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管理手册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
《危重患者管理手册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重患者管理手册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惊厥时用牙垫,防止咬伤舌头。
3.12保持各管道通畅,妥善固定,防脱落、扭曲、堵塞,同时注意无菌操作,防感染。
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
3.13心理护理:
勤巡视,多关心病人,多与病人交流沟通,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1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床头交接班。
4.参考文件:
无
危重患者护理技术规范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
(一)目的:
以徒手操作来恢复猝死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和意识,抢救发生突然、意外死亡的患者。
(二)实施要点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确认现场环境安全。
(2)确认患者无意识、无运动、无呼吸(终末叹气应看做无呼吸)。
2.操作要点。
(1)立即呼救,同时检查脉搏,时间<10s,寻求帮助,记录时间。
(2)患者仰卧在坚实表面(地面或垫板)。
(3)暴露胸腹部,松开腰带。
(4)开始胸外按压,术者将一手掌根部紧贴在患者双乳头联线的胸骨中心,另一手掌根部重叠放于其手背上,双臂伸直,垂直按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反弹,放松时手掌不能离开胸壁,按压频率至少100次。
(5)采取仰头举颏法(医务人员对于创伤患者使用推举下颌法)开放气道,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调节氧流量至少10~12(有氧情况下)。
使面罩与患者面部紧密衔接,挤压气囊1s,使胸廓抬举,连续2次。
通气频率8~10。
(6)按压和通气比30:
2。
(7)反复5个循环后,进行复苏效果评估,如未成功则继续进行,评估时间不超过10s。
(三)注意事项。
1.按压应确保足够的速度与深度,尽量减少中断,如需安插人工气道或除颤时,中断不应超过10s。
2.成人使用1~2L的简易呼吸器,如气道开放,无漏气,1L简易呼吸器挤压1/2~2/3,2L简易呼吸器挤压1/3。
3.人工通气时,避免过度通气。
4.如患者没有人工气道,吹气时稍停按压;
如患者插有人工气道,吹气时可不暂停按压。
【经鼻/口腔吸痰法】
(一)目的
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1.评估患者:
(1)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吸氧流量。
(2)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
(3)对清醒患者应当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操作要点:
(
(1)做好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2)连接导管,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合适的负
(3)检查患者口腔,取下活动义齿。
(4)连接吸痰管,滑润冲洗吸痰管。
(5)插管深度适宜,吸痰时轻轻左右旋转吸痰管上提吸痰。
(6)如果经口腔吸痰,告诉患者张口。
对昏迷患者可以使用压舌板或者口咽气道帮助其张口,吸痰方法同清醒患者,吸痰毕,取出压舌板或口咽气道。
(7)清洁患者的口鼻,帮助患者恢复舒适体位。
3.指导患者:
(1)如果患者清醒,安抚患者不要紧张,指导其自主咳嗽。
(2)告知患者适当饮水,以利痰液排
(三)注意事项
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
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持有效的通气。
(1)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
(2)了解呼吸机参数设置情况。
(1)做好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
(2)将呼吸机的氧浓度调至100%,给予患者纯氧2分钟,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
(3)接负压吸引器电源或者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调节压力(成150-200)。
(4)打开冲洗水瓶。
(5)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前端,一只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根部与负压管相连。
(6)非无菌手断开呼吸机与气管导管,将呼吸机接头放在无菌纸巾上。
用戴无菌手套的一只手迅速并轻轻地沿气管导管送入吸痰管,吸痰管遇阻力略上提后加负压,边上提边旋转边吸引,避免在气管内上下提插。
(7)吸痰结束后立即接呼吸机通气,给予患者100%的纯氧2分钟,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后再将氧浓度调至原来水平。
(8)冲洗吸痰管和负压吸引管,如需再次吸痰应重新更换吸痰管。
(9)吸痰过程中应当观察患者痰液情况、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10)协助患者取安全、舒适体位。
1.操作动作应轻柔、准确、快速,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得超过3次,吸痰间隔予以纯氧吸入。
2.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可粗暴盲插。
3.吸痰管最大外径不能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负压不可过大,进吸痰管时不可给予负压,以免损伤患者气道。
4.注意保持呼吸机接头不被污染,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不被污染。
