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和颈椎整复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2514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0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忠和颈椎整复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陈忠和颈椎整复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陈忠和颈椎整复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陈忠和颈椎整复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陈忠和颈椎整复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忠和颈椎整复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陈忠和颈椎整复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忠和颈椎整复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忠和颈椎整复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提供颈椎屈伸活动,关节面互相嵌合,比较稳定。

3.影响颈椎活动和稳定性的肌肉

根据功能特点分为两组:

第一组为控制头颈活动及稳定性有关的肌群:

主要有枕骨下肌群(椎枕肌群),包括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和头下斜肌,以及其拮抗肌等。

第二组为悬吊上肢、胸壁并与其活动有关的肌群:

主要有胸锁乳突肌

(1)斜角肌群

(2)斜方肌、(3)肩胛提肌等。

颈椎生物力学特征之一在于胜利活动度大、平衡稳定性差。

在平衡状态下,动静力性平衡二者相互依赖,互为补偿。

在失衡发生后,二者又互为因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颈椎动力平衡较静立平衡重要。

失去静立平衡,临床症状的出现比较缓慢;

而失去动力平衡,颈椎即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颈椎损伤退变-----静立平衡失调-----动力平衡代偿-------无明显症状失代偿------症状出现。

三、颈椎损伤节段的确定:

1.颈椎关节突关节、横突压痛,肌紧张。

或颈棘突病理性偏歪;

2.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

3.有关的影像学检查。

注:

颈椎棘突偏歪有三种情况:

发育性偏歪、代偿性偏歪、病理性偏歪。

棘突病理性偏歪有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

研究资料表明,c2棘突极少有发育性骨性偏歪。

四、颈椎整复手法的选择

因医者的师从、经验和习惯的不同,颈椎的整复手法繁多,各具特点。

在实际操作时又因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有变通,难能有一成不变的模式。

本人认为,只要整复手法的安全系数高,治疗效果理想,无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均可酌情采用。

以下介绍本人学习他人经验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的“沿矢轴小角度颈椎复位手法”。

此手法有别于既往沿颈椎“纵轴”旋转的传统手法,也不知该归属何宗何派,故有人戏称之为“迷踪”手法。

手法的特点:

稳、准、轻、巧

1.沿颈椎矢状轴(冠状面)旋转,复位角度小,安全系数高;

2.针对性强,极少联动其他椎体;

3.避“痛”就“松”,灵活应变,患者易接受;

4.可一次整复相邻两个相反方向移位的椎体,减少对颈椎的多次扳动,避免手法的不良反应;

5.简便易行,尤其适合年老体弱患者,一般不受环境、体位的限制(注:

必要时站立位也可施复位手法)。

环枢关节整复手法:

手法1第一步

手法1第二步

手法1第三步

手法2第一步

手法2第二步

手法2第三步

手法3第一步

手法3第二步

手法3第三步

低位颈椎整复手法

手法1第一步

附:

其它颈椎整复手法(略)

五、有关问题探讨

1.手法整复的几项要求:

1手法整复前、后需充分松解颈肩部肌筋;

2切勿“逢歪就复”,认为干扰颈椎的代偿机制,引发不良反应;

3避“痛”就“松”,出其不意,“复”其不备;

4沿矢轴旋转的角度宜小不宜大,禁用强力或暴力,以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5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医者推按患者的手灵活变

2.对x线诊断的评价

1颈椎退变是人体的自然老化过程,x线片中经椎间盘变性、骨关节增生、钙化等改变,是不可逆转的。

它只说明颈椎静立平衡失调的程度。

并不与临床症状的轻重成正比。

2颈椎开口位x线片,对于判断环枢关节半脱位所导致的头、面、五官及脑血管神经等病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3颈脊柱侧弯和颈曲的代偿性改变,表明颈椎动力平衡失调,意味着患者已经或即将出现相关的症状(即使患者尚未意识到)

4颈椎x线片可排除颈椎的先天畸形或关节的骨折、结核、肿瘤等疾患。

3.手法复位治疗病例的选择

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经各项检查证实是颈椎病所引起,在排除禁忌症后,可给予手法整复治疗。

在机体的代偿期,虽然x线片确诊为“颈椎病”,但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在体检时发现相应部位骨性标志偏移和肌紧张、压痛,此时不宜手法复位治疗,认为干扰其脆弱的代偿状态。

尽可作颈部的理筋松解,并给予患者“预警”,以免日后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4.手法整复治疗颈椎病的疗效问题

手法整复治疗颈椎病,见效快,近期疗效好,但复发率较高。

这与颈椎局部创伤性炎症的消退、组织的修复和颈椎力平衡的重建过程有关,,也与整复是否到位、颈肩部软组织是否充分松解有关。

一般需经一疗程(3—5)的治疗,方能巩固疗效。

(注:

脊髓型颈椎病疗程长,疗效较差)

但只要患者的症状能逐日获得改善,并能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病痛,这种简便、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也不失为一种可取的疗法。

