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冲刺资料各模块答题模型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语文冲刺资料各模块答题模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冲刺资料各模块答题模型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琢(zhuó
)磨:
雕刻和打磨琢(zuó
思考;
思索
数(shǔ)九寒天等衰(cuī):
等次偌(ruò
)大
一模(mú
)一样根茎(jīng)叶矩(jǚ)形
勾股弦(xiá
n)拉(lá
)家常唠(lá
o)叨(dāo)
勒(lè
)索沙漠绿洲(非“州”)
拔来报(fǜ)往果实累累(lé
i)绯(fēi)闻
便(bià
n)宜行事生肖(xià
o)挫(cuò
)折
鱼鳔(bià
o)准噶(gá
)尔
秘(bì
)鲁炽(chì
)热通缉(jī)
字形:
财务科协奏曲暴发户中西合璧一炷香
皇天后土察言观色关怀备至水蒸气
通缉犯形迹可疑(含贬义)行迹不定明信片
旋律震耳欲聋振聋发聩度假村
百尺竿头长年累月委曲求全舶来品
押韵=压韵收服=收伏故伎重演=故伎重演
交叉学科按迹循踪谈笑风生挖墙脚
攻城略地金碧辉煌班师回朝寒暄
关心备至倍感亲切备受欢迎艰苦备尝宣泄
各界人士火山爆发英雄辈出貌合神离编纂
声音洪亮钓鱼竿黄粱梦拾人牙慧震撼
装潢解铃还须系(Xǐ)铃人涣然冰释深邃
独当一面百尺竿头焕然一新随声附和蛰伏
嘘寒问暖气喘吁吁病入膏肓犯而不校鞭挞
好高骛远功亏一篑融会贯通按部就班
自行其是一筹莫展勉为其难美轮美奂
经络平心而论痉挛熨帖徇私
第二部分:
成语使用
n)宜行事:
可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办法进行处理
优哉游哉:
形容悠闲自得的样子
甚嚣尘上:
形容对某事议论纷纷
并行不悖:
指同时进行而不违背
闪烁其词:
形容说话躲躲闪闪,吞吞吐吐,不肯说出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景(yǐng)从云集:
形容众人纷纷追随相应
明火执仗:
多只公开抢劫或做坏事
闻过则喜:
形容虚心接受意见
文以载道:
旧指儒家思想,后泛指各种道理。
文章是用来说明道理,表达思想的。
雷厉风行:
形容做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也比喻政事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
平铺直叙:
既可形容说话或写文章平平淡淡,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贬义);
也可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加修饰,直接简单地说出自己的意思(褒义)
平风秋色:
比喻双方各得一半;
也比喻双方平手,不分上下。
如虎添翼:
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
沙里淘金:
既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
巧夺天工:
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为精巧
鬼斧神工:
形容建筑雕塑等的技艺精巧
左右逢源:
比喻做事得心应手,也比喻办事圆滑。
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耸人听闻:
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
老生常谈:
今指很平常的老话。
陈词滥调:
陈旧而不切合实际的话
天马行空:
比喻才华横溢,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也比喻言论空泛,不着边际。
无所不至:
①没有什么不去做,含贬义②无处不到,指所到的范围广③没有什么做不到,指极其周到完备
妄自尊大:
狂妄自大,无视他人
夜郎自大:
有闭关锁国,孤陋寡闻之意
移樽就教:
端着酒杯到别人跟前一起喝酒,一以便求教。
泛指主动向别人请教。
附庸风雅:
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画蛇添足:
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敬谢不敏:
表示对某事不愿接受或能力不够,只好谢绝,多用自谦。
萍水相逢:
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对的,多表示轻视或不同意。
不以为意:
认为无需介意,表轻视,不放在心上。
出人意表:
意料之外,出乎人们意料之外,指不同寻常。
龙飞凤舞:
①形容山势蜿蜒起伏,气势磅礴②书法笔势生动活泼。
目无全牛:
比喻技艺高超。
也比喻洞察事理,办事精熟。
不孚众望:
不能使群众信服。
扬汤止沸:
比喻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
