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生物查漏补缺试题 Word版含答案综述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2114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9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生物查漏补缺试题 Word版含答案综述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生物查漏补缺试题 Word版含答案综述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生物查漏补缺试题 Word版含答案综述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生物查漏补缺试题 Word版含答案综述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生物查漏补缺试题 Word版含答案综述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生物查漏补缺试题 Word版含答案综述Word下载.docx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生物查漏补缺试题 Word版含答案综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生物查漏补缺试题 Word版含答案综述Word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生物查漏补缺试题 Word版含答案综述Word下载.docx

从贴附的巨噬细胞电位测量结果,分析得出贴附的巨噬细胞产生了动作电位,且自动节律与心肌细胞不同。

贴附巨噬细胞的出现自动节律与心肌细胞有关,因而推测贴附巨噬细胞改变了心肌细胞的节律。

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是动物机体主要的促生长因子。

研究发现,贵州矮马成年个体比新疆伊犁马显著矮小,其IGF基因与新疆伊犁马的IGF基因存在部分碱基序列的差异,并且贵州矮马的IGF基因启动子区域出现了高度的DNA甲基化(DNA的核苷酸上被添加了甲基)。

据此作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贵州矮马和新疆伊犁马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差异

B.贵州矮马的DNA甲基化抑制了IGF基因的转录

C.贵州矮马和新疆伊犁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D.贵州矮马的进化与基因突变、DNA甲基化有关

【简析】本题以马的基因突变和DNA甲基化导致的性状变异为背景,考查遗传与进化的知识,考查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答案】C

5.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制作多种常见食品的操作中,不利于发酵的目的菌种建立菌种优势的是

A.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以水密封坛口

B.制作果酒时,发酵瓶中留有约1/3的空间

C.制作腐乳时,在豆腐上喷洒优质毛霉菌种

D.制作果醋时,向果汁中通入无菌的氮气

【简析】本题以果酒、果醋、泡菜和腐乳制作过程中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应用为背景,考查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知识,期望引导教学将选修一的重要内容进行梳理、落实。

题目立意在于考查教材基础实验,老师们可以根据本校复习情况,覆盖教材基础实验中的其它内容。

 

29.(16分)为探究植物免疫的作用机制,科研人员以拟南芥为材料进行研究。

(1)病原菌入侵植物时,植物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____可以识别病原菌,病原菌可向植物体内注入一些效应因子来抑制植物的免疫。

植物通过让感病部位出现类似于动物细胞凋亡的现象,阻止病原菌的进一步扩散。

植物和病原菌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对抗病原体的免疫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细胞表面的物理屏障,如质膜和细胞壁间形成胝质沉淀,有效防御病原体的入侵;

另一方面是植物细胞分泌的起防御作用的化学物质,如H2O2。

科研人员用白粉菌侵染拟南芥突变体,得到下图1和图2所示结果。

据图可知,E基因敲除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此推测E基因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水杨酸和茉莉酸信号作用通路在植物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

已知P基因控制水杨酸的合成,C基因是茉莉酸信号通路上的关键基因。

科研人员利用P基因敲除突变体和C基因敲除突变体进一步研究,实验结果如图3。

①据实验结果推测,P基因对植株免疫有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②依据实验结果判断,E基因的作用与水杨酸信号通路有关,并且E基因是P基因________(填“上游”或“下游”)的调控基因。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是:

检测并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量。

【简析】本题以植物免疫机理及信号通路研究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1)

(2)小题对植物免疫的一般原理进行了一些铺垫,(3)小题将信号通路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渗透其中。

研究人员往往利用敲除突变体进行信号通路的研究,将双基因敲除突变体的表现型与单基因敲除突变体比较,分析被敲除基因在信号通路中的上下游关系。

(3)小题不仅对实验数据的读取、分析、推理的能力有较高要求,还对学生有逻辑地思考,规范、准确进行表述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回答“判断依据”,首先要明确判断的内容,再对是否与水杨酸信号通路有关以及E基因与P基因在信号通路中的位置关系作出回答。

(3)小题较难,但对思维的逻辑性、完整性要求较高,学生在其它练习中遇到过类似的设问和思考方法的概率很小。

建议考虑学生情况,完整使用或适当简化使用。

【答案】

(1)膜蛋白共同(协同)进化

(2)胝质沉淀量和H2O2产生量均增加抑制植物两方面的免疫

(3)①促进

②上游第5组与第1组结果相近,第6组与第2组结果相近,说明C基因不参与白粉菌诱导的植物免疫,E基因的作用与茉莉酸信号通路无关;

