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课程标准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5314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新课程标准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新课程标准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新课程标准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新课程标准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新课程标准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新课程标准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文档格式.docx

《最新新课程标准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新课程标准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新课程标准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文档格式.docx

在可溶性还原糖鉴定时用双缩脲试剂能替代斐林试剂吗?

可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鉴定都要求碱性环境,那么酸性环境下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这些探索性的实验都可以实际操作。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总对能得出正确结果的学生加以表扬,从而引导学生错误的导向。

不管是生物实验结论的得出,还是生物难题的解答,都往往注重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我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的观念,在做实验完毕后要求每位学生写出实验操作的过程或者口述试验过程,对于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的学生特别留意,从而且总结出一些常规性的错误:

例如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往往忘记了加某种试剂,试管不小心就混用,加热方法不对等等。

在解答生物题目过程中,凡是学生问问题,不正面说出答案,而是反方向提问题,你认为那个结论是正确答案?

你的做法是如何的?

你知道你为什么做错了?

而不是直接把课本的知识点统统罗列出来,然后得出答案。

真正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提醒以后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如何克服犯这样的错误,过程很重要。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改革的几点尝试,初步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对于新课程理念的知识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争取尽早找到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是教学相等,还是只传道授业,是师生互动,还是“满堂灌”“一讲到底”,是一场师生共同演奏的交响乐,还是教师的一支独奏曲,这是评价一节课优劣的重要指标。

眼下由于条件限制,我校教师上课仍然还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张嘴构成的传统教学模式。

老师讲得天花乱坠,而教学效果不是很好,成绩较好的学生有的心不在焉,差的则似懂非懂,尤其是毕业班这样教学如何提高效率,又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呢?

面对众多存在的不足教师们只有采取加班加点方法来弥补上课的不足。

然而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我认为只有充分利用好上课的40分钟,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

只有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环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媒体,“精讲精练,活学巧练”,构建和谐,融洽交往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才能使得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构建和谐互动课堂教学的认识、体会以及教学改革中常见的几个误区。

本学年学校安排我任教高三年级4个班的生物课,其中两个普通理科班,两人理科重点班,针对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学进度不同等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每节课都要准备1到2个教案。

理科重点班教学,因为高考需要,有压力也有动力,大部分同学都想学好生物,但每班也有优、良、中、差,并且相差悬殊,好的学生成绩排年级前十名,个别差的则倒数第几名,因此上课时,除了融洽师生之间关系外,主要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真诚互动,还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

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自主探究与感悟。

一节课尽可能不从头讲到尾,给学生留点体会的时间和一个表演的舞台,让他们去动脑思考,用心观察,用嘴描述,提出问题。

如“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内容时,启发学生思考恩格尔曼实验的设计思路有哪些巧妙之处?

为什么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鲁宾,卡门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是都来自水;

学习光合作用过程之前,要求学生复习学过的叶绿体的分布形态结构,并组织学生分组实验:

探索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充分表述自己的见解与困惑,对学生回答的错误或缺漏不指责,不挖苦讽刺,特别是对差生多给予鼓励,设计有一定梯度的问题,逐步深入。

用欣赏的眼光来对待、用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学生,鼓励创新、允许出错,使他们在错误中改正,在跌倒处爬起。

对成绩拔尖的学生则注重知识的拓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做到高标准严要求。

经过努力,2006-2007上学期所教4个班的学生期中考试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如下表)

班级

考试人数

班平均分

及格人数

及格率

优秀人数

优秀率

146

41

35.4

14

34.2

1

2.4

147

48

34.6

10

20.8

2.0

149

40

22.2

2.5

151

32

23.43

对普通班的教学,首先是注重课堂气氛的和谐与师生感情的融合,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看作可点燃的火炬,围绕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未来发展而设计和展开教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努力创造富有吸引力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使他们处于一种“愤悱”的状态。

例如精心设计导言,运用贴近生产、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导入新课或设计精彩实验,摸拟前人探究等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是精选教学内容,重点讲解生物学主干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尽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直观教具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例如“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一节的教学,使用挂图、多媒体课件等动画演示模拟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既形象直观又易于理解,收到了较好效果。

本人认为,构建和谐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参与自主性学习,变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单方面的知识传授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当前高中即将走进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尽管改革的模式各不相同,但其目的都是摒弃“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这固然是好,但在改革中我认为应该回避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

提问越多越好。

“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以不提问或很少提问而被视为课堂教学改革之对象,取而代之的是提问,这就使有些教师误认为提问越多越好。

误区二:

讲课越少越好。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自主活动,有些教师误认为讲课越少越好。

讲得太少了,就很难把把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讲明。

我校学生的基础较差,讲得太少是行不通的。

误区三:

课堂气氛越活越好。

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是学生的催眠剂,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有些教师误认为课堂气氛越活越好。

某次我在上高中生物“伴性遗传”的内容时,让学生讨论有关问题,尺度未把握住,课堂内讨论的声音在课堂外很远的地方都能听见,学生还未找到答案下课铃声就响了,有些问题只好放在下节课解决。

