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六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课堂同步训练卷+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8916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4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六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课堂同步训练卷+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六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课堂同步训练卷+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六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课堂同步训练卷+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六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课堂同步训练卷+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六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课堂同步训练卷+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六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课堂同步训练卷+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六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课堂同步训练卷+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六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课堂同步训练卷+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六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课堂同步训练卷+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D.无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出现

[答案]D

[解析]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核膜、核仁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A错误;

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B错误;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都有DNA分子的复制,C错误;

无丝分裂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D正确。

3.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用NaOH溶液浸泡不同边长的含酚酞的琼脂立方块一定时间后,取出立方块切成两半。

其剖面如图所示,其中x为NaOH扩散的深度,y为立方块的边长,阴影代表红色。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x,因变量为y

B.x的值随y值的增大而增大

C.物质运输效率可用(y-x)/y表示

D.y值越小,NaOH扩散的体积占琼脂块总体积的比例越大

[解析]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y,因变量为NaOH扩散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即物质运输效率),A错误;

B.实验中测量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x值相同B错误;

C.物质运输效率可用[y3-(y-2x)3]/y3,C错误;

D.y值越小,细胞体积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扩散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即物质运输效率)越高,D正确。

故选D。

4.下列有关有丝分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完全相同

B.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方式相同

C.判断某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依据是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和存在状态

D.细胞周期中处在间期的细胞最多

[答案]B

[解析]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完全相同,A正确;

B.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在赤道板的位置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而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B错误;

C.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和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C正确;

D.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占的时间最长,故细胞周期中处在间期的细胞最多,D正确。

故选B。

5.如图为人体内的细胞有丝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消失都在de段

B.若纵坐标表示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在bc段该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板

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D.若纵坐标表示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答案]C

[解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细胞板,A错误;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存在赤道板结构,赤道板只是细胞内处于细胞中央处的一个平面,它不属于细胞结构,B错误;

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变,C正确;

若纵坐标表示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a→c过程中后期染色体数目会加倍,D错误。

6.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用家鸽肝脏制作的临时装片结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甲中染色体数最多,便于观察染色体形态

B.DNA复制所导致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细胞乙

C.若持续观察一段时间丁细胞将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D.细胞丙和戊中细胞核结构及染色体形态变化相反

[解析]A.图中甲细胞染色体数目清晰,为有丝分裂的中期,便于观察染色体形态,染色体组数最多为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

B.细胞乙处于有丝分裂间期,间期DNA经过复制后染色体数目不变,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即图丁,B错误;

C.经解离后细胞已经是死细胞,不能观察到动态变化过程,C错误;

D.细胞丙为有丝分裂前期,此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核膜、核仁逐渐消失,戊为有丝分裂末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逐渐变为染色质,D正确。

7.如图表示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各种距离或长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曲线a代表两个中心体间的距离

B.曲线b代表染色单体共用的着丝粒间的距离

C.曲线c代表染色体与细胞两极间的距离

D.曲线d代表牵引染色体的纺锤丝长度

[解析]中心体在间期复制,前期开始向两极移动直至达到细胞两极,对应于曲线a,A正确;

后期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逐渐移向细胞两极,所以染色单体分开的两条子染色体的着丝粒的距离逐渐增大,对应于c曲线,B错误;

中期时染色体的着丝粒全部排列在赤道面上,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被平均的拉向细胞的两极,即距离缩小,因此曲线d代表染色体与细胞两极间的距离,C错误;

附着在着丝粒的纺锤丝从前期形成到末期消失,在中期时最长,因此b代表纺锤丝的长度,D错误。

8.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所示的细胞应处于图3中的BC段,图2对应图4中的a时期

B.图3中AB段变化的原因是在有丝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而造成的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

D.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

图4中c可对应图3中的AB

[解析]图1有丝分裂中期含有染色单体,处于图3中的BC段,图2有丝分裂后期,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加倍,对应图4中的a时期,A正确;

图3中AB段变化的原因是在有丝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而造成的,B正确;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DNA的数量关系是1:

2或1:

1,不可能出现2:

1的比例关系,故C正确;

图4中a、c表示染色体与DNA含量相等,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图a对应于图3中的CD段,图c对应于图3中的0A段,故D错误;

9.如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些物质的数量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A.甲和丙都可表示DNA的含量变化

B.丙和丁都表示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C.乙中的I→J、丙中的N→O及丁中的R→S变化的原因相同