第4组与第3组结果相近,远高于第2组,说明E基因的作用需要正常P基因的作用,E基因位于信号通路上游(注:

要求从两方面作答)

③野生型和E基因敲除突变体植株中的水杨酸

30.(18分)很多证据表明,上一代在环境压力下产生的某些获得性性状可以“记忆”在配子中并遗传给下一代。

为研究环境因素引起的亲代雄性个体的变异遗传给子代的问题,我国科研人员进行实验。

(1)科研人员给正常雄鼠饲喂高脂饮食,使其成为肥胖雄鼠。

雄鼠的肥胖与正常是一对____________性状。

从变异类型角度分析,高脂饮食诱导产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__变异。

(2)为研究雄鼠肥胖性状的遗传,科研人员进行杂交了实验,实验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有人据此判断,亲代肥胖雄鼠的Y染色体发生了基因突变。

请对该推测的合理性作出判断,并说明判断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推测,子代小鼠出现糖代谢紊乱与父本产生的精子有关。

为验证此推测,科研人员将亲代肥胖雄鼠的精子头部用显微注射方法注射到_______________小鼠的卵母细胞中,体外胚胎培养后,转入正常代孕母鼠体内继续发育。

该实验排除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若在_______________条件下饲养的所有子代雄鼠均出现糖代谢紊乱,证明该推测成立。

(4)由于精子中大部分蛋白质的合成处于停滞状态,科研人员推测肥胖雄鼠精子中的RNA导致子代雄性小鼠出现糖代谢紊乱。

为此,科研人员进行下表所示实验。

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材料

来自亲代正常雄鼠精子的总RNA

来自亲代肥胖雄鼠精子的总RNA

来自亲代肥胖雄鼠精子的mRNA

来自亲代肥胖雄鼠精子的tRNA

来自亲代肥胖雄鼠精子的rRNA

操作

显微注射到正常小鼠的____________中

观察子代雄鼠的性状

正常

出现糖代谢紊乱

①表中空白处的受体细胞是_______________。

②由实验结果初步判断,子代雄鼠出现糖代谢紊乱与亲代肥胖雄鼠精子中的tRNA有关,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发现,精子中tRNA来源的小RNA(tsRNA)通过调节基因的转录来影响小鼠的性状。

请利用所学知识,结合本研究,从分子水平对父本在遗传中的作用作出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随着婚育观念的改变,人们越来越重视优生优育,请结合本研究的结果,对于打算生育的男士提出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亲代个体由于环境因素影响而获得的性状变异的遗传问题,始终难以用经典遗传学理论和进化理论进行解释。

随着表观遗传学的发展,那些既不是“0”,也不是“1”的遗传现象逐渐得以揭示,拉马克的学说也得到重新认识,遗传学在新的领域里又有了无数新问题等待破解。

本题目的研究是在人们已经了解了母本在遗传中的作用,而对父本精细胞的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知之甚少的背景下,以遗传学实验揭示亲代父本的获得性性状的遗传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题目信息、综合运用所学遗传学基础知识,对遗传学现象进行理性思维和科学解释的能力,考查实验探究能力。

(6)小题也可考虑将问题指向修改为对获得性性状遗传现象的认识,也是与本题目研究相匹配的一个设问角度。

或者考虑删第(6)小题。

(1)相对不可遗传

(2)不合理。

子代雄鼠均出现糖代谢紊乱,意味着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中均携带突变基因,不符合基因突变低频性的特点

(3)正常雌鼠交配时雌雄个体接触、精卵细胞的相互识别、精液质量(合理即可)低脂

(4)①受精卵

②注射tRNA的子代雄鼠出现糖代谢紊乱,与注射总RNA结果相似,注射其它种类的RNA无此现象

(5)①父本的基因随染色体传递给子代,控制子代蛋白质合成,影响子代性状;

②环境因素引起的父本性状改变,通过精子的tsRNA调节子代基因的转录来影响子代性状

(6)低脂健康饮食;

平衡膳食;

减少不良生活习惯,采取健康生活方式;

防止过度劳累对身体造成伤害;

减少吸烟、饮酒等对身体的伤害;

(合理即给分)

