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1966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Word格式.docx

《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Word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Word格式.docx

工程施工是使工程设计意图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实体的阶段,也是最终形成工程产品质量和工程项目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

因此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

由于施工阶段是使工程设计意图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实体的阶段,是最终形成工程实体质量的过程,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由对投入的资源和条件的质量控制,进而对生产过程及环节质量进行控制,直到对所完成的工程产出品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根据在施工阶段工程实体质量形成的时间阶段不同来划分;

也可以根据施工阶段工程实体形成过程中物质形态的转化来划分;

或者是将施工的工程项目作为一个大系统,按施工层次加以分解来划分。

(一)按工程实体质量形成过程的时间阶段划分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1、施工准备控制

指在各工程对象正式施工活动开始前,对各项准备工作及影响质量的各因素进行控制,这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先决条件。

2、施工过程控制

指在施工过程中对实际投入的生产要素质量及作业技术活动的实施状态和结果所进行的控制,包括作业者发挥技术能力过程的自控行为和来自有关管理者的监控行为。

3、竣工验收控制

它是指对于通过施工过程所完成的具有独立的功能和使用价值的最终产品(单位工程或整个工程项目)及有关方面(例如质量文档)的质量进行控制。

上述三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系统过程及其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如图1所示。

(二)按工程实体形成过程中物质形态转化的阶段划分

由于工程对象的施工是一项物质生产活动,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系统过程也是一个经由以下三个阶段的系统控制过程。

1、对投入的物质资源质量的控制。

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即在使投入的物质资源转化为工程产品的过程中,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各因素、各环节及中间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

3、对完成的工程产出品质量的控制与验收。

在上述三个阶段的系统过程中,前两阶段对于最终产品质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所投入的物质资源的质量控制对最终产品质量又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所以,在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中,无论是对投入物质资源的控制,还是对施工及安装生产过程(即生产行为及结果)的控制,都应当影响工程实体质量形成的五个重要因素,即对施工有关人员因素、材料(包括半成品、构配件)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生产设备及施工设备)、施工方法(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进行全面的控制。

图1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

(三)按工程项目施工层次划分的系统控制过程

通常任何一个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可以划分为若干层次。

例如,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按照国家标准可以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等层次;

而对于诸如铁路、公路、水利水电、港口交通等工程项目则可划分为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等几个层次。

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施工先后顺序的逻辑关系。

显然,施工作业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最基本的质量控制,它决定了有关检验批的质量;

而检验批的质量又决定了分项工程的质量。

各层次间的质量控制系统过程如图2所示。

图2按工程项目施工层次划分的质量控制系统过程

施工阶段质检工程师进行质量控制的依据,大体上有以下四类:

(一)工程合同文件

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文件中分别规定了参与建设各方在质量控制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有关各方必须履行在合同中的承诺。

(二)设计文件

“按图施工”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原则。

因此,经过批准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说明书等设计文件,无疑是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

(三)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在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7.11.0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1号发布);

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01.3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9号发布);

3、2001年4月建设部发布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4、各行业如铁路、交通、能源、水利、冶金、化工等的政府主管部门和省、市、自治区的有关主管部门,制定和颁发的有关法规性文件。

(四)有关质量检验与控制的专门技术法规性文件,包括标准、规范、规程或规定

技术标准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之分。

它们是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应遵守的准则,也是衡量工程、设备和材料质量的尺度。

例如:

工程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

材料、半成品或构配件的技术检验和验收标准等。

技术规程或规范,一般是执行技术标准,保证施工有序地进行,而为有关人员制定的行动的准则,通常也与质量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应严格遵守。

各种有关质量方面的规定,一般是由有关主管部门根据需要而发布的带有方针目标性的文件,它对于保证标准和规程、规范的实施和改善实际存在的问题,具有指令性和及时性的特点。

此外,对于大型工程,特别是对外承包工程和外资、外贷工程的质量控制中,可能还会涉及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或规范,当需要采用这些标准或规范进行质量控制时,还需要熟悉它们。

概括说来,属于这类专门的技术法规性的依据主要有以下4类:

1、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这类标准主要是由国家或部委统一制定的,用以作为检验和验收工程项目质量水平所依据的技术法规性文件。

例如,评定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等。

对于其他行业如铁路、公路、水利、电力、交通等工程项目的质量验收,也有与之类似的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

