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编6高三一模文言文二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4739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汇编6高三一模文言文二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汇编6高三一模文言文二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汇编6高三一模文言文二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汇编6高三一模文言文二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汇编6高三一模文言文二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汇编6高三一模文言文二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汇编6高三一模文言文二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汇编6高三一模文言文二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汇编6高三一模文言文二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以上5点,1点1分,给满4分为止。

24.第③段先写到在“道”未至时,即使是宴乐美景作者也是“愧忧”而不知其乐;

再写到稍稍有所“进”之时,即使是公务繁忙,作者在此处仍也能感受到恬然之乐;

接着写在此宴请宾客和僚属,以使人人慕先贤,知忠义,立功名,不仅仅以酣歌优笑为乐,这才是作者的真乐。

从“己之益”到“有益于人”,三层“乐”,层层推进,与上文照应,写出了修建阅古堂的真正目的,显示了作者监古以自策,励忠诚进取之心。

三层“乐”的内涵,3点;

总结1点;

修建堂的目的1点,1点1分,给满5分为止。

2.【2020-1宝山】

送陈升之序 

[宋]王安石

①今世所谓良大夫者,有之矣,皆曰:

是宜任大臣之事者。

作而任大臣之事,□上下一失望,何哉?

人之材有大小,而志有远近也。

彼其任者小而责之近,则煦煦然①仁而余于仁矣,孑孑然②义而有余于义矣。

人见其仁义有余也,则曰:

是其任者小而责之近,大任将有大此者。

然上下竢③之云尔,然后作而任大臣之事。

作而任大臣之事,宜有大此者焉,然则煦煦然而已矣,孑子然而已矣。

故上下一失望。

②岂惟失望哉?

后日诚有堪大臣之事,其名实烝④然于上,上必惩前日之所竢而逆疑焉;

暴于下,下心惩前日之所竢而逆疑為。

上下交疑,诚有堪大臣之事者而莫之或任。

幸欲任,则左右小人得引前日之所竢惩之矣。

③噫!

圣人谓知人难,君子恶名之溢于实为此。

难则奈何?

亦精之而已矣。

恶之则奈何?

亦充之而已矣。

 

知难而不能精之,恶之而不能充之,其亦殆哉!

④予在扬州,朝之人过焉者,多堪大臣之事可信而望者,陈升之而已矣。

今去官于宿州予不知复几何时乃一见之也。

予知升之作而任大臣之事,固有时矣。

煦煦然仁而已矣孑孑然义而已矣,非予所以望于升之也。

【注】①煦煦然:

和颜悦色貌。

②孑孑然:

谨小慎微貌。

③竢:

同“俟”,等待 

④烝:

众多。

⑤充之:

指用真才实绩充实自己的名声.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因 

B.故 

C.则 

D.且

2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写对良大夫寄予厚望,后写任职后失望,前后对比。

B.作者认为应该根据官员能力大小与志向远近任用人才。

C.第①段先叙述现象,然后分析其原因,说理条理清晰。

D.“煦煦然”、“孑孑然”是对一味恭维上司行为的批判。

23.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岂惟失望哉”在文中的作用。

(3分)

24.王安石提出“有补于世”的写作主张,结合本文评析这一主张。

21.C(1分)

22.D(3分)

23.示例:

承接上文“上下一失望”,引出下文进一步的议论,上下交疑导致胜任大臣之任者不能得到真正任用,更突出了问题的严重性。

24.示例:

本文探讨朝廷如何选拔人才的重要问题,批评了当时社会识别人才方面的浅薄之见,揭露了朝政人事任用的弊端,提出了应该精细鉴别人才的观点,勉励有作为者应该以真才实绩充实自己,很有现实意义。

“有补于世”的写作主张体现“文以载道”思想,能够积极干预现实,发挥文学改造社会的价值。

3.【2020-1崇明】

樊侯①庙灾记

(宋)欧阳修

①郑之盗,有入樊侯庙刳神像之腹者。

既而大风雨雹,近郑之田麦苗皆死。

人咸骇曰:

“侯怒而为之也。

②余谓樊侯本以屠狗立军功,佐沛公至成皇帝,位为列侯,邑食舞阳,剖符传封,与汉长久,《礼》所谓“有功德于民则祀之者” 

舞阳距郑既不远,又汉、楚常苦战荥阳、京、索间,亦侯平生提戈斩级所立功处,故庙而食之宜矣。

方侯之参乘沛公,事危鸿门,振目一顾,使羽失气,其勇力足有过人者,故后世言雄武称樊将军,宜其聪明正直,有遗灵矣。

③然当盗之倳②刃腹中,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

而后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何哉?