5.冲洗水瓶应分别注明吸引气管插管、口鼻腔之用,不能混用。
6.吸痰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明显改变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立即接呼吸机通气并给予纯氧吸入。
【心电监测技术】
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变化。
、
1.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
(2)评估患者皮肤状况。
(3)对清醒患者,告知监测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合作。
(4)评估患者周围环境、光照情况及有无电磁波干扰。
(1)检查检测仪功能及导线连接是否正常。
(2)清洁患者皮肤,保证电极与皮肤表面接触良好。
(3)将电极片连接至检测仪导连线上,按照监测仪标识要求贴与患者胸部正确位置,避开伤口,必要时应当避开除颤部位3.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不要自行移动或者摘除电极片。
(2)告知患者和家属避免在检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
(3)指导患者学会观察电极片周围皮肤情况,如有痒痛感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
(4)选择导联,保证监测波形清晰、无干扰,设置相应合理的报警界限。
1.根据患者病情,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者半卧位。
2.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及时处理干扰和电极脱落。
3.每日定时回顾患者24小时心电监测情况,必要时记录。
4.正确设定报警界限,不能关闭报警声音。
5.定期观察患者粘贴电极片出的皮肤,定时更换电极片和电极片位置。
6.对躁动患者,应当固定好电极和导线,避免电极脱位以及导线打折缠绕。
7.停机时,先向患者说明,取得合作后关机,断开电源。
【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
监测患者机体组织缺氧状况
1.评估患者:
(1)了解患者身体状况、意识状态、吸氧流量。
(2)向患者解释监测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合作。
(3)评估局部皮肤或者指(趾)甲情况。
(4)评估周围环境光照条件,是否有电磁干扰。
(1)准备好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或者将监测模块及导线与多功能监护仪连接,检测仪器功能是否完好。
(2)情节患者局部皮肤及指(趾)甲。
(3)将传感器正确安放于患者手指、足趾或者耳廓处,使其光源透过局部组织,保证接触良好。
(4)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波幅及报警界限。
(1)告知患者不可随意摘取传感器。
1.观察监测结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下列情况可以影响检测结果:
患者发生休克、体温过低、实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贫血等。
周围环境光照太强、电磁干扰及涂抹指甲油等也可以影响监测结果。
3.注意为患者保暖,患者体温过低时,采取保暖措施。
4.观察患者局部皮肤及指(趾)甲情况,定时更换传感器位置。
【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技术】
准确控制输液速度,使药物速度均匀、用量准确并安全地进入患者体内。
(1)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合作。
(2)评估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及血管情况。
(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
(2)安全准确地放置输液泵。
(3)正确安装管路于输液泵,并与患者输液器连接。
(4)按照医嘱设定输液速度和输液量以及其他需要设置的参数。
(5)使用微量输液泵应将配好药液的注射器连接微量输液泵泵管,注射器正确安装于微量输液泵。
(1)告知患者使用输液泵的目的,输入药物的名称、输液速度。
(2)告知患者输液肢体不要进行剧烈活动。
(3)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搬动或者调节输液泵,以保证用药安全。
(4)告知患者有不适感觉或者机器报警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1.正确设定输液速度及其他必须参数,防止设定错误延误治疗,
2.护士随时查看输液泵的工作状态,及时排除报警、故障,防止液体输入失控。
3.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防止发生液体外渗,出现外渗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除颤技术】
纠正患者心律失常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是否突然发生意识丧失、抽搐、发绀、大动脉搏动消失。
(2)了解心电图示波为室颤、室速图形。
(1)呼叫寻求帮助,记录时间。
(2)患者取仰卧位。
(3)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开机默认监护导联为导联,即心电导联Ⅱ),手柄电极涂导电膏或将生理盐水纱布放于除颤部位:
负极()手柄电极放于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
正极()手柄电极应放于左腋中线平第五肋间。
两电极板之间相距10以上。
(4)选择除颤能量,使用制造商为其对应波形建议的能量剂量,一般单相波除颤用200~360焦耳,直线双相波用120~200焦耳,双相指数截断()波用150~200焦耳。
确认电复律状态为非同步方式。
(5)术者双臂伸直,使电极板紧贴胸壁,垂直下压,充电,确认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同时术者身体离开患者床单位。
(6)双手同时按压放电按钮除颤。
(7)观察心电示波,了解除颤效果和并发症。
1.除颤时远离水及导电材料。
