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贵州省遵义市第四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题 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5167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贵州省遵义市第四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题 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贵州省遵义市第四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题 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贵州省遵义市第四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题 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贵州省遵义市第四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题 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贵州省遵义市第四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题 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贵州省遵义市第四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题 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精品解析贵州省遵义市第四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题 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贵州省遵义市第四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题 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贵州省遵义市第四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题 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24=8mol,含有相同的中子数,故B正确;

C项,1mol重水(D2O)中,中子数为10NA;

1molH2O中,中子数为8NA;

故C错误;

D.1mol二氧化碳(结构式O=C=O)有4mol共价键;

1mol甲烷中含有4mol碳氢键,化学键数比为1:

1,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3.甲苯是重要的化T原料。

下列有关甲苯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氯代物有四种B.特定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D.与溴水混合振荡后可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D

【详解】A.甲苯结构简式

,一氯代物有四种,如图:

,A正确;

B.甲苯含有苯环,特定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正确;

C.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12原子共面,同理,甲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内,C正确;

D.与溴水混合振荡后,只发生物理变化—萃取,不能发生取代反应,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D。

【点睛】甲苯属于芳香烃中的一种,最多有13个原子共平面,它能够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能够和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但与溴水不能发生加成或取代反应。

4.下列实验操作不当或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A.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加少量MnO2以加快反应速率

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

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化合物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该化合物是钠盐

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答案】C

【详解】A.MnO2具有催化作用,能够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

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滴定终点时,碳酸氢钠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此时溶液显酸性,应该选择遇酸变色的甲基橙为指示剂,B正确;

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化合物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该化合物一定含有钠元素,可能是钠盐,也有可能是氢氧化钠等,C错误;

D.为防止加热过程中液体不会从试管里溢出,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5.石墨烯锂硫电池是一种高容量、长循环寿命、低成本及环境友好的新型二次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池反应为2Li+nS

Li2Sn。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Li+向正极移动

B.充电时,A电极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

C.充电时,每生成nmolS,外电路中流过2nmol电子

D.放电时,正极上可发生反应2Li++Li2S4+2e-=2Li2S2

A项,放电时为原电池原理,Li+向正极移动,正确;

B项,根据装置图及放电时的反应,b电极(Li电极)为负极,a电极为正极,充电时a为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正确;

C项,充电时的反应为Li2Sn

2Li+nS,根据反应每生成nmolS同时生成2molLi,Li的化合价由+1价降为0价,外电路中流过2mol电子,错误;

D项,放电时,正极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根据电池的结构,正极反应可为2Li++Li2S4+2e-=2Li2S2,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二次电池,理解二次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二次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原理,充电时为电解原理,充电时的阴极反应为放电时负极反应的逆过程,充电时的阳极反应为放电时正极反应的逆过程;

充电时电极的连接方式为:

正正连,负负连(即放电时正极接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负极接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

6.常温下,向10mL0.1mol·

L-1CuCl2溶液中滴入0.1ml·

L-1的Na2S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中-1gc(Cu2+)随滴人的Na2S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2S溶液中:

c(S2-)+c(HS-)+c(H2S)==2c(Na+)

B.Ksp(CuS)的数量级为10-36

C.a、b、c三点溶液中,b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D.c点溶液中:

c(C1-)=2c(Na+)

【分析】

A.根据物料守恒写出Na2S溶液中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式;

B.b点是CuCl2与Na2S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点,c(Cu2+)=c(S2-),据此进行分析;

C.CuCl2、Na2S均能水解促进水电离,氯化钠对水的电离平衡无影响;

D.c点溶液为NaCl和Na2S,根据原子守恒计算出n(Cl-)、n(Na+),从而得出结论。

【详解】A.根据物料守恒Na2S溶液中:

2c(S2-)+2c(HS-)+2c(H2S)=c(Na+),故A错误;

B.b点是CuCl2与Na2S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点,c(Cu2+)=c(S2-),根据b点数据,c(Cu2+)=1×

10-18mol/L,该温度下Ksp(CuS)=1×

10-36,Ksp(CuS)的数量级为10-36,故B正确;

C.CuCl2、Na2S均能水解、促进水电离,b点是CuCl2与Na2S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溶质是氯化钠,对水的电离平衡没有影响,水的电离程度最小的为b点,故C错误;

D.c点溶液为NaCl和Na2S,根据原子守恒可知,n(Cl-)=10×

0.1×

10-3=2×

10-3mol,n(Na+)=0.1×

20×

10-3×

2=4×

10-3mol,则c点溶液中:

2c(Cl-)=c(Na+),故D错误;

7.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一种氧化物是一种绿色氧化剂,X的简单氢化物可作为制冷剂,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Z原子的2倍,Z的族序数等于其周期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W<

X<

Y<

Z

B.由W、X、Y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化合物可以促进水的电离

C.简单氢化物稳定性:

X>

Y

D.工业上用W的单质还原Z的氧化物得到单质Z

W的一种氧化物(H2O2)是绿色氧化剂,W为H;

X的简单氢化物(NH3)可作为制冷剂,X为N,Z的族序数等于其周期数,Z为Al;

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Z原子的2倍,Y的核电荷数为8,Y为O;

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W的一种氧化物(H2O2)是绿色氧化剂,W为H;

A.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小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

Z,A错误;

B.由W、X、Y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硝酸铵,属于强酸弱碱盐,能够促进水的电离,B正确;

C.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

N<

O,因此简单氢化物稳定性:

Y,C错误;

D.工业上,制备金属铝采用电解熔融的氧化铝,氢气不能还原氧化铝,D错误;

8.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加热、遇酸均易分解。

某实验室模拟工业上制取硫代硫酸钠晶体,反应装置和试剂如下图:

实验具体操作步骤为:

①开启分液漏斗,使硫酸慢慢滴下,适当调节分液漏斗的滴速,使反应产生的SO2气体较均匀地通人Na2S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同时开启电动搅拌器搅动,水浴加热,微沸。

②直至析出的浑浊不再消失,并控制溶液的pH接近7时,停止通入SO2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l)仪器A的名称是____,Na2S的电子式为____。

(2)三颈烧瓶B中制取Na2S203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从上述生成物混合液中获得较高产率Na2S2O3.5H2O的步骤为

为减少产品的损失,操作①为趁热过滤,“趁热”的目的是____;

操作②是____;

操作③是抽滤、洗涤、干燥。

(4)测定Na2S203.5H2O纯度取6.00g产品,配制成100mL溶液。

取10.00mL溶液,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浓度0.0500mol/L的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反应原理为2S2O32-+I2

S4O62-+2I-,相关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Na2S203•5H20的纯度为____%(保留1位小数)。

(5)Na2S2O3常用作脱氯剂,在溶液中易被Cl2氧化成SO4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蒸馏烧瓶

(2).

(3).4SO2+2Na2S+Na2CO3=3Na2S203+CO2(4).为了防止晶体在漏斗中大量析出导致产率降低 

(5).蒸发浓缩,冷却结晶(6).82.7%(7).S2O32-+4Cl2+5H2O=2SO42-+8Cl-+10H+

(l)仪器A是蒸馏烧瓶;

Na2S为离子化合物,根据组成写出Na2S的电子式;

(2)二氧化硫、硫化钠、碳酸钠混合反应生成Na2S203和CO2,据此写出反应方程式;

(3)趁热过滤,防止溶液中Na2S2O3•5H2O析出,将除去碳后的滤液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可得粗晶体,据此进行分析;

(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消耗标准液的体积,注意数据的选用;

根据2S2O32---I2关系可知n(Na2S2O3•5H2O)=2n(I2),然后根据题给数据计算出产品纯度。

【详解】

(l)仪器A的名称是蒸馏烧瓶;

Na2S为离子化合物,Na2S的电子式为: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

蒸馏烧瓶;

(2)二氧化硫、硫化钠、碳酸钠混合反应生成Na2S203和CO2,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4SO2+2Na2S+Na2CO3=3Na2S203+CO2;

4SO2+2Na2S+Na2CO3=3Na2S203+CO2。

(3)从上述生成物混合液中获得较高产率Na2S2O3•5H2O,在混合液中加入活性碳脱色,然后趁热过滤,防止溶液中Na2S2O3•5H2O析出,将除去碳后的滤液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可得粗晶体,所以操作①趁热过滤,其目的是:

趁热是为了防止晶体在过滤的过程中在漏斗中析出导致产率降低;

过滤是为了除去活性炭、硫等不溶性杂质,操作②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为了防止晶体在漏斗中大量析出导致产率降低;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4)第二组实验数据相差较大,舍去,故消耗标准液的体积为(19.98+20.02)/2=20.00mL,根据2S2O32---I2关系可知n(Na2S2O3•5H2O)=2n(I2),故产品纯度为:

[20×

0.05×

(100/10)×

248]/6×

100%=82.7%;

82.7%。

(5)Na2S2O3常用作脱氯剂,在溶液中易被Cl2氧化成SO4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4Cl2+5H2O=2SO42-+8Cl-+10H+;

S2O32-+4Cl2+5H2O=2SO42-+8Cl-+10H+。

9.如图为某大型冶炼厂的冶炼加工的简化工艺流程。

已知流程中“冶炼”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S+O2

2Cu+SO2

(l)工业炼铁的主要设备是炼铁高炉,该设备中生成铁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冶炼”产生烟气中的废气主要是___,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排考虑,可将该烟气回收制备____。

(3)电解法炼铜时,阳极是___(填“纯铜板”或“粗铜板”);

粗铜中含有的金、银以单的形式沉积在电解槽____(填“阳极”或“阴极”)的槽底,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

(4)在精炼铜的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c(Fe2+)、c(Zn2+)会逐渐增大而影响进一步电解。

已知几种物质的溶度积常数(Ksp)如下表:

调节电解液的pH是除去杂质离子的常用方法。

根据上表中溶度积数据判断,含有等物质的量浓度的Fe2+、Zn2+、Fe3+、Cu2+的溶液,随着pH的升高,最先沉淀下来的离子是____。

一种方案是先加入过量的H2O2,再调节pH到4左右。

加入H2O2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答案】

(1).Fe2O3+3CO

2Fe+3CO2

(2).SO2(3).硫酸(4).粗铜板(5).阳极(6).Cu2++2e-=Cu(7).Fe3+(8).2Fe2++H2O2+2H+=2Fe3++2H2O

(l)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来冶炼铁,据此写出反应方程式;

(2)根据Cu2S+O2

2Cu+SO2可知,可以看出烟气中的主要废气是SO2,而SO2可以用于制备硫酸;

(3)电解法炼铜时,阳极是粗铜板,铜在阳极溶解,比铜活泼性差的金属如金、银以单质的形式沉在电解槽底部,形成阳极泥;

(4)通过表中数据可知Fe(OH)3溶度积最小,所以随pH升高最先沉淀下来的离子是Fe3+;

H2O2是强氧化剂,会把Fe2+氧化为铁离子,据此写出离子方程式。

(l)炼铁高炉设备中生成铁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

Fe2O3+3CO

2Fe+3CO2。

2Cu+SO2可知,可以看出烟气中的主要废气是SO2,而SO2可以用于制备硫酸,符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排的目标;

SO2,硫酸。

(3)电解法炼铜时,阳极是粗铜板,铜会放电生成铜离子,比铜活泼性差的金属如金、银以单质的形式沉在电解槽底部,形成阳极泥,方程式为Cu2++2e-=Cu;

粗铜板;

阳极;

Cu2++2e-=Cu。

(4)Fe(OH)3的溶度积最小,假设各种金属离子浓度均为1mol/L,Ksp[Fe(OH)3]=4×

10-38=c(Fe3+)×

c3(OH-),c3(OH-)=4×

10-38,c(OH-)≈10-13mol/L,c(H+)=10-1mol/L,pH=1;

Ksp[Cu(OH)2]=2.2×

10-20=c(Cu2+)×

c2(OH-),c2(OH-)=2.2×

10-20,c(OH-)≈10-10mol/L,c(H+)=10-4mol/L,pH=4.所以,各种金属离子开始沉淀的pH最小的是Fe3+,所以随pH升高最先沉淀下来的离子是Fe3+;

H2O2是强氧化剂,能够把Fe2+氧化为Fe3+,方程式为:

2Fe2++H2O2+2H+=2Fe3++2H2O;

Fe3+;

2Fe2++H2O2+2H+=2Fe3++2H2O。

10.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为丙烷,在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作为能源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

已知:

①C3H8(g)+5O2(g)

3CO2(g)+4H2O 

(l)△H1=-2219.9kJ/mol

②2COg)+O2(g)═2CO2(g)△H2=-566kJ/mol

(l)反应2C3H8(g)+7O2(g)═6CO(g)+8H2O 

(l) 

的△H=______.