岂生能万人敌,而死不能庇一躬耶?

岂其灵不神于御盗,而反神于平民而骇其耳目耶?

风霆雨雹,天之所以震耀威罚有司者,而侯又得已滥用之耶?

④盖闻阴阳之气,怒则薄而为风霆,其不和之甚者凝结而为雹。

方今岁且久旱,伏阴不兴,壮阳刚燥,疑有不和而凝结者,岂其适会民之自灾也耶?

不然,则喑呜叱咤,使风驰霆击,则侯之威灵暴矣哉!

【注释】 

①樊侯:

樊哙,汉代开国功臣之一。

②倳:

插入,刺入。

21.填入第②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

A.乎B.欤C.兮D.哉

22.下列对第②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叙述樊哙出身以及军功,目的是为了表达赞赏追思之情。

B.引用《礼》相关语句,阐述郑人为樊哙立庙祭祀的原因。

C.借助对史实的陈述,直接批驳开头部分人们的错误观点。

D.回顾樊哙当年的勇武与功德,从而验证其死后具有神灵。

23.本文表面上说樊侯的神灵不会贻怒百姓,却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24.本文针对“侯怒而为之也”的观点批驳有力,层层推进,请结合③④两段内容加以分析。

21.B

22.B

23.从为樊侯神灵辩护的语言,如“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

”“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等中可以看出“樊侯”的神灵是无能又蛮横无理的,不敢对盗贼发威却对老百姓滥施淫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作者刻画了一个横暴的官僚典型,文末的一句“则侯之威灵暴矣”更是直接发出批判的声音。

可见,文章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

24.第③段首先从反面入手,从其神灵既然能够贻怒于无罪之民与不能保其心腹肾肠之间的矛盾中批驳樊侯神灵以雨雹伤苗的可能性;

接着从正面论述,风雹乃阴阳二气凝结而成,只是碰巧遇到樊侯庙之事,批驳了樊侯怒而为之的迷信观点。

论证层层推进,逻辑严密。

论证过程以连续的反问句式形成排比,增强气势。

文末,更是以感叹句假设分析,直斥若如此则樊侯之灵无异于残暴的神灵。

从而使论证具有力度,更具有说服力。

4.【2020-1徐汇】

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①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

孔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守仁□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①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

独其结题鸟言,山栖羝服②,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缛,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不得以为陋也。

②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

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益予比。

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列堂阶,办室奥,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③孔子之言。

③嗟夫!

诸夏之盛,其典章礼乐,历圣修而传之,夷不能有也,则谓之陋固宜。

于后蔑道德而专法令,搜抉钩絷之术穷,而狡匿谲诈,无所不至,浑朴尽矣!

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

斯孔子所为欲居也欤?

虽然,典章文物,则亦胡可以无讲?

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免于陋之名,则亦不讲于是耳。

然此无损于其质也。

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

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三)

[注]①上国:

指京城。

②结题鸟言,山栖羝服:

指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习俗。

结题:

结发于额;

羝服:

指用羊皮做的衣服。

③信,通“伸”,伸张。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之 

B.其 

C.以 

D.而

22.对文中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夷人妆扮奇特、言语动听,有种别致的风情。

B.夷人没有高车大殿和繁密的礼仪,缺少教化。

C.最为难得的是,夷人保留了质朴纯正的天性。

D.判断夷人“陋”与“不陋”,重在看其本性。

23.分析作者命名“何陋轩”的原因。

24.第③段说理逐层推进,请对此加以分析。

(5分) 

21.C(1分)22.A(2分)

23.伸张孔子“君子居夷地何陋之有”的观点。

赞扬少数民族直率坦诚、乐于助人的品性。

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期待品德高尚的人来此地教化百姓。

(4分)

24.作者先惋惜中原灿烂的文化没有传播到夷地,致使夷风显得粗陋;

继而感叹中原文化丧失了浑朴之性;

接着写夷人虽表面显粗陋,实则纯朴的天性尚在,是可以教化的,不能弃之不管;

更进一步,提出有必要在这里传播优秀的中原文化,渐渐消除蛮风的影响;

最后表达作者的愿望:

自谦没有能力教化百姓,期待有德君子来教化百姓。

步步曲折,层层推进,说理深入,有说服力。

(5分)

参考译文:

先前孔子要住在九夷(边远之地),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

孔子说:

“(如果是)君子居住在那里,(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夷蔡之外,属于边远地区,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