2、有关工程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质量控制方面的专门技术法规性依据

(1)有关材料及其制品质量的技术标准。

诸如水泥、木材及其制品、钢材、砖瓦、砌块、石材、石灰、砂、玻璃陶瓷及其制品;

涂料、保温及吸声材料、防水材料、塑料制品;

建筑五金、电缆电线、绝缘材料以及其他材料或制品的质量标准。

(2)有关材料或半成品等的取样、试验等方面的技术标准或规程。

木材的热处理力学试验方法总则,钢材的机械及工艺试验取样法,水泥安定性检验方法等。

(3)有关材料验收、包装、标志方面的技术标准和规定。

型钢的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钢管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等。

3、控制施工作业活动质量的技术规程

例如电焊操作规程、砌砖操作规程、混凝土施工操作规程等。

4、凡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工程,事先应进行试验,并应有权威性技术部门的技术鉴定书及有关的质量数据、指标,在此基础上制定有关的质量标准和施工工艺规程,以此作为判断与控制质量的依据。

在施工阶段全过程中,质检工程师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检查与控制,不仅涉及最终产品的检查、验收,而且涉及施工过程的各环节及中间产品的监督、检查与验收。

质量控制一般程序简要框图如图3所示。

在每项工程开始前,施工单位须做好施工准备工作,然后填写《工程开工/复工报审表》,附上该项工程的开工报告、施工方案以及施工进度计划、人员及机械设备配置、材料准备情况等,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复准予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各项作业过程均应按规定工艺和技术要求进行。

在每道工序完成后,施工单位应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填报《报验申请表》交监理工程师检验。

只有上一道工序被确认质量合格后,方能准许下道工序施工,按上述程序完成逐道工序。

当一个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完成后,施工单位首先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进行自检,填写相应质量验收记录表,确认工程质量符合要求,然后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报验申请表》附上自检的相关资料,经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及对相关资料审核后,符合要求予以签认验收。

图3施工阶段阶段质量控制工作流程图

(一)

图3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控制工作流程图

(二)

在施工质量验收过程中,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

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分部工程、单位工程严禁验收。

一、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的编制

二、现场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

(一)质量计划与施工组织设计

质量计划是质量策划结果的一项管理文件。

对工程建设而言,质量计划主要是针对特定的工程项目为完成预定的质量控制目标,编制专门规定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

其作用是,对外作为针对特定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对内作为针对特定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依据。

根据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质量计划包含为达到质量目标、质量要求的计划、实施、检查及处理这四个环节的相关内容,即PDCA循环。

具体而言,质量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编制依据;

项目概况;

质量目标;

组织机构;

质量控制及管理组织协调的系统描述;

必要的质量控制手段,检验和试验程序等;

确定关键过程(或工序)和特殊过程及作业的指导书;

与施工过程相适应的检验、试验、测量、验证要求;

更改和完善质量计划的程序等。

①P--计划:

计划主要是确定为达到预期的各项质量目标,通过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提出作业技术活动方案,即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方法、机械设备模具等施工要素配置的技术方案和施工区段划分、工艺顺序及劳动组织等组织方案。

②D--实施:

进行质量计划目标和施工方案的交底,落实相关条件并按质量计划的目标所确定的程序和方法展开作业技术活动。

③C--检查:

首先是检查有没有严格按照预定的施工方案认真执行,其次是检查实际的施工结果是否达到预定的质量要求。

④A--处理:

对检查中发现偏离目标值的纠编及改正,出现质量不合格的处置及不合格的预防。

包括应急措施、预防措施与持续改进的途径。

质量计划与现行施工管理中的施工组织设计有相同的地方:

(1)对象相同。

质量计划和和施工组织设计都是针对某一特定工程项目而提出的。

(2)形式相同。

二者均为文件形式。

(3)作用既相同又存在区别。

投标时,投标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组织设计或质量计划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是对建设单位作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承诺;

施工期间承包单位编制的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仅供内部使用,用于具体指导工程项目的施工,而质量计划的主要作用是向建设单位作出保证。

(4)编制的原理不同。

质量计划的编制是以质量管理标准为基础的,从质量职能上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环节进行控制;

而施工组织计划则是从施工部署的角度,着重于技术质量形成规律来编制全面施工管理的计划文件。

(5)在内容上各有侧重点。

质量计划的内容按其功能包括:

质量目标、组织结构和人员培训、采购、过程质量控制的手段和方法;

而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立在对这些手段和方法结合工程特点具体而灵活运用的基础上。

(二)编制、审批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掌握的原则

(1)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批符合规定的程序;