(2)C3H8在不足量的氧气里燃烧,生成CO和气态水,以它们为原料制备甲醇的工业流程如下:

反应室1为一个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在850℃发生如下反应:

CO(g)+H2O(g)⇌CO2(g)+H2(g),CO(g)和H2O(g)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___,该反应在850℃时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

(3)恒压下,0.2molCO2与0.6molH2在催化剂作用下在反应室2(容器的容积可变)中发生反应生成甲醇:

CO2(g)+3H2(g)

CH3OH(g)+H2O(g)△H,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H__0(填“<

”或“>

”)。

②压强P1__p2(填“<

③在P1、100℃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加入0.1molCO2和0.3molH2,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时,CO2的平衡转化率____50%(填“<

”“>

”或“=”),CH3OH的平衡体积分数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④将a点的平衡混合物通入1L0.15mol/LNaOH溶液中,充分吸收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甲醇外,还有____,所得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答案】

(1).-2741.8kJ/mol

(2).0.03mol/(L•min)(3).1(4).<

(5).<

(6).=(7).不变(8).碳酸钠和碳酸氢钠(9).c(Na+)>

c(HCO3-)>

c(CO32-)>

c(OH-)>

c(H+)

(l)根据盖斯定律进行计算;

(2)根据图像可求出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根据速率之比和系数成正比,可求出v(CO2);

利用三段式进行平衡常数的计算;

(3)①压强不变,温度升高,二氧化碳转化率减小,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②温度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右移,二氧化碳转化率增大;

③同比例增加反应物,由于恒温恒压,所以平衡不动,据此规律进行判断;

④根据CO2转化率50%,可求出剩余的二氧化碳的量,根据二氧化碳与NaOH溶液中生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规律,利用原子守恒求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量,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碳酸钠水解能力大于碳酸氢钠,据此判断混合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l)①C3H8(g)+5O2(g)

3CO2(g)+4H2O(l)△H1=-2219.9kJ/mol

②2COg)+O2(g)═2CO2(g)△H2=-566kJ/mol;

根据盖斯定律:

①×

2-3×

②:

2C3H8(g)+7O2(g)═6CO(g)+8H2O(l)的△H=-2219.9×

2+3×

566=-2741.8kJ/mol;

-2741.8kJ/mol。

(2)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v(CO)=(0.20-0.08)/4mol/(L•min)=0.03mol/(L•min);

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H2O(g)⇌CO2(g)+H2 (g)

起始量(mol/L)0.20.300

变化量(mol/L)0.120.120.120.12

平衡量(mol/L)0.080.180.120.12

平衡常数K=0.12×

0.12/0.08×

0.18=1;

0.03mol/(L•min),1。

(3)①压强不变,温度升高,二氧化碳转化率减小,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的△H<

0;

<

②温度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右移,二氧化碳转化率增大,压强P1<

P2;

③在P1、100℃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加入0.1molCO2和0.3molH2,与原平衡同比例增加反应物,由于恒温恒压,与原平衡等效,所以平衡不移动,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时,CO2的平衡转化率等于50%;

CH3OH的平衡体积分数不变;

=;

不变;

④CO2(g)+3H2(g)

CH3OH(g)+H2O(g)反应,CO2转化率50%,则反应后剩余二氧化碳的量0.2-0.5×

0.2=0.1mol,剩余氢气的量为0.6-0.5×

0.2×

3=0.3mol;

0.1mol二氧化碳与1L0.15mol/LNaOH溶液中生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设碳酸钠有xmol,碳酸氢钠有ymol,则:

2x+y=0.15,x+y=0.1,x=0.05mol,y=0.05mol;

因此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甲醇外,还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由此可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浓度相等;

同浓度的两种溶液,碳酸根离子水解能力大于碳酸氢根离子水解能力,所以所得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Na+)>

c(HCO3-)>

c(OH-)>

c(H+);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c(H+)。

11.铜的相关化合物在化工、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基态Cu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的符号是___________,占据该能层电子的电子_云轮廓图形状为__________;

Cu2+价层电子的轨道表达式(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

(2)Cu2O熔点(1235℃)比Cu2S熔点(113℃)高,它们均属于___________晶体,前者熔点较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u可与N、S,O等元素形成化合物,N、S、O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

在Cu的催化作用下,乙醇可被氧化为乙醛,乙醛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4)1mo[Cu(NH3)4]SO4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5)Cu与N所形成的某种晶体的立方晶胞如图所示,其晶胞参数为amm。

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g·

cm-3(列出计算式即可,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答案】

(1).N

(2).球形(3).

(4).离子(5).Cu20与Cu2S相比,阳离子相同、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也相同,但O2-半径比S2-半径小,所以Cu20的晶格能更大,熔点更高(6).N>

O>

S(7).sp3sp2(8).20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