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6套全国文档格式.docx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6套全国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6套全国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中,属于智力核心的是(C)。
A.学习能力 B.人际关系能力 C.思维能力 D.创造能力
4.发现学习模式是(B)提出的。
A.赫尔巴特 B.布鲁纳 C.杜威 D.瓦根舍因
5.“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教学。
”“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这是(C)教学原则对教师的教学要求。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B)年颁的?
A.1980 B.1986 C.1995 D.1998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_C_年颁的?
8.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第一层次的是:
(B)。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9.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B)提出申诉。
A.法院 B.教育行政部门 C.公安机关 D.学校
10.行动研究的目的在于(A)。
A.应用 B.发展理论 C.在应用的基础上发展理论
11.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B)三种教学计划。
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C.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B.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1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叫做(B)。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13.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C)。
A.讲解 B.讲读 C.讲述 D.讲演
14.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
老师问道:
“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
”李小林低着头回答:
“第五次了”。
“你为什么不改呢?
”“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
”教师应从(B)入手帮助李小林改正毛病?
A.侧重调整情感的方法 B.侧重训练行为的方法
C.侧重改变认知的方法 D.前三种方法相结合
15.夸美纽斯指出:
“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
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
”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
“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C)原则。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直观性 D.巩固性
16.《学记》指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相观而善”,相互切磋。
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B)的方法。
17.有位低年级教师,在教《谜语》这一课时,首先复习了一组过去学过的词:
“跃进”、“斗志昂”等,原因是新课文中有“笑迎”这一新词。
而“跃进”的“跃”字的右面一半就是“笑”字的下半部,“斗志昂”的“昂”字下半部加上“辶”就组成了“迎”。
复习了这些词后,学生再学习新词“笑迎”,就很容易掌握了。
这位教师运用了教学的(B)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量力性
18.在多种的教学组织形式中,(D)的形式自夸美纽斯确立后,几个世纪来一直为各国采用。
A.小组教学 B.道尔顿制 C.个别教学 D.课堂教学
19.(D)原则是一条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教学原则,它要求教师应认真了解和研究一个一个的具体学生。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20.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教“笔”这个生字时,她拿起笔问学生笔杆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竹子做的。
(斯霞老师在黑板上写个“竹”字)又问笔头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毛做的(她又写了个“毛”字)。
然后告诉学生说:
“竹头下面加个毛字,合起来就是‘笔'
字。
但是‘竹'
字作为竹字头,笔划有了变化,因为要让出地方来写下面的‘毛'
字,所以‘笔'
字是这样写的。
接着教师又问,除了毛笔,你们还见过什么笔?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铅笔、蜡笔、钢笔、圆珠笔……教师又举起手中的粉笔,学生又说还有粉笔。
请指出斯霞老师在教“笔”这个生字时主要贯彻了(A)教学原则?
21.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教“笔”这个生字时,她拿起笔问学生笔杆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竹子做的。
请指出斯霞老师在教“笔”这个生字时主要运用了(B)教学方法。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22.有位教师在教《小小的船》这一课时,一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
“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
”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
“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不要在课堂随便打岔,你呀,经常如此,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
”这位学生听后心理鼓着气坐下了。
请分析这位教师在处理这一事件违背了(D)教学原则。
23.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学习化社会对每个成员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现实要求,(B)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A.课堂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活动 D.游戏活动
24.相对而言,既能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轻松地让学生愉快地学习的课外活动内容是(B)。
A.文体活动 B.游戏活动 C.社会活动 D.科技活动
25.与学生一起(A)是班主任创建班集体的首要工作。
A.制定班级目标 B.建立班委会 .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D.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
26.减少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发生的可能性的治本之策是D。
A.缺陷矫正 B.早期干预 C.问题预防 D.发展指导
27.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都属于(D)测验。
A.诊断性测验 B.安置性测验 C.掌柜参照性测验 D.标准参照性测验
28.如果学生全部都通过一份试卷,这份试卷的难度则为(B)。
A.0 B.1 C.100 D.60
29.对一份试卷评价说“太偏了”或“太易了”等。
这主要是针对试卷(B)说的。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3
一、选择
1.小学儿童逐步养成一些道德行为习惯的年龄阶段是(C)。
A低年级B中年级C高年级
2.在实施品德教育时,应考虑年龄特点选择教育的起端,年幼学生可选择(D),年长学生可选择(A)。
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动机D道德行为训练或激发道德情感
