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的乘法口决模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7242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34的乘法口决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34的乘法口决模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34的乘法口决模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34的乘法口决模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34的乘法口决模板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34的乘法口决模板Word格式.docx

《234的乘法口决模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4的乘法口决模板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34的乘法口决模板Word格式.docx

  (4)问:

谁能说一说2×

2=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

2=4这个算式表示2个2是4)

  (5)教师叙述:

根据这个式子,我们可以编成一句口诀:

二二得四,教师板书“二二得四”.这句口诀表示2个2得4.乘法口诀中的第一个二表示乘数的2,第二个二表示被乘数的2.口诀的得数部分是积.

  (6)我们知道2个2得4,请观察小棒图说一说1个2得几,乘法算式怎样列?

怎样编成乘法口诀.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2;

1个2是2;

一二得二.

  2.教学例2(讲解3的乘法口诀)

  

(1)让学生们按照教师的要求操作

  ①师: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

摆一个三角形要用几根小棒?

  ②师:

请同学们用小棒摆好3个三角形.

  ③师:

观察,摆一个三角形用3跟小棒,摆2个三角形要用几个3根,是几根?

摆3个三角形要用几个3根,是几根?

  (摆一个三角形用3跟小棒,摆2个三角形要用2个3根,是6根?

摆3个三角形要用3个3根,是9根) 

师板书:

1个3 

 

是3,2个3 

是6,3个3 

是9.

一份是3,两份是2个3,三份是3个3.谁能用三个算式表示摆1个、2个、3个三角形所用的小棒的根数?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3, 

3+3=6,3+3+3=9

  1×

3=3,2×

3=6,3×

3=9

  (3)指导学生编3的乘法口诀

  师:

我们已经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根据我们刚才讨论的结果编出3的乘法口诀呢?

  (4)教师板书出三句3的乘法口诀.

  3.教学例3(讲解4的乘法口诀)

  

(1)两个人为一个小组,依次摆出1个,2个,3个,4个正方形.

  

(2)看着这些正方形,说一说,摆1个,2个,3个,4个正方形分别要用几个4根小棒,要用多少根小棒?

  (3)看着小棒图,用适当的算式表示这几幅图.(可以分别的用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来表示)

  (4)看着这些算式试着编出4的乘法口诀.

  (5)全班交流

  (6)教师随着学生们的汇报板书:

  1个4    4     4×

1=4   一四得四

  2个4    4+4=8   4×

2=8    二四得八

  3个4    4+4+4=12  4×

3=12    三四十二

  4个4    4+4+4+4=16  4×

4=16    四四十六

  (7)教师讲解:

在“三四十二”,“四四十六”这两句口诀编写时,凡是积大于10时,为了读写简便,就不要“得”字了,直接写出积就可以了.

  4.师:

我们已经编完了2,3,4的乘法口诀,1乘以1表示什么意思?

1乘1得几呢?

根据你们列出的算式能否编出1的乘法口诀呢?

  5.归纳整理

  

(1)我们已经编出了2,3,4的乘法口诀,同学们看一下,1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2的乘法口诀有几句,3的乘法口诀呢?

4的乘法口诀呢?

  

(2)想一想,每句口诀各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2的乘法口诀后一句的积与前一句的积相差几?

3的乘法口诀呢?

4的乘法口诀呢?

找到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熟练而迅速的记住乘法口诀.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读1,2,3,4乘法口诀

  试记乘法口诀.

  

(2)背1~4的乘法口诀

  2.发展性练习

  

(1)教师慢慢的把口诀中的积擦掉.每擦掉一个积,就让学生背一句乘法口诀.

  

(2)打乱口诀的顺序,在黑板上任意指一句,由学生说出完整口诀.

  (3)看卡片说口诀.

  一二( 

) 

二三( 

一四( 

  三三( 

二二( 

三四( 

  二四( 

一三( 

四四( 

  一一( 

  (4)看算式计算出结果,并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2×

1=() 

口诀:

2=() 

  4×

  3×

3=() 

4=()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练习九

(一)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苏教版)第80页。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1—9乘法口诀,综合运用乘法口诀进行有关乘除的列式及计算。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巩固乘法口诀及其应用,培养学生提

问、想象、发现、猜测能力。

3、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培养学生综合、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

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1—9乘法口诀,运用口诀进行乘、除法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创设情境,由儿童喜欢的“闯关”游戏引入,利用儿童好奇、好胜的心理特性,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一、谈话激趣、创设情境

谈话:

小朋友们,元旦节就快到了!

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准备了一台丰富多彩的文娱晚会,你们想去参加吗?