D.乙可以表示染色体的数量变化,G→H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解析]甲表示DNA的含量变化,丙表示染色单体的含量变化,丁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A、B项错误;

乙中的I→J变化的原因是子细胞的形成,丙中的N→O及丁中的R→S变化的原因都是着丝点分裂,C项错误;

乙可以表示染色体的数量变化,G→H染色体数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项正确。

10.下图为洋葱(2n=16)体内某细胞正常分裂时相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曲线的一部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则染色体数量为2a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B.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则a=16,且数量为2a时着丝点数目是32

C.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则a=1,数量为2a时可以发生DNA的复制

D.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核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则数量为a时细胞内高尔基体活动加强

[解析]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染色体数量为2a是因为发生了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A项正确;

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则a=16条,当2a=32条时着丝点数目也是32,B项正确;

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因1条染色体含有1个(复制前)或2个DNA分子(复制后),因此a=1,数量为2a时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间期的G2期,前期或中期,而DNA复制发生在间期的S期,C项错误;

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核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则数量为a时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末期,形成细胞板,高尔基体活动加强,D项正确。

11.研究发现小鼠气管上皮中分化的分泌细胞具有“去分化”的能力。

该项研究成果表明,定型细胞向干细胞的“去分化”,对于高等脊椎动物在不同器官中和受伤情形下的再生能力可能具有更为普遍的贡献。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干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改变是导致分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

B.受伤的细胞死亡与细胞的衰老死亡均属于细胞凋亡的范畴

C.分泌细胞“去分化”时,细胞内有些蛋白质的合成将会中断

D.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和气管上皮干细胞都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解析]A.细胞分化的实质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干细胞分化为分泌细胞时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A错误;

B.受伤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而细胞的衰老死亡属于细胞凋亡,B错误;

C.分泌细胞“去分化”时,有些基因将不能表达,相应的蛋白质合成会中断,C正确;

D.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而气管上皮干细胞属于正常的体细胞,不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D错误。

故选C。

12.在①②③④四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培养液和不同添加剂,体外培养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一段时间后,对培养的细胞采用显微镜观察和化学方法分析,结果如下:

①中的细胞为圆饼状,无核;

②中的细胞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

③中的细胞裂解,溢出大量细菌;

④中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甲胎蛋白含量增多。

①②③④培养皿中细胞发生的变化依次

A.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细胞癌变

B.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坏死、细胞癌变

C.细胞衰老、细胞癌变、细胞坏死、细胞凋亡

D.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细胞癌变

[解析]①中的细胞为圆饼状,无核,则该细胞为红细胞,说明造血干细胞发生了细胞分化;

②中的细胞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这是细胞衰老的特征,说明造血干细胞逐渐衰老;

③中的细胞裂解,溢出大量细菌,这说明造血干细胞因细菌感染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④中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并出现甲胎蛋白,这是细胞癌变的特征,说明造血干细胞发生细胞癌变。

13.取自某一生物不同类型的正常体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图所示。

关于此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基因1~8中只有一个是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则该基因最有可能是基因2

B.图中7种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

C.图中7种细胞理论上都具有全能性,经合适条件诱导可在生物体内实现全能性

D.此图可用于说明细胞分化的本质

[解析]所有的细胞中都有核糖体,而图示基因中只有基因2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了,因此基因2是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基因,A正确;

图中7种细胞来自于同一个受精卵,具有相同的细胞核遗传物质,B正确;

图中7种细胞理论上都具有全能性,经合适条件诱导可在生物体外实现全能性,C错误;

此图可用于说明细胞分化的本质,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14.如图曲线a和b不能用于表示

A.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液浓度和吸水能力的变化

B.萌发的植物种子在出土之前有机物种类和干重的变化

C.动物细胞体积与细胞物质运输效率的变化

D.细胞分化程度和全能性高低的变化

[解析]A.细胞质壁分离是由细胞渗透失水造成的,细胞失水越多,植物细胞液浓度越大,吸水能力的变化越大,A错误;

B.萌发种子在出土前,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导致有机物种类增加;

但因为细胞呼吸旺盛,消耗的有机物增加,导致干重下降,B正确;

C.增大细胞膜表面积与体积比,有利于物质的运输,所以动物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物质运输效率越小,C正确;

D.细胞的分化程度越低,细胞全能性越高,一般情况下细胞全能性与分化程度呈反相关,D正确。

15.人体骨髓中存在少量属于多能干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MSC)。

如图为MSC分裂、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细胞中的DNA和RNA,都与MSC中的相同

