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48779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Word下载.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Word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Word下载.docx

文化艺术…………………………………………………………(25)

教育………………………………………………………………(25)

科技………………………………………………………………(27)

医疗卫生…………………………………………………………(27)

体育………………………………………………………………(28)

广播电视…………………………………………………………(28)

新闻出版…………………………………………………………(29)

社会保障…………………………………………………………(30)

环境保护…………………………………………………………(33)

基础设施……………………………………………………………(33)

交通运输…………………………………………………………(33)

邮政电信…………………………………………………………(35)

能源………………………………………………………………(35)

名胜旅游……………………………………………………………(36)

旅游业概况………………………………………………………(36)

主要风景区………………………………………………………(37)

重点名胜古迹……………………………………………………(38)

风景点……………………………………………………………(38)

风土人情…………………………………………………………(39)

土特产品…………………………………………………………(40)

重大事件……………………………………………………………(42)

著名人物……………………………………………………………(44)

城区市政建设………………………………………………………(46)

城市道路…………………………………………………………(46)

公共交通…………………………………………………………(46)

给排水……………………………………………………………(46)

供电………………………………………………………………(47)

供热………………………………………………………………(47)

燃气………………………………………………………………(47)

园林绿化…………………………………………………………(47)

一、编纂时间安排

(一)总体要求

根据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的安排,《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要在2013年底完成编纂出版工作。

为此,部下发的《关于编纂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的通知》(民函【2011】185号)明确要求:

2012年上半年,完成3~5卷编纂工作,下半年完成10卷编纂工作,全年完成10卷编辑、审稿、出版工作。

2013年,完成20卷编纂工作和25卷编辑、审稿、出版工作。

2014年初,总编委会召开总结表彰大会。

(二)具体工作计划

1.2011年10月15日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卷(以下简称省区卷)编委会办公室将对样条的修改意见函告《政区大典》丛书编辑部。

2.2011年11月底前,《政区大典》丛书编辑部完成样条的修改和编纂手册的编写工作,及时印发给各省区卷编委会,省区卷编委会要尽快转发,确保在2011年底前送达全国45000个乡级以上政区编写组。

3.2012年1月~2月,各省区编委会完成工作部署,将本省区卷目录电子版发给丛书编辑部(分卷目录格式见第8页)。

4.2012年3月~8月,各级政区完成词条撰写、初审工作。

5.2012年9月~12月,各省区卷编委会完成复审工作。

6.2013年1月~12月,总编委会办公室进行终审,出版社进行三审三校、排版、印制。

(三)相关说明

有条件的地方编纂进度要尽可能地往前赶,省区卷编委会要分期分批复审,及时将复审完的稿件交给丛书编辑部,为后面的流程挤出更多的时间。

能比上述计划提前完成或者个别确有困难需要延期的,请及时与丛书编辑部联系,以便总编委会统筹安排。

需要指出的是,按照图书出版流程要求,最迟在2013年上半年各省区卷编委会必须完成本省区稿件的复审工作,而且只能是个别地方延期,如果多数在2013年上半年交稿,2013年就无法完成整套丛书的出版工作。

二、编纂总体要求

(一)丛书框架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分为总卷和省区卷,共35卷,约1.4亿字。

省区卷共34卷,包括4个直辖市、23个省(含台湾省)、5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按国家法定的行政序列编卷号,采用工具书词条类目式编纂,按省级、地级、县级、乡级四个层次设置条目。

(二)行文风格

基本要求是条理清晰,行文严谨朴实,文字流畅,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客观公正。

只描述客观现实、结果、状况,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证明,不进行工作评价,不讲原因、因果关系。

采用规范的语体文记述体,文字要规范准确、简明畅达、言简意赅,不用形容词,不用口语、文言文、半文言文,不用政治口号性语言,杜绝空话、套话、废话。

(三)资料要求

全书最新统计资料的截止时间统一为2011年12月31日。

反映某个时间截面的统计数字,如行政区划、人口、面积等,一律以2011年12月31日为准;

反映年度发展情况的统计数字,如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等,统一使用2011年度为最新统计数。

所有使用的统计数,一律以本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数值为准,统计部门没有的采用专业部门数据。

物价数据分别记述时,采用当年价,如进行纵向比较,须折换为同一年的不变价,并予括注不变价年份。

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确定的法定计量单位。

人名、地名、数据务必反复核实,确保准确无误。

三、编纂体例要求

(一)一般体例

每个词条内容分为8个方面:

一、政区概况——名称来历(简称)、地理位置(政府驻地)、政区沿革、政区划分、人口面积(民族构成)等;