(课件:

动物园里各种小动物兴高采烈准备过节的情境)

不过,在去动物园的路上设有许多关卡,只有闯过所有的关卡才能参加它们的活动,小朋友们敢不敢去闯一闯?

二、巧设练习、巩固知识

1、第一关:

背口诀

(课件)在通往动物园的路上,第一个关卡边站着一只小蓝猫,它要求每个小朋友都能熟练地背出1—9的乘法口诀方能过去。

首先设计三个层次让学生背口诀,既复习了乘法口诀,又为后面的练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尊重学生,让学生看口诀自由想,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放手让学生出题

考同桌,容量大,

范围广,还可让

学生当小老师,

突现学生主体

地位。

根据乘除运算各部分关系填写所缺的数,进一步巩固利用乘法口诀求积、因数和除数。

(1)师说生背:

老师说出口诀上部分,学生背得数,如:

师说“五七( 

)”,生背“三十五”,开火车形式进行。

(2)生说生背:

同桌两个同学练习,左边同学说口诀上部分,右边同学背得数,然后再调过来练习,每人练习5次。

(3)看算式背:

课件演示:

每单击一下鼠标,小蓝猫就“拿”出一个算式,比如:

4、4×

6、24÷

4,学生背出口诀“四六二十四”,答对的小蓝猫给予激励性评价,答错的再答直到答对为止。

(乘、除算式随机出现)

2、第二关:

写算式

(1)(课件)谈话:

小朋友们刚才熟练地背出了乘法口诀,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可是嘟嘟熊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它说:

看到了口诀“四七二十八”,你能想到什么?

想对了才能过第二关。

A:

学生自由想,想到什么说什么。

B:

学生汇报。

C:

老师引导学生想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即:

7、28÷

4。

(2)每个学生出口诀考同桌同学:

(填下表)

乘法口诀

对应算式

后由出题人进行批改、打分。

3、第三关:

填数字

(课件)小朋友们来到了一座独木桥,桥头的精精兔手里拿着两块木牌,说:

“哈哈,想过独木桥,先把木牌上的数字写上才行。

(1)学生独立填写课本练习九第2题。

(2)组织学生汇报并提问:

你是怎么想的?

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考查学生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放手让学生算一算、找一找、猜一猜、验一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想象、推理能力。

4、第四关:

比效率

(课件)我们过了三关,现在来到一棵苹果树下,苹果树上挂满了苹果,狮子壮壮说同学们只有算得又对又快树上的苹果才归大家。

(苹果树上挂满了练习九第3题算式。

(1)计时3分钟,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前十名每人奖励3个苹果,第十一到第二十名每人奖励2个苹果,其他的同学每人奖励1个苹果。

(2)学生比赛后进行反馈,对有错的了解原因,并给时间让学生纠正。

5、第五关:

找规律

练习九第5题。

(课件)好不容易到最后一关,笨笨狼对着几个算式愁眉苦脸,我们来看看它为什么发愁?

看能否帮它?

(1) 

帮笨笨狼计算。

1+3=() 

1+3+5=() 

1+3+5+7=()

2=() 

3=() 

4=()

(2) 

帮笨笨狼找规律。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每组算式有什么规律?

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得出:

几个连续单数相加等于加数的个数乘以它本身。

突出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

思维开放,培养发散思维。

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并学会评价别人。

(3)帮笨笨狼应用:

你还能想出别的更复杂的算式吗?

如:

1+3+5+7+9=()1+3+5+7+9+11=()……

()×

()=() 

()×

()=()……

三、生活数学、灵活运用

(课件)机灵猴参加完动物园的活动后,来到一个超市,看到一个卖游泳用具的柜台上摆放了四件物品,其中游泳衣18元、游泳裤9元、帽子3元,游泳圈没标出价钱。

机灵猴问售货员小鸭,小鸭说:

“游泳圈的价钱是游泳裤的4倍”。

机灵猴眼珠一转,马上知道了游泳圈的价钱。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机灵猴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思考、回答:

4=36(元)

你们还能提出别的问题吗?

(开放题)

四、小结与质疑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你认为谁学得最好?

板书设计

1—9乘法口诀的应用

1+3+5+7+9=()1+3+5+7+9+11=()……

5=() 

6=() 

……

教学反

一、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

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

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教学重点:

识别相同加数.

  四、教学难点:

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五、教法和学法

  1.正确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2.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适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教师在演示、看图列式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方法,再比较对照,从中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知识.

