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4566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1、你认为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

为什么?

2、叫结晶。

海水“晒盐”属于结晶

学习诊断:

1、下列是海水晒盐的流程图,选择恰当的答案,把名称填入空格内。

流程图:

→→

 

(供选答案:

A、结晶池B、蒸发池C、粗盐D、母液)

2、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

A、搅拌与振荡B、水量的多少C、温度D、溶质形状

3、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下列关于它的理解正确的是()

A、100克水中溶解了31.6克硝酸钾固体达到饱和

B、20℃时,100克水中能溶解31.6克硝酸钾固体

C、20℃时,31.6克硝酸钾固体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

D、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1.6克硝酸钾固体

小结:

(1)混合物的分离:

把混和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叫混合物的分离。

过滤和结晶是最常见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2)过滤和结晶的比较

过滤

结晶

原理

溶剂、溶质的分子或离子能透过滤纸,不溶性固体不能透过滤纸而留在滤纸上。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同,使一种物质先结晶。

适用范围

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或除去混合物中的不溶性物质

从溶液中得到溶质或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

方法

用过滤器进行过滤

蒸发结晶、降温结晶

例子

粗盐提纯

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物

第三单元第二节《海水“晒盐”》

(1)训练案

1、.在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利用海水晒盐

B.

用干冰人工降雨

C.

公交车使用天然气作燃料

D.

利用风力发电

2.氯化钠是重要的盐.下列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中,使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的滤液全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氯化钠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在水中解离出自由移动的Na+和Cl﹣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

3、二十一世纪是海洋开发与利用的世纪,我市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形成新的发展格局,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是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1)海水晒盐:

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到一定程度时,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粗盐,剩余的液体称为母液(也称卤水)。

1L海水在逐渐浓缩过程中不断析出的盐的种类和质量(单位:

g)关系如下表所示:

海水密度(g/mL)

CaSO4

NaCl

MgCl2

MgSO4

1.20

0.91

1.21

0.05

3.26

0.004

0.008

1.22

0.015

9.65

0.01

0.04

1.26

2.64

0.02

1.31

1.40

0.54

0.03

I、海水晒盐是(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包含蒸发、等过程。

II、若得到纯度较高的粗盐和含浓度较高的卤水,卤水的密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原因是。

(2)海水制镁:

海水晒盐后,以其母液(卤水)和贝壳(主要成分是CaCO3)为原料制镁,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I、步骤①所加的碱应该是(选填“氢氧化钠”或“石灰乳”),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要验证镁、铁、铜的活动性顺序,选择铁丝后,还要选择、两种溶液。

II、Mg(OH)2加热分解生成MgO和H2O,MgO是高熔点的化合物,某些阻燃剂(阻碍燃烧的物质)的有效成分是Mg(OH)2。

你认为Mg(OH)2能够阻燃的原因可能是(选填序号)

A、Mg(OH)2分解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的氧化镁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了空气

C、生成的水蒸气降低了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

D、反应因吸热降低了环境温度,使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限时作业

1.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

得到食盐B.利用海风降温析出食盐晶体

C.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D.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2.小红同学为证明某硝酸钾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设计了以下方案。

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A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溶液B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给溶液加热,直至有硝酸钾晶体析出D.给溶液降温,直至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3.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解溶质的量一定达到了最大值

D.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4.在一次课外实践活动中,小明想使一杯某温度下的氯化铵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他采取的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A.加水B.不断搅拌

C.升高温度D.加

氯化铵晶体

5.常温下,将少量生石灰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静置后,待其恢复到室温时,关于所得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质量不变B.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溶剂质量不变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

6.室温下,向20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20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2g固体未溶解,再加入20mL水后,固体全部溶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B.加入固体搅拌后得到的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得到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得到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7.下列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正确的是()

A.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降低温度看是否有溶质析出

B.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蒸发水分看是否有溶质析出

C.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继续加同种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D.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继续加不同种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8.常温下,将少量生石灰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静置后,待其恢复到室温时,关于所得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质量不变B.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