2.清洁并擦干皮肤,不能使用酒精、含有苯基的酊剂或止汗剂。
3.手持电极板时,两极不能相对,不能面向自己。
4.放置电极板部位应避开瘢痕、伤口。
5.如电极板部位安放有医疗器械,除颤时电极板应远离医疗器械至少2.5以上。
6.患者右侧卧位时,手柄电极,置于左肩胛下区与心脏同高处;
手柄电极,置于心前区。
7.安装有起搏器的患者除颤时,电极板距起搏器至少10。
8.如果一次除颤后不能消除室颤,移开电极板后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9.操作后应保留并标记除颤时自动描记的心电图。
10.使用后将电极板充分清洁,及时充电备用;
定期充电并检查性能。
【洗胃技术】
1.通过实施洗胃抢救中毒患者,清除胃内容物,减少毒物吸收,利用不同的灌洗液中和解毒。
2.减轻胃黏膜水肿,预防感染。
1.评估患者:
(1)了解患者病情,安抚患者,取得患者合作。
(2)对中毒患者,了解患者服用毒物的名称、剂量及时间等。
(3)评估患者口鼻腔皮肤及粘膜有无破损、炎症或者其他情况。
(1)口服洗胃法:
患者取坐位,取下患者活动义齿,将一次性围裙围至患者胸前,水桶放于患者面前;
用压舌板刺激患者咽后壁或者舌根诱发呕吐,遵医嘱留取毒物标本送检;
协助患者每次饮洗胃液300-500毫升,用压舌板刺激患者咽后壁或者舌根诱发呕吐,如此反复进行,直接洗出液水清、嗅之无味为止。
(2)自动洗胃机洗胃法:
连接洗胃机并打开电源;
患者取左侧卧位,昏迷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取下患者活动性义齿,取一次性围裙围于胸前,置弯盘及纱布于口角旁;
润滑胃管,据患者情况选择胃管插入的深度;
确定胃管在胃内后,遵医嘱留取毒物标本送检;
连接洗胃机管道,调节参数,每次注入洗胃液300-500毫升;
洗胃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变化及洗胃情况,观察洗胃液出入量的平衡、洗出液的颜色、气味。
1.插管时动作要轻快,切勿损伤换装食管及误入气管。
2.患者中毒物质不明时,即使抽取胃内容物送检,应用温开水或者生理盐水洗胃。
3.幽门梗阻患者,洗胃宜在4-6小时或者空腹时进行,并记录胃内潴留量,以了解梗阻情况,供不也参考。
4.吞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患者,切忌洗胃,以免造成胃穿孔。
5.及时准确记录灌注液的名称、液量,洗出液量及其颜色、气味等洗胃过程中。
6.保证洗胃机性能处于备用状态。
危重患者处理应急预案
一、目的
通过本预案的实施,为患者提供快捷、安全、有效的诊治服务,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二、工作要求
1.门诊部、各病房要很好地配合,充分利用医院资源。
值班医出诊遇到急危重患者,5内到位,在给予必要初步治疗同时,必要时通知病区值班医师或相关专科值班医师,要求5内到位。
2.危重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第一发现人立即就地抢救,采取急救措施,如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建立输液通道等,同时通知其他医护人员到场协助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
3.严格执行各项急诊抢救规范、流程;
严格把握手术适应征;
注意用药原则、药物禁忌、不良反应等,提高急重症工作质量及抢救成功率。
4.急重危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
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或本科听班人员。
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职,要无条件服从抢救工作主持者的指示。
5.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
执行医生口头医嘱时,必须重述一次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由专人记录。
6.急危重患者抢救的各项记录必须指定专人记录,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及时、全面,时间应精确到分钟。
抢救结束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抢救实施办法、措施及患者的病情变化详细书记录在病历中,各项处置按实际执行时间补充医嘱。
妥善保管病历,包括门、急诊病历。
7.在抢救患者的同时,注意与患者家属沟通,由抢救工作主持者或指定人员,向患者家属详细告知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和风险程度等,听取患者家属对抢救治疗的意见,取得其合作和理解,并签订相应的告知书做好签字、记录等工作。
8.患者或其家属要求转院或转科时,要全面权衡并尽量满足其要求,如确因病情危重不能转运,要向患者家属详细解释并取得同意和签字。
如患者家属坚持转院,应向上级医师或主任报告,并在病历记录中及时记载,请家属签字后同意转出,不得以任何理由强留或收治非本专业范围的危重患者。
9.急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对需外借设备明确借用渠道、应急措施和流程。
10.急重症绿色通道畅通,抢救工作期间,收费处、住院处、药房、检验、放射、输血科或其他特检科室,应满足临床抢救工作的需要,要优先处理,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或推迟,后勤保障部应保证水、电、气、用车等供应。
11.严格执行交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日夜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待,所用药品的空瓶经医护二人核对、记录后方可弃去。
各种抢救药品、器械用后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
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三、逐级报告程序
1.遇严重外伤、大出血、休克或心肺功能不全等,如值班医师处理有困难,应在立即进行紧急抢救的同时,迅速报告本科上级医师到达现场参加抢救。
如上级医师处理仍有困难,要迅速向科主任报告,科主任组织、协调人员参加抢救。
