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汉语言文学真题.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4664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汉语言文学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级汉语言文学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级汉语言文学真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级汉语言文学真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级汉语言文学真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汉语言文学真题.doc

《中级汉语言文学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汉语言文学真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汉语言文学真题.doc

2011年汉语言文学考试考点回忆总结

单选题

1.甲骨文是最古老的文字,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2.甲骨文就是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他的特点是……

3.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钟鼎文,其中钟鼎各属于乐器和礼器

4.河南安阳出土的司母戊鼎上面的文字属于金文

5.楷书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导游基础知识上写的是盛唐),是我国历史上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

6.草书当中,《自叙帖》的作者是怀素

7.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字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是会意

8.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的小篆字体是李斯所写的《泰山刻石》

9.北京颐和园东宫门口牌楼上写的涵虚罨秀是导游讲解中最具有猜测解疑的内容

10.广西桂林龙隐岩有清人王静山题刻的一个“佛”字,这个字的字体是草书

11.导游词这种言语形式中,导游员是语言表达的主体

12.北京颐和园中玉澜堂的“玉澜”两个字指的是玉泉山的泉水形成的湖光山色(这题问的很模糊,答案自己看) P52

13.“大成殿是孔庙的主题建筑……东方三大殿”,这一段运用了纵横交错的讲解方法p55

14.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中有“音乐窟“……导游在讲解中,应该:

用现代乐器解释它们的功用,加以解释     

15.魏晋以来,形成的山水观念是“纵意丘壑”   

16.现代作家郁达夫在《咏西子湖》中说的:

楼外楼头雨似

酥……表现的就是旅游文学对旅游景观的广告作用  P75

17.毛泽东《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中,三十年以来,指的是从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的历史人民解放运动 P98

18.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中“大雨落幽燕”的“幽燕”指的是幽州

19.诗句“白雪横千嶂,青天泻二流”描写的地方是长白山

20.诗句“听飞瀑雄声,声声振耳;挹yi众山彩色,色色娱人”。

描写的景点是镜泊湖

21.诗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出自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2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的“眼”和“魂”是“钟声”。

23.“五百载故侯安在,只我凭栏看剑,泪洒英雄”其中“凭栏看剑”是化用了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24.《独秀峰》的作者是张固

25.“九匹白练出奇观,连续奔腾,远观如八骏骅骝”描绘的景区是黄山九龙瀑

26.“青山留胜迹,有层峦叠嶂宜晴宜雨,此地重吟道韫诗”的上联是“蝴蝶舞翩跹,为万紫千红飞去飞来,前生疑似庄周化”

27.<月牙泉联>中“沙自几时鸣,惊雷但有蜇龙起.池犹亘古在,出水还期天马来”的“天马”指的是汉武帝时得的马.

28.诗句“龙从何处飞来,看秀峰对峙,漓水前横,终当际会风云,破浪不常居此地”描绘的地方是龙隐洞

29.《瑶池》中“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其中的“瑶池”位于天山

30.诗句“春风静,秋水明,贡士波臣知中国有圣人伊母也力”对联描绘的景点是澳门妈祖阁

31.“高山为谷谷为陵,三亿年前海底行;可怪前人文罕记,石林异境晚知名。

”诗中描写的石林是位于云南的彝族自治县

32.《访莫高窟》中“千姿百态人抟佛,姹紫嫣红彩绘垣”的“人抟佛”指的是人塑造的佛像

33.《游肇庆七星岩》中“借得西湖水一寰,更移阳朔七堆山”中的寰字念huan

34.诗句“日上山,月上山,山上日月明;”中的日月山,最早出自山海经

35.“武威华夏,良将军扶汉于三国;圣著春秋,善读者推公第一人。

”是写关羽的武圣庙联,它位于台湾台北

36.“乐山佛大世无双……西对峨眉东逝水”描绘的景点是乐山大佛

37.《雷琼道大堂联》:

“定安全之策,坐镇琼山,开乐会以会同官,统府、州、县群僚,独临高位;澄迈往之怀,清扬陵水,佐文昌而昌化理,合万、儋、崔诸邑,共感恩波。

”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嵌名

38.古代凤凰的别称是灵仪(出自大观楼联)

39.《洱海联》:

“昆明池当属斯,仿凿习楼船,汉帝雄心驰域外;

40.浩然阁已无在,搜遗补碑碣,唐人高咏表楹端。

”其中的“唐人”指的是白居易

41.《甲秀楼》中“此擎天砥柱在中流”一句,作者的意思是:

激励后来人科考进取

多选题

1.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用来记录客观世界并传递信息的方式包括:

实物、结绳、契刻、图画

2.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包括: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3.甲骨文就是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4.小篆是首次出现的规范性字体,代表的刻石有:

琅琊刻石、泰山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

5.下列汉字当中,属于会意字的是:

武、信、暮、森、休、忍、囚

6.汉字形状产生的形容词有:

一字行、田字格、国字脸、之字形……(注意看清题目,后面的立早章是汉字的结构)

7.下列读音中正确的是:

觚(gu)罍(lei)匏(pao)絰(die)祇(qi)

8.春题湖上

9.大明湖小沧浪亭联

10.杜甫的《望岳》

1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的历史人物:

周瑜和小乔

12.望九华山赠青阳韦仲堪李白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

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九华山:

位于安徽青阳县。

九华山有“佛国仙城”之称,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原名九子山,因李白诗句更名为九华山。

天河:

指九华山的瀑布。

九芙蓉:

九华山的九座山峰。

君:

