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422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含详解

2019年5月

2018--2019学年上期期末联考

高二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K-23,I-127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每小题3分。

1.有关下列诗句或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乳交融”包含化学变化

B.“蜡炬成灰泪始干”包含化学变化

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均为物理变化

D.“落汤螃蟹着红袍”只是物理变化

【答案】B

【详解】A.水乳交融没有新物质产生,包含物理变化,故A错误;

B.蜡炬成灰泪始干包括两个过程,蜡烛受热熔化变为蜡油,这一过程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油受热变为蜡蒸气,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石头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与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造成水滴石穿的现象,包含化学变化,“绳锯木断”,没有新物质生成,包含物理变化,故C错误;

D.螃蟹煮熟时,会产生类似于胡萝卜素的色素类物质,有新物质产生,发生了化学变化,故D错误。

答案选B。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虽然固体氯化钠不能导电,但氯化钠是电解质

B.纯水的pH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中c(OH-)增大

D.在纯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可抑制水的电离

【答案】D

【详解】A.NaCl在水溶液里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导致溶液导电,所以氯化钠是电解质,故A正确; 

B.升温促进纯水电离,氢离子浓度增大,纯水的pH减小,故B正确;

C.加入的氢氧化钠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则溶液中c(OH-)增大,故C正确;

D.硫酸铵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故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在解答时需注意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不一定导电,但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盐类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

据此解答。

3.某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两个CH3—,一个—CH2—,一个和一个—Cl,该有机物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答案】B

本题应以“一个”为入手点,在此基础上添加CH3—、—CH2—和—Cl,CH3—和—Cl只有一个单键,所以应该位于末端。

则一共有两种组合情况:

CH3CH3

CH3CH2—Cl和ClCH2—CH3

4.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A.3-甲基-2-丁烯B.2,2-二甲基丁烷

C.3-氯丁烷D.2-乙基戊烷

【答案】B

【详解】A.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物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官能团的位次最小,该有机物的正确命名为3-甲基-1-丁烯,故A错误;

B.2,2-二甲基丁烷的命名正确,故B正确;

C.有官能团的有机物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官能团的位次最小,该有机物的正确命名为2-氯丁烷,故C错误;

D.烷烃的命名中出现2−乙基,说明选取的主链不是最长的,该有机物最长碳链含有6个碳原子,在3号C含有一个甲基,所以该有机物正确命名为3-甲基己烷,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解题时特别注意判断有机物的命名是否正确其核心是准确理解命名规范:

有机物的命名均是以烷烃的命名为基础的。

(1)烷烃命名原则:

①长-----选最长碳链为主链;②多-----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③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④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⑤简-----两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

如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另外需注意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物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官能团的位次最小。

据此解答。

5.下列有关烯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烯烃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B.烯烃只能发生加成反应

C.分子式是C4H8的烃分子中一定含有碳碳双键

D.通过石油的催化裂化及裂解可以得到气态烯烃

【答案】D

【详解】A.烯烃分子中,与双键碳原子相连的6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而其他的原子则不一定处于该平面上,如丙烯CH3-CH═CH2分子中-CH3上的氢原子最多只有一个处于其他6个原子所在的平面上,故A错误;

B.烯烃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若烯烃中还含有烷基等其他原子时,一定条件下也可发生取代反应,如CH2 Cl-CH═CH2能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故B错误;

C.分子式为C4H8的烃可以是环烷烃,而环烷烃中并不含碳碳双键,故C错误;

D.通过石油的催化裂化及裂解可以得到气态烯烃,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解题时注意双键、苯环结构中涉及共面的问题,在烯烃分子中,与双键碳原子相连的6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而其他的原子则不一定处于该平面上;加成反应是不饱和键的特征反应,但若烯烃中还含有烷基等其他原子时,一定条件下也可发生取代反应,据此解答。

6.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不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

A.用蒸馏水洗净酸式滴定管后,装入标准盐酸进行滴定

B.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NaOH溶液润洗,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C.用碱式滴定管取10.00mLNaOH溶液放入用蒸馏水洗净的锥形瓶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再进行滴定

D.用酚酞作指示剂滴至红色刚变无色时即停止加盐酸

【答案】C

试题分析:

