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省级联考安徽省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全国省级联考安徽省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省级联考安徽省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坳(______)摇yè
(_____)yù
n(_____)育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
(3)“隽永”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
“甘居墙角架上一隅”中“隅”的意思是____。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绘春兰悄然开放的情态。
三、名著阅读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_________的作品。
它叙述了贝多芬、_________、列夫·
托尔斯泰苦难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朝花夕拾》中鲁迅揭露一些徒有虚名、草菅人命的“名医”
的文章是_____;
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的文章是______
和《五猖会》。
四、综合性学习
4.学校组织以“善待汉字,热爱母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搜集到如下资料:
①“汉语热”在世界各地迅速升温,目前全球已有525所“孔子学院”(国外学习汉语的学校)。
日本每五六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练习汉字书法,韩国练习汉字书法的民众逾十万人。
②在我国一个有600多人参加的高级翻译大赛中,许多选手英译汉时错字连篇,词不达意,词汇贫乏。
在一等奖空缺的情况下,文字流畅、词汇丰富的二等奖得主竟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
评委普遍认为,我国汉字应用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③国内某网站做了“我国汉字应用现状调查”,数据统计如下:
调查内容
喜欢敲键盘,不愿动笔写
常提笔忘字,常写错别字
字体不美观,从未练书法
数据统计
57%
83%
79%
(1)请将你阅读探究后的结论写出来。
(不超过30字)
(2)针对材料③及中考网上阅卷的形势,向班里提出一项活动建议;
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
(3)下面是某同学演讲词中的两段文字,阅读后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我与汉字形影不离,朝夕相处。
忧伤时,汉字为我擦泪;
欢乐时,汉字为我鼓
掌。
_______________;
课下写作时,携汉字低声吟唱。
(乙)①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复兴,不是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文化的精华,而是
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③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丢了笔杆”,不能让汉字沦为失落的文明。
①请结合甲文内容,仿照画线句,补全空缺内容。
②乙文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说明修改意见。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孝乃德之本
①《论语》记载:
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只讲了两个字——色难。
意思是说,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
②父母对于儿女的很多不是,都不会往心里去,最难接受的,就是儿女给脸色看。
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儿子房间找报纸,正碰上儿子回来。
儿子刚谈砸了一桩业务,心情不太好,见母亲在他的床上摸索,生硬地说:
“妈,你没事在自己房里好好待着,别到处乱串。
”母亲解释说:
“我只是找张报纸。
”儿子的脸色很难看,出门前扔下一句:
“吃饱没事干。
”没想到当天夜里,这位老母亲选择了轻生。
③儿女给父母好脸色难在哪里?
难就难在对父母的一些衰老行为,如多愁善感,行动迟缓,说话絮絮叨叨,做事丢三落四等,要能够始终给予理解、宽容和善待。
难就难在对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如任性、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等,要能够不断进行反省、克服和纠正,特别是在外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不如意的事,都不能把情绪带到家里来。
难就难在给父母好脸色,要能够持之以恒。
一时一事给父母好脸色不难做到,难的是处处事事都是如此,尤其是当老人久病在床的时候。
④一个人从母亲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学、择业到结婚生子,父母究竟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
山东枣庄“捐肾救母”的田世国说:
“母亲生我养我,可我做的连她给我的万分之一都没有。
”常思养育之恩,孝老爱亲才不会为难。
⑤除了感恩之心,恭敬之心对于行孝也极为重要。
《礼记·
祭义》云: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给父母好脸色,关键是要常思养育之恩,常怀恭敬之心,常省自身之过,始终对父母怀有深切的爱心和敬意。
有了恭敬心,与父母说话的态度和语气,自会温婉谦和,照顾侍候父母,自会恭谨周到。
有了恭敬心,父母的教诲会认真聆听,父母的责备会虚心悦纳。
⑥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
愿天下儿女,常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去慰藉父母的心灵。
当我们树起尊老爱老、孝老护老的现代风尚,孝心汇聚成流,一定可以滋润出社会的和谐美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5.本文所议论的“孝”,具体到行为上,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7.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父母对于儿女的很多不是,都不会往心里去,最难接受的,就是儿女给脸色看。
8.第③段画线句子提出的问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分析作答的?
请简要概括。
捞月亮的母亲
(1)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
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
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悉悉索索的声音。
(2)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
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3)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
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4)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
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
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
“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
”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5)“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
”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女人顿了一顿,说:
“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6)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
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
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7)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
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我说:
“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
“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
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巳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8)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
女人对我说:
“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
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
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
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
(9)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
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10)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母亲说:
“狗儿知道吗?
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巳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11)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短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
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12)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
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
(有删改)
9.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两件事
①“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
②
________________
③“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
④
________________
10.请简要说说第
(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1.第(6)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有什么作用?
12.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10)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
13.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
六、文言文阅读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诸葛亮《出师表》(节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4)深入不毛
(5)庶竭驽钝
15.翻译下列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对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
出自于选文的成语有:
____________。
17.从选文看,诸葛亮回顾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哪些往事?
他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七、作文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阳光让美丽之花绽放,关爱让幸福之花绽放,拼搏上理想之花绽放,奋斗让青春之花绽放,奉献让……
请以“悄然绽放”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⑵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⑶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字书写;
⑷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⑸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
(1)①山岛竦峙②乱花渐欲迷人眼③归雁入胡天④浊酒一杯家万里⑤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⑥出淤泥而不染⑦病树前头万木春⑧瀚海阑干百丈冰
(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
眦,淤。
2.