31.(16分)近几十年随着森林不断遭到砍伐,马鹿的栖息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为了更好的保护马鹿,科研人员进行了研究。

(1)森林采伐后,生境破碎化,马鹿种群的生存空间受到制约,导致该空间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__降低,马鹿种群数量降低。

同时生境破碎化会加快物种的灭绝,导致群落中__________________降低,群落发生_______________演替。

(2)根据林区的地貌特征,研究者_______________选取若干样方,在每个10m×

10m的大样方内部,选取了_________个2m×

2m的小样方(见图1),调查马鹿的足迹数量,统计并推测马鹿种群数量。

(3)科研人员冬季调查得到不同类型的生境占森林总面积的比例(记为M)和马鹿在不同生境类型中的出现频率(记为N),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在____________中没有观察到马鹿活动点。

结合M和N分析,马鹿冬季最喜欢的生境是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本题目以马鹿生境遭到破坏后,对马鹿种群的研究为背景,考查生态学基础知识和原理的应用。

作为新的高中课程标准中选修Ⅰ类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学在近年高考试题中的考查力度显然是不足的。

本题考查的知识相对简单,情境也不甚复杂,但希望利用此题对生态学知识进行全面回顾,别让这些知识进入被遗忘的角落里。

【答案】

(1)环境容纳量(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物种丰(富)度(或“生物多样性”)

次生

(2)随机5

(3)农田皆伐迹地N与M的差值最大

第二部分部分练习摘编

A组:

建议练一练的题

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细胞内寄生并依赖于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复制增殖②没有细胞结构,但有呼吸和生物合成等代谢的酶系③仅有一种核酸,DNA或RNA④可以作为基因工程载体和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⑤同所有生物一样,能够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

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分子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B.细胞缺氧时细胞质基质中不能合成ATP

C.细胞代谢加快时ATP与ADP间的转化加快

D.线粒体、叶绿体合成的ATP均可用于物质跨膜运输

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腺细胞:

发达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功能有关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细胞膜向肠腔突起,增加吸收面积

C.成熟红细胞:

没有细胞核,为运输氧气提供更多的空间

D.卵细胞:

体积大,有利于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下列物质运输途径在人体造血干细胞中可能存在的是()

A.吸收的葡萄糖:

细胞膜→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B.合成的细胞膜蛋白:

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膜

C.转录的mRNA:

细胞核→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高尔基体

D.合成的DNA聚合酶:

核糖体→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细胞核

5.关于下列a、b、c、d四种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d不具有核膜包被细胞核B.a和b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a、b、c、d都能独立繁殖和代谢D.a、b、c、d都可发生基因突变

6.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则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后期细胞中()

A.染色体数目为20条,每个DNA都带有32P标记

B.染色体数目为20条,仅10个DNA带有32P标记

C.染色体数目为40条,每个DNA都带有32P标记

D.染色体数目为40条,仅20个DNA带有32P标记

7.下图所示动物精原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这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

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与②B.①与③C.②与③D.②与④

8.

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下图。

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细胞分裂间期时间比分裂期长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9.

右图示A、B两细胞间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①上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B.⑥作用于⑦必然导致细胞B膜电位出现反转

C.释放入内环境中的⑥不应持续作用于细胞B

D.信号仅能从A向B方向传递而不会逆向传递

10.森林被砍伐殆尽后,经历较长时间仍可恢复成森林。

关于这一演替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初期,群落生产大于群落呼吸,有机物质不断积累,种类增加

B.中期,物种多样性增加,营养结构逐渐趋向复杂,抗干扰能力加强

C.后期,群落的有机物收支接近平衡,这是群落达到顶极的重要特征

D.这一演替过程中无机物循环更加开放,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加快

11.科学家将含人体α-抗胰蛋白酶基因的表达载体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发育的雌羊乳汁中含有α-抗胰蛋白酶。

下列有关转基因羊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乳腺细胞的高尔基体参与α-抗胰蛋白酶的分泌

B.胚胎干细胞内α-抗胰蛋白酶基因能进行复制

C.卵细胞中都含有α-抗胰蛋白酶基因

D.浆细胞内不表达α-抗胰蛋白酶基因

12.(2013上海卷)假设一对夫妇生育的7个儿子中,3个患有血友病(H—h),3个患有红绿色盲(E—e),1个正常。

下列示意图所代表的细胞中,最有可能来自孩子母亲的是(B)

