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训练古诗词鉴赏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2731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古诗词鉴赏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古诗词鉴赏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古诗词鉴赏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古诗词鉴赏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古诗词鉴赏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古诗词鉴赏Word格式.docx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古诗词鉴赏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训练古诗词鉴赏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古诗词鉴赏Word格式.docx

“剑气昏”“划开天路”“龙斗”“兽奔”可见其“勇猛奔放”的气势。

2.尾联意蕴深刻,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一:

这里的春景如同桃花源一样美,以后可不必再去寻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了。

示例二:

这里纵然像桃花源那样美,可是国家正处在多难之秋,要面对斗争,不要像桃花源人那样躲避到桃花源里去。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主题思想的分析能力。

应联系诗句内容,结合诗人的经历及注释,从表面意思和深层内涵两方面考虑。

三、(2015·

金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春水生①

杜 甫

其一

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

鸬鹚

莫漫喜,吾与汝曹②眼俱明!

其二

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③。

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

【注释】 ①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二月,杜甫寓居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作《春水生》二首。

②汝曹:

你们,这里指水鸟。

③禁当:

阻挡、拦挡。

1.诗题为“春水生”,这两首诗写出了春水的什么特点?

迅速溢涨,水量很大。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词语的赏析能力。

分析时应联系全诗内容来理解其特点,如“门前小滩浑欲平”。

2.这两首诗都写春水,诗人的心情却完全不同,请结合诗句分别加以分析。

“其一”描写春水初涨,万物欣然,诗人同水鸟们同享春光,目光明澈,诗人为时序更替、万物复苏而喜不自禁;

“其二”写春水猛涨,草堂前即将水满成灾,诗人生活困顿,没有钱买船只以避水患,为自己的艰难处境而忧苦不堪。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人感情的赏析能力。

应从关键的词句入手来分析,如“其一”诗中“莫漫喜”;

“其二”诗中“数日不可更禁当”“无钱即买系篱旁”。

四、(2015·

衢州)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问题。

陇西行

(唐)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①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②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注释】 ①貂锦:

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

这里指战士。

②无定河:

在陕西北部。

1.《陇西行》和《破阵子》中都有“可怜”一词,其中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陇西行》中用“可怜”一词使现实与梦境、悲哀凄凉的枯骨与年轻英俊的战士形成强烈的反差,表达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破阵子》中用“可怜”一词打破词人想要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美梦,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消逝的悲叹、壮志难酬的愤懑。

解析 本题考查通过重点词语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应结合诗中内容和所了解的相关背景,谈出“可怜”的含义,从而分析作者所要传达的具体感情、思想。

五、(2015·

泰州)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望夫石

王 建

望夫处,江悠悠。

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望夫石①

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注释】 ①《望夫石》:

亦作《望夫山》。

1.“化为石,不回头”与刘禹锡诗中“只似当时初望时”一句意思相近。

2.刘禹锡诗中“望”字出现了三次,请赏析其妙处。

全诗紧扣题面,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

“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

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是第一层,“终日”即从早到晚,又含日复一日时间久远之意,可见“望”者一往情深。

第三句“望来已是几千载”比“终日望夫”意思更进一层。

望夫石守候山头,风雨不动,几千年如一日,这大大突出了那苦恋的执着。

“望夫”的题意至此似已淋漓尽致,但在写“几千载”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现“初望”二字。

这出乎意外,又尽情入妙。

因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写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深切和久远。

这里“望”字第三次出现,把诗情引向新的高度。

三、四句层次上有递进关系,但通过“已是”与“只似”的呼应,又有一气呵成之感。

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诗句“望夫处,江悠悠”,采用了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也暗喻了思夫之情的绵绵不绝。

B.“行人归来石应语”中的“行人”,是指经过望夫石的过路人。

C.“终日望夫夫不归”一句中,“夫”字的叠用达到了意转声连、音韵悠扬的表达效果。

D.“望夫石”象征了恒久不变的忠贞之情,两首诗都是沿着这一传统指向进行立意的。

解析 B项中的“行人”是指“望夫”中的“夫”,即丈夫。

六、(2015·

济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1.《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绝句。