5.颈椎病的防止问题

经椎间盘退变时一个与年龄相关的自然老化过程,因人而异的区别在于早晚、程度、进程不同。

颈椎动力平衡则加速这一变化,且退变更为严重。

由此可见,颈椎动力平衡在颈椎退变或颈椎病的发病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因此,凡能增加颈椎动力、静立平衡的一切措施,均可延缓或减轻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是颈椎病临床症状获得改善和至于的关键所在。

手法治疗对维系颈椎动力、静立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它诸如颈部肌群(尤其是伸颈肌)的等长收缩锻炼、合适的推拿按摩、牵引、理疗以及一些学位刺激疗法,均可改善颈部周围软组织的微循环状态,促进营养代谢,提高肌群肌力,从而恢复或增强颈椎的动力平衡。

通过动力平衡的改善,又进一步增强动力平衡两者互为补偿,相互促进,从而达到防止颈椎病的目的。

手法整复后颈托和颈围固定虽然有利于炎症的消退和环节临床症状,暂缓复发,但不利于颈椎力平衡的恢复和重建。

因此,使用时间不宜过长。

手法整复后应避免头颈部的频繁活动,改变不良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坚持颈肌的等张锻炼等。

这是减少复发、巩固疗效的关键。

6.功能锻练:

如“飞燕”式、单杠悬吊等功能锻练,增强颈伸肌肌力,以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骶髂关节错位(或半脱位),是临床常见的导致腰腿痛的原因之一(略占30%),多发生在青壮年,妇女多见。

过去所谓“骶髂关节滑膜嵌顿”,实际上是关节错开移位、滑膜嵌入的结果。

祖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论述,称之为“?

肋骨移位”,国外称之为“骶髂关节躬耕障碍”。

医学界对本病的看法颇不一致,但由于本病的临床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类似,不少病例继发盆腔器官功能紊乱症状,在病因学诊断方面宜至混淆,应引起重视。

骶髂关节是骶骨和髂骨的耳状关节面相互交错嵌插的滑膜关节。

关节面为软骨遮盖,有不规则的隆起和凹陷部,藉以稳定关节。

此关节在生理上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属微动关节。

髂骨的关节面可随盆骨的前倾后仰,沿关节横轴作轻度的旋转活动。

关节周围有长短不等的坚强韧带保护,以加强关节的稳定性,限制它向前下移动。

解剖:

骶髂关节沿纵轴掀开可见髂骨关节面有弧形凸嵴隆起(其中心称bonnaire结节)。

骶骨关节面有弧形犁沟凹陷。

两者相互嵌合(大体相吻合)。

组成坐骨神经和股后皮神经的神经束,紧贴骶髂关节前面经过。

骶骨中段外侧有梨状肌附丽。

关节前面由骶2—4神经发出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形成骨盆神经从腰部延伸下来的交感神经纤维组成丛,支配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和泌尿、升值器官。

因此,当骶髂关节发生错位或损伤,关节及其周围韧带的炎症,激压附近的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梨状肌和骶部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时,可出现相应组织器官的临床症状。

另外,骶髂韧带是由骶1---2神经所支配,故关节的病损可引起臀部和下肢外侧的牵扯痛。

骶髂关节病损波及骶尾韧带时,亦能引起骶尾的疼痛和敏感。

骶髂关节错位是腰骶部慢性损伤急性发作的一种病症,患者腰臀部软组织和腰后关节均不同程度存在病损,脊柱力平衡失调。

由此引起骨盆的不对称或倾斜,出现两侧髂后上嵴不在同一水平的假阳性体征。

亦可出现假阴性体征)。

因此,检查时必需先充分松解腰臀部软组织的痉挛,纠正腰后关节的移位,再反复对比两侧髂后上嵴的位置,方可确定髂骨旋转的方向。

两侧髂后上嵴下缘是否在同一水平。

(一)骨盆扭转的各种实验检查:

如“4”字征(patricktest),直腿抬高试验,地前关节旋转试验(gaenslenlest),单髋后伸试验(ycomanlest),以及骨盆分离和挤压试验、直腿抬高试验等。

急性病例,均可呈阳性。

(二)x线平片检查:

常规拍摄腰骶椎正、侧位及骨盆平片。

在腰骶椎正位片上,可见患侧骶髂关节密度增高或降低,两次关节间隙宽窄不等;

骶骨与两侧髂骨的关系呈不对称,或骶骨中轴线偏向一侧。

由于髂骨的旋转导致两侧耻骨对合不良,耻骨联合错开、移位现象。

上述x线改变,只能作为判断关节错位的间接x线征,不能作为诊断关节错动方向的依据。

祖国医学运用手法整复错动的地前关节,符合解剖生理要求,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

(三)基本手法

手法复位前需明确患侧髂骨旋转的方形,前错位者,采用患肢屈髋屈膝复位法,复位时需因定健侧下肢,防止骨盆旋转以免影响复位效果,后错位者,采用但髋过伸复位法。

(四)骶髂关节后错位复位手法

1.俯卧单髋过伸扳按法(以右侧后错位为例):