(2)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国家的技术政策,充分考虑承包合同规定的条件、施工现场条件及法规条件的要求,突出“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

(3)施工组织设计应有针对性;

(4)施工组织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切实可行;

(5)技术方案的先进性:

施工组织设计采用的技术方案和措施是否先进适用,技术是否成熟;

(6)在施工顺序上应符合先地下、后地上;

先土建、后设备;

先主体、后围护的基本规律。

此外,施工流向要合理,即平面和立面上都要考虑施工的质量保证与安全保证;

考虑使用的先后和区段的划分,与材料、构配件的运输不发生冲突。

(7)施工方案与施工进度计划的一致性。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应以确定的施工安案为依据,正确体现施工的总体部署、流向顺序及工艺关系等。

(8)施工方案与施工平面图布置的协调一致。

施工平面图的静态布置内容,如临时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管理、施工道路、临时办公房屋、物资仓库等;

以及动态布置内容,如施工材料模板、工具器具等,应做到布置有序,有利于各阶段施工方案的实施。

(9)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体系,质量保证措施是否健全且切实可行;

(10)安全、环保、消防和文明施工措施是否切实可行并符合有关规定;

(一)工程定位及标高基准控制

工程施工测量放线是建设工程产品由设计转化为实物的第一步。

施工测量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工程产品的综合质量,并且制约着施工过程中有关工序的的质量。

例如,测量控制基准点或标高有误,会导致建筑物或结构的位置或高程出现差误,从而影响整体质量;

又如长隧道采用两端或多端同时掘进时,若中心线测量失准发生较大偏差,则会造成不能准确贯通的质量问题;

永久设备的基础预埋件定位测量失准,则会造成设备难以正确安装的质量问题等。

因此,工程测量控制可以说是施工中事前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施工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施工平面布置图的控制

质检工程师要检查施工现场总体布置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保证施工的正常、顺利地进行,是否有利于保证质量,特别是要对场区的道路、防洪排水、器材存放、给水及供电、混凝土供应及主要垂直运输机构设置布置等方面予以重视。

(三)材料构配件采购订货的控制

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等都将构成永久性工程的组成部分。

所以,它们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未来工程产品的质量,因此需要事先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1)凡由施工单位负责采购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构配件,在采购订货前应向监理申报;

对于重要的材料,还应提交样品供试验或鉴定,有些材料则要求供货单位提交理化试验单(如预应力钢筋的硫、磷含量等),经监理审查认可后,方可进行订货采购。

(2)对于半成品或构配件,应按审批认可的设计文件和图纸要求采购订货,质量应满足有关标准和设计的要求,交货期应满足施工及安装进度安排的需要。

(3)供货厂家是制造材料、半成品、构配件主体,所以通过考查选择合格的供货厂家,是保证采购、订货质量的前提。

为此,大宗的器材或材料的采购应当实行招标采购的方式。

(4)对于半成品和构配件的采购、订货,质检工程师应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质量检测项目及标准;

出厂合格证或产品说明书等质量文件的要求,以及是否需要权威性的质量认证等。

(5)某些材料,诸如瓷砖等装饰材料,订货时最好一次订齐和备足货源,以免由于分批而出现色泽不一的质量问题。

(6)供货厂方应向需方(订货方)提供质量文件,用以表明其提供的货物能够完全达到需方提出的质量要求。

此外,质量文件也是工程竣工时应提供的竣工文件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以证明工程项目所用的材料或构配件等的质量符合要求。

质量文件主要包括:

产品合格证及技术说明书;

质量检验证明;

检测与试验者的资格证明;

关键工序操作人员资格证明及操作记录(例如大型预应力构件的张拉力工艺操作记录);

不合格品或质量问题处理的说明及证明;

有关图纸及技术资料;

必要时,还应附有权威性认证资料。

(四)施工机械配置的控制

(1)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除应考虑施工机械的技术性能、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可靠性及维修难易、能源消耗,以及安全、灵活等方面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与保证外,还应考虑其数量配置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与保证条件。

例如,为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应配备有足够的搅拌机和运输设备;

在一些城市建筑施工中,有防止噪音的限制,必须采用静力压桩,为达到环保要求,在地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钻孔桩施工选择旋挖钻机等等。

此外,要注意设备型式应与施工对象的特点及施工质量要求相适应。

例如,对于黏性土的压实,可以用羊足碾进行分层碾压;

