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课标模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7369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AVA课标模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JAVA课标模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JAVA课标模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JAVA课标模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JAVA课标模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JAVA课标模版文档格式.docx

《JAVA课标模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AVA课标模版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JAVA课标模版文档格式.docx

实践学时

课程性质:

必修课

开课部门:

适用专业(层次):

计算机所有专业(专)

先修课程:

《C语言》、《数据结构》

后续课程:

《J2EE》、《移动应用开发》

职业资格:

JAVA开发程序员

编制:

《JAVA》课程开发团队

批准人:

二、课程详细信息(书写要求:

标题为黑体四号;

内容字体为宋体,小四)

1.课程简介

Java课程是java软件工程师学习和应用java的必要课程,java课程主要学习:

Java编程语言,Java类文件格式,Java虚拟机和Java应用程序接口(JavaAPI),java游戏项目开发等课程。

Java是一种可以撰写跨平台应用软件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是由SunMicrosystems公司于1995年5月推出的Java程序设计语言和Java平台(即JavaSE,JavaEE,JavaME)的总称。

Java技术具有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广泛应用于个人PC、数据中心、游戏控制台、科学超级计算机、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开发者专业社群。

在全球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环境下,Java更具备了显著优势和广阔前景。

2.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实践性很强,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基础课程,它为学习本课程提供编程基础理念和知识,后续课程有《J2EE》、《移动应用开发》,地位十分重要。

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通”的改革思路,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路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对软件开发过程的深入分析,在对软件开发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以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实际项目为载体,对课程知识进行序化和重构,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按照典型任务序化知识,并将知识融入任务情景之中。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项目的设计由简单到复杂,理论知识采取循环式教学。

本课程在第二学年上学期开设,总学时为146课时、学分数为5分。

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一体化课堂”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课程内容由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训教学三部分组成,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实验教学60学时,实训教学26学时,实践和理论教学的比例大为1:

1,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

本课程的授课全部安排在设施先进的理实一体化多媒体机房进行,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全程负责讲授知识、答疑解惑、指导任务设计,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成教学目标。

本课程改革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采用形式多样的考核评价模式,由实训作品展示代替期末考试,更注重过程性考核。

4.课程目标

1、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讲授,使学生

◆熟练掌握赋值语句、注释语句、运算符、数据常用类型等语言基础;

◆熟练掌握程序结构及基本语句的用法;

◆掌握常用函数、数组的概念及其用法;

◆熟练类、对象、接口等概念及其定义、应用;

◆熟练掌握封装、继承、多态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掌握组件和事件的概念,学会常用组件的常用方法;

◆熟练掌握应用程序的设计;

◆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连接和操作(增删改查)方法;

◆熟练掌握异常及捕捉异常方法的功能及使用;

◆掌握常用布局的处理方法。

●通过实验课,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标准的Java程序设计、Java界面设计和常用组件的应用,以及能够利用Java语言开发应用程序。

2、素质目标

●通过标准开发过程和规范化的程序设计训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细致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通过项目中界面设计,激发学生的美学潜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分组协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通过项目实施中的作品展示,培养学生表达和展示自我的能力与意识;

●养成编程的良好习惯,不断拓展学习空间。

(二)职业能力目标

●具备三种基本结构和Application的编程能力

◆能够用分支结构进行编程

◆能够用循环结构进行编程

◆能够进行应用程序的编程

●具备类的编程能力

◆能设计类的字段、属性和方法

◆能设计类的构造函数

◆能设计类的方法重载

◆能设计类的继承

◆能设计类的多态性

◆能设计和使用类成员和对象成员

●具备图形界面基本组件的使用能力

◆能用Windows基本控件(文本框、标签、按钮、复选框、单选按钮、分组框、图片框、垂直滚动条、水平滚动条、进度条、列表框、组合框、菜单、上下文菜单、状态栏、多格式文本框、打开文件对话框、保存文件对话框、颜色对话框和字体对话框)设计界面

●具备Windows高级控件使用能力

◆能用布局管理器和容器结合设计复杂界面

●具备组件的功能开发能力,熟练使用委托事件处理机制

(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目标

完成本学期的相关课程并通过考试后,应获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认证的初级程序员证书。

三、课程内容设计

1.课程总体设计

列表。

包括结构模块、课题(学习情境或实训项目或任务及子学习情境或子项目或子任务等,若非学习领域和项目化教学课程,可将2、3列合并,只保留学习内容)、学时、教学方法、手段、场地、师资要求等。

如:

序号

学习情境/项目/

任务

子情境/子项目/子任务

学习内容和目标(简述)

建议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场所

师资配备

1

1.1...