2.特殊病人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或需医疗资源调配,及时逐级报请医务科、护理部和分管院长,必要时设立科室或院抢救小组,选派专人负责治疗或护理,或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科室间或院间会诊,共同制定抢救方案。
紧急情况下可口头或电话请会诊,但应据实补记会诊记录。
3.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事件时,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值班医护人员应以最快的方式白班要立即向科主任报告,夜班要向总值班报告,同时直接医务科、护理部报告。
医务科、护理部在处理严重医疗事件、突发危急事件时要及时向分管院长汇报。
4.在发生医疗纠纷或可能发生医疗纠纷时,值班医师要迅速报告上级医师和科室主任赶到场处理,做好病历记录等文书工作,听取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和要求,及时组织本科及相关科室人员进行讨论,写出书面意见向医务科汇报。
必要时医务科到场协调处理。
5.急危重病人费用不足或身份不明时,应按照“先及时抢救,后补交费用”的原则,并向科主任、医务处汇报,发现涉及社会治安迹象者,在抢救的同时报告保卫科。
附:
危重患者抢救流程
危重患者护理工作流程
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制度
早期发现危及患者生命的生理异常现象,确定纠正异常现象的适当措施,早期做出诊断。
全体护理人员
3.1对危重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目的是早期发现危及患者生命的生理异常现象,确定纠正异常现象的适当措施,早期做出诊断。
3.2危重病人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
神经系统的评估、呼吸系统的评估、心血管系统的评估、营养或代谢系统评估、排泄系统的评估、实验室检查、导管滑脱危险的评估等。
3.3每班责任护士均需根据病人病情评估分管病人,密切监测与记录,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并需班班床头交接。
3.4病人病情加重时再评估,应由高级责任护士执行,并落实相应护理措施。
3.5每日病人的评估包括一般情况评估及根据病情选择评估系统。
各系统评估内容如下:
3.5.1中枢神经系统评估
4.5.1.1意识障碍患者使用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意识障碍或昏迷程度。
意识状态的显著恶化往往提示代偿机制耗竭或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需立即进行支持治疗。
3.5.1.2发现患者意识改变,应同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眼球运动等有无改变,以评估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
3.5.2呼吸系统评估
3.5.2.1自主呼吸情况及呼吸形态。
无论患者是否出现呼吸衰竭,呼吸频数改变均提示病情危重。
氧饱和度不能作为单独呼吸判断指标,呼吸异常进入晚期时才会明显降低。
如果患者虽有呼吸困难却没有氧合障碍,应立即寻找非呼吸因素,如代谢性酸中毒或全身性感染。
3.5.2.2观察人工气道的种类、深度、固定及气囊情况。
有无气道梗阻,通过视诊、触诊、听诊发现气道梗阻的证据。
应注意气道梗阻患者若出现高碳酸血症或意识状态恶化,往往提示代偿机制耗竭,或心动过缓提示即将发生心跳呼吸骤停。
3.5.2.3两肺呼吸音。
听诊时注意有无喘鸣音。
应注意上气道梗阻患者可能没有喘鸣音,特别是病情极重的患者。
3.5.2.4血气分析情况。
3.5.2.5胸腔闭式引流:
置管深度及部位、引流位置清洁、引力水柱波动情况、密闭系统紧密性稳固、引流物情况。
3.5.3心血管系统评估
3.5.3.1心电监护连接情况。
3.5.3.2心电血压监护结果评估并记录。
除血压观察外,不能忽视代偿机制影响,低血压往往是心血管功能异常的晚期表现。
应注意有无皮肤湿冷,少尿、代谢性酸中毒,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表现。
注意分辨休克的种类。
3.5.3.3评估和记录压疮分期、部位、面积及处理。
3.5.4排泄系统评估
3.5.4.1导尿管在位、固定、紧接于引流袋。
3.5.4.2液体平衡、特殊化指标等情况。
3.5.4.3异常排尿观察、记录及处理。
3.5.4.4异常排便观察、记录及处理。
3.5.5、实验室检查
:
重点观注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
动脉血气、电解质、肾功能、血常规
及凝血指标。
3.5.6、管道滑脱危险因素评分
按管道滑脱危险因素评分表执行。
3.6责任护士每日评估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评价效果,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高级责任护士、护士长督查并签名。
危重患者安全护理制度与措施
1.目的
早期发现危及患者生命的生理异常现象,提高护士评估、预见及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危重患者安全。
3.1危重病人入院、转科由所在科室的护士,先电话通知接收科室,并护送病人至病房。
接收科室护士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医生、准备好病床及抢救用物,并做好病人病情交接。
3.2认真落实分级护理制度。
3.3危重病人出科做任何检查应由医或护陪同前往。
3.4配合医生抢救时,护士应做到沉着、冷静、敏捷,并注意语言严谨,避免引起医疗纠纷。
3.5对谵妄、躁动和意识障碍的病人,合理使用防护用具,防止意外发生。
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同时暗化病室,避免因外界刺激引起抽搐。
3.6危重病人抢救时,尽量避免病人家属在场,以免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必要时通知家属,听取家属意见。
3.7做好基础护理,严防护理不当而出现的并发症。
3.8护士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准确执行医嘱,确保病人的医疗安全,并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严格交接班,同时做到谁执行,谁签字,谁负责。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