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好长一段时间,却很安乐,并没有发现他们所说的简陋落后。

只是这里的人们,结发于额头,说话似鸟语,住在深山里,穿着羊皮做的衣服。

没有华丽的车子,没有高大的房子,也没有繁复的礼节,然而这是一种质朴、淳厚的古代遗风,并不能认为是落后啊。

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

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阻滞;

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又阴暗潮湿。

龙场的人民,老老少少每天都来看望我,他们很高兴,并不轻视我,渐渐亲近我。

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人们认为我喜欢那个地方,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

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砌好堂前 

的台阶,置办好室内的房间,(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讲学诵书游乐之道大略具备了, 

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

于是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

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来伸张孔子的话。

唉,华夏兴盛,那些典章礼乐,经过圣贤的修订而流传下来,夷地不能拥有,那么因此称之为“陋”固然可以;

此后(中原华夏)轻贱道德而专注于法令,搜罗延揽的办法用尽了,可是人们狡猾奸诈,无所不为,浑朴的品质消失殆尽!

而夷地的人民,正好比是没有雕琢的璞玉,没有经过墨线量直和加工的原木,虽然粗朴固执,可是还有待于锤子斧头的加工完善啊,怎么能够认为他们鄙陋无知呢?

这正是孔子想要迁居到九夷之地的原因吗?

虽然这样,但是典章文化怎么可以不加以宣讲呢?

现在夷地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情感,偏离正道,不合礼节,所以最终不免于简陋的名声,自然也就没有宣讲这些了。

然而这对他们浑朴的本质并没有损害。

果真有君子住到这里来,开导教化他们大概很容易吧。

可是我不是那种能担此重任的君子,因此写下这篇“记”,用以等待将来的人。

5.【2020-1虹口】

西施山书舍记

(明)徐渭

①西施山去县东可五里,《越绝》若《吴越春秋》并称土城,后人始易以今名,□亦曰“土城山”。

盖勾践作宫其间,以教西施、郑旦而用以献吴。

又曰:

“恐女朴鄙,故令近大道。

”则当其时,此地固要津耶?

更数千年,主者不可问矣。

商伯子①用值若干而有之。

②山高不过数仞,而丛灌疏篁,亦鲜澄可悦。

上有台,台东有亭;

西有书舍数础,舍后有池以荷。

东外折,断水以菱。

而亭之前则仍其旧,曰“脂粉塘”,无所改。

出东南,西而山者,耸秀不可悉,悉名山也。

绕其舍而亩者、水者,不可以目尽;

以田以渔以桑者,尽亩与水无不然。

余少时盖觞于此而乐之。

兹伯子使余记,余虽以病阻其觞,然尚能忆之也,率如此。

土城,一山耳,始以粉黛歌舞之宫,当钜丽倾都之孔道,而今变而且迁之。

一旦寥寥然为墟落,田夫野老耕钓徘徊于其间,或拾其堕钗于锄掘。

迨于阴晦,夜归牧唱之儿童又往往诧于野火转燐。

宜无不感而嘘,资野人之聚而谈者矣。

至其易冶以朴,易优伎以农桑,本业专而谣俗厚,则有识者又未尝不忘其悲而为之一笑也。

④伯子聪敏擅文誉,达事变,试从读书暇,一登兹山而望之,或触于景而有如吾前所言者,姑取而咀之,傥亦一解颐耶?

[注]①商伯子:

人名,作者故乡人。

A.乃 

B.则 

C.然 

D.因

22.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叙写了西施山之名,及其古老传说。

B.第②段描写作者应邀游西施山所见之景。

C.西施山上宫殿已成墟落,现此处民风淳厚。

D.作者希望商伯子登西施山时能与自己同感。

2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第②段写景的文字。

24.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且交织着复杂的情感,请对此加以分析。

21.(1分)C

22.(2分)B

23.(4分)答案示例:

第②段语言风格平易质朴(写“清新朴素”等亦可)。

作者用清新简练的笔调(白描的手法)勾画了一幅南方山村水墨图,山丘低矮,竹篁青翠,亭舍几间,荷菱数点,触目皆为田园流水。

语言不事雕琢,却将西施山的和平宁静、朴素安适表现得真切而有画面感,同时自然流露出作者对此间山村之景和田园耕读生活的喜爱之情。

24.(5分)答案示例:

本文记叙西施山的古今变迁,从歌宫舞馆,而今一朝寥落成为村庄,记叙、议论中透出作者一缕悼古的淡淡哀愁和时事易变的辗转思考;

第②段描写西施山赏心悦目的山光水色和农田渔桑之景,蕴含着作者对山村美景的喜爱之情;

第③段主要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感叹专心农桑本业,民俗淳厚,那么有识者也会忘悲微笑,由此进一步抒发作者对和平宁静的田园耕读生活的欣然与珍视。

评分说明:

1点2分(包含表达方式和情感),给满5分为止。

西施山在县城往东约五里,《越绝书》及《吴越春秋》都称它为土城,后人才改为现在的名字,但也叫它土城山。

大约是勾践在这里建造了宫室,来调教西施、郑旦,拿她们去献给吴国。

又说:

“怕这两位女子鄙陋简朴,所以叫她们住在大路附近。

”那么在当时,这里本是极繁华的要道了?