二、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等;

三、经济概况——农业、工业、商业外贸、财政金融等;

四、社会发展——文化艺术、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

五、基础设施——交通运输、邮政电信、能源等;

六、名胜旅游——旅游业概况、主要风景区、重点名胜古迹、风景点、风土人情、土特产品等;

七、重大事件;

八、著名人物。

城镇类政区增加第九方面:

城区市政建设——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给排水、供电、供热、燃气、园林绿化等。

每个词条的最后在括号内注明撰稿人、初审人、复审人的姓名。

每卷在目录前配一张行政区划图,一般按地级政区设色,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可以按县级政区设色,绘制县级政区边界(面积过小无法绘制边界的市辖区可以不绘边界),标注乡级政府驻地和名称;

因比例尺小无法标注政区名称的,采用数字标注,在图下方标明数字代替的政区名称。

(二)分级体例

1.省级词条。

一般分为8个方面,直辖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增加“第九方面:

城区市政建设”。

每个词条控制在5万字。

2.地级词条。

一般分为8个方面,地级市参照直辖市增加“第九方面:

每个词条控制在3万字。

3.县级词条。

一般分为6个方面,第七“重大事件”、第八“著名人物”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编纂。

县级市、县、自治县、旗等增加“城区市政建设”;

市辖区要区分不同情况,主城区的市辖区为避免重复不设“城区市政建设”栏目,远离主城区的郊区、独立的工矿区按县对待,增加“城区市政建设”。

每个词条控制在15000字。

4.乡级词条。

镇增加“镇区市政建设”,但县级政府所在的镇为避免重复不设“镇区市政建设”栏目。

每个词条控制在2000字。

(三)具体体例

1.字体

一般使用简体字,以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1986年10月公布的《简化汉字表》为依据,使用标准的简化字书写。

但在个别人名、地名、引文用同音简化字代替时可能发生误解的,或者特殊需要加以注释的,可以酌情保留繁体字、异体字,请在文稿中用方框注明,如“魏徵”。

2.纪年

第一,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分、秒的时间表述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例如公元前8世纪、20世纪90年代、4时12分36秒。

年份不得简写。

如1997年不能简写作“97年”。

第二,清及清以前的历史纪年一般用旧纪年,朝代年号纪年、农历纪月日用汉字书写,括注公元纪年(在同一段落同一个年号只在第一次出现时加注),如“清道光二年(1836年)……,五年……”。

旧纪年由朝代名称加年号构成,朝代一般不加“代”,如“清乾隆五年”;

分裂时代加统称,如“三国魏黄初三年”、“南朝宋元嘉二年”、“五代后梁开平元年”。

括注的公元纪年不加“公元”,公元前用“前”代替,如“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西周(前1066~前771年)”。

在讲述某个事件发生时间、某个人物生卒年份需要将旧纪年折算为公元纪年时,有可能相差一年,以折算后的公历年份为准,如岳飞卒于宋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折算公历为1142年1月27日,因此岳飞卒年为1142年,而不能按绍兴十一年一般对应的1141年作为岳飞卒年。

3.地名

第一,各类地名,包括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行政区划名称、居民地名称、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等名称,均应按国家确定的规范汉字书写,不用自造字、已简化的繁体字和已淘汰的异体字。

第二,少数民族语地名的汉字译写,应根据国家确定的有关规定译写,做到规范化。

第三,使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我国地名,以国家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作为统一规范,专名、族名、通名各自连写,相互之间空一格。

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XinpingYizuDaizuZizhixian)。

第四,古地名在本条政区沿革部分一般不加注今地名,对人物籍贯、政区驻地等确需加注的,按以下办法处理:

专名完全相同的不加注,如“高拱,明河南新郑人”,尽管新郑已经改市,但仍属河南,专名还是新郑;

古今地名完全不同的,加注省区名和市县名,如“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没有完全对应市县的,还要注明方位,如“东汉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必要时对古地名可以加注治所,如“南宋处州(治今浙江丽水)”;

古县名与今市县专名相同,但所属省区变动的,注明今属省区名,如“清末江苏青浦(今属上海)”;

古今省区名相同但县名已变动的,只注今市县名,如“明浙江乌程(今湖州)”、“清山东历城(今济南)”。

加注今地名一般不加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等通名,但专名为单字的例外,如“元冠州(今山东冠县)”、“秦单父(今山东单县)”。

今地名以2011年12月31日行政区划为准。

4.数字用法

第一,用阿拉伯数字记数的:

一是公历年月日,如“2011年9月15日”;

