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3056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

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

性好人伦,勤于长养。

领南郡太守。

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

中从事。

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亮留镇荆州。

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

“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先主曰:

“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

“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

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人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

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

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

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

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

”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

“今日之会,可谓乐矣。

”统曰:

“伐人之国而以为欢,

非仁者之兵也。

”先主醉,怒曰:

“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

卿言不当,宜速起出!

于是统逡巡引退。

先主寻悔,请还。

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

先主谓曰:

“向者之论,阿谁为失?

”统对曰:

“君臣俱失。

”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

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拜统

父议郎,迁谏议大夫。

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

蜀书·

庞统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阴选精兵,昼夜兼道 

 

阴:

暗地里 

B.大军卒至,一举便定 

卒:

通“猝”,突然

C.闻数有笺谏璋 

数:

多次 

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 

谢:

推辞

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庞统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①性好人伦,勤于长养②今因此会,便可执之③并使装束,外作归形

④先主痛惜,言则流涕⑤阴选精兵,昼夜兼道⑥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20岁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最好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B.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由其选择。

C.杨怀、高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

D.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坚持原则,不向刘备道歉。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①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

译文:

②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6分)

塞外杂咏①

林则徐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③,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释:

①这是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途中写的一首诗。

②笏,古代大臣朝会时所拿的手板,长方形。

③琼瑶:

美玉。

⑴请简析首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2分)

答:

⑵简析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4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押赴西伯利亚的犯人起程了。

那正是天气炎热的七月,街上差不多一片荒凉,少数几个过路人在路边阴影里走着。

有的犯人经不起烈日照晒,当场中暑倒毙了。

聂赫留朵夫一路为犯人恶劣的处境四处奔波说情,他几乎成了犯人的袒护者。

(《复活》)

B.住在圣母院里,爱斯梅拉达重新恢复了希望。

一天早晨,她走到屋顶边上,从圆形

圣约翰教堂的尖顶上方俯视广场。

她看到了她朝思暮想的弗比斯正勒马驰过广场。

于是她请求卡西莫多去找弗比斯,可是弗比斯用大马靴踹了卡西莫多一脚,策马远去。

(《巴黎圣母院》)

C.吴荪甫是一个野心勃勃的资本家。

事业上,他曾略施小技,就挤垮了朱吟秋的丝厂,

又组建了“益中公司”,一口气吞并了8个日用品制造厂。

在家里,他和妻子虽貌合神离,

感情不好,但他与赵伯韬生活淫荡腐朽不同,始终专注于他的事业。

(《子夜》)

D.觉民对琴低声说:

“琴妹,我们学堂明年暑假要招收女生。

”听到这消息,琴十分高

兴,说到时候要第一个去报名。

回家后,她找母亲商量,母亲的态度虽然让她很失望,但当她读了易卜生的《娜拉》后,又充满了希望,并写信给许倩如,表明白己的决心。

(《家》)

E.大个子拿侬长相难看,头脑简单,内心纯朴。

她在葛朗台家里起早贪黑,什么都干,

像一条忠心耿耿的狗那样保护主人的财产。

有时葛朗台也会怜悯地瞧着她说:

“可怜的拿侬!

”但在拿侬看来,主人的这种怜悯也是拿侬的全部幸福。

(《欧也妮·

葛朗台》)

8.简答题。

(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⑴具体说说《红楼梦》中林黛玉得知宝玉将娶宝钗和贾宝玉得知黛玉死后各有什么样的反应。

⑵《三国演义》中的徐庶是诸葛亮的挚友,却投了曹操。

请简述与此相关的故事。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

雍也》)

②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学而》)

⑴请简要概括孔子和有子对“仁”的看法。

⑵结合有子的言论谈谈儒家是如何看待“孝悌”的?

三、现代文及文本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准院士”为何沦落为“真流氓”

备受关注的“打假斗士”方舟子遇袭案告破,某大学教授肖传国等人被抓获。

据悉,肖传国认为方舟子学术“打假”使他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遂雇凶伤人。

此案将中国学术界的一些弊端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学者的道德底线沦陷。

肖传国将自己的“院士梦”破碎归咎于方舟子的“污蔑”,

并在方舟子被打后一再声称自己被诬陷,怀疑方舟子“报假案”炒作自己。

一个“准院士”,

面对学术质疑且申报“院士”不成,不是躬身自省,而是雇凶伤人,斯文之扫地,学者道德操守之沦丧可见一斑。

本来,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学术争鸣再正常不过,但时下很多学术争端,都有“君子动口又动手”的趋势一一周老虎事件中,为一张照片真假,专家有人头担保之论;

安阳曹操墓事件中,为一座坟墓真假,学者有“自我了断”之说。

学术之争成了意气之争和争强斗狠,道德伦理安在?