患者俯卧床沿,医者站立于患者左侧,右手托患肢膝上部,左掌根压右侧骶髂关节。

先缓缓旋转患肢5—7此。

医者尽可能上提患者右侧大腿,过伸患肢,左手同时用力往下弹压骶髂关节,两手成相反方向扳按,此时可闻关节复位响声或手下有关节复位感,手法完毕,此法适用于体弱及肌肉发达患者。

2.俯卧单髋过伸肘压法(以左侧后错位为例):

患者俯卧,医者站立床沿。

医者左肘屈曲按压患侧骶髂关节,右前臂托起患侧大腿。

先缓慢过伸患肢至最大限度时,医者左肘同时往下按压骶髂关节。

手法毕。

3.俯卧单髋过伸足蹬法(以左侧后错位为例):

患者俯卧,医者站立床上,左足立于患者右侧,面向患者下身,有足跟置于患侧骶髂关节处,然后双手过伸提拉患肢至最大限度(即患侧大腿过伸10—15°

),并保持这一高度,医者右足跟往外下方快速下蹬患侧骶髂关节(即使患者腰椎由过伸恢复到伸直位),此时可闻关节复位响声或足下有关节复位感,手法完毕,此法适用于身强体壮,肌肉发达的患者。

4.侧卧单髋过伸推拉法(以右侧为后错位为例):

患者左侧卧位,患肢在上,健肢在下自然伸直,医者立于后,左手掌根顶推患侧髂后上棘,右手握患肢右踝。

先小幅度过伸患肢,趁患肢不备,医者右手拉右踝使患肢过伸,左手同时往前顶推髂后上嵴,两手向相反方向推拉,可闻关节复位响声或手下有关节复位感。

最后嘱患者作患肢蹬空动作。

此法因复位时患者腰椎过伸,易造成腰椎骨关节损伤,故现极少采用。

5.仰卧牵引推按法(以右侧后错位为例):

患者仰卧,两下肢自然伸直。

一助手固定患者两腋下,另一助手往下牵引患肢,医者双手重叠置于患侧髂前上棘上缘,在持续牵引下,医者手掌根用力往下顿压。

手法完毕。

1.特殊病例骶髂关节牵抖复位法(以右侧错位为例):

根据①妊娠期腹部不宜受压②急性期疼痛剧烈,患侧髋关节屈伸受限③年老体弱、骨质疏松等特殊情况,采用患肢“牵抖复位法:

方法是:

患者仰卧床沿,两手拉住床头(或由助手牵拉其两腋下),患肢靠外侧;

医者右腋夹住患肢踝上部,右手绕过患肢小腿后侧搭在左前臂中段,左手紧握患肢小腿后侧搭在前臂中段,左手紧握患肢小腿中上段,如厕对抗牵拉片刻,用力往下牵抖即可。

不论是骶髂关节前错位或后错位,均可用此法试行复位)。

2.俯卧按压骶骨,纠正残存错位

3.腘绳肌牵拉手法

用于长期卧床绳肌挛缩患者。

分阶段被动直腿抬高患肢(患者应主动进行患肢屈髋屈髋伸膝按压锻炼),可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4.直腿抬高内旋牵拉法

用于梨状肌慢性损伤,挛缩的患者。

在被动直腿抬高大60°

之前,内旋下肢,并继续抬高至患者难以忍受为度。

此法宜分阶段,逐日逐次增加抬腿的高度。

其它治疗方法:

1.局部热敷或红外线照射,以促进炎症消退与软组织损伤的修复。

2.药物局部封闭及中西药内服,可以缓解症状,消除关节炎症反应。

疗程

骶髂关节复位成功后,每隔3—5天作辅助手法治1次,治疗原发或继发病损。

3—5次为一疗程。

如已复位的关节在治疗过程中又发生错位应在施手法予以复位。

手法复位注意事项:

1.有腰椎峡部裂和椎体前滑脱者禁用“单髋过伸复位法”,可变通采用健侧骶髂关节“曲髋屈膝复位法”,通过健侧骶髂骨的旋转,带动患侧关节复位;

2.患肢直腿抬高低于60°

的骶髂关节后错位者,需先牵拉腘绳肌和松解臀部挛缩的肌筋,并嘱患者作“屈髋压腿”功能锻练,待直腿抬高大于80°

后,方可施复位手法,以减轻手法的不良反应,避免复发。

3.老年人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禁用骶髂关节过伸或过屈的复位手法;

4.对于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在其腰曲未恢复之前,禁用“单髋过伸复位法”;

5.伴有股骨头坏死或髋关节强直的患者,禁用骶髂关节复位的任何手法;

6.严重心血管疾患及骨关节结核、肿瘤患者,禁用复位手法。

功能锻炼

1.屈髋压腿法

骶髂关节前错位手法复位后的功能锻练方法。

此法通过腘绳肌对坐骨结节的牵拉,促使髂骨后旋,既可纠正残存的移位,松解髋周肌痉挛,又可预防错位的复发。

2.单髋过伸压腿法

骶髂关节后错位复位后的练功方法。

此法通过股四头肌对髂前上棘的牵拉,促使髂骨前旋,既可纠正残存的移位,又可预防后错位的复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