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页精品苏教版新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下载.docx
《99页精品苏教版新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9页精品苏教版新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下载.docx(1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巩固联习
1、游戏:
火车钻山洞
讲述:
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介绍游戏方法。
2、数水果,摘水果
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
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看”和“数”能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是学习数学的方法。
同时,在活动中进行初步的常规教育。
四、总结
1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摘水果,开心吗?
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你是怎么想的?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比一比
苏教版第一册第4页的例题,第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1、1、经历对客厅全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
2、2、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
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正确地叙述比较的结果。
3、3、初步运用简单的推理、判断解决问题。
1、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2、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3、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实物和投影。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教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
(说明:
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长和短也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小红家去作客,我们一起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好吗?
)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开展简单的比较活动,经历并体验比较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数学教学作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长短、高矮。
(1)、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客厅里有些什么东西。
(2)、指导学生比较两根吸管,两件衣服的长短,比较饮料瓶、玻璃杯的高矮。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重点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两盆花草的高矮,通过学生间的相互汇报交流体会比较的方法,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
(5)、以吸管为例,引导学生用谁与谁比长(高)或谁与谁比短(矮)表述两个物体比较的结果,其余3幅图请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1、1、通过开放性地找一找,比一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长短,高矮的方法。
(1)、提问:
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讲座,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
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
如桌子高,板凳矮;
桌子比板凳矮;
桌子比板凳高;
板凳比桌子矮等等。
3.组织讨论,加深学生对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的认识。
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并学习比的方法。
如,比两根跳绳哪根长,要把这两根绳拉直,一端对齐着平放。
比两个小朋友谁长得高,两人要站在平地上,背*着背。
又如,比柿子和石榴哪个重,可以把它们分别放在支架的两端,根据支架的倾斜情况作出判断。
通过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多次经历比的过程,应用比的方法,感受这些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三、巩固反思
1、“想想做做”第一题。
(1)、“爸爸和孩子好像一样高,”这种说法你有意见吗?
(2)、引导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比的方法,提出自己的正确意见。
(3)、适时进行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
(4)、读题,指导学生在书本上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引发主动思考;
组织交流,体会思考过程,帮助学生逐渐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谈谈你的收获。
第三单元分一分
教科书第7页例题,第7—8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
2体会给物品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但标准并不是唯一的,有时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相同。
光盘、实物投影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
小朋友,你们的星期天一般是怎样过的?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兰的星期天是怎样过的。
出示动画,提问:
哪些东西应该放在文具盒里,哪些东西又应该放在学龄盒里呢?
你能把它们分出来 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
为什么这样分?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2、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同桌合作把这此物品分别放入文具盒和学具盒中,并说说每盒中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3、反馈分类的结果。
在你们的帮助下,小兰把东西整理好了,你们和她分得一样吗?
4、小结。
刚才我们按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们分成学具和文具两类。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一些物品分一分,这样东西的摆放就显得更整齐了,我们用起来也更方便。
5、练一练
“想想做做”第1题。
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
圈一圈,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想想做做第2题。
小兰在小朋友的帮助下,顺利整理好了自己的书包。
这时电话响了,妈妈在电话里说,有客人来,她要上街去买菜让小兰做妈妈的帮手,收拾一下家里,小兰高兴地答应了,客厅的桌子上摆着许多东西,把它们放在两个袋子里,该怎样放才合适呢?
我们一起和小兰来比一比,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进行分类,选2-3个小组上台演示,说说分类的依据。
2、想想做做第3题。
3、整理好客厅后,小兰来到弟弟的房间,瞧,调皮的小弟弟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1)、说说它们各有哪里行驶。
(2)、客人就快来了,我们来帮帮小兰好吗。
就根据刚才那些玩具在哪里行驶的特点来分一分。
(3)、同桌互相检查。
(4)、你还能按别的特点来分一分吗?
4、想想做第4题。
当小兰刚把房间整理好,妈妈就回来了,她买了什么呢?
哟,红红绿绿的多新鲜多好看呀!
这些又可以怎样分呢?
(1)、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
(2)、小组活动:
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小黑板上。
(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
5、这时客人来了,在这些客人中你发现藏着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可以根据客人的年龄、性别、穿着、身高等多种标准来分类。
四、全课总结,拓展思维。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谈感想及收获,老师再作概括总结。
第四单元认位置
教科书第9页的例题,第9~10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
在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课堂常规,学会在教师的组织下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1.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比出来的,是相对的。
光盘课件。
改记录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游戏一。
上指天,下指地,两手向前指,再摸后脑勺。
先由教师示范做,再请学生起立,师生一起做。
提问:
谁来说一说,哪边是上,哪边是下,哪边是前,哪边是后。
(先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说说)
2、谈话:
上课时想发言怎么办?