(1)à
o曳孕
(2)族拥簇拥(3)意味深长,引人入胜角落(4)对比、拟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
曳。
本题同时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
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要注意平时对修辞方法的判断练习。
这段文字用到的修辞方法是比喻和拟人。
3.
(1)罗曼·
罗兰米开朗琪罗
(2)《父亲的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
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
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
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本题考查对《名人传》和《朝花夕拾》的阅读理解。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
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
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
4.
(1)“汉语热”在世界各地迅速升温,我国汉字应用水平却在下降。
(2)示例建议:
开展硬笔书法展或硬笔书法知识讲座等
宣传语:
练好钢笔字,传承汉字文化(或写漂亮字,做优秀人)
(3)①示例:
课堂交流时,邀汉字激情舞蹈。
②第①句,在“优秀文化”后加“是否”。
(1)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
结论为:
“汉语热”在世界各地迅速升温,我国汉字应用水平却在下降。
(2)宣传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宣传鼓动口号”有引人注意和令人难忘的特点,有很强的号召力和鼓动力。
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
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善待汉字,热爱母语”的活动主题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
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本题注意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本题同时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第①句语病是两面对一面,在“优秀文化”后加“是否”。
正确使用成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掌握成语的含义是正确使用成语的先决条件。
有些人之所以用错成语,原因较多,但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造成的。
了解成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成语的“含义”:
1、字面义;
2、整体义;
3、比喻义;
4、褒贬义;
5、特定义。
二、要注意使用范围。
三、明确对象,注意区别。
四、用语得体,敬谦有别。
5.给父母好脸色,与父母说话温婉谦和,照顾侍候父母恭谨周到,认真聆听父母的教诲,虚心悦纳父母的责备。
6.举例论证。
举一位儿子给母亲脸色看致母亲轻生的例子,从反面具体生动地论证了“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7.不能去掉。
“最”表限制,写出父母对儿女给脸色的难以接受程度之高,突出了给父母好脸色的重要性,如果删去,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该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8.答:
(1)对老人的“毛病”理解宽容,
(2)对自己的缺点反省纠正,(3)保持孝心持之以恒。
5.本题考察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本文所议论的“孝”,具体到行为上应该在文章的第五段,从开头的“除了感恩之心,恭敬之心对于行孝也极为重要”这句话可以看出,此段讲的是“行孝”,也就是:
具体到行为。
通过读课文,我们可以找出答案:
给父母好脸色,与父母说话温婉谦和,照顾侍候父母恭谨周到;
认真聆听父母的教诲,虚心悦纳父母的责备。
6.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作用。
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记准确的内容。
其作用要根据具体的文章来作答,一般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证明其前面的观点,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去读,去寻找。
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从反面具体生动地论证了“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举例论证的作用:
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
道理论证的作用:
引用名言,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对比论证的作用:
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比喻论证的作用:
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7.本题考查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语言的严密性是议论文语言的显著特点。
让学生能领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既是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九年级议论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所谓严密,是指事物之间结合得紧密而没有空隙,周到而没有疏漏。
“最”表限制,写出父母对儿女给脸色的难以接受程度之高,突出了给父母好脸色的重要性。
8.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画线句后面有三个句子,可以分别总结出答案:
对老人的“毛病”理解宽容,对自己的缺点反省纠正,保持孝心持之以恒。
本题难度较小。
9.②“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
④“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10.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
点明了“我”当时的心境;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下文;
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或母亲无钱为儿了医治眼病)的情节做铺垫(伏笔);
与结尾“捞起迷途之心”的内容相呼应(或与文末“我”的转变形成对比)
11.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
12.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
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
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我”;
母亲为儿子捞月亮的举动唤醒了“我”,让“我”懂得要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13.“捞月亮”,既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
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
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拯救了“我”的灵魂。
9.本题考查事件的概括。
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出事件,用简洁的语句分析概括即可。
注意题干中的“从‘我’的角度概括”,同时,应仿照题目中已提供的样例。
本文先写“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夜宿,遇到神秘的母子俩;
接着写“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到水井边捞月亮;
然后好奇的“我”发出疑问,母亲邀请我到她家居住,“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
最后“我”被这对母子深深感动,回城后联系医院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据此补充事件即可。
10.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
段落在文章开头的作用一般是:
统领全篇;
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营造氛围;
开篇点题;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就本文而言具体是为下文做铺垫,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本文第一段,从内容上看,主要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
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
从结构上看,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的情节作铺垫,并与结尾相照应。
11.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其作用分析。
人物描写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
而这些方法,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处境、性格、心理甚至可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故事情节作铺垫,暗示人物命运等。
“提”“牵”“踏”“摸”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属于动作描写,“瘦弱的母亲”属于外貌描写,“用力地”“弓着腰”“吃力地”属于神态描写。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题干“联系全文”,该题的答案应从全文中寻找。
从“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巳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一句,可以看出关键是母亲与儿子之间的对话,围绕着这一内容来阐述即可。
13.本题考查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既要结合文中的故事情节,同时也要结合本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捞月亮”既指母亲带着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
也可以将这一行为理解为是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结合文末我改变了自身的行为,还可理解为“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
14.
(1)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2)拜访(3)把(4)不生草木,意思是荒凉的地方
(5)副词,表示希望
15.
(1)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2)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
1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三顾茅庐(或斟酌损益或苟全性命)
17.三顾茅庐、临危受命、白帝城托孤三件事,表明鞠躬尽瘁,兴复汉室的心迹,激励后主励精图治。
【解析】选自:
《诸葛亮集》作者:
诸葛亮年代:
三国
参考译文: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