3.据国内的研究资料表明,出现品德不良行为的高峰年龄在(B),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在(C)。
A10--13岁B13--15岁C15--18岁D18--22岁
4.形成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要原因,除了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外,还有(A、C)。
A意志薄弱自制力差B思维迟钝C不良的行为习惯D情绪易变
5.班级人际关系包括(B)。
A师生关系B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C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6.提出需要层次论的心理学家是(B)
A弗洛伊德B马斯洛C韦克思勒D吉尔福特
7.技能体现一种经验,是个人在心智活动及生活实践中(A)行为方式。
A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而逐渐习惯化了的熟练的C经过知识积累而形成的
B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后突然出现的熟练的D自然形成的
8.智力的核心是(D)能力。
A想象B记忆C观察D思维推理
9.能力水平高于常态的超常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B)。
A13%B3%C0.3%D1%
10.勇敢、勤劳和朴素特征,主要属于(C)。
A理智B气质C性格D情绪
11.年龄特征的最本质特征是(A)。
A稳定性B可变性C稳定性与可变性
12.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来自(A)。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因素
13.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即同伴关系发展的高级形式是(D)
A同伴B同伴团体C集体D友谊
14.某学生,易冲动,待人热情,精力旺盛,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自制,对学习内容理解快,但常粗枝大叶,不求甚解,他的神经系统类型属于(A)
A兴奋型B活泼型C安静型D弱型
15.规定学科的内容范围、逻辑顺序、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的是: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课程计划
16.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B)。
A.少先队活动 B.教学活动 C.课外活动 D.后勤工作
17.目前在世界上采用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B)。
18.目前我国小学教学中用得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A)。
A.谈话法 B.讨论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19.“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教学。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0.第一个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培根D昆体良
21.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C)特点。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二、判断题
1.强化只是用来塑造某种新行为而不可以改变旧有的行为习惯。
(X)
2.小学儿童择友标准中最显著的标准是身体强壮否。
3.小学生的需要发展是单一的,其总趋势是由低向高发展。
4.认识需要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因此,小学儿童的活动需要相比之下并不强烈。
5.小学儿童入学的头几年,对于成就需要的发展尤为重要。
(V)
6.小学儿童的志向集中表现在政治志向上。
7.一般说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智力也好,但其中也有靠刻苦用功的,智力是平常的。
8.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各有积极的消极的方面。
9.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中,需要是最积极的因素。
10.遗传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
11.年龄是心理发展的时间指标,这是心理发展的原因。
12.在社会生活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育条件,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13.小学儿童行为规范训练还应适合其年龄特征,高年级应侧重社会公德,意志品格和爱国意识的教育。
14.对自我评价过高,有着盲目优越感的儿童,才用个别说教的方法常常容易奏效。
15.小班教学的增加会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16.小学阶段的学习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都运用到实践中去,才符合这一原则的要求。
( X )
17.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和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
教学中采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
(X )
18.在小学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要尽可能运用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越多越好。
19.就目前我国的各方面情况而言,我们只能改进班级上课制,而不能废弃它。
20.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就要允许儿童自由地发展。
21.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早教育就早发展、早成熟。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4
一、单项选择题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D)的发展。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B)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B)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
A.教学工作B.公共关系C.行政工作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9.(C)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D)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C)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
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用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
12÷
3=4(人),12÷
2=6(人),12÷
1=12(人),12÷
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D)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D)。
A.分层教学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A)
A.非指导教学模式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B)
A.泰勒B.夸美纽斯C.裴斯塔洛齐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A)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定性评价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C)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A、B、C、D、E)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E.对集体的看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A、C、D)
A.互访B.民主评议C.家长会D.家长委员会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A、C、D、E)
