⒀吴人焉敢攻吾邑。

⒁且焉置土石。

⒂彼有人焉,未可图也。

⒃永之人争奔走焉。

⒄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

⒅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二下列加点的“焉”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于乱石之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E.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F.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三判断“焉”在文中的意义。

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1焉,狭狭焉,未料及有伏2焉,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且3焉置土石”,别无他法,故致大败。

于是余有叹4焉,骄而轻敌,5焉能不败?

如此,纵万军于之何加6焉?

但以其人之傲,若斥7焉,则必无颜世上矣。

 

文言虚词练习(四)何

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岳阳楼记》)

3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4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

(《琵琶行》)

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赤壁之战》)

6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古风十九首?

其三》)

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

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石壕吏》)

10今日之事何如?

(《鸿门宴》)

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12何以哉?

(《曹刿论战》)

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14沛公大惊,曰:

“为之奈何?

”(《鸿门宴》)

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

作计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

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三、判断“何”在文中的意义。

“徐公1何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2何可胜道也哉?

然其妻如此言者,3何也?

其所据4何为?

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

可见,情之误,5何其大也!

然6何人能忘情耶?

7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8何如?

文言虚词练习(五)其

一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③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④则或咎其欲出者

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⑦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A.①⑧相同,②⑤相同B.③④相同,⑥⑨不同

C.⑥⑦相同,⑧⑨相同D.②⑤不同,④⑥相同

三判断“其”中在文中的意义。

人言,蔺相如徒以1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

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2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3其仅口舌哉?

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

“吾4其与之.”焉敢如此?

归国,将相失和。

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5其时,何人能如此?

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观古今英杰之所为,6其皆出于此乎?

故吾以为,汝7其勿以他人之言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8其一二。

9其是耶,其非耶?

10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11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12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

文言虚词练习(六)若

一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3执事聪明文章,与孟轲、扬雄相若4曾不若孀妻弱子

5以为莫己若者6为蛇将若何?

7亦使之若何?

8国其若之何?

9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10若毒之乎?

11若属皆且为所虏12若臣,则不可以入矣

13若先王之报怨雪耻14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

15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16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1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8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9叔父若能光裕大德20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

21以万人若郡降者,封万户22南宫适出,子曰:

“君子哉若人。

23舍之,吾不见其毂觫,若无罪而就死也24有退之之志若祭文在

25夫晋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以为朝夕之急

26桑之未落,其叶沃若27望洋向若而叹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若”字意义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②视之,形若土狗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④天若有情天亦老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⑥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⑦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⑧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A.①②/③⑤/⑥⑦⑧/④B.①②⑥/③④/⑤⑦⑧

C.①②⑥/③④/⑤⑧/⑦D.①②⑥/③④⑦/⑤⑧

三判断“若”在文中的意义。

“1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奇哉2若人之思,3若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4若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

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5若龙之一爪也。

6若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

文言虚词练习(七)因

一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⑴罔不因势象形。

⑵变法者因时而化。

⑶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⑷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⑸不如因而厚遇之。

⑹因击沛公于坐。

⑺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⑻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⑼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⑽因拔刀斫前奏案。

⑾相如因持璧却立……

⑿于今无会因。

⒀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⒁蒙故业,因遗策。

⒂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二下列加点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

B.不如因而厚遇之

C.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

E.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F.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三判断“因”在文中的意义。

1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2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3因。

其常4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

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5因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

此亦6因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7因枯木变为荣木也。

途经绍墓,其尚8因众人至前拜祭。

其量岂常人可比?

9因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

10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

文言虚词练习(八)为

一解释各句中“为”的意义以及用法。

1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2君家妇难为。

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4能以经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5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

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7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8、古人以俭为美德。

9霓为衣兮风为马。

10士大夫多予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11君既为府吏。

12十七为君妇。

13自名为鸳鸯。

14冥有鱼,其名为鲲。

15始尔未为久。

16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17非为织作迟。

18为秦宫人。

19为仲卿母所遣。

20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1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2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2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4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

25公为我献之。

26阿母为汝求。

27慎勿为妇死。

28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29如姬为公子泣。

30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3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不足为外人道也D.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E.为赋新词强说愁F.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G.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

三判断“为”在文中的意义

“天行有常,不1为尧存,不为桀亡。

”此2为至理,当3为世人言之,切勿使之4为巫所惑。

巫者,以诡5为业,其所6为皆7为利也。

故8为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

9为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10为?

文言虚词练习(九)所

一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

1、乐土乐土,爰得我所2、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