1.2...

1.3...

2

教学方法:

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需要,可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引导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翻转课堂等(说明:

学校要求各教研室要创造条件逐步推行翻转课堂教学)。

教学场所:

教室、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室或实训中心或车间、校外实训场所及其它场所。

师资配备:

理论授课教师、兼职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实验员等,同时需填写职称要求。

2.课程单元设计(例)

电路分析

理论学时:

48

总体描述: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静态电路的基本分析;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和相量分析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运算;

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电工理论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工程思维,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形成和保持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全面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增强质量意识、效益意识,技术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学习任务1-1: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学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

2.熟练地应用电路模型,掌握分析方法,写出表达式。

3.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电路基本定理完成电路分析。

4.掌握KCL、KVL;

掌握电阻元件的伏安关系;

掌握独立电压源和独立电流源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电路模型,基尔霍夫定律,伏安关系

三、教学内容

1.电路和电路模型;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2.基尔霍夫定律

3.独立电压源和独立电流源

四、教学方法

利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

1.学生课前任务:

(1)自主学习慕课微课视频,同步完成本节教材内容的学习;

(2)完成慕课作业(在手机或电脑上完成,并提交),同步完成教材后相关内容的全部练习题的解答(用作业本作答);

(3)记录疑难问题,准备课堂提问。

2.教师课前任务

(1)在电脑或手机上解答学生学习慕课、微课视频时提交的疑问;

(2)电脑或手机上批改慕课、微课学习作业;

(二)课中

(1)教师解答学生提出在课前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予加1—5分/问)

(2)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对以上的提问进行解答(根据解答难度和准确度给予加0—5分/次)

(3)当全班学生没有问题时,教师开始跟学生提问(要涵盖本节全部知识点,形式可多样化),教师点名回答。

3.当全班学生没有问题时,教师开始跟学生提问(要涵盖本节全部知识点,形式可多样化),教师点名回答。

①画出简易手电筒的电路模型?

(3分)

②独立电流源和电压源的特点?

③电阻元件伏安关系表达式?

(2分)

④电流源短路,其端电压U=?

I=?

.(2分)

⑤列出图中a、b两点KCL方程?

(4分)

⑥列出图中两网孔的KVL方程?

⑦KVL和KCL定律是否适用于非线性电路?

为什么?

以上问题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或不完整,其他同学可以举手补充,根据他们回答情况给予打分0—5分/人。

(4)知识应用(检查教材练习题解答情况给0—5分/人)

(5)知识拓展及延伸。

(6)布置下堂课的学习任务并简单介绍下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应该掌握的主要知识及掌握程度。

(三)课后

1.学生复习巩固本堂课,对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小组讨论,对还存在疑问的知识点记录下来,课余向任课教师请教;

2.学习下堂课的慕课、微课内容,并完成作业。

3.实验项目设计(例)

实验课程:

实践学时:

24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是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的实验环节,通过本实验课,使学生对电路基本理论产生感性认识,加深对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的理解。

巩固和拓展电路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踏实的科学作风。

掌握电子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测量方法,掌握电路连接、排除故障、实验现象观察、测试分析、数据处理等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实验的手段来验证定理和结论的正确性。

实验项目一: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1)学会识别常用电路元件的方法。

(2)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元件特性的逐点测试法。

(3)掌握实验台上直流电工仪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测定线性电阻、灯泡、半导体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三、实验性质

验证性

四、主要实验设备

电路实验综合平台、万用表

五、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以现场检查、实验报告、作业、出勤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

2.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本次实验地点、时间、实验条件(实验设备、温湿度等)、实验项目的内容、目的意义、方案和需要的操作过程和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现象),数据(现象)分析,实验结论等。