A.公共性和生产性B.公益性和免费性C.科学性
D.国际性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B、C、D、E)
A.作出判断评价B.信息传递C.控制D.激励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措施有(A、B、C)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A、B、C、E)
A.招聘B.续聘C.解聘D.不聘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C、E)
A.导向功能B.强制功能C.调控功能D.示范功能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B、D、E)
A.可行性参观B.准备性参观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E.总结性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B、D、E)
A.委员会制B.直线式C.参谋制D.职能式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B、C、D、E)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5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5
一、单项选择题:
1、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是(B)。
A.一般迁移B.顺向迁移C.特殊迁移D.逆向迁移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C)阶段。
A.感知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3.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B)。
A.苛勒B.布鲁纳和奥苏伯尔C.贾德D.桑代克
4、信息保持时间短暂;
记忆容量大;
信息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的记忆为(A)。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瞬间记忆
5、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D)。
A.每天跑步B.视力下降C.装修房屋D.不怕见生人了
6.学校教育始于(B)。
A.原始社会B.奴隶社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7.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
A.学生与所学知识,发展能力之间的矛盾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C.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8.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D)。
A.课程设计B.课程制订C.教材编制D.课程设置
9.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是(A)。
A.各门文化课B.思想品德课C.课外活动D.少先队工作
10.体育是进行其它各育的(B)。
阿
A.必要条件B.物质基础C.重要保证D.重要手段
11.人的身心发展是指(A)
A.身体和心理的发展B.个性的品德的形成C.体重和身高的增加D.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1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C)
A.系统性B.制度性C.无阶级性D.等级性
13.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C)
A.17世纪末B.18世纪末C.19世纪末D.20世纪末
14.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A)
A.生物起源说B.神话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15.智育的根本任务是(A)
A.发展学生的智力B.培养学生的自主性C.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D.形成学生的品行
16.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D)
A.随意性B.娱乐性C.自觉性D.系统性
17.人的世界观基本形成于(D)
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
18.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C)
A.强制作用B.辅助作用C.主导作用D.中介作用
19.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C)
A.《教育漫话》B.《大教学论》C.《爱弥尔》D.《普通教育学》
20.英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典型的(A)
A.双轨制B.单轨制C.分支制D.中间型学制
21.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
A.涂尔干B.卢梭C.赞科夫D.福禄倍
22.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B)
A.演示法B.讲授法C.谈话法D.陶冶法
23.从时间上看,相对其他教育形式来说,家庭教育的特点是(B)
A.开始最早持续最短B.开始最早持续最长C.开始较晚持续最长D.开始较晚持续较短
24.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D)
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25.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C)
A.后勤工作B.管理工作C.教学工作D.科研工作
26.美育的直接功能是(C)
A.育德B.促智C.育美D.健体
27.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C)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水平D.教育的规模
28.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A)
A.社会生产力B.文化传统C.社会制度D.科技水平
29.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B)
A.商周B.春秋战国C.秦汉D.隋唐
30.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C)
A.赫尔巴特B.裴斯塔洛齐C.杜威D.夸美纽斯
1.大狼带小狼捕食是动物界的教育现象。
2.因材施教的依据之一是遗传素质的差异。
3.布置作业的主要目的在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4.思想品德教育要讲练结合,既要重讲理,又要落在实处。
5.职业技术教育属于专业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则属于基础教育。
三、选择题: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诞生了夸美纽斯的(B)。
A.教育论B.大教育论C.普通教育学D.师说E.理想国
2.“拔苗助长”违背了(C、E)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E.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
3.目前中小学教学中运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主要有(A、B、D、E)。
A.投影B.录像C.模型D.计算机E.录音
4.教师劳动的特点是(A、B、C、D)。
A.创造性B.示范性C.长期性D.重复性E.主动性
5.课程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影响和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B、C、D)。
A.传统道德因素B.人的身心发展因素C.科学文化因素
D.社会因素E.领导因素
6.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对学生的(D)负责。
A.思想品德发展B.身心发展C.智力发展D.全面发展E.能力发展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6
1.下列因素中,哪种因素引起的行为的持久变化属于学习。
(D)
A.有机体的成熟B.适应与创伤C.疲劳D.个体的经验
2.由桑代克和吴伟士提出的学习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