其次是学术的功利化。

方舟子遇袭一事,与其说受伤的是方舟子,不如说“受伤”的是学术。

本来,学术研究最需要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有一分成果说一分话,但结果呢?

“成果”漫天飞舞,“成就”遍地皆是。

但经方舟子这样秉持科学精神的人士一查,很多所谓的“成果”、“成就”,要么是泡沫化的自吹自擂,要么是瞒天过海的造假。

这种种学术不端行为,就是学术浮躁和名利化的典型表现。

再者是学术机制的扭曲。

此前的肖传国,已经集教授、博导、主任医师、973首席科学家等头衔于一身,头顶光环闪耀,但为何仍对“院士”头衔如此“孜孜以求”, 

以至于因方舟子质疑落选而勃然大怒、丧失理智?

为何他不是通过完善“肖氏反射弧”理论来消除质疑,而是企图再添一个“院士”头衔来获取“江湖地位”?

这是一个靠“头衔”发号施令还是靠学术成果说话的学术界?

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是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不如说是重“头衔”轻成果的学术体制将肖传国推向了悬崖。

再者,假如没有方舟子的质疑,肖传国就极有可能当选。

果真如此,我们的学术监管体系是不是形同虚设,以至于需要方舟子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

中国科学院院士可谓国内科学界的“金字塔尖”,如果肖传国这样的学者能如愿以偿地当选,可以想象学术伦理将遭受怎样的腐蚀和毁坏。

幸亏没有。

10.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方舟子遇袭不仅因为他学术“打假”,还因为他诬陷肖传国,并且“报假案”炒作

自己。

B.学术浮躁和名利化造成了种种弄虚作假的学术不端行为,在深层意义上也伤害了学术。

C.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使他在受到学术质疑时丧失理智,从而做出极端行为。

D.只有更多的方舟子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学术伦

理免遭侵害。

11.联系全文,简要概括方舟子遇袭案暴露出了学术界的哪些弊端。

(3分)

12.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学术之争”?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生长在历史中的青藤

①我此来绍兴,是拜谒青藤书屋,凭吊饱受世间苦难的明代文学艺术大师徐渭的。

②走进书屋大门,迎面是一个小小的冷清的园子。

园子尽头是一间后人重建的前后两室的老式瓦房。

前室正中悬挂着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和徐渭画像。

③眼前的书屋与徐渭自己所画的“青藤书屋图”已大相径庭。

徐渭的画上,是几间排列不规则的草屋,正如他在画上所题,“几间东倒西歪屋”。

而据他题词的下句“一个南腔北调人”来推断,徐渭的晚年直至去世都是在那几间草屋中度过的。

尽管书屋为后人重建,但确是在青藤书屋的故址上,这是毋须怀疑的。

书屋旁的小天井里,那十尺见方、徐渭所称“天池”的小水池还在,天池正中竖有一方形石柱,上刻“砥柱中流”四字,也是徐渭手笔。

靠墙,青砖砌成的花坛上,那一棵郁郁葱葱的青藤虽为后人补植,但在那同样的位置,徐渭手植的一棵青藤也确实蓊郁过。

倔强孤傲长于顽石之中而终年葱绿的青藤,正是徐渭的精神象征,无怪乎他以“青藤”作为自己的别号了。

④我在这徐渭狂啸过、痛哭过的青藤书屋里久久地低徊默想,一阵阵寒意透进骨髓。

这位旷世奇才,诗文书画俱佳的艺术大家,并非恃才傲物的狂狷之士,仅从他的《镜湖竹枝词》即可看出,他是热爱世俗生活的啊!

可世俗生活却怎么也容不下他。

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他刚刚成年时就给他预设了种种打击,直到他去世。

⑤徐渭少年时便才华显露,可却连续八次乡试未中。

他当过幕宾,参加过抗倭斗争并立了功,参加过反奸相严嵩的斗争,曾六次坐牢。

他一生穷困潦倒,晚年靠卖书画度日。

为了生存,数千卷心爱的藏书也变卖一空,最后在贫困交加中离开了人世。

⑥这便是天才的命运吗?

⑦我想,设若命运改变一下徐渭的品格,他的人生又将是怎样一种境况呢?

假如他不那么张扬个性,以他的才华,在科举考试中会一路顺利,那也就成了几品大员,锦衣玉食、宝马香车少得了吗?

即使科举不中,随和一些,隐忍一些,找关系,托门子,拿自己的作品当礼送,在哪家权贵门下做个清客,总是可能的吧,也可衣食无忧,免遭冻馁啊!