(要举手)想发言,举哪只手?
(举右手)哪只手是右手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3、游戏二。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教师背向学生,先示范做,再请学生起立,师生一起做。
4、现在知道哪边是左,哪边是右了吗?
我们在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后,就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认识物体的位置了。
(板书课题:
认位置)
【设计意图】这些游戏都是学生喜欢的,要反复进行,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观察主题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他们举起的是哪个手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分别是小明、小红、小刚和小芳。
2、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
观察小刚和小芳的桌上放的是什么物品?
(练习本和数学书)是怎样放的?
(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边,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边。
)
3、图中人和人及物和物的位置。
(1)四个小朋友坐的位置:
(指名汇报交流)小明在小红的左面,小红在小明的右面;
小红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红的后面。
(2)国旗和黑板的位置:
国旗在黑板的上面,黑板在国旗的下面。
(小组汇报交流)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
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3)讨论:
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
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4、提问:
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
5、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指定一位同学说一说自己前、后、左、右坐的各是谁?
再指定一位坐在边上的学生说一说。
(及时集体纠正)
再指定一位从在角落里的学生说一说。
(及时集体纠正)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互相纠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这两个物体哪个在左面、哪个在右面;
二是指导学生用“×
在×
的哪面”这样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是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楚地表达了练习本与数学书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
一般不要求学生同时说两句话,不要刻意进行练习。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食品橱图,提问:
谁能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一说食品橱里放了哪些食品?
(指名回答)
(2)苹果上面是什么?
(苹果上面是鸡蛋)
(3)“苹果上面是鸡蛋”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4)你看着图,还能说说什么位置关系?
(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交流)
2、“想想做做”第4题。
按教师的要求在课桌上摆东西,看谁能都摆对。
要求:
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书的后面,把学具盒摆在书的左面,把橡皮摆在文具盒在上面。
同桌互相检查摆得对不对。
3、“想想做做”第5题。
请一组小朋友(6人)起立。
请每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前面有几位同学,后面有几位同学。
其余小组的学生一起判断说得对不对。
4、“想想做做”第6题。
光盘出示第6题的图,提问:
图中有几朵红花?
几朵黄花?
红花左边有几朵花?
右边呢?
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怎样说就怎样说,只要求表达正确完整,不要求用统一模式的语言,更不要进行说法多样的训练。
四、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你能用上下说句话吗?
你还能用前后、或左右再说句话吗?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作业:
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第五单元认数。
第一课时
本教时为第1教时,书本第11页—12页的内容。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数的过程,认识1-5,会读、写1-5各数。
2、培养学习兴趣,能按顺序用数描述物体的个数并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体会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初步建立数感。
1.学生认识1-5各数并学会这些数字的书写方法。
2会用5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个数。
投影仪
一一、激情引趣
大家知道9月10日是什么节日?
(出示图)
问:
图上画了些什么?
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摆圆片)
相互说一说:
你是用几个圆片来表示的?
学生在投影上边说边摆,全班订正。
【设计意图】在现实情境中数物体的个数。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摆一摆
你能根据所摆圆片的个数,从你的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吗?
找一找,看谁找得对?
(学生活动)
请几位小朋友代表上台摆出圆片和数字卡片,全班交流
2、拨一拨
现在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好朋友——计数器。
(老师计数器上拨上1个珠子)
我在计数器上拨了几个珠子?
(1个)又添了几个?
(1个)现在是几?
2添上1是几?
3添上1是几?
4添上1是几?
请大家在自己的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再从5拨到1,好吗?
(学生拨珠,边拨边说),如果任意给你一张数字卡片,你能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吗?
(老师出示数字卡片3、5、2、4、1,学生一起操作)
像老师一样,一个小朋友出示卡片,组内的其他小朋友来拨一拨。
(学生组内进行拨数活动)
3、写一写
先让小朋友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
看谁写得最好,写完后小组内相互评价,最后老师评价。
4、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地方你看到过1-5这几个数?
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指出物体及其数量的活动,体会数能反映物体的量的属性。
教学的时候,先让学生在主题图中寻找哪些物体是1个、哪些物体是2个……再分别用1粒、2粒……算珠表示个数
三、巩固新知
1、猜数游戏
(1)2后面的数是几?
(2)3和5之间的数是几?