釜底抽薪: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坐而论道:
指空谈大道理而不见行动。
二一添作五:
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珠算口诀),借指双方平分。
苦心孤诣:
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无可厚非:
不可过分指责。
胸无城府:
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
粉墨登场:
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盖棺定论:
指人的是非功过只有到生命完结以后才能做。
鱼目混珠:
比喻以假乱真。
坐地分赃:
指匪首或窝主不亲自去偷窃,强劫,坐在家中分取同伙偷来的赃物。
纸醉金迷:
形容沉醉于富丽的环境。
也形容奢侈豪华的生活。
洛阳纸贵:
形容作品精妙,风行一时,广为流传。
炙手可热:
比喻权势很大,气势很盛。
涣然冰释:
比喻疑虑误会完全消除
投鼠忌器:
比喻欲除恶,因有所顾忌而不好放手干。
浮光掠影:
比喻匆匆看一下,观察不细,印象不深。
振振有辞:
形容自以为有理而说个不停。
欲盖弥彰:
想要掩饰真相,反而暴露得更明显
翻云覆雨:
形容人反复无常或经常玩弄手段。
铤而走险:
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今是昨非:
现在是对的,而过去错了。
带有悔悟的意思。
正本清源:
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云谲波诡:
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不甚了了:
模模糊糊,不十分了解。
不绝如缕:
比喻形势极其危急,就想要断了的线一样。
也比喻声音等细微,但为中断。
师出无名:
出兵没有正当理由。
也指做事没有正当理由。
暗送秋波:
原指暗中眉目传情。
后引申为献媚取宠,暗中勾搭。
具体而微:
形容大体具备,只是规模小了些。
国色天香:
原指牡丹花香色不凡,后多形容容貌美丽。
妙手回春:
形容医术高明,能使病危者痊愈。
微不足道,不足挂齿都可以强调微小的不值得提起,以及对事物的轻视,形容没有价值和意义。
微乎其微侧重于量小或少。
等量齐观:
把没有差别的事物不加以区别地同等看待。
空谷足音:
比喻极其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望尘莫及:
远远望见前面人马扬起的尘土,觉得自己赶不上。
比喻远远落后,相差甚远。
上下其手:
指暗中勾结,玩弄手法。
严阵以待:
比喻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
风流云散:
比喻原常相聚的人四下离散。
不情之请:
不合情理的请求。
用作谦词。
引而不发:
比喻做好准备,待机行事。
比喻善于启发引导或善于控制自己。
百无聊赖:
指思想感情没有依托,精神空虚无聊。
侧目而视:
心存畏惧,不敢正视,斜着眼睛看。
也指愤怒或不满地看。
洋洋洒洒:
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多而流畅。
也泛指其他事物连续不断。
体无完肤:
形容遍体鳞伤或事物破坏得厉害也比喻被批驳的一无是处。
水落石出:
真相暴露(贬义)。
风起云涌:
比喻许多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义不容辞:
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指理应接受。
顺水推舟:
比喻顺这某个趋势或乘着方便说话做事。
叹为观止:
赞叹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安步当车:
把慢步行走当做坐车。
概莫能外:
全都如此,没有例外,都在所指范围内。
山高水长:
比喻人品德高尚,影响深远。
也比喻情谊或恩德深厚。
因人成事:
指人平庸无能,不能独立担当重任(中性)。
趋之若鹜:
指很多人竞相追逐某一事物。
多指攀附权贵。
天花乱坠:
形容说话巧妙动听。
多指虚妄,不切实际的。
罚不当罪:
多指处罚过重。
(贬义)
泥沙俱下:
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长夜难明:
比喻反动统治下的黑暗岁月。
师心自用:
指过分坚持自己的想法,自以为是。
首鼠两端:
形容在两者之间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表里山河:
形容地势险要。
各行其是:
指思想不统一,行动不一致。
一团和气:
多指无原则地一味讲求和气。
连篇累牍:
形容篇幅多,文辞冗长。
不二法门:
独一无二的道路或方法。
不忍卒读:
用以形容诗文悲惨凄凉,不忍心读完。
溢美之辞:
过分吹嘘的话语。
如坐春风:
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
想入非非:
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玄虚境界,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
