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课程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八年级政治课程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政治课程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二)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
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
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
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
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权利,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
教学重点、难点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
如何正确行使公民
权利。
公民与人民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
第一框公民的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
道德义务含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能力目标:
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
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公民为什么在享
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难点:
如何履行公民的义务?
第二框忠实履行义务
知识目标
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
法律鼓励做得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得我们坚决不做。
能力目标
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
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
第一框生命和健康的权利
初步了解人格权的内容,知道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了解行使生命健康权的方式;
明确每个公民都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生命和健康。
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逐步形成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能力;
提高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的能力,如果受到伤害能运用法律武器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
热爱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关注自己的健康;
尊重生命,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尊重权利,增强法律意识,远离暴力。
重点和难点
什么是人格权?
怎样用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第二框、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生命健康权,懂得生命健康对于我们不仅是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关爱,我们不仅应该关爱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还应该主动关爱他人的
生命健康。
教学重难点:
生命具有社会责任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了解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荣誉权;
明确公民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荣誉权的行为。
提高依法维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珍惜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
懂得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名誉。
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人格尊严不可辱,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第二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引导反思自己在与同
学交往中侵犯他人姓名权和肖像权的不良表现,体验给受害者所造成的危害;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姓名权和肖像权的责任意识;
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通过教学,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姓名权和肖像权的行为;
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姓名与肖像权的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武器追究侵犯者的法律责任。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肖像和姓名是一个具体的人的两大外在标志;
懂得姓名的作用,姓名权的含义和内容,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与后果;
懂得肖像的含义及作用,肖像的内容,侵害肖像权的表现形式与后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
侵害公民肖像和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教学难点:
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肖像和姓名的义务。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
教学目】
1、知识目标:
(1)了解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
(2)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的保护;
(3)知道个人隐私受侵害时的法律救济方法以及侵权者所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2、能力目标:
能自主地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人格独立意识,具有隐私意识,培养尊重他人隐私的信誉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第一课时:
隐私的内涵
第二课时:
如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教学难点】第一课时:
隐私就是丑事的分析
尊重隐私是道德的呼唤
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
第一框知识助我成长
懂得教育的含义、教育的作用、受教育权的含义、义务教育的地位,知道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时要采取各种合法的方式予以维护;
明确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内容。
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增强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机会,履行自己受教育义务的意识和决心;
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
受教育权的基本含义,公民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基本内容。
初步具备对有关是否合乎教育法的判断能力。
第二框珍惜学习机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时要采取各种合法方式予以维护;
明确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从具体的情景和事例提升观点,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用基本的观点和法律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从而实现由个别——一般——个别的认识过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这也是来自生活又服务生活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和要求。
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机会,履行自己的受教育义务的意识和决心;
引导学生认同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使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既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也对国家和社会有利;
既是道德责任,也是法律义务。
【教学重点】
如何维护受教育的权利
【教学难点】
在实践中落实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
第一框
财产属于谁
公民的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法律保护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意义、方式;
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或所有权受到侵害,要及时寻求法律帮助。
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的能力,依法维护自己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能力。
珍惜国家、集体、他人、自己的财产,敢于善于同侵犯财产的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
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教学难点
第二框
财产留给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让他们能够自觉学法、守法和用法,并发扬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的社会主义优良传统美德。
在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有的态度和方法;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遗产、被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权的含义及法定继承的范围、继承顺序;
继承权的实现方式以及在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有的态度和方法。
第三框
鼓励学生学会创新,积极创造智力成果,为祖国、社会作贡献;
同时,增强学生尊重权利与法律的意识,不仅学会积极维权,更懂得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
增强学生依法维护自我智力成果的能力,并在智力成果权的问题上帮助学生提高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等,能够负责地做出选择。
了解智力成果的含义、表现及意义,了解智力成果权的内涵及相关法律,知道未成年人依法享有智力成果权及依法维权的途径。
智力成果的重要意义,及依法维护智力成果权。
在智力成果权的问题上帮助学生提高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等,能够负责地做出选择。
《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了解消费者的地位,理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并且能够运用关于消费者的基本权利的知识来指导实际消费。
情感价值目标:
增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诚信的道德观,提高对自觉履行义务的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增强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维护消费者权益
做一名合格的消费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维护权益的途径
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和法律方面的指示,增强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利遭到侵害时,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学会选择适当的、合理的消费行为,养成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
1、练就一双“慧眼”
2、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途径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途径
练就一双“慧眼”
第四单元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
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
第一框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正确认识公平问题以及公平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对公平与不公平的现象能独立判断,能理解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能在感性认识基础上,概括地表达和说明什么是公平。
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交流,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努力培养合理真切的社会公平感和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理智感,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做一个追求公平的现代人。
让学生懂得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让学生理解公平是相对的
第二框《维护社会公平》
知识与能力:
1、认识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
2、理解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初步尝试辩证看待公平问题,并正确使用语言表达。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努力培养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理智感。
2、自觉树立互惠公平的合作意识
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
《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正义与非正义行为的含义;
正义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正义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具有分辨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认知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做有正义感的人;
具有崇尚正直的优良品德。
1、理解正义的基本内涵。
2、认识社会正义与社会公平及社会发展的关系。
对“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正义制度”的认识。
自觉维护正义
懂得正义是面向全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
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正义感;
了解正义感的具体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习惯;
培养自觉维护正义的实际行动能力和见义巧为的践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
以自己的实际行为来自觉维护正义、伸张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义感的定义、表现及具体要求。
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正义,作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方式: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2、课程内容: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2课时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2课时
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2课时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2课时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2课时
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2课时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5课时
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3课时
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4课时
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4课时
3、课程实施: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4、课程评价:
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
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成绩。
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
要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反馈。
反馈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或方法,评价结果都应反馈给学生。
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反馈既可以是及时的、也可以是延时的,重要的是要把握时机,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