B.MSC不断增殖分化,所以比组织细胞更易衰老

C.MSC能无限增殖,子细胞可以分化为各种细胞

D.不同诱导因素使MSC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解析]A.组织细胞中的DNA与MSC中的相同,由于组织细胞和MSC中的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所以两者的RNA不完全相同,A错误;

B.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逐渐衰老,组织细胞是MSC分裂、分化后形成的,所以组织细胞更容易衰老,B错误;

C.MSC不能无限增殖,C错误;

D.MSC在不同诱导因素的作用下,可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D正确。

16.将小鼠myoD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的未分化肌肉前体细胞,细胞分化及肌纤维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携带myoD基因的载体以易化扩散的方式进入肌肉前体细胞

B.检测图中细胞核糖体蛋白基因是否表达可确定细胞分化与否

C.完成分化的肌肉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形成肌纤维

D.肌肉前体细胞比肌肉细胞在受到电离辐射时更容易发生癌变

[解析]目的基因表达载体进入受体细胞,需要用一定方法诱导,对动物细胞一般采用显微注射法,A错误;

核糖体蛋白是构成核糖体的结构蛋白,在所有活细胞中都具有,能决定细胞的存活与否,但不能确定是否分化,B错误;

完成分化的肌肉细胞是成熟的体细胞,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细胞分裂。

从图中可以看出,肌肉细胞还需要再进行形态和结构的改变,才能成为肌纤维,所以肌肉细胞还需要进一步分化才能形成肌纤维,C错误;

从图中可以看出肌肉前体细胞分化程度很低,细胞核较大,细胞体积小,具有较旺盛的细胞分裂能力,而细胞分裂是需复制DNA,在DNA复制时容易电离辐射影响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癌变,D正确。

17.下列对细胞分化不同水平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时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

B.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器的种类、数目改变的结果

C.从核酸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从蛋白质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蛋白质种类、数量改变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根本原因

[解析]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A正确;

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器的种类、数目改变的结果,B正确;

从核酸分子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正确;

从蛋白质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蛋白质种类、数量、功能改变的结果,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错误。

18.人体内干细胞的分裂是一种不对称分裂,就是指分裂的方式是不对称性质的,亲代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类型不同,即一个子细胞获得维持干细胞状态所必需的信息而成为子代干细胞,另一个子代细胞则不得不走向分化。

下列对干细胞不对称分裂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分裂间期有染色体的复制

B.着丝点分裂,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C.同一干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D.同一干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分裂能力相同

[解析]人体内的干细胞在分裂间期会进行染色体的复制,A正确;

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B正确;

同一干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其中之一获得维持干细胞状态所必需的信息而成为子代干细胞,另一个子代细胞则不得不走向分化,说明同一干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分裂能力不同,这两个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C正确,D错误。

19.《细胞—干细胞》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诱导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细胞的成果。

hiHep细胞具有肝细胞的许多功能,包括分泌血清白蛋白、积累糖原、代谢药物、药物转运等。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项成果表明,分化了的细胞其分化后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

B.人成纤维细胞与hiHep细胞的核酸完全相同

C.hiHep细胞的诱导成功为人类重症肝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性

D.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细胞并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解析]由题意“诱导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细胞”可知,该项成果表明,分化了的细胞其分化后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A正确;

人成纤维细胞与hiHep细胞的DNA完全相同,但RNA不完全相同,B错;

hiHep细胞具有肝细胞的许多功能,包括分泌血清白蛋白、积累糖原、代谢药物、药物转运等,据此说明,hiHep细胞的诱导成功为人类重症肝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性,C正确;

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细胞的过程,没有得到完整的个体,因此并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20.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

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胚胎时期尾的消失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凋亡过程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寿命长的细胞凋亡速率慢,寿命短的细胞分裂能力强

[解析]A.胎儿手发育的过程中,手指间隙的细胞会发生细胞凋亡,A正确;

B.小肠上皮细胞中衰老的细胞将会发生细胞凋亡,不断完成细胞的自然更新,B错误;

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靶细胞,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