二是世纪年代,如“1980年代”或者“20世纪80年代”(都表示1980~1989年)、“18世纪初”、“19世纪中叶”;

三是精确统计数字(包括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如表示高度、长度的80厘米、900米、50.8千米,表示重量的500克、61.5公斤,表示面积、体积的30平方米、2.15平方千米、8.6立方米,表示产值、收入、支出的5000万亿、300亿元,表示人口数量的815人、13.5亿人等;

四是比数,如“1∶3”、“5∶7”。

第二,用汉字记数的:

一是旧纪年,如“清康熙五年一月八日”;

二是一般分数,如“三分之一”、“万分之二”、“百分之三”、“千分之七”、“万分之八”、“十万分之五”;

三是概略数字,如“三四十岁”、“五六个”、几千年、二百几十次;

四是成语、习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如“三心二意”、“三三两两”、“八九不离十”、一律、一方面、星期五、八国联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九三学社、五局三胜制、“八五”计划、五省一市、第一书记、第二季度、十一届三中全会;

五是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

”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

如“一·

二八”事变(1月28日)、“一二·

九”运动(12月9日)、五四运动、五一国际劳动节。

第三,引文、会议的届和次以及章、节、条、款、项、目等,尊重原文,不强求统一,如“十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五节”、“第22次会议”、“第3条”。

第四,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须用汉字,连用的两个字之间不用顿号“、”隔开。

如二三米、十一二吨、一百二三十元。

第五,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的一致。

如一个人、三本书、四种产品、六条意见、读了十遍、六个百分点。

又如截至1984年9月,我国高等学校有新闻系6个、新闻专业7个、新闻班1个、新闻教育专职教员274人,在校学生1561人。

第六,用阿拉伯数字时,如果数值比较大,一般超过5位数(含)的,可以加“万”作单位,超过9位数(含)的,可以加“亿”作单位。

如5.86亿吨。

但不能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混用,即3.25万元不得写成3万2千5百元,5.86亿吨不得写成5亿8千6百万吨。

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是否选择加“万”、“亿”等作单位,要看多数数据情况而定,一旦确定,这组数字应该统一。

如2011年GDP增加值10.8亿元,其中工业6.2亿元,农业0.9亿元,第三产业3.7亿元,尽管农业不足9位数字,但为了统一仍然加“亿”作单位。

又如2011年生产粮食14587吨,其中水稻5988吨,小麦7856吨,高粱1398吨,小米等其他杂粮345吨,尽管总产超过5位数字,但为了统一仍然不加“万”作单位。

第七,阿拉伯数字起讫中间用“~”,如“6千米~15千米”,而汉字数字起讫中间用“至”,如“六千米至十五千米”。

5.称谓

第一,编纂记述一律用第三人称。

如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不用我党、我国、我省、我市、我区等第一人称。

第二,使用简称必须规范。

省委、市委、县(市、区)委,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厅局在同一条目中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如“山东省农业厅”;

后可用简称,如“省农业厅”,但不要随便用不规范或者容易产生歧义的简称或俗称。

第三,历史上的政府机构等名称,采用当时的称谓。

如清王朝不称“满清”。

民国时期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政府称“北洋政府”,国民党政权的政府称“国民政府”,不称“伪政府”、“旧政府”,日伪傀儡政府称“日伪政府”(含“维新政府”),如单指汪精卫政权可称汪伪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台湾统治集团称“台湾当局”(注意应加引号)。

第四,民国时期的军队须依其政治性质称谓。

国民革命军(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军(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保安团体、国民党地方武装、地主武装、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依时期不同分别称为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

日本军队称日本侵略军,不称“日寇”,日军、伪军可合称为日伪军,中间不加顿号(“、”)。

第五,植物、动物、矿物等名称,应使用标准学名。

科学术语凡已有中文定名的,一律采用中文名称,尚未确定中文名称的,可采用比较合理的暂行名称。

(四)需要说明的问题

1.字数的控制。

因为全书多达1.4亿字,同时为了同级政区之间的横向比较,所以统一规定了省级、地级、县级、乡级四个层次词条的字数,考虑到各地的实际情况,上述控制字数作为提供给撰稿人的参考依据,在实际编写过程中可以在上下15%的范围内变动。

直辖市的市辖区和县的字数可以控制在2万字左右,乡级词条控制在3000字左右。

2.二级栏目的选择。

本节“一般体例”中九个方面设置的二级栏目大部分为通用项,但也有部分二级栏目有的政区没有内容,如政区名称来历、简称、民族构成、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土特产品、风景区、名胜古迹等,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省略没有内容的二级栏目;