诗中所写的季节应为秋季。

解析 从字数、句数方面来确定体裁。

“卢橘花开枫叶衰”一句表明了时节。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心情。

(意思对即可)_

解析 “出门何处望京师”显示了报国之情,“不为愁人住少时”抒发了忧愁苦闷之情。

七、(2015·

陕西)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①,侧坐莓苔②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①纶:

钓丝,“垂纶”即垂钓。

②莓苔:

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

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儿“侧坐莓苔”有何作用。

写出了小儿很会选取钓鱼地点,同时也为后面写“怕得鱼惊不应人”作铺垫。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作用的分析。

解答此题要仔细分析,首先要抓住关键词,然后分析其表达作用。

结合注释可以看出“侧坐莓苔”表明小儿很会选取钓鱼的位置,这里阴湿、僻静,是钓鱼的好地方,同时也为后文写“怕得鱼惊不应人”作铺垫。

2.诗中“遥招手”者是谁?

为何“遥招手”?

垂钓儿童(或小儿)。

他怕答话声把鱼惊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从“路人借问”及“怕得鱼惊不应人”可以看出“遥招手”的主人是小儿,从动作和心理两方面分析小儿“遥招手”的原因是怕答话声把鱼惊走。

八、(2015·

成都)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锦江思

李 新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斫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

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那些内容?

请概括作答。

“思”到了在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如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

解析 “思”即“想”,诗人站在锦江边上想到的,就是诗人这首诗所写的内容,因此,只要能准确理解诗歌,便能答对这道题。

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醉”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

请简要赏析。

不同。

本诗中的“醉”是诗人在如画美景中,为美景所醉,表达的是一种悠闲、愉悦的心情。

而“醉里挑灯看剑”的“醉”,是说词人醉梦中还不忘细细看“剑”,表达的是词人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解析 从这首诗的文字中可以读出诗人轻松闲适的心情,而“醉里挑灯看剑”出自辛弃疾的《破阵子》,这是学过的一首词。

辛弃疾是一个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一生渴望杀敌报国的词人,联系到他所看的“剑”,再联系到这个人,便能得出“醉”所表达的情感。

九、(2015·

镇江)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①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②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注释】 ①精舍:

佛寺的别称,此处指柏林寺。

②霁(jì

雨止天晴。

1.请根据诗意,在下面括号内填写出诗人的行踪。

(溪上或船上)→松径(或松林)→(柏林寺)

可从“溪上”“柏林寺”等关键词中得到启发进行作答。

2.登高远眺,诗人眼中山色尤为苍翠,试根据第三句分析原因。

一是雨后,青山如洗,苍翠欲滴;

二是白云映衬,更显苍翠。

(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意的理解。

“青山霁后云犹在”一句中的“霁”字表明雨后初晴,所以“青山如洗云犹在”写出雨后天空中飘着白云,与青山相互映衬,更加苍翠的样子。

3.“画出西南四五峰”不但写出了山峰的美妙,还表达了“望者”怎样的情感?

惊喜(或惊奇与愉悦)。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从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和诗人的行踪可以看出“望者”内心的愉悦,“雨后初霁”可谓“惊喜”。

十、(2015·

淮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乾坤日夜浮”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

“浮”有动态感,表现了洞庭湖宏大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的炼字。

解答时不仅要注意字面意思,还要联系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2.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

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奈和伤心。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感情。

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内容和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十一、(2014·

德州)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斜”现读xié

,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为xiá

解析 本题考查押韵知识。

“斜”字的古音,可以联系《过故人庄》中的“青山郭外斜(xiá

)”。

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

示例:

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

解析 概括诗句描绘的景色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色的特点和情调。

3.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

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人的勤劳;

又用拟人手法,以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炼字的赏析。

妇姑浴蚕去了,雨中的山村,唯有栀子花悠然无事地独自“闲”在庭院里。

一个“闲”字,烘托出庭院中的一片幽静气氛。

十二、(2014·

宁波)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东 坡①

(宋)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 ①东坡:

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luò

)确:

山多大石的样子。

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清幽、宁静的环境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意境的赏析能力,应结合前两句诗的景物、画面加以品析,然后用合适的词语归纳。

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恬淡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

解析 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要注意诗中关键的词句,如“莫嫌”“自爱”,再联系写作背景加以概括。