普通高中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为此我认为应立足于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这是从机械的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是以传授知识到发展能力的转移,是从学生学知识到学会学习,从教书到教人转变,学校教育不再只对学生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的终身幸福负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几个误区

君子兰发表于2008-10-110:

58:

00

生物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无论是本次下校还是以往下校,无论是示范课还是常规课,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总是存在着不少误区。

我归纳了一下,以供大家对照反思。

提问越多越好

“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以不提问或很少提问而被视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对象,取而代之的是提问,这就使有些教师误认为提问越多越好。

有位教师的一堂生物课竟提问学生30人次,致使当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讲课越少越好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自主活动,有些教师误认为讲课越少越好。

有些教师将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读理解,既不板书也不点拨,照着课本和学生一起“看书”,下课后我问了两位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是否已掌握?

答道:

糊里糊涂,不理解课本中讲的是什么。

课堂气氛越活越好

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是学生的催眠剂,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有些教师误认为课堂气氛越活越好。

曾经有位教师在让学生讨论有关问题时,尺度未把握住,课堂内的声音在课堂外很远的地方就可听见,学生还未找到答案下课铃声就响了,有些问题只好放在下节课去解决。

误区四:

练习越少越好

练习多是学生负担重的原因之一,减轻学生负担是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这就使有的教师误认为练习越少越好。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适当的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因此练习并非越少越好。

误区五:

课堂教学方法越多越好。

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听课乏味,采取多种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已被众多课堂教学改革者所认可,但有的教师误认为课堂教学方法越多越好。

有位教师教学中用了讲解、师问生答、生问生答、学生扮演某种生物的角色以及让学生去黑板板书等多种方法,课堂显得活跃,其实质是乱,效果并不好。

初中生物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弊端是:

1.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课堂完全由教师独家操纵控制,教师一言堂,信息完全由教师一方发出,学生只有被动接受,象“容器”似地任由教师往里“灌”经过加工和提炼的知识,学生很少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唯理型教学模式。

教学中只重视理论,忽视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际应用,实验基本上不能按大纲要求正常开出,多数由教师讲实验,“动口不动手”,导致活生生的生物课变成死气沉沉的“死物课”或“无物课”,学过了,背会了,却不知其为何物,单一的理论传授既忽视了德育,又挤占了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

3.应考型教学模式。

我们在深入课堂听课后发现,有不少教师教学实质上是帮学生划重点或归纳要点,然后通过多次反复练习巩固、背会。

由于这种模式能比较有效地迎合现行的落后测试方式,对应付各种名目的考试很有效,久而久之,不断积累,巩固下来成为一种顽固的扭曲状态的畸型教学模式。

针对上述弊端,我们制定了优化教学过程的基本策略:

1.立足农村初中生物教育的现状,从抓教学的规范化入手,使教师按大纲要求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从最基本的方面做起。

2.引入活的生物或实物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内部动机。

由于初中学生基本上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中,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在组织教学内容时,每节课几乎总是从农村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活的动植物或实物,生活中常见现象或生产中的实际引入新课,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然后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结论。

然后再把这些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即:

┌—┐┌——┐┌——┐ ┌————┐ ┌—┐ ┌——┐

│准│ │活的│ │观察│ │讲解讨论│ │结│ │运用│

│ │→│生物│→│  │→││→│ │→│  │

│备│ │实物│ │实验│ │归纳总结│ │论│ │巩固│

└—┘ └——┘ └——┘ └————┘ └—┘ └——┘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农村中学还可充分发挥其与生产、生活及自然界联系紧密的优势,来弥补设备条件等方面的不足。

3.采取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一定教材三者的复杂相互作用中展开的统一过程。

学生作为认识活动的主体,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领导下,学会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教师应发挥其领导职能,善于把握每一环节,在引入一定的生物学事实后,引导学生很好地感知,积极地思维,通过分析、对比、综合,概括出其中的概念和规律,在此过程中,我们力求在引入活的生物或直接材料的同时,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4.加强直观教学,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做到当堂消化。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不断熟悉和研究各种直观手段的特点、功能和最优组合,发挥其应有的教学功能。

学生课业负担重除了教学内容偏多、偏难、偏深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学方法不当,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本该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能很好握,只好“课内损失课外补”,靠加班加点,加大练习量或多次重复练习,“教不会练会”。

各科都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学得苦,学得累。

造成不少学生学业不佳、厌学或辍学。

我们在实验中提出在注意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精选练习题和作业题,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基本消化,向45分钟要效率要质量。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因材施教。

改变传统教学只重视课内忽视课外的做法,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外兴趣活动是使那些对生物学有兴趣、有志向、有特长的学生充分发展,因材施教、因志施教的有效途径。

围绕课内所学内容开展小实验及拓展性实验,采集实验材料、制作动、植物标本,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实验材料,充实标本室,又可弥补课内技能培养的不足,还可密切师生间的有效交往。