李白的好友韦仲堪。

这首诗的前四句,诗人用其特点比喻,写对九华山的神往。

后四句,写对韦仲堪在青阳过着“卧云松”生活的羡慕,进一层写对九华山的神往,并表达诗人的隐逸情怀。

13.“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

14.敦煌二十咏(选一)(掌握)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

始建于前秦,元朝以前,历代履有续建。

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多尊,是我国最大的石窟艺术宝库,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雪岭干青汉,云楼架碧空。

重开千佛刹,旁出四天宫。

瑞鸟含珠影,灵花吐蕙丛。

洗心游胜境,从此去尘蒙。

雪岭:

指祁连山。

干gān青汉:

直冲云霄。

云楼:

指洞窟及其外部建筑,即佛寺。

重开:

指增修洞窟。

四天宫:

四天王殿。

四个大型佛殿更为合理。

瑞鸟:

吉祥的鸟。

瑞鸟含珠:

吉祥的鸟儿仿佛在鸣。

灵花:

圣洁的花。

蕙:

蕙兰,气味很香。

吐蕙:

散发出浓香。

洗心:

净化心灵。

尘蒙:

世俗的种种私欲,蒙蔽着人们的心灵。

这是赞颂莫高窟的最早诗篇。

唐代诗人笔下的莫高窟,宛如天国,进入其中,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

15.“五潢、三吴、灵岫、修篁、碧落”指代的意义是……

16.《松山风雨亭联》:

松风送抱,正荡胸怀,近看镜海波光,莲峰岚影;山雨欲来,且留脚步,遥听青洲渔唱,嫣阁钟声。

——佚名撰

17.《天门山麦积山石窟联》:

夏无酷暑,冬不祁寒,四季得中和景象;南倚雪山,西连星海,九州灵岳渎根源.

18.下列诗句属于《华清宫绝句》《华清池联》的是……

19.下列诗句中,化用典故的有……

20.“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李白的《瞿塘峡》考查)(备注:

多选题中出现的红字体表示在考试中出现的诗句)

填空题

1.金文当中,被称作款的文字是阴字

2.我国通用字的平均笔画为10画

3.导游词中的时间顺序包括景观形成的历程和事件发展的过程                     P60   

4.康有为《登万里长城》中“清时堡堠传烽静”的“堡堠”指的是烽火台                  P85

5.“一湾岩畔月,半壁画中禅”描写的是悬空寺

6.《豫园卷雨楼联》填写:

送青仰灵岫,曲涧闻莺,闲亭放鹤,莫教佳日负春秋

7.《杭州灵隐寺联》作者:

孟《灵隐寺》作者:

宋之问(具体考察哪个记不清了)

8.《孔府大门联》与国咸休,安福尊荣公府第;同天亦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9.《念奴娇-赤壁怀古》填写: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看原文怎么写的这个字)

10.《望洞庭》的作者是刘禹锡

11.颐和园铜牛铭的字体是篆体(注意要写这个,不是大篆或者是小篆)

12.《滇海曲》的作者是杨慎

13.大观楼下联下的是:

与大观楼有关的历史事件

14.独秀峰联内容:

撑天凌日月,插地震山河。

15.九华山原来叫做九子山,因为李白的到来,改名叫做九华山

16.“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话的作者是徐宏祖(徐霞客)

17.广州镇海楼原来是……现在是广州市博物馆

18.“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中“输”的意思是赋税(看原版书上答案)

19.15、《天涯海角联》填写:

万里晴空,几片闲云浮海角;一弯碧水,八方游子恋天涯

简答题:

1、按照口语导游语言表达形式的要求评价下列导游词:

例1:

悬空寺……

例2:

这儿就是故宫……

2、简析何绍基的《岳阳楼联》

考题分析:

第一:

今年的单选题题量和往年相同,从出题的范围来看,基本都没有超出往年的知识框架,考察集中于课本前期的汉字演变相关知识。

后面的诗词大体以经典诗文,必备科目的题目考察为主。

也有注释内容,大致框架没有改变,就是说,是为了考生基本分的保证。

作对这部分会有四成通过可能。

后面的诗词是考试的重点,集中在几个方面:

注释,作者,出处,名词解释是难点,考题的考点分布就是往年考过的内容,没有出格。

第二/多选题:

难题有大概五六个,如果书看的比较仔细也可能错大半,这是正常现象,是为了拉开考生档次的,也显示了出题的水平。

比如一些跨篇章考题,对于化用的考查,历史名词的解释,大部分出题的考点集中在某一首诗词的通篇背诵和理解。

第三/填空题:

重在平时积累,考点分的很散。

第四简答题:

常规化考题,前一道考导游语言,后一道考诗文鉴赏。

综合:

一、考点:

基本以往年真题考点为主,从2005~2011年真题不仅要做,还要标记在教材上,分析考点出现的概率,这个办法是我试过最有效的,还可以克服反复背书带来的厌恶感。

二、背诵:

教材前部分的汉字相关知识每一句话都要看,还要善于总结数据,细节区分。

实际上背诵的难点集中在后面的诗文,必须找到当年的考试大纲(网上都有),将掌握和熟悉的诗文至少背过九成以上,这里有一个有效的方法:

以省份为单位,每天头天晚上背过一到两个省份,第二天早上诵读复习,一定要念出来效果才有,大概一个月就可以背完,而且不觉得是负担。

三、简答:

结合历年考题看,导游语言是大题必出的,一定要结合例子理解并掌握。

诗文简析一定有一题,而且是较有名,内容多的那种。

除了记住作者、名词解释外,修辞手法的考查,如化用、对仗、并字等,诗词意境都是最爱考查的。

四、注音字一定有一题,难度过大,有空可以看看。

多选题重在平时积累,比对往年真题的考察方式和提问角度会有借鉴意义。

四、评价:

今年汉语言文学考试重点不变,难度加大,下年要注意隐晦考查方式和新问法的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