十三、(2014·

温州)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问题。

如梦令 春思①

(北宋)苏 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③。

莫忘小桥流水。

【注释】 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

②百舌儿:

鸟名。

③居士,居士:

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繁茂、生机盎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中景物的赏析能力。

应结合词中的具体景物加以想象、联想,构置画面,品析出景物的特点即可。

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对当年清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

【解析】 “莫忘”表现的是一种怀念喜爱之情,“小桥流水”一般代指闲适的田园生活,如《天净沙·

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

十四、(2014·

金华)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即 事①

(宋)徐 侨②

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

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客至草具杯,事闲遣兴诗。

外此了无挠,淡然心地夷。

【注释】 ①即事:

就眼前的事物、情景作诗。

②徐侨:

南宋政治家,浙江义乌人,吕祖谦再传弟子,中年曾辞官归里十余年,潜心学术。

1.诗中具体表现“贫亦好”情趣的一联是“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语句的理解能力。

紧扣“贫”“好”二字,在诗中寻找能体现这两特点的一联即可。

2.请从诗歌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

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是“淡然”,体现了诗人享受朴素宁静生活的淡泊情怀。

解析 联系诗句的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然后谈出自己的理解。

十五、(2014·

嘉兴)佳洲中学九

(1)班准备以“古诗中的菊花”为题,编辑一本古诗评注集。

下面的诗歌是其中的两首,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评注。

【甲】咏 菊

(宋)杨万里

物性从来各一家,

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自择风霜国,

不是春光外①菊花。

【注释】 ①外:

见外。

【乙】重阳后菊花(之一)

(宋)范成大

寂寞东篱湿露华,

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

只看重阳一日花。

【评注】

甲诗偏于理性,前两句从“①物性”入手,用其他花来衬托菊花;

乙诗精于描绘,“②金靥”一词写出了菊花的灿烂美丽。

甲诗直抒胸臆,赞美了菊花③主动选择风霜,傲霜斗寒的品性;

乙诗借花抒感,表达了作者④讽刺世人的庸俗之情(讽刺世人没有高雅情趣)或:

对菊花虽遭冷落依然灿烂的高洁品行的赞美。

解析 ①②注意根据题目要求,结合相应的诗句寻找答案。

③④则是关乎诗歌主题的题目,注意其关键句,甲诗:

“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自择风霜国。

”乙诗: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十六、(2014·

南京)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

遣 兴

(清)袁 枚

爱好①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②,头未梳成不许看。

【注释】 ①爱好(hǎo):

追求艺术价值高的诗作。

②初笄(jī)女:

刚成年的女子。

1.这是一首论诗的绝句。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阿婆还是初笄女”的理解。

这里的“阿婆”喻指自己的诗作,诗还没有修改润色好,就像“头未梳成”的“初笄女”,是不肯让人欣赏的。

或:

喻指诗人自己,他把自己当成写作的新手,因为写作水平不够高,所以不愿展示自己的作品。

解析 解答这类题,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风格和主题思想,然后再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进行品味。

该题的题干已经提示这是一首论诗的绝句,再根据注释中“爱好”的意思,就可以初步推断出“阿婆还是初笄女”是采用了比喻的手法。

十七、(2014·

台州)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田 舍①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

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

【注释】 ①田舍:

农家。

②筑圃:

修筑打谷场。

③菁:

水草。

④天末:

天边。

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1.全诗洋溢着一种“乐(或乐哉)”的气息。

(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概括能力,要在理解诗中景物特点的基础上,抓住体现诗人感情的关键词(“乐”)。

2.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

小孩子欢快地躺在落叶堆里玩耍(或在厚厚的落叶堆里酣然入睡),夕阳西下,一群群鸟雀在稻田上空飞翔,喳喳喳地叫得正欢。

解析 要在抓住景物特点(欢快、美好)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述出画面内容。

十八、(2014·

荷泽)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

寿阳曲 远浦帆归

夕阳下,酒旆①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释】 ①酒旆(pè

i):