(对关键性的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本次实验操作方法与内容作进一步改革与扩充的设想等)。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主要阐述课程教学的方法手段、评价方式、教学条件、特殊要求、教材教参的选取、教师素质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训设备配置等建议。

1、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课程特点说明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建议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式、项目式、讨论式等,尤其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如在线开放课程等进行翻转课堂教学。

2、评价方式

课程的考核评价应结合学业评价体系改革,强化学习过程,体现多元评价方法,如调研报告、项目设计、知识竞赛、综合作品展示、情景模拟等。

重视教学过程评价,增加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情感的考核,注重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践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创新实践。

压缩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在课程总评分中的比重,建议两次考试成绩的总分值比重控制在40%以内。

3、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包括教材的选用、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教学实验、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的开发与利用;

本课程教学队伍的建设等。

学校鼓励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开展慕课建设。

(1)教材选用和编写

教材选用应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和获奖教材,重点选择合适的校企合作教材。

说明本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包括主教材、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

自编教材编写原则与要求;

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使用建议等。

特别强调:

教师在教学过程重要严格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教学任务,教学任务应以教学大纲为唯一依据,不以教材为依据,教材不足部分应编写讲义给予补充。

(2)网络教学资源

微课、慕课、课程网站建设情况等。

列出微课、慕课等名录表。

(3)教学条件要求

阐述课程实施过程中现有的师资条件、校内外实训(实验)条件及还需完善的要求。

4、教学建议

按学习领域模块和项目顺序描述“项目载体选择、教学媒介选择、教学方法选择、学时分配、活动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内容。

明确规定学生课前学(预)习要求和本堂课后任务。

教学建议要体现该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尤其要强调工学结合的特色。

五、考核要求

在总结过去开卷、闭卷及网上考试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灵活生动、受学生欢迎,又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考试方式。

将期末考试与平时练习、课程设计、实验实训、课堂讨论、提问等成绩按适当比例合计。

(一)课程整体成绩表(参考)

考核类型

成绩

权重(有课程设计等)

权重(无课程设计等)

总成绩

课程考核

100

0.25

0.4

课程设计/调研报告/知识竞赛等

0.2

过程考核

0.35

实践考核

(二)课程单元考核成绩表(参考)

项目名称

权重

项目成绩

项目成绩权重

课程考核成绩

项目1

知识

0.5

0.3

能力

态度

0.1

项目2

项目3

项目4

0.15

项目5

说明:

1.课程考核成绩在该门课程总成绩中权重只占25%-40%,课堂过程考核成绩中权重占35%-40%。

2.表

(二)中的项目数即为课程的章节数

3.每个项目所包含的内容(知识、能力、态度)及每个项目在课程中所占的权重各专业可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

评价建议应体现多元评价的方法,重视教学过程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等,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创新实践。

评价指标体系

基本

内容

评价项目

权重分

备注

教学

资源

30%

教学大纲是否符合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实验实训、考试大纲

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12

教学内容结构是否合理,重、难点是否突出,实践性环节及学

时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大纲要求

5

是否结合专业特点和大纲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与调整

3

本课程重要知识点的微课、慕课情况,声音、录像要清晰

电子教案;

课件;

习题库情况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5%

能否运用创新、先进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潜能等方面

的情况

本课程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情况

实践

20%

是否设计出了各类实践活动以满足培养实践能力的要求

8

实践活动是否与理论教学联系密切

6

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

面的情况

师资

结构

10%

该课程现有教师的职称、年龄和学历结构请况

4

本课程教学团队中教师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方面的情况

双师型教师的情况

教学效果

25%

学生作业、课程设计

学生考核成绩(含试卷分析)

9

本课程近3年来的业绩考核及有关课堂教学的获奖情况

同行及学生对本课程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态度的反馈

七、编制依据

该课程标准是以依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编制的。

八、附录

①对课程标准中出现的一些主要术语进行解释和说明,便于使用者能更好地理解与把握。

②对精选的典型案例需要进行简要评析或提供参考答案。

③各课程标准可以根据专业的性质和特点酌情增减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