D.寿命长的细胞凋亡速率慢,细胞的寿命与分裂能力之间没有对应关系,D错误。

21.抗癌药物3-BrPA运输至细胞内需要单羧酸转运蛋白(MCT1)的协助。

下图表示3-BrPA作用于癌细胞的机理,下表是研究者用相同剂量3-BrPA处理5种细胞所得的实验结果。

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MCT1基因表达水平

死亡率

正常细胞

癌细胞1

40%

癌细胞2

30%

癌细胞3

60%

癌细胞4

A.死亡率为0的原因是相应细胞中没有MCT1基因

B.MCTl基因数目越多,癌细胞的凋亡率越高

C.MCT1可能是载体,3-BrPA作用于细胞呼吸的整个过程

D.细胞膜上的MCT1的多少,是影响癌细胞的凋亡的主要因素

[解析]由题意可知,3-BrPA运输至细胞内需要MCTl协助,正常细胞MCTl基因表达水平是0,因此,3-BrPA不能运至细胞,使细胞的死亡率为0,A错误;

由表格中信息可知,MCTl基因表达水平越高,MCTl含量越高,抗癌药物3-BrPA运输至细胞内的数量越多,癌细胞3死亡率最高,不是MCTl基因数目多,B错误;

分析题干和题图信息可知,MCT1可能是抗癌药物3-BrPA运输的载体,3-BrPA作用于细胞呼吸的第一个阶段,从而降低癌细胞的能量供应,发挥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

由题干信息可知,细胞中MCTl基因表达水平越高,抗癌药物3-BrPA运输到癌细胞内的数量越多,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D。

22.研究发现,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促进细胞凋亡的一种关键蛋白质,正常细胞的Smac存在于线粒体中,当线粒体收到释放这种蛋白质的信号时,就将这种蛋白质释放到线粒体外,然后Smac与凋亡抑制蛋白(IAPs)反应,促进细胞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mac与IAPs反应加强将导致细胞中溶酶体活动减弱

B.Smac基因与IAPs基因的表达过程均在线粒体中进行

C.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速度与线粒体Smac释放速度有关

D.Smac蛋白与IAPs在细胞凋亡中作用相同

[解析]Smac与IAPs反应加强促进细胞凋亡,将导致细胞中溶酶体活动增强,A错误;

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有的是细胞核基因表达的产物,有的是线粒体基因表达的产物,依题意信息无法确定Smac基因与IAPs基因是属于细胞核基因,还是属于线粒体基因,因此不能得出“Smac基因与IAPs基因的表达过程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结论,B错误;

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属于细胞凋亡,而Smac与IAPs反应可促进细胞凋亡,所以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速度与线粒体Smac释放速度有关,C正确;

Smac为细胞中促进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而IAPs为凋亡抑制蛋白,故二者作用相反,D错误。

23.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

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原因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侵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内的基因表达情况与正常细胞不完全相同,这是其表现异常的根本原因

B.白血病患者可能伴随贫血、易感染等症状

C.克隆性白血病细胞侵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可能是因为其表面糖蛋白减少,易扩散转移

D.异体移植骨髓易凋亡,与器官受体的细胞免疫过程密切相关

[解析]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表现异常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A错误;

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侵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因此白血病患者可能伴随贫血、易感染等症状,B正确;

克隆性白血病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了,容易扩散和转移,所以其能够侵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C正确;

异体移植骨髓易凋亡,与器官受体的细胞免疫过程密切相关,D正确。

24.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间质表型细胞的过程称为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科研人员利用EMT的关键阶段成功诱导小鼠乳腺癌细胞转化为无害的脂肪细胞,并且完全停止增殖。

A.乳腺癌细胞转化为脂肪细胞时其基因表达未改变

B.癌细胞无限增殖的根本原因是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

C.EMT诱导产生的脂肪细胞仍可以进行核DNA的复制

D.乳腺癌细胞在经历EMT时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和可塑性

[解析]癌细胞转化为脂肪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表达出脂肪生成因子等与脂肪生成有关的物质,基因表达情况发生改变,A错误;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含量减少,使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但这并不是细胞无限增殖的根本原因,B错误;

EMT诱导产生的脂肪细胞完全停止增殖,因此无法进行核DNA的复制,C错误;

乳腺癌细胞经EMT可诱导成为脂肪细胞,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和可塑性,D正确。

25.科学研究发现人体的P53基因是一种遏制细胞癌化的基因,几乎所有的癌细胞中都有P53基因异常的现象。

现在通过动物病毒转导的方法将正常的P53基因转入癌细胞中,发现能引起癌细胞产生“自杀现象”,从而为癌症的治疗又提供了一个解决方向。

请推测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只要P53基因突变细胞就会癌变

B.转入P53基因后,癌细胞增殖减慢

C.细胞的DNA受损时,可能会激活P53基因

D.P53基因是抑癌基因

[解析]由题意“P53基因是一种遏制细胞癌化的基因”可推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