⑧当我踱进展室,看见《黄甲图》和《墨葡萄图》时,立即否定了自己荒唐的设想。

徐渭笔下的汪洋恣肆,乃是一个天才画家内心深度焦虑的宣泄。

正是这种宣泄,构成了他艺术的精魂。

他是那样的孤高,那样的自信,那样的卓尔不群,那样的反叛正统。

要这样的艺术天才、反传统的斗士去迎合世风、摧眉折腰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他真的放弃坚守,出卖自己,他还能做这水墨淋漓、恣肆放纵的画吗?

还会有强心铁骨、才横笔豪的书法吗?

还会有血气奔涌悲声如诉的诗文吗?

不,不会有了。

那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称道的徐渭了。

往深里想,命运也是公正的。

在他那神秘之手的一再敲打下,徐渭落魄、困顿、遭受诟辱,在贫病中死去;

但同是这敲打,又造就了徐渭独特的、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品格。

⑨命运之手敲打过古人,也敲打着今人。

我本是来凭吊徐渭的,本以为能在凭吊之后走笔行文,痛斥龌龊的世俗,给徐渭以真挚的悲悯,不想倒是徐渭先生悲悯了我。

尽管我未遭冻馁,但我有属于我自己的哪怕一小片精神领地吗?

有徐渭那种“深山无人收,颗颗明珠走”的坚信自己是明珠的自信吗?

⑩我站在书屋前,久久地、久久地凝视着眼前的青藤。

这株在人们心目中存活了400多年的青藤啊。

时间的推移,只会使它愈益葱茏。

这株青藤已生长在人类的历史中了。

1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青藤书屋的前室正中悬挂着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徐渭的晚年就是在绍兴的这几间老式瓦屋中度过的。

B.作者写到书屋旁的“天池”及出自徐渭手笔的“砥柱中流”四字,证明了此地的确是青藤书屋的旧址,也透露着徐渭的志趣。

C.徐渭曾在靠墙的花坛处亲手种过一株青藤,并将“青藤”作为自己的别号。

青藤倔强孤傲、终年葱绿,正是他精神的象征。

D.徐渭曾经参加过抗倭斗争和反奸相严嵩的斗争,正因为有过这样的斗争经历,他的作品才会具有强心铁骨,才会才横笔豪。

E.徐渭笔下的汪洋恣肆,是内心深度焦虑的宣泄。

是命运的敲打,造就了他独特的艺术品格,所以作者说“命运也是公正的”。

14.第⑦段中,作者假设了徐渭品格改变后可能出现的人生境况,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

15.文章以“这株青藤已生长在人类的历史中了”一句做结,有什么作用?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留学教父”的华丽转身

任 

当俞敏洪现身于美国或加拿大的街道时,常常会被一些中国留学生认出来,他们心悦诚服地称呼他为“留学教父”。

作为一名教师兼商人,俞敏洪在十多年间将新东方从一间教室、十几个学生的培训作坊,发展成为影响全国、融资上市的庞大教育集团,这或许是他身上最吸引人的地方。

俞敏洪出生于60年代初的江苏农村,他因英语培训成名,却曾经因为英语成绩差劲两次高考落榜。

他说自己从那时开始与英语较上了劲。

1980年,第三次参加高考的俞敏洪终于考上了大学,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录取他的是北京大学西语系。

即便如此,当时也没人想到俞敏洪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

进入北大后,他因为肺结核病休学一年,他的普通话不标准,因此只能在差班上课。

土里土气、智商平平是俞敏洪当时的公认形象?

他的高三补习班同学、现任北大新东方校长周成刚后来调侃,自己苦苦奋斗了二十几年,想不到最后竟要受制于他。

俞敏洪自嘲,5年的大学生涯,大家认为他是最没出息的一个,也没有一个女孩正眼看过他。

这些故事是俞敏洪日后经常在公开场合对别人提起的,他想要表达的是:

不甘困苦,笨鸟先飞,就一定有成功的机会。

事实上,俞敏洪当时还未萌发出创立一大摊子生意的远大梦想,但他的确是个愿意为生活做出改变的人。

大学毕业后,俞敏洪的大部分同学出国留学,他因为学业不出众“只能”留校担任一名普通老师。

在“下海”浪潮席卷全国的那个年代,对于接触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老师是一份无聊的工作。