还有部分地方有一些特有的栏目,有可以在对应的栏目中撰写,如南通市在试点中遇到的“滩涂”,可以放在第二方面“自然条件”中的“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中,如果实在无法归入现有的二级栏目,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二级栏目。

3.避免不同等级词条之间内容的重复。

集中体现在第六至第九部分。

可以采取分级取舍的方式解决,以第六部分名胜旅游为例,省级词条一般采取分区域点名的方式描述,只对境内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跨地级政区的风景区单独列条描述;

地级词条只对省级和地级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跨县级政区的风景区单独列条描述,其余在“旅游业概况”中点名;

县级词条只对一般风景名胜区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胜古迹以及风景点单独列条描述,其余在“旅游业概况”中点名;

乡级词条一般不列条描述,只在“旅游业概况”中点名。

四、分卷目录格式

×

省(自治区)………………………………………………………()

 ×

市………………………………………………………………………()

区…………………………………………………………………()

街道……………………………………………………………………()

………

镇………………………………………………………………………()

乡………………………………………………………………………()

民族乡…………………………………………………………………()

县…………………………………………………………………………()

自治县……………………………………………………………………()

市…………………………………………………………………………()

地区……………………………………………………………………()

自治州…………………………………………………………………()

五、编纂格式规范

【格式】×

【政区名称全称】

(×

【政区名称罗马字母拼写】

【编纂提示】政区名称全称按国家机关批准的法定名称为准,用规范汉字书写,不用自造字、已简化的繁体字和已淘汰的异体字。

罗马字母拼写,以国家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作为统一规范,少数民族语直接转译的罗马字母拼写地名按国家有关规定译写,专名、通名和自治地方的族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的小写,专名、通名和自治地方的族名之间空一格。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BeijingShi)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Xinjiangweiwu’erZizhiqu)

【以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为例】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XinpingYizuDaizuZizhixian)

【编纂提示】此段可以写100字以内的政区概括性介绍,主要是反映本政区的特点,没有特色的可以不写。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格式】名称来历因×

得名。

简称×

,因×

【编纂提示】名称来历指现政区名称及其简称的来历。

没有简称的可以不写简称,其他有别名、雅称的可以增加。

历史上曾用名的来历在政区沿革中表述。

【以河北省为例】因位于黄河以北得名。

简称冀,因古称冀州得名。

【以上海市为例】因吴淞江支流上海浦(今外滩至十六铺之间的黄浦江)得名。

公元三世纪时,当地居民以捕鱼为生,使用一种称“扈”的竹编工具,因此,吴淞江近海一段称为扈渎(江入海处称渎),后改称沪渎,故简称沪。

又因战国时为楚春申君领地,故别称申。

【以如东县为例】因历史上属如皋县东部,后从如皋分置得名。

【以如东县掘港镇为例】相传唐代初期,此地原是海滩,缺少港口,称‘缺港’,因‘缺’字不雅,改称掘港得名。

●地理位置

【格式】地理位置位于东经×

°

′×

"

~×

,北纬×

地处×

,东×

,东南×

,南×

,西南×

,西×

,西北×

,北×

,东北×

省会(自治区和自治州首府、县城)×

,人民政府驻×

,电话区号×

,邮政编码×

,距×

千米。

【编纂提示1】地理跨度在同一秒内的,可以表示为“东经×

”。

【编纂提示2】“地处”后面表示该政区位于上一级政区的方位、在自然地理单元中的位置。

县级政区中市辖区以外的可以增加在省级政区的方位,如海安县“位于江苏省中部东侧,南通市西北角,长江三角洲北翼,上海经济区北缘”。

【编纂提示3】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8个方位的顺序不要变,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省略,如东、南濒太湖,同一个方向有一个以上同级政区的按东、南、西、北顺时针为序,中间用顿号隔开,如内蒙古自治区东与黑龙江省接壤,东南与吉林省、辽宁省毗邻,南与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相邻,西南接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

相邻的是海、河、湖等与水有关的自然地理实体时,用濒×

,滨×

,或者与×

隔×

相望,如如皋市南与苏州市的张家港市隔长江相望;

相邻的是其他自然地理实体时,用临×

,如东临太行山;

相邻没有明显自然地理实体的,要明确相邻的同级政区,一般用与×

相邻,与×

接壤,与×

相连,与×

毗邻,与×

为邻,相邻政区不属于同一上级政区的,要同时明确上级政区,市辖区必须带市名,与其他国家相邻的要明确到相邻国家的对应一级政区。

【编纂提示4】省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