(3)4前面的数是几?
2、看图说数
比比谁说得又对又快
3、出现水果图
这些水果分别有几个?
4、出示花瓶图
在这幅图中,每个花瓶里都缺少几朵花,用水彩笔画出花瓶里缺少的花。
(画完后,用实物展示)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数?
你能说一说这几个数的关系吗?
第二课时认识1-5的练习
教科书第12-13页想想做做第4-7题。
1、再次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数的过程,进一步认识1-5,以及读、写1-5各数。
2、进一步培养学习兴趣,能按顺序用数描述物体的个数并进行交流。
3、继续会用5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体会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初步建立数感
重点:
学生认识1-5各数的基础上提高对1-5各数的并书写要求。
难点:
能更熟练的用5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个数。
修改记录
一、生活中的数字朋友
1、找“数字朋友”
(1)谈话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数字朋友1、2、3、4、5,课后小朋友去找了自己身边的数字,谁愿意来介绍自己找到的数字朋友呢?
(2)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找到的这5个数字。
比如,自己的生日中;
电话号码;
商品上的价格等等。
(3)哪些小朋友能在一句话中用到两个数字朋友呢?
2、认“数字朋友”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的眼力好。
(2)老师这里有1-5的数字卡片,请一个小朋友说一句话,这句话里要带有我们刚刚认识的数字朋友,请另一个学生很快找出这个数字朋友。
谁愿意上来尝试?
3、抽读1-5的数字卡片。
(1)师:
小朋友的眼力真好,这5个数字朋友都被你们找到了,请大家都来读一读。
(2)老师随机抽卡片,指名学生读。
4、数的顺序
这5个数字卡片每个小朋友也都有一份,你能读给同桌听吗?
(2)指导学生按顺序排。
师:
你会有顺序地把手中的数字排一排吗?
(3)比较:
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
(4)学生按顺序读数。
二、图画中的数字朋友
1、(出示第5题的图)
刚才大家找到了数字朋友,现在,这些数字朋友有藏在了这副图中,等你们来邀请呢?
你们能找到吗?
2、学生找图中数字。
3、交流:
要求先数一数再说一说。
4、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同时贴出相应的图片:
数、苹果、兔、猴子、鸟。
指导1~5的书写
在指导中,询问难写的数字,以及再次讲解方法要领。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认识几和第几
教科书14—15页。
1、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运用“上、下、前、后、左、右”这些词语与“第几”相结合描述物体的位置。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
认识几和第几
区分几和第几。
投影仪
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1、出示排队买票图。
(1)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
(2)请小朋友数一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
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
(3)谈话:
反过来,排在第2的是谁?
排在第5的是谁?
这里的第2个或第5个的那个人。
(4)提问:
看了图你还可以说出什么?
(自己轻声说,说后交流)
适当提示:
如排在前3个的是哪几个人?
后4个的是哪几个人,谁排在第4……
【设计意图】紧密结合排队买票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几和第几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进一步感悟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
(1)教师读题后学生回答。
(2)除了这几个问题外,还想到了什么?
2、“想想做做”第4题
山那边在举行什么比赛啊!
从图上你能说出什么呢?
(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
追问:
刚才说的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
为什么?
3、小结
“几”和“第几”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不仅检验前面对新知感悟,还着重对几和第几的内容通过学生动手画一画帮助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
三、巩固深化
1、摆一摆
(1)教师口述,学生摆放。
摆5个正方形,从左数起第3个换成圆片,从右数起第3个换成长方形。
(2)同桌互练。
2、涂一涂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同桌相互说一说:
4个和第4个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这一段采用学生交流合作的形式教学,使学生既学会了肯定自己,又学会了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从中补充、完善了自己的认识。
另外,这里除了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互帮互助,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四、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2题(右图)
哪只猴子比较特别?
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
(同桌说一说)
2、“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小女孩在第几层,你是怎么数的?
(同桌讨论后交流)
指出:
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3、“想想做做”第5题
小组讨论:
小动物们的家在几楼几室呢?
说说你们是怎么看的?
4、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
在我们的身边找一找。
引导:
自己的座位是几排几座,红花榜的排名,自家住房是几楼几室等等。
【设计意图】把数学知识拓展、应用到生活中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安排学生相互说一说,再交流
第四课时:
认识0
教科书第14-15页的内容。
1、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2、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
1、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掌握0-5的顺序。
2、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出示0的图片)“0”自我介绍说:
小朋友,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看到过我呢?
(让学生尽情地说)
2、“0”再说:
那么你们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呢?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