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制定要求.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4446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标准制定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课程标准制定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课程标准制定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课程标准制定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课程标准制定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标准制定要求.docx

《课程标准制定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标准制定要求.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标准制定要求.docx

课程标准制定要求

 

镇江高专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

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

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

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人

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一)体现职业性原则

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进行编写,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不能只凭编写人的主观想象,或只依据某一教材进行编写,更不能将教材的目录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纲。

(二)突出能力原则

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习成果。

突出能力就是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要将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着眼于探索建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

(三)可学习性原则

“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1

 

(四)规范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力求文字严谨、术语规范、简明扼要,公共基础课等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可对统一格式进行调整。

(五)可操作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任课教师参照执行。

(六)创新性原则

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约束,构建适合现代职教理念的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

二、课程标准的制订程序

1.课程标准的制(修)定由课程所属系(部)负责,在教研室主任

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

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

目标和培养规格;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

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要在实

践专家研讨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由相应专业的专、兼职教

师组成的课程开发组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完成课程标准设计工作。

2.课程标准应由对课程有研究、直接从事课程教学的教师负责

起草,教研室负责组织相关教师、企业技术人员,集体讨论修改,形

成课程标准初稿。

系(部)组织由行业企业专家、技能能手参加的课

程标准审核专家组对课程标准初稿论证审议后,系(部)主任审批签

字报送教务处备案(以专业为单位按以理论课程、理实一体课程和实

 

2

 

践课程顺序装订,包括封面、目录、内容等,公共课由所属系部负责

报送。

)学校发文公布。

3.教务处应就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要求进行宏观指

导,对需要统一的部分,做出明确规定,协调公共课和专业课之间,

各系(部)之间的关系,确保制订工作顺利进行并达到质量标准。

三、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及格式

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开设的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环节),

均应制订课程标准。

不同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及格式要求参见附件

一、附件二、附件三。

四、课程标准的执行和管理

1.课程标准是学校具有法规性质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必须严

肃认真执行。

各教研室要认真依据课程标准,选用教材或编写教材,

建设课程教学资源,组织实施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学校各部门要为

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各教学环节的进行提供必要的条件。

2.任课教师应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任课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在执行课程标准时,在保证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许根据当

时的培养要求和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灵活性。

各教研室在

执行课程标准遇到问题应及时向系主任和教务处报告,研究并妥善解

决。

3.各教学单位和教务处应对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组织经常性检

查,学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时,将课程标准执行情况列入检查

内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课程标准的完善与优化须经过多次实践检验和修正。

科技和

经济发展及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也要求适时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3

 

教研室对课程标准进行较大幅度调整时,应向系(部)提出修订申请。

课程标准的修订原则和程序与制订的要求相同。

五、制订课程标准应注意的问题

1.课程标准应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

专业培养目标是通过讲授

一门门课程来实现的,课程标准必须充分反映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

相一致。

如课程标准脱离了培养目标,也就失去了意义。

2.应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培养纳入课程标准。

在人才培养上,

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是新时期具有时代特征的

教育理念。

因此,课程标准不能只规定知识和能力标准,而应将素质

培养特别是职业素质培养纳入课程标准之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的同时,要融入相应的素质教育内容以及应该达到的具体要求。

3.课程标准应该是合格标准,而不是选拔标准。

课程标准的制

定不应过分强调选拔与淘汰,而应强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课程标准应理解为课程的基本要求,应有一定弹性。

为学生提出一个基本能达到的学习要求,使其在个性上能得到一定张扬。

4.课程标准应面向未来。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及其技术技能结构,应随着市场的发展不断调整和深化。

适应未来的课程,必定是综合考虑现在和未来需要的课程,是把发展潜在能力与获得技能结合在一起,体现行业主流技术、核心技术,介绍行业的先进技术、未来技术的课程。

5.课程名称要规范,不能随意简写,要区别教材名称与课程名称的关系,不要使用教材名称作为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附:

课程标准制订参考格式

二○一二年五月十六日

 

4

 

附件一“理实一体”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红色内容是对项目

 

的说明,不要保留)

 

××××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

授课系(部):

学分学时:

编写执笔人: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

审核日期:

系主任审定签字:

审定日期:

1.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

 

1.1课程定位与作用

课程的定位:

课程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

作过程的课程,,

课程的作用:

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此处应阐明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性质和作用,具体要

体现:

课程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

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要起什么支撑或明显的

促进作用。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前导课程、后续课程)等。

1.2课程设计基本理念

主要是指导性的思想观念,要体现以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与

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理念,充分体现职业性、实

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按照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

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

定良好的基础。

1.3课程设计思路

结合先进教育理念及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参照职业岗位实际

工作任务具体要求,阐述课程总体设计的基本思路,包括课程框架的设计、教

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及教学项目的选取、教学资源的利用等。

 

5

 

要将组成课程的每一教学单元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尽量按照相应的专项能

力在实际职业工作中出现的频度、内容的难度和要求掌握的程度进行排序。

序的原则是:

将专项能力中频度高和要求掌握程度高者所对应的教学单元确定

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低的转化为一般要求;将难度高的专项能力所对应的教

学单元定为教学中的难点。

可以结合专业提出有专业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例如:

针对行业特点,设

计学习情境,实施“课堂+景区”、“课堂与车间合一”教学模式,以真实项目

为导向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等。

2.课程目标

 

参照行业企业、职业岗位标准和技术要求确定本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用具体、可校验的语言,准确描述课程实际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要得到的职业能力培养提出明确的要求。

课程工作任务目标(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完成的哪些具体工作任

务,对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1),,

 

(2),,

(3),,

,

职业能力目标(突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培养要求,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方面入手。

要深化对职业能力的理解,既要重视外显化、行为化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要求,又要重视职业能力的内隐性、过程性、动态性。

(1),,

(2),,

(3),,

,

 

3.课程内容设计与要求

3.1课程内容

 

6

 

按照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相应职

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3.2学习情境设计

建议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表

述对能力的要求,具有可操作性。

按“了解、基本了解”、“理解、基本理解”、

“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写明课程对知识的基本要求。

学习情境情境1:

参考学时

1.,,

主要

2.,,

学习

3.,,

目标

,

 

工作任务

 

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子情境名称

参考

学习目标

学时

1.1,,

1.2,,

,

4.课程实施

4.1.教师基本要求

对“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

对专任教师的教师资格、行业企业工作经历、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

的要求;

对兼职教师的行业企业相应工作岗位年限、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

要求。

4.2.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7

 

校内实训基地条件要求:

课程对校内生产性或物理仿真(实物模拟仿真)、

半物理仿真(混合仿真)和计算机仿真(数字仿真)实训基地条件的要求,主

要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媒体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条件要求:

课程对校外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工学结合、社

会资源等。

4.3教学方法建议

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需要,如何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讲授法、引导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

4.4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教学评价和考核中贯彻能力本位的理念。

变单向教学评价为多元评价,将

静态教学评价变为动态评价;变学生被动应对考试为主动参与考核,将结果式

考核变为分阶段分层次的过程考核。

在设计教学考核方式时,不再简单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和单一的期末考试等

做法,推行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通过项目考评、产品考评、过程考评、

报告考评、知识考评等,逐步实现形成性评价和中介性评价相结合,要对知识

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

针对工学结合的学习领域课程,可采用企业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

结合的方式进行。

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