过去了数千年,它的历代主人已难以知道了。

商伯子花了一些代价拥有了它。

山不过数仞高,然而丛生的树木与稀豌的竹子,却也鲜亮可喜。

山上有台,合的东边有亭,西边有几间书屋,屋后有座池塘养着荷花,从东向外转过去,截住流水用来养菱并在上面筑了亭子,前面则还跟从前一样,叫脂粉塘,没有什么改变。

东、南、西三面的山,高耸青翠难以尽数,全都是名山。

环绕着书屋的田地水塘一眼望不到边。

所有的田地与水塘,无不用来种稻养鱼植桑。

我年轻时曾在这里饮酒作乐。

现在伯子让我作文记叙,我虽因病不能前往饮酒,但还能够记起它来,大体就是这样。

唉,土城,不过一座山而已,起初因为是美女歌舞的宫殿,对着极为繁华的大路,而今早已有了变迁。

一旦寥落之地成了村落,农夫老人在其中耕种、垂钓、徜徉,有时还在锄草据地时捡到她们遗落的头饰;

到了天色昏暗之时,入晚唱着歌归来的牧童又常常惊讶地看见闪动着的鬼火,这些应该都是让人感慨叹愧、可供乡野之人聚集谈论的材料。

至于如今以质朴取代了艳丽,以农桑生产取代了歌舞表演,专事农业而风俗淳厚,则有见识的人未始不会忘其可悲而为之一笑。

伯子聪明而有文名,通晓事物的更迭变化,如能尝试着在读书的余暇,登上这座山眺望一下,或许看到那些景象而有如我前面所说的那样的想法,姑且拿来体味体味,或许也能为之一笑吧?

6.【2020-1杨浦】

泉石膏肓记

杨万里

①绍熙壬子九月十六日,予以废疾至自金陵,因念平生无它好,独好泉石,而故居乃土山,安所得石?

忽乡友王信臣及其犹子①子林艘永新怪石以遗予,予喜甚,曰:

“子犯所谓‘天赐’者。

”亟召匠,饤饾②为假山。

友人王才臣见之,谯予曰:

“先生居真山而又为假山,将谁绐?

”予笑曰:

“予敢绐人耶?

聊自绐耳。

”才臣曰:

“有石而无泉,非缺欤?

”予偶思去假山三十步而近,旧有一泉而堙,即命浚焉。

泉洌以猛,因接筒引之。

又于假山之前十步之间,甓一小方池,深尺,广五之,泥与泉其深各半,植以芙蕖,杂以藻荇,每疏泉自筒入地中,伏之假山之趾,仰而出于石罅,闭而激之,则为机泉,喷珠跃玉,飞空而上,若白金绳焉,与假山相高比。

开而迭之,则为流水。

其将至也,若哽若咽引,若嗔若叱驯,然后淆然而上,决决而流心钊,流而入于池,其流有文利,其入有声。

顷刻之间,通塞万变,观者四顾,莫测所来。

予因生致小鱼善游而喜浮□,畜之池二十许尾,先十后十,每浮而出也,后者不先夫先者,若“徐行后长者”之为者,余固异之。

其始畏人,不浮,人至则隐于荷盘荇带之下,去则显。

其后渐与人习,圉圉洋洋若与人为玩;

既而复隐,若耻以身供人之玩者,予益异之。

予间以食食之,每食至必出,久之若疑夫食之饵己者,复不出,予益异之。

因命其泉石之上小轩曰“泉石膏肓”。

②或曰:

“膏肓之疾,医缓③云不可为剖,后世乃有法可艾也。

”予曰:

“膏肓,有法可艾也;

泉石膏肓,无法可艾也。

有法可艾,予亦不艾也!