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

1.全诗境界清淡闲远,前三句中酒旆是近景,夕阳、两三航是远景,近景远景相得益彰。

解析 前三句用凝练的语言,铺排了“天空的夕阳”“江面上归航的渔舟”“岸上酒家的酒旗”这些景物。

“酒旆”是近景,这是写近距离的视觉。

“夕阳”“两三航”是远景,远远望去,夕阳下,只见江上有船,船上的人却看得不甚分明,这是写远距离的视觉。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渔人晚归。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解析 结合语句含义,这首小令描绘的是一幅江村渔人晚归图,仅用二十七个字便描摹出江南渔村的闲适生活,既写出水村小镇黄昏归舟的美景,又写出渔人劳作后的轻松及喜悦之情,表现了向往宁静生活的主题。

十九、(2013·

义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野 望

(宋)翁 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①,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 ①湾:

水流弯曲的地方。

1.第一、二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解析 描绘画面时,应扣住前两句中的景物(一天秋色、晴湾、峰峦)及其主要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加以描述即可。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解析 注意诗中渗透诗人感情的词语,如“闲”“忽”等,联系诗中的景物,推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十、(2013·

衢州)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塞下曲

(唐)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塞下曲》中“无花”既指“天山雪”,是积雪而非雪花,又有不见花开的意思。

B.《塞下曲》中“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两句直接写出了军旅生活的紧张。

C.《春夜洛城闻笛》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D.《春夜洛城闻笛》第二句写优美的笛声似乎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能力。

B项中“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两句写的是作者杀敌报国的壮志。

2.虽然两诗都写到了“闻折柳”,但两诗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

《塞下曲》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爱国激情。

《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意思符合即可)

解析 诗句的思想感情要结合全诗的内容来理解。

《塞下曲》写一种悲壮的报国之志;

《春夜洛城闻笛》则是写思乡之情,分析时围绕两首诗的感情基调去比较分析即可。

二十一、(2013·

东营)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

卜算子 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①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 ①刘克庄:

南宋著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作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

①姿致轻盈:

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

②形小色艳:

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

2.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词人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二十二、(2013·

盐城)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峡口①进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释】 ①峡口:

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去住:

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季节。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解析 句中“峡口”表示地点,“欲尽春”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从峡口花已飞落,知道春将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诗悲伤的情调,诗人用伤春之景烘托离别的惆怅之情。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惜别之情。

“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司空曙表达的感情是惆怅伤感,王勃表达的感情是乐观旷达。

【解析】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作者身为客人却反客为主,淋漓尽致地表露了自己送客时的惆怅心情。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

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印,那么即使一个在天涯,一个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的交流,不也如比邻一样近吗?

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像一般小儿女那样。

王勃的诗句乐观豁达,一洗前人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

二十三、(2013·

南京)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减字木兰花 琴

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

玉指冰弦,未动宫商①意已传。

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

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

【注释】 ①宫商:

这里指曲调。

1.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词的上片,“神闲意定”描画出琴女弹琴前全神贯注的情态,一个“

(1)静”字渲染了当时的气氛;

“玉指冰弦”写琴女抚弄琴弦,“

(2)未动宫商意已传”,令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未成曲调先有情”。

词的下片,前两句写(3)示例:

琴声如悲凉的风吹过,潺潺的水流淌,带给听者悠远寂寥的千古情思;

末尾两句写词人听琴归来仍觉余音绕耳,侧面表现出琴女演奏技艺的精湛。

要求:

①用词中的字填空;

②用词中句子填空;

③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述。

解析 第

(1)题,苏轼的这首写琴词并没有直接写琴的形状,而是通过描写一位弹琴人的神态、动作和其演奏的乐曲的韵味来反映出琴高雅的意趣。

“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极言弹琴之人雍容淡定,一个“静”字,渲染了当时安闲宁静的气氛。

(2)题,“未动宫商意已传”一句,写了寂静之中,未见纤纤玉指拨弦发出乐音,却已是气韵流淌,音乐绕耳。

第(3)题,“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一句写了音乐描绘的是悲风流水的情景,琴声如悲凉的风吹过,潺潺的水在流淌,此情此景使人联想到古往今来许多踌躇满志之士,体会到岁月蹉跎之感,绕梁余音久久不能忘怀。

“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写了在这样的气氛中听到如此悲寥的乐曲,回到家里辗转难眠,似乎这音乐整夜都在耳边萦绕。

二十四、(2013·

成都)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