A.用蒸馏水洗净酸式滴定管后,装入标准盐酸进行滴定,标准盐酸被稀释,浓度偏小,造成消耗的V(酸)偏大,根据c(碱)=c(酸)×V(酸)/V(碱)分析,可知c(碱)偏大,A错误;B.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NaOH溶液润洗,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而后装入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进行滴定,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偏大,造成消耗的V(酸)偏大,根据c(碱)=c(酸)×V(酸)/V(碱)分析,可知c(碱)偏大,B错误;C.用碱式滴定管取10.00mLNaOH溶液放入用蒸馏水洗净的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蒸馏水进行滴定,对V(酸)无影响,根据c(碱)=c(酸)×V(酸)/V(碱)分析,可知c(碱)不变,C正确;D.用酚酞作指示剂滴至红色刚变无色时即停止加盐酸,造成消耗的V(酸)偏大,根据c(碱)=c(酸)×V(酸)/V(碱)分析,可知c(碱)偏大,D错误;答案选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和滴定操作的误差分析

【名师点晴】明确实验原理和误差分析的判断依据是解答的关键,注意误差分析的总依据为:

由c测=c标V标/V测由于c标、V待均为定值,所以c测的大小取决于V标的大小,即V标:

偏大或偏小,则c测偏大或偏小。

答题时注意灵活应用。

7.下列各组溶液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H4+、K+、SiO32-、Cl-B.K+、Na+、NO3-、MnO4-

C.Fe3+、H+、I-、SCN-D.AlO2-、Mg2+、SO42-、HCO3-

【答案】B

【详解】A.NH4+和SiO32-发生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

B.K+、Na+、NO3-、MnO4-之间不能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故B正确;

C.Fe3+和SCN−之间反应生成硫氰合铁络离子,Fe3+、I-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偏铝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生成的氢氧根离子制造的碱性环境将和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则偏铝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答案选B。

8.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铁做负极被氧化Fe-2e-=Fe2+

B.Na2CO3溶液显碱性CO32-+2H2OH2CO3+2OH-

C.氯气通入NaOH溶液得到漂白液Cl2+2OH-=Cl-+ClO-+H2O

D.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FeCl3溶液,生成Fe(OH)3:

3Mg(OH)2+2Fe3+=2Fe(OH)3↓+3Mg2+

【答案】B

【详解】A.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铁作负极被氧化成二价铁离子,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A正确;

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是因为CO32-发生一级水解,离子方程式为CO32-+H2OHCO3-+OH-,故B错误;

C.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漂白液中的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2+2OH-=Cl-+ClO-+H2O,故C正确;

D.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FeCl3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Mg(OH)2+2Fe3+=2Fe(OH)3↓+3Mg2+;故D正确。

答案选B。

9.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验证Ksp(BaSO4)

室温下,将BaSO4投入饱和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向过滤后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盐酸,固体部分溶解且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B

验证氧化性:

Br2>I2

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CCl4,震荡,静止,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

C

验证酸性:

HCN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定浓度均为0.100mol·L-1CH3COOH与HCN溶液的pH值分别为3和5

D

验证Fe3+能催化H2O2分解,且该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

向FeCl3溶液中滴入几滴30%的H2O2溶液,有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黄色溶液转变为红褐色

 

A.AB.BC.CD.D

【答案】A

【详解】A.一种沉淀易转化为比它更难溶的沉淀,将BaSO4投入饱和Ba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向过滤后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盐酸,固体部分溶解且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说明BaSO4转化成BaCO3沉淀,不能证明Ksp(BaSO4)

B.溴置换出碘化钾中的碘,证明氧化性Br2>I2,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正确;

C.室温下,用pH测得0.100mol·L-1CH3COOH溶液的pH值约为3,0.100mol·L-1HCN溶液的pH值约为5,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HCN,能证明酸性:

HCN

D.向FeCl3溶液中滴入几滴30%的H2O2溶液,有气体产生,说明Fe3+能催化H2O2分解,一段时间后,黄色溶液转变为红褐色,,说明该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促进FeCl3水解形成红褐色的Fe(OH)3胶体,故D正确。

答案选A。

10.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生成的速率和C分解的速率相等B.A、B、C的浓度相等

C.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molB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

3:

2

【答案】A

C生成的速率和C分解的速率相等,即v正=v逆,证明反应达平衡,选项A正确。

A、B、C的浓度相等但是没有说浓度不变,有可能是三者浓度瞬间相等,然后发生变化,所以无法证明反应达平衡,选项B错误。

生成A和生成B说的都是逆反应的情况,没有说明正反应的情况,所以选项C错误。

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

3:

2,但是没有说分子数不变,有可能是三者的分子数瞬间达到这个关系,然后发生改变,所以不能说明反应达平衡,选项D错误。

11.一定量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ΔH<0,达到平衡后测得A气体的浓度为0.5mol·L-1;当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两倍并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3mol·L-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