”一笑而书之。

[注①犹子:

侄子。

②饤饾:

比喻堆叠、杂凑。

③医缓:

泛指良医。

21.可填入第①段□处的虚词是( 

A.也 

B.者 

C.矣 

D.焉

22.作者与王才臣对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王才臣因为误解作者本意,直言作者弄虚作假。

B.作者如实相告,自己所为不是欺人,而是自欺。

C.王才臣不仅理解作者的癖好,也深知泉石之趣。

D.王才臣是难得的诤友,作者有知错能改的雅量。

23.阅读第①段画线句,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泉水之趣的。

24.文章围绕“泉石膏肓”,层层展开,请对此加以分析。

21.B(定语后置的标志)(1分)

22.C(3分)

23.视觉/比喻:

白、清澈、色彩,听觉/拟人:

多变、错落、丰富、琳琅、杂(4分)

24.泉石膏肓的内涵是爱得深/爱得无可救药/极度喜爱等,文章先直抒胸臆“独爱泉石”,描写了泉石之趣,最后写了小鱼尊长、有耻辱感、不受诱惑,以鱼之品格自况,丰富了作者在泉石之趣中的寄寓。

7.【2020-1普陀】

送陈经秀才序

①伊出陆浑①,略国南,绝山而下,东以会河。

山夹水东西,北直国门,当双阙。

隋炀帝初营宫洛阳,登邙山南望,曰:

“此岂非龙门邪!

”世因谓之“龙门”,非《禹贡》所谓导河自积石而号龙门者也。

然山形中断,岩崖缺呀,若断若鑱。

当禹之治水九州,披山斩木,遍行天下,凡水之破山而出之者,皆禹凿之,岂必龙门?

②然伊之流最清浅,水溅溅鸣石间。

刺舟随波,可为浮泛;

钓鲂捉鳖,可供膳羞。

山两麓浸流中,无岩崭颓怪盘绝之险,而可以登高顾望。

自长夏而往,才十八里,可以朝游而暮归。

故人之游此者,欣然得山水之乐,而未尝有筋骸之劳,虽数至不厌也。

③然洛阳西都,来此者多达官尊重,不可辄轻出。

幸时一往,则驺奴从骑吏属遮道,唱呵后先,前傧旁扶,登览未周,意已怠矣。

故非有激流上下、与鱼鸟相傲然徙倚之适也。

然能得此者,惟卑且闲者宜之。

④修为从事、子聪参军、应之主县簿、秀才陈生旅游,皆卑且闲者。

□相与期于兹夜宿西峰,步月松林间,登山上方,路穷而返。

明日,上香山石楼,听八节滩,晚泛舟,傍山足夷犹而下,赋诗饮酒,暮已归。

后三日,陈生告予且西。

予方得生,喜与之游也,又遽去,因书其所以游以赠其行。

[注]①伊出陆浑:

伊水发源于陆浑县。

21.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先介绍伊水与龙门山的地理形势。

B.然后交代“龙门”这一名称的由来。

C.接着指出此龙门非《禹贡》中的龙门。

D.最后想象夏禹凿开龙门山缺口的过程。

22.第③段连用两个“然”字,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23.可填入第④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B.而 

24.这篇赠序“独辟蹊径,意味隽永”,请对此加以赏析。

21.D

22.第一个“然”由上文伊洛胜景令人数至不厌转入达官之游的无趣,第二个“然”由此再转入惟卑微闲适者能得山水真趣。

连用两个“然”字转折过渡,文气纾徐,曲折有致,使两者游山结果的对比更为突出,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富贵庸俗者的不屑,对闲雅适意之游的自得。

23.A

24.作为一篇赠序,本文没有直接赠言表达惜别劝勉之意,而是用大半篇幅浓墨重彩地描写伊洛山水胜景和偕友游赏的惬意,以达官游山的热闹无趣映衬出自己和陈经等友人游山时的闲适之乐,和淡泊自守、闲静高雅的知己俯仰天地间的愉悦跃然纸上,暗含人格道德上的期勉。

文末淡笔点染与陈经之间情意相投、自然融洽的友情,含蓄婉转地表达临别留恋之意,独出机杼,余味绵长。

8.【2020-1长宁、金山、嘉定】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唐)柳宗元

①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可以有为也。

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

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②永州实惟九疑之麓。

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

有石焉,翳于奥草;

有泉焉,伏于土涂;

蛇虺①之所蟠,狸鼠之所游。

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③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

望其地,且异之。

始命芟其芜,行其涂。

积之丘如,蠲之浏如②。

既焚既酾③,奇势迭出。

清浊辨质,美恶异位。

视其植,则清秀敷舒;

视其蓄,则溶漾纡余。

怪石森然,周于四隅。

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

乃作栋宇,以为观游。

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

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