C.溶剂质量不变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

9、从海水中提取盐的方法主要为_________.海水晒盐属于______结晶.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日常生活中分离混合物的经验,也初步了解了海水“晒盐”。

但学生对海水“晒盐”的了解还不够系统,也不十分清楚其的用途与其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使其将自己对海水“晒盐”的方法及其用途的认识逐渐清晰、系统、深入,进而产生学习有关海水“晒盐”知识和生产知识的积极心态。

由于教学内容需要大量丰富的信息素材,让学生学会网上搜索、查阅资料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采用学生喜爱的网上交流和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有更多地机会表现自己,开展合作学习。

教学中侧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网络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2)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撰写小论文,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采用学生分组合作的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利用已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效果分析

本节课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不高,教学、学习的效果重点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落实“过程与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学习过程中总体效果非常好!

主要是灵活地应用了多种学习方式,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组织了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1.多媒体的应用和化学实验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探究能力。

利用大量的图片信息和视频材料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展示海水“晒盐”的过程,也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帮助学生加深对海水“晒盐”的认识。

2.小组合作学习加强了交流讨论、展示交流,全班同学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角色扮演活动带来笑声的同时,也引起更深层次的思考,从方法和情感层面获得加强和熏陶。

3.课后安排了一些学生活动,以激发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及升华科学情结,学生课下通过调查撰写小论文,扩大了学习成果。

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海水“晒盐”》情境的入手,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配合实物照片介绍了海水“晒盐”的流程作为理解“结晶”等概念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方法的内容载体,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食盐早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在生活中已不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将粗盐提纯,目的是向学生介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并渗透从混合物中提纯和分离物质的思想和方法。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2.认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学会运用调查研究等多种手段查找资料,并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加工有关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日常生活中海水“晒盐”等事例,进一步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重点:

海水“晒盐”流程和应用。

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实验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9、从海水中提取盐的方法主要为_________.海水晒盐属于______结晶

《第三单元第二节海水“晒盐”1》

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动手,亲自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

同时也能开发学生智力,让他们积极的动手、动脑,大胆地去思索、探讨、创新,使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积极的参与者,是认识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有人说:

“智慧之花是开在手指上的。

”可见多动手操作,能发挥学生的思维,达到创新的目的。

现代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强调:

“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粗盐的提纯,学生的兴趣是比较浓厚的。

本节教材内容较少,也比较简单,主要目的是通过粗盐的提纯向学生介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锻炼学生的探究操作技能。

在教学中我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粗盐提纯的步骤,而是通过分组讨论、交流讨论结果、分组实验、交流实验结果、学生评议,提出疑问等具体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学生们发挥各自的潜能,摆出了实验结果,这是老师没有束缚学生的手脑所收到的成效。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过滤、蒸发等实验基本操作知识,也有了有关酸、碱、盐和溶液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来学习粗盐的提纯,通过对常见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实验知识的复习巩固,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所以在教学设计上也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验,练习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对于工业上用化学沉淀法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内容,学生在前面尽管学习了酸碱盐的有关知识,但涉及到离子除杂的多种形式,这部分内容学习起来的难度较大,也可以视学生的学习情况而降低教学要求,将这部分内容放在本单元探究活动中进行拓展。

课标分析

《海水“晒盐”》第一课时是《身边的化学物质》一级主题中的《水和常见的溶液》二级主题中的内容和《物质构成的奥秘》一级主题中的《化学物质的多样性》二级主题的内容,这两部分内容的整合。

一、课标要求:

1.了解海水“晒盐”的原理和流程,认识海水“晒盐”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初步建立“混合物”分离方法的化学观念。

知道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方法,能得到适合人类不同需要的物质。

二、活动与探究建议:

1交流有关日常生活中有关海水“晒盐”,利用互联网或其他途径收集有关海水“晒盐”流程和用途的资料。

2实验: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三、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1海水制盐

2海水的成分以及海水“晒盐”的发展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重视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

结合生活经验或设计实验探究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并比较海水“晒盐”。

在实验探究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