经过3年的申请,他终于也被美国一所大学接受。

成功总是被各种偶然包裹,这就是新东方创立的最初动机。

俞敏洪为了攒钱出国,张罗起一间在建筑工地中的培训作坊。

其实,起初俞敏洪并非一个纯粹的企业家。

1991年,因开办辅导班而被北大以“不务正业”为名全校通报批评后,他才最终下定决心,投身商海。

从课外作坊到教育集团,俞敏洪的发家经历始终被当做新东方天然的形象宣传片,他时常用加强版的心灵鸡汤让台下的新东方学员们热血沸腾,增加后者对于这个品牌的崇拜。

1993年底,“寄人篱下”的北京新东方学校正式独立注册,凭借抢占市场先机的优势和留学生群体的逐渐扩大,1995年底,新东方学生已经突破1.5万人次。

直到这个时候,俞敏洪才真正被“逼上梁山”。

从1995年到2000年,他陆续邀请了杜子华、徐小平、王强、胡敏、包凡一、何庆权、钱永强、江博、周成刚等一大批日后响当当的人物加入新东方学校,共同创业。

“当时野心太大了,现在留给我的是难以承受之重。

当你发现自己给自己制定了一个难以承受之重的目标后,煎熬和痛苦便呼啸而至。

新东方是一条不归路,让我不得不走下去。

”这是俞敏洪总结的创业体会。

日后,王强回忆说自己选择放弃贝尔实验室工作回到国内与俞敏洪创业,并非因为俞敏洪身上的商业才干,而是看重他的诚恳和实干。

诚恳、实干让俞敏洪有了非凡的凝聚力和领导力,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之后,新东方的成功显得顺理成章。

2006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11年,新东方已经达到学员200万人,教师15000名,净利润超过30亿的规模。

截至2010年底,包括学而思、环球雅思、学大教育在内,国内上市的海外教育机构已达到两位数。

正如俞敏洪自己所说,做大后的新东方给他带来更多压力,这已不是当初举办几场激情澎湃、幽默诙谐的讲演和满大街、满校园张贴小广告就可以占据市场的时代,从“草莽”到“正规军”,俞敏洪需要为自己和新东方找到新的定位。

“一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创业”始终不能长久,俞敏洪从始至终都知道自己的才能和短板在哪里。

2010年底,陈向东出任新东方执行总裁。

而在此前,新东方已经因为利益分配、管理权限等遗留问题进行过多次人员重组,它需要从一个家族企业色彩颇重的企业变为一家真正市场意义上的大企业。

陈向东“掌权”后,新东方迅速推出了公务员培训、优能、泡泡英语、麦格森国际高端英语培训等新业务,力主从独立品牌向多元品牌转型,并提出一系列优化改革方案,希望提高新东方的运营和工作效率。

在事业经过一个新的转折点后,俞敏洪再选择“放权”。

俞敏洪说,希望有一天能够净身离开新东方,写书、旅游、支教,甚至到沙漠寻找绿洲。

他始终还是一个文人。

很难想象,如果真有一天新东方与老俞再无瓜葛,会是怎样,但可以肯定,新东方不再仅仅只有一个俞敏洪。

(选白《南方人物周刊》,有删改)

13.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中国留学生心悦诚服地称俞敏洪为“留学教父”,源于其个人及新东方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B.文章描写俞敏洪出身草根,在于强调坎坷困苦的人生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C.文章中提到新东方曾“寄人篱下”,将俞敏洪称为“土鳖”,语含讥讽,暗蕴褒贬。

D.俞敏洪将新东方称为“一条不归路”,折射出其急流勇退的精神及对新东方前景的担忧。

E.俞敏洪诚恳、实干的品质使其具有非凡的凝聚力与领导力,这也是他事业成功的原因之一。

14.第四段画线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5.联系全文,就俞敏洪成功的原因,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日常生活中,讲究措辞文雅和形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词语或句子。

(两题任选一题,把所选题号写在答题纸上的括号内)(3分)

示例:

比赛夺了冠军,可以直接说“夺冠”;

文雅一点,可以说“折桂”‘“夺魁”;

如用四个字,可以说“成为擂主”、“传来捷报”;

甚至还可用“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来了”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⑴决赛输了,可以直接说“失利”;

文雅一点,可以说“ 

”(两个字);

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 

”;

甚至还可用“ 

”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⑵比赛平了,可以直接说“战平”;

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平分秋色”、

“ 

”、“ 

”、“ 

”。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近日,一条“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月支出111元”的消息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

消息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国民经济核算中对居民消费支出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居民月均1123元的支出中前四位支出分别是食品月支出400元,交通和通信类支出165元,教育文化娱乐类支出136元以及衣着类支出120元,而住房支出仅111元,排在衣食住行的末位。

对于这一消息,许多网友提出质疑。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月支出111元”之所以引起公众关注,最大的原因是目前房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这一统计结果与公众的实际感受差距太大。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说法,这“111元”跟购房支出无关,也就是说不关房价的事。

排除这一因素,呈现给公众的居住支出数据,也仍然明显低于公众感受。

统计工作关乎国计民生,日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