也比喻胡思乱想。
三缄其口:
形容说话极为谨慎,不肯轻易开口。
穷形尽相:
形容刻画得极其细致逼真。
尸位素餐:
空占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求全责备:
只对人或是要求完美无缺。
半斤八两:
(半斤即八两)形容两者不相上下,彼此一样。
泥足巨人:
比喻实际非常虚弱的庞然大物。
出言无状:
说话超越本人的身份地位,十分放肆,没有礼貌。
五风十雨:
形容风调雨顺。
大浪淘沙:
比喻在激烈的竞争中经受考验,筛选。
感同身受:
心里很感激,就像自己亲身受到恩惠或好处一样。
多用来代别人向对方表示谢意。
大而化之:
原指光大道德并能融会贯通。
后用来形容做事不细致,不谨慎。
泾渭不分:
比喻好坏不分,善恶不分。
特别添加:
①不刊之论/不易之论:
都有“不能改变”之意。
前者强调言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
后者重在强调言论内容正确,不可改变。
②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均可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
但后者还多用于形容东西突然消失。
③如虎添翼/为虎添翼:
前者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
后者比喻帮助恶人,增加恶人势力。
④瑕不掩瑜/瑕瑜互见:
都表示同时具有优点和缺点。
前者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
后者比喻有缺点也有优点,优缺点没有主次之分。
第三部分:
标点运用
高考标点只考以下六个考点
1直接引和间接引(引号内的逗号、句号,引号外的逗号句号)
2冒号和破折号及双破折:
都具有解释说明引出说明内容的作用,但是冒号可以引出多个分句即可以引出多个说明对象,破折号只能引出一个。
3分句的三层关系(顿、逗、分)。
4书名号和引号(书名号只能用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歌曲戏剧名、图画,引号其余用引号加强注释)。
5括号的使用(句中括号和句外括号)。
6连续问、选择问句、带疑问词的陈述句。
第四部分:
病句修改
高考病句只考以下六个考点
1语序不当
2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或赘余
4结构混乱
5表意不明
6不合逻辑
解题技巧:
病句按整体分为两类:
一类是语义错一类是语法错
先通读,如果能直接判断的就是语义错。
不能即用语法分析法勾画辨析。
要明确掌握语法符号分析的方法:
主谓宾定状补
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
第五部分:
小阅读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命题角度下列对文中某一概念的理解,正确(错误)的一项是。
答题步骤第一步:
细读文章,锁定答题区间。
第二步:
将选项内容与原文一一对应,找出选项内容与原文相关内容的区别,把握住概念的本质。
第三步:
找到正确(错误)的选项,代入原文进行验证。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命题角度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符合(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勾画(读原文、读题干、读选项。
)第二步:
对照(联系原文相关信息对照选项。
)第三步:
分析(分析题干中的设题陷阱。
)要特别注意各个选项是否存在以下歪曲原文信息的现象:
漏掉信息,以偏概全。
因果倒置,主客互换。
未然已然,信息有变。
无中生有,查无实据。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答题角度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正确)的一项是。
结合原文内容,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答题区间。
第二步:
从原文中提炼相关内容,进行整合。
第三步:
看选项概括得是否准确得当。
答题技巧:
抓各段中心句。
注意抓住各自然段的中心句,而这些句子一般在段首或段尾。
抓过渡句。
研究标题、头尾。
综合段落大意。
注意关键词语。
要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意义相近的词语。
第六部分:
诗歌鉴赏
一、炼字型
1、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2、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意境型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
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分析句意型
这句诗好在哪里?