13.水稻叶片宽窄受细胞数目和细胞宽度的影响,为探究水稻窄叶突变体的遗传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1)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可诱发野生型水稻的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__,导致基因突变,获得水稻窄叶突变体。

(2)测定窄叶突变体和野生型宽叶水稻的叶片细胞数目和单个细胞宽度,结果如右图所示。

该结果说明窄叶是由于____________所致。

(3)将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测定F2水稻的____________,统计得到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

据此推测窄叶性状是由____________控制。

(4)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科研人员推测2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窄叶性状出现有关。

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突变基因

碱基变化

C→CG

C→T

CTT→C

蛋白质

与野生型分子结构无差异

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

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

由上表推测,基因Ⅰ的突变没有发生在____________序列,该基因突变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窄叶性状。

基因Ⅲ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Ⅲ的突变导致____________。

(5)随机选择若干株F2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Ⅱ的36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35次为T,基因Ⅲ的21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TT缺失。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判断,窄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____________发生了突变。

(6)F2群体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仍符合3:

1的性状分离比,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13.

(1)增添、缺失、替换(或填“替换、缺失”)

(2)细胞数目减少而不是单个细胞宽度变窄

(3)(单株)叶片宽窄一对隐性基因

(4)密码子对应(或“编码”)不会(1分)翻译提前终止

(5)Ⅱ、Ⅲ(同时)

(6)基因Ⅱ、Ⅲ之间未发生交叉互换(或“基因Ⅱ、Ⅲ中的一个突变对性状无影响”)(3分)

14.

右图为某囊性纤维化病的系谱图。

请回答问题:

(1)据图分析,囊性纤维化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Ⅱ-1和Ⅱ-2后代的再发风险率为___________,所以生育前应该通过遗传咨询和____________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控和预防。

(2)囊性纤维化病是CFTR基因突变导致的人类遗传病,迄今为止,已经发现超过1000种可以导致囊性纤维化的CFTR基因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

其中的一些患者是由于CFTR基因缺失了三个碱基对,导致其编码的CFTR蛋白缺失了一个苯丙氨酸,苯丙氨酸的密码子为UUU或UUC,据此可推知基因缺失的序列为________。

(3)在正常肺部组织细胞中,细胞膜上的CFTR蛋白帮助氯离子转运出细胞。

突变导致合成的CFTR蛋白____________改变,使其功能异常,导致细胞外水分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患者的肺部黏液堆积增多,易被细菌反复感染。

(4)以上事实说明,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

(5)科研人员利用经过修饰的病毒作为___________,将正常的CFTR基因导入患者的肺部组织细胞中,这种治疗方法称为___________。

14.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4基因诊断(或“产前诊断”)

(2)不定向性(或“多方向性”)或

(3)空间结构减少

(4)蛋白质的结构

15.研究发现,M和P两个品系果蝇杂交过程出现一种不育现象,子代性腺发生退化,无法产生正常配子,此现象与P品系特有的P因子(一段可转移的DNA)有关。

用两个品系的果蝇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1

2

3

4

亲本组合

P♂×

P♀

M♂×

M♀

子代配子正常率

100%

0%

(1)由实验结果可知,这种子代不育现象仅在____________时出现,据此判断不育现象的发生除了P因子外,还与____________品系的细胞质成分有关。

由此分析,1组和2组子代能正常产生配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P因子可以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到相同或不同染色体的其他位置上,会导致被插入基因发生____________,进而导致不育现象。

体细胞阶段,P因子能表达出抑制P因子转移的阻遏蛋白,在细胞质中大量积累。

受精后,P品系卵细胞质中积累的大量阻遏蛋白___________,因此第3组子代能正常产生配子;

P品系精子只提供____________,因此第4组子代不能正常产生配子。

(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生殖细胞阶段,P因子能表达出P因子转移所需要的转移酶。

这种转移酶总长度大于阻遏蛋白,并且前面2/3左右的____________序列与阻遏蛋白完全相同,推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P因子____________。

(4)雄果蝇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交叉互换,但是将P因子导入到雄果蝇染色体上,可以引起P因子处发生交叉互换。

若右图所示基因型的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aabb基因型的个体所占比例为n,则该雄果蝇产生的重组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15.

(1)P作父本、M作母本M1组没有M品系的细胞质成分,2组没有P因子(或“1组、2组不同时存在P因子和M品系细胞质成分”)

(2)基因突变抑制P因子的转移P因子(或“细胞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