此外,配合课堂教学,开展一些调查访问活动,走访当地的种养殖专业户和多种经营典型业户,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增强商品生产意识,为将来择业打下一定基础。

探索新课标下的生物课堂教学改革

作者:

杨长奎 

文章来源:

恒谦教育网 

点击数:

1963 

更新时间:

2006-8-24

  在“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精心设计问题,激发生学的问题意识,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支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源泉,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切入点。

其二,教师要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供诱导学生思考的素材,鼓励学生大胆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质疑、争辩。

总之,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索,尝试解决问题。

凡是学生自己能操作、能学习、能领悟的,都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去解决,去完成,教师着重从探索方向予以引导,关键之处以点拨。

其三,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为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索搭建平台,要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围中砥励智慧,分享成功的快乐。

其四,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抓住时机,做“问题解决”后的提炼和拓展,建立知识结构和体系,明确解决生物学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改由“注入式”向“学生体验、感悟、探究式学习”的转变。

  “注入式”的学习,是一种机械、呆板的被动学习方式,学生缺乏创新的激情和活力。

建立和形成让“学生体验、感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通过了以下途径建立和形成了“学生体验、感悟、探究式学习”方式。

  1、利用生物科学史实、感悟学生。

  高中生物新教材增添了大量科学史实的内容。

引入生物学史实于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的知识、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思考、质疑、创造、审美,最终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均有所收获。

例如,介绍孟德尔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试验,最后选中豌豆,面对繁琐的数据他并没有放弃试验,而且创新地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巨大的数据不厌其烦地进行统计,前后花了整整8年的时间才得出基因分离定律。

通过这一史实的介绍,学生会感悟出:

科学发现、发明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并且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汗水、克服重重困难才实现的。

从而也培养了学生不畏艰难,严谨认真、勇于创新的生物学素养。

  2、通过实验,给学生以经历探究和体验。

  现行的高中生物新教材共安排实验、实习、动手制等课时15个,占总课时的14.3%(总课时105个),这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获取终生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条件,也给学生通过实验体验,获取知识提供了舞台。

教师要创造条件,选佳最佳的实验时间与传授理论知识相融合,可先让学生实验,再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也可将实验贯穿在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中。

如在“酶与代谢”一节新课的理论教学之前,让学生完成两个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

酶的催化效力高于无机催化剂;

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

学生具有了这些感性认识后,再来学习“酶的特性”理论的知识,就有了基础,就避免了老师将酶的特性的知识硬塞给学生和学生苦苦背诵的尴尬局面,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的深刻内涵。

  3、提供信息素材,让学生领悟推理分析和知识的由来。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要将结论性知识直接塞给学生,而是教师首先提供相关的信息、素材(包括图、表、科学实验与科研成就,生产、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让学生自己领悟出结论性的知识。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比较推理分析的能力。

如在传授“线粒体的分布”的知识点前,我为学生活动提供了下列材料:

(1)德国生理学家华尔柏在研究线粒体时统计了某动物部分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

肝细胞950个,肾皮质细胞400个,平滑肌细胞260个,心肌细胞12500个。

(2)在小鼠受精卵的分裂面附近线粒体比较集中。

(3)鸟翼的肌原纤维、精子的尾部线粒体数目较多。

再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材料,看能得出什么结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线粒体主要分布在生命动旺盛部位”的结论知识。

四、改“重知识传承”向“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转变。

  在当今知识暴炸,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今天,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比向学生传承知识更重要。

学生获得了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就相当具备了通向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通过多种方法途径来培养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1、培养比较梳理,使知识条理化的学习能力。

  生物学中有许多并列的知识,相近的知识,需要通过比较找出知识点间的异同点,使知识条理化。

比较法是学习生物知识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它在学习生物知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相近或并列的知识放在一起,设计成比较表,加以比较,来训练和培养这一种学习能力。

如线粒体与叶绿体、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

  2、培养发散联系,使知识网络化的学习能力。

  如果头脑中只有零碎的知识而没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往往难以应用这些知识正确、快速地解决具体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形成网络化知识的体系。

  3、培养分解组合,使知识层次化的学习能力。

  概念与概念,知识与知识之间往往存在的包容性。

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理清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使知识展现出清晰的层次,如脱氧核醋酸→基因→DNA→染色体。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整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当前,中国的基础教育正面临从理念到目标、从体制到内容、从手段到方法的全面改革。

对21世纪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可能就是具有高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

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生物科学的迅速进展从而对中学生物课程产生重大影响,这就要求生物学教育课程要改革,要与发展相适应。

这是我对生物学教育课程要改革的背景认识。

新世纪生物课程改革有些变化:

一 

促进课程功能发生变化课程功能的转变是指改变课程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强调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强调摒弃传统的精英教育思想,强调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二 

促进课程结构发生变化 

重视不同课程的独特价值和各学科课程的相互联系和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的发展。

三 

促进课程内容发生变化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四 

促进学习方式发生变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同时又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五促进评价方式的改变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关注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

六促进课程管理制度发生变化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生物课程理念包括: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以及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通过理念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