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性名词Word下载.docx
《词性名词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词性名词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的:
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
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数词:
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词:
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
有概数:
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有序数:
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
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有动量词:
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
代词:
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
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有疑问代词:
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
有指示代词:
这、那、那里、那边。
副词:
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有程度副词:
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
有时间副词:
如已、刚、才、将、要等;
有范围副词:
如都、全、总、只、仅等;
有情态副词:
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
有语气副词:
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
有重复副词:
如又、再、还、仍等。
2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如:
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连词:
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如和、同、跟、不但、而且、只要、而且、与其、尚且等。
助词:
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
汉语中有结构助词:
如的、地、得、所等;
有时态助词:
如着、了、过等;
有语气助词:
如呢、吧、吗、哟、哩、呀、啥等。
叹词:
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
如啊、哎、哦、噢、哼、呸、唏、呀等。
拟声词:
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
如哗哗、轰隆隆、淅淅沥沥、咚咚、噼里啪啦、哗啦啦、滴答、喔喔、旺旺、喵喵、唧唧、叽叽喳喳、啪啪等。
句子的成分句子的成分句子的成分和短语的成分在内容上是一致的,只是相对来说更复杂一些,一般概括为如下几大类: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补语>
。
例:
(全体)同学‖[都]做<
完>
了(英语)作业。
(注:
此例处所标识的主语和谓语均只指向了主谓语的中心词。
这是用的中心词分析法,按层次分析法,符号“‖”之前的全部都是主语,之后的全部为谓语。
后四类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对前两种的深入划分,是修饰、补充和说明前两者,以组成句子完整语意的成分。
后面未做说明时,主要以中心词分析法为标准。
)主语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一般位于句首,回答“谁”或“什么”等问题。
主语可分为名词性主语和谓词性主语。
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性成分充当,包括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等,多指人或事物。
例如:
①.沙锅‖可以炖豆腐。
(名词)②.九‖是三的三倍。
(数词)③.我们‖打算今天去郊游。
(代词)④.他说的‖是标准的普通话。
(“的”字短语)谓词性主语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谓词性词语包括动词、形容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等。
这样的主语是把动作、性状或事情作为陈述的对象。
①.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动词)②.整齐‖比不整齐好。
(形容词)③.拆台‖比搭台容易多了。
(动宾短语)④.公正和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形容词短语)3此外,主语还可以有主谓短语充当。
①.他不参加‖是个好事。
②.老年人上大学‖已经不新鲜了。
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一般用来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谓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
①.你‖瞧。
(动词)②.太阳‖红艳艳的。
(形容词)③.他们‖热爱篮球。
(动词短语)主谓短语做谓语是汉语的一大特色,例如“他头脑冷静”。
名词性词语有时也可以做谓语,但比较少见,且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例如:
①.明天清明节。
②.她大眼睛,红脸蛋。
宾语在句子中,动词多充当谓语,但真正单独做谓语的情况(如上面谓语例①)并不普遍,很多情况下,动词后都接宾语。
宾语是动作行为所支配和关涉的对象,宾语必须依托动词性谓语中心词存在,宾语一般由名词性成分充当。
③.他在拍桌子。
(名词)④.我真不想告诉他。
(代词)⑤.这间客厅有二十平方米。
(数量短语)有时,宾语也可以由谓词性成分或主谓短语充当。
①.最有效的防御是进攻。
(动词)②.获得别人尊重的前提是尊重别人。
(动宾短语)③.谁说今天不下雨?
(主谓短语)定语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在句中多用来对主语或宾语起描写和限制作用。
(往往有“的”字作为标志)描写性定语的作用主要是描绘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突出其中本来就有的某一特性,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此类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如“壮丽的故宫、绿油油的庄稼、风平浪静的港湾”。
限制性定语的作用主要是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
这种定语越多,中心语所指的人或事物的范围就越小。
一般来说,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和区别词都可以表限制。
例如“颐和园的湖光山色、冬季的阳光、驮炊具和帐篷的骆驼、一块树皮”。
定语有时有很多层,即多层定语。
多层定语的一般次序是(从离中心语最远的词语算起):
①表示领属关系的词语(表示“谁的?
”)②表示时间、处所的词语(表示“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③指示代词或量词短语(表示“多少?
”)④动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表示“怎样的?
”)⑤形容词性词语(表示“什么样的?
”)⑥表示性质、类别或范围的名词、动词(表示“什么?
”)。
4①他的③一件④刚买的⑤新⑥羊皮夹克也拿来了。
①他爷爷②解放前收罗的③一方④有十五厘米宽的⑤优质⑥泰山石砚被他不小心砸碎了。
状语(标志:
地)状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在句中也多用来修饰谓语中心语。
状语除了由副词外,还可以由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特别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充当;
介宾短语、量词短语和其他一些短语也可以做状语。
状语的意义类别可粗分为限制性和描写性两类,限制性状语主要用来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在副词、介词中有介绍)。
状语①.小李[很高兴]地对我说。
②.大冷天,她脸上[红扑扑]地冒热气儿。
③.他[用彩笔],[在报纸上],[规规矩矩]地划了一条抛物线。
状语有时也有多层,依定语一样,其次序问题比较复杂,取决于内部的逻辑关系和表意的需要。
大致的次序是:
条件、时间、处所、语气、范围、否定、程度、情态。
[昨天]许多代表[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补语(常用标志字:
得)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下面以补语的构成谈谈其组成。
①结果补语。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动作行为有因果联系。
如:
他把眼睛都哭<
肿>
了。
这个字写<
错>
②程度补语。
这类较少,仅限于“极、很”等。
心里痛快<
极>
这孩子讨厌<
死>
③状态补语。
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使用“得”作标志。
他高兴得<
眼泪都流出来了>
那阵雨来得<
猛>
,去得<
快>
④趋向补语。
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
远处传<
来>
了脚步声。
人们绝不会轻易把生命交<
出去>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
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
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
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散文);
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
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强调了+对象+特性
3;
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动词: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
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
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细读标题和注释;
2分析意象;
3品味意境;
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
1把握形象特点;
2辨析表达技巧;
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
1概括主旨;
2联系背景;
3分清主次;
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
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
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
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
“声”是听觉角度;
“态”分为动态和静态;
“味”是触觉角度。
答题举例(06浦东新区模拟)回答1:
同意。
文章以“山格”为题,以拟人化的手法铺写了众多山的不同性情,赋予其以人的灵性:
无论是南方的山灵秀不失狂野,还是北方的山健壮而不失妩媚,抑或是西部的山尊严而沉默……总之,作者在对不同地域山的不同风格的描述中笔意纵横,令人饱览山之情味,行文大气而稳重。
回答2:
首先,运用了大量拟人、比喻等修辞格,把山所表现出来的形态赋予丰富的人格性情;
其次选材大气,描摹了南方、北方、西部山的个性,给读者以全面的感悟;
最后又以山与人之关系升华作结,拓展了思考空间:
大气尽显其中矣。
就上海高考而言,它的理念是为学生服务的,是为学生升入高校服务的,而不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设立难题,为难学生,它会为学生提供了舞台和机会,所出的题应该能够解答,但必须是有道理、有准备、有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