  3.创设思维的环境,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引导学生有序的思维,注意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六、教学过程()

  1.抓准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再现和再强化相同加数连加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新课前可设计如下准备题:

  (1)出示:

5+4+5,5+5+5(2)出示:

5+5+5+5+5+5这些算式写起来比较长,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它.(板书课题)通过准备题,使学生进一步建立起相同加数的概念,掌握相同加数连加式题的特征,并能初步认识到:

相同加数连加,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从而为学习乘法做了孕伏.

  

(2)加强直观,借助演示、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例题的处理要借助卡片(红花卡片、正方形卡片和圆形卡片)的直观演示、操作来达到初步理解乘法意义的目的.具体可采用以下程序:

演示操作--列连加算式--找出相同加数的个数--写出乘法算式,并指导算式的写法、读法和定义,并认识“×

”号.认识“乘法算式”要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生实际操作、认真的观察分析来完成.

  2.教学新课

  (1)摆红花.新课一开始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在投影片上摆红花卡片,指名回答老师是怎样摆的?

(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摆了几个2朵?

(板书:

3个2)再让学生模仿老师在桌上摆3个2朵,最后让学生用算式来表示一共有多少朵红花?

2+2+2=6)看算式教师问:

  ①有几个相同加数连加?

  ②可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吗?

(板书2×

3=6)

  ③认识×

号后,师问:

乘号前表示连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

乘号后表示什么数?

提问后教师领读2乘以3,它表示3个2相加得6,叫学生自己再读两次.

  (2)摆正方形.教师在投影仪上摆,学生在桌上摆.3个摆一排,共摆4排.核对正误后,师问:

每排摆几个?

摆了几排?

(板书4个3)一共摆了多少个?

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

3+3+3+3=12)能否改写成乘法算式?

  怎样书写?

说明理由.讨论后回答.(板书3×

4=12).

  (3)出示摆好的圆片.教师直接出示在投影仪上摆好的圆片.然后提问学生:

每份摆了几个圆片?

摆了几份?

一共摆了几个几?

(板书4×

5)5个4用加法怎样列式?

(板书4+4+4+4+4=20)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列式?

(学生写在作业本上,指名学生回答后,板书4×

5=20)(4)分析比较,揭示本质.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板书:

用加法算用乘法算2+2+2=62×

3=63+3+3+3=123×

4=124+4+4+4+4=204×

5=20

  ①横向比较:

比较2+2+2和2×

3,说一说2×

3表示几个几相加?

比较3+3+3+3和3×

4,说一说3×

4表示几个几相加?

比较4+4+4+4+4和4×

5说一说4×

5表示什么?

  ②纵向比较:

比较2×

3、3×

4和4×

5,说一说乘号前面的数表示什么?

相同加数)乘号后面的数表示什么?

相同加数的个数)

  ③综合比较:

这三个加法算式为什么都能写成乘法算式?

  (都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板书:

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④乘、加比较:

乘法与加法相比,哪种方法比较好?

好在哪里?

(乘法不仅读、写比加法方便,计算也比较简便)(板书:

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样通过分析比较,不仅揭示了本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注意设计出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饶有趣味的练习,这样可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学具和教具

  投影片、1米长的卷尺、皮尺或折尺.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问: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

  2.师:

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

  新授

  1.认识米

  导入谈话:

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

  A.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

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学生提问题.(如A:

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B:

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4)师:

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

s

  (5)师:

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补充:

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6)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7)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教师的1米直尺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2.用米量

  

(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初步质疑.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

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

1米有多长呢?

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

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

  (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

谁来说说,1米等于多少厘米?

1米=100厘米)

  (5)教师出示卷尺.说:

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高90().

  2.操作性练习.

  

(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兴趣的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交流.(如:

教室前后黑板的长;

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米 

用米量

  1厘米长的线段

  1米长的线段

  1米=100厘米

探究活动

测量与统计

  活动一:

  

(1)量一量家人的身高,记录下来.

  

(2)交流每个家庭的身高.

  (3)把各个家庭成员的身高分类汇总制成统计表.(教师要加强指导)

  表一:

学生身高统计表;

表二:

妈妈身高统计表;

表三:

爸爸身高统计表.

  (4)综合分析三个统计表,看有什么发现?

  (可能:

父母身高越高,子女的身高相应的也越高.)

  活动二:

  

(1)测量学生们的体重,制成统计表;

  

(2)与身高统计表一起进行分析,看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

  (身高与体重呈正比,即身高越高,体重也相应的越重.)

  (3)根据统计数据可以提出一些什么建议?

  (建议超重的同学减肥;

建议不达标的同学注意饮食习惯,不挑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