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
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分析主旨型题
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
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
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六、分析技巧型题
1、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
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
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
表现手法:
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
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七、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1、提问方法:
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
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①概述诗句的内容。
②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八、分析形象型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形象的特点。
诗歌形象考查涉及两方面:
一是人物形象,如爱国者、羁旅者、隐逸者等;
二是景物形象,如山川、湖泊、花卉等。
①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形象特点,如忧国忧民、壮志未酬。
②结合诗歌中的具体语句进行分析,及阐释为什么是这种特点。
③分析形象的作用。
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表达诗歌主旨有什么作用。
特别添加
﹑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意象):
鉴赏人物形象有三个方面:
人物性格特点、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鉴赏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肖象、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环境背景、身世来判断体察人物形象。
意象的鉴赏主要有三个方面:
了解意象的特征,借助特征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借助意象分析体会诗歌的意境。
意境是诗歌中意(情志理)与境(事物和画面)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语言风格:
质朴自然: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清新明快:
“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绚丽华美:
柳永《雨霖霖》;
含蓄隽永:
胡令能《咏绣障》;
形象简练: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语言评价常用术语。
朴实无华、通俗易懂、质朴自然;
淡雅清丽、清而不淡、清新明快、新颖别致;
浓墨重彩、艳丽华美;
含蓄蕴藉、含蓄隽永;
精炼传神、惟妙惟肖、绘声绘色、生动活泼、穷形尽相;
幽默风趣、粗犷豪放、苍凉雄健、缠绵哀怨、悲怆幽怨、声韵和谐。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主要指结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1)诗歌的结构:
先叙后议、先景后情、、卒章显志;
(2)诗歌的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细节的选取和白描手法,色彩的配合和渲染;
(3)诗歌的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对偶、设问、引用(用典)。
、诗歌的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映衬烘托,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直抒胸意,赋比兴,象征,借古抒怀与借古讽今,铺垫,欲扬先抑。
、评介比较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情操和政治倾向等。
(2)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感时伤世;
建功立业、咏物述志;
亲情、友情、爱情、乡亲;
生活真谛、人生哲理。
(3)评价比较常见的方法:
读标题和注释把握思想内容相关的信息;
读作者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诗歌思想内容产生的原因;
读艺术手法(诗眼意象意境典故)分析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表达方式及效果。
诗眼,诗中最精炼传神的字,或揭示体现全诗内容的一个词。
读情感综合把握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七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一)、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答题程式
【备选术语】开头语段的作用:
开篇点题,统领全文;
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结尾语段的作用:
总结全文,归结主旨;
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
卒章显志,点明题旨;
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
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
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等等。
(二)、文中内容有什么作用答题程式(赏析文中重要的语句或如何理解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
【解题思路】首先确认指定内容在文本中的位置,然后分析它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议论、叙述还是描写,使答案更有针对性,如属议论文体中举例论证,答题思路则可概括为“论点+作用”,具体事例一般有“丰富内容,突出中心,增强说服力的作用”。
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
弄清楚承上启下的具体内容,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一致,那么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或烘托、铺垫)。
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
答题时就应注意从思想内容和结构上两个方面入手。
1、从“思想内容上”入手:
(1)联系本句的含义。
(2)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
(3)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特征)与作者的态度、感情。
(4)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
2、从“结构上”入手:
【备选术语】结构上的作用如:
A、开头段:
开篇点题:
渲染气氛;
埋下伏笔;
设置悬念;
为下文作铺垫;
总领下文;
统摄全篇;
开门见山;
上下文形成对照;
奠定基调;
揭示主题。
B、中间段:
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
总结上文;
铺垫蓄势;
详略结合;
充实内容
C、结尾段:
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照应开头;
呼应前文;
画龙点晴;
升华感情;
卒章显志;
含蓄有余味;
寄托作者感情。
使结构首尾圆合;
言已尽而意无穷。
(三)、修辞手法作用题答题程式
【解题思路】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
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排比、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反语、设问、反问(或反诘)、借代、反复等。
其次,结合语句分析其具体作用。
【备选术语】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化无形为有形。
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生动形象,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
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
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附:
引号的作用:
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破折号用法:
提示、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