但对于砂性土则宜采用振动压实机等类型的机械。

在选择机械性能参数方面,也要与施工对象特点及质量要求相适应,例如选择起重机械进行吊装施工时,其起重量、起重高度及起重半径均应满足吊装要求。

(2)审查施工机械设备的数量是否足够。

例如在进行就地灌注桩施工时,是否有备用的混凝土搅拌机和振捣设备,以防止由于机械发生故障,使混凝土浇注工作中断,造成断桩质量事故等。

(3)审查所需的施工机械设备,是否按已批准的计划备妥;

所准备的施工机械设备是否都处于完好的可用状态等等。

对于与批准的计划中所列施工机械不一致,或机械设备的类型、规格、性能不能保证施工质量者,以及维护修理不良,不能保证良好的可用状态者,都不准使用。

(五)设计交底与施工图纸的现场核对

施工阶段,设计文件是质检工作的依据。

因此,质检工程师应认真参加由建设单位主持的设计交底工作,以透彻了解设计原则及质量要求;

同时要认真做好审核及图纸核对工作,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给设计、监理、建设单位。

1、质检工程师参加设计交底应着重了解的内容

(1)有关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

(2)主管部门及其他部门(如规划、环保、农业、交通、旅游等)对本工程的要求、设计单位采用的设计规范、市场供应的建筑材料情况等;

(3)设计意图方面:

诸如设计思想、设计方案比选的情况、基础开挖及基础处理方案、结构设计意图、设备安装和调试要求、施工进度与工期安排等;

(4)施工应注意事项方面:

如基础处理的要求、对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主体工程设计中采用新结构或新工艺对施工提出的要求、为实现进度安排而应采用的施工组织和技术保证措施等。

2、施工图纸的现场核对

施工图是工程施工的直接依据,施工图纸现场核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图纸合法性的认定:

施工图纸是否经设计单位正式签署,是否按规定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是否得到建设单位的同意。

(2)图纸与说明书是否齐全,如分期出图,图纸供应是否满足需要。

(3)地下构筑物、障碍物、管线是否探明并标注清楚。

(4)图纸中有无遗漏、差错或相互矛盾之处(例如:

漏列钢筋明细表;

尺寸标注有错误、平面图与相应的剖面图相同部位的标高不一致;

工艺管道、电气线路、设备装置等是否相互干扰、矛盾)。

图纸的表示方法是否清楚和符合标准(例如:

对预埋件、预留孔的表示以及钢筋构造要求是否清楚)等等。

(5)水文地质等基础资料是否充分、可靠,地形、地貌与现场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6)所需材料的来源有无保证,能否代替;

新材料、新技术的采用有无问题。

(7)所提出的施工工艺、方法是否合理,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存在不便于施工之处,能否保证质量要求。

(8)施工图或说明书中所涉及的各种标准、图册、规范、规程等,是否具备。

对于存在的问题,要求以书面形式提出,在设计单位以书面形式进行解释或确认后,才能进行施工。

一、作业技术准备状态的控制

二、作业技术活动运行过程的控制

三、作业技术活动结果的控制

施工过程体现在一系列的作业活动中,作业活动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施工过程的施工质量。

因此,质检工程师质量控制工作应体现在对作业活动的控制上。

为确保施工质量,质检工程师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控制与检查。

就整个施工过程而言,可按事前、事中、事后进行控制。

就一个具体作业而言,质检工程师控制管理仍涉及到事前、事中及事后。

质检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主要围绕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

所谓作业技术准备状态,是指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在正式开展作业技术活动前,是否按预先计划安排落实到位的状况,包括配置的人员、材料、机具、场所环境、通风、照明、安全设施等等。

做好作业技术准备状况的检查,有利于实际施工条件的落实,避免计划与实际两张皮,承诺与行动相脱离,在准备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下贸然施工。

作业技术准备状态的控制,应着重抓好以下环节的工作:

(一)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1、质量控制点的概念

质量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作业过程质量而确定的重点控制对象、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

设置质量控制点是保证达到施工质量要求的必要前提,质检工程师在拟定质量控制工作计划时,应予以详细地考虑,并以制度来保证落实。

对于质量控制点,一般要事先分析可能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再针对原因制定对策和措施进行预控。

2、选择质量控制点的一般原则

可做为质量控制点的对象涉及面广,它可能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结构部位,也可能是影响质量的关键工序、操作或某一环节。

总之,不论是结构部位、影响质量的关键工序、操作、施工顺序、技术、材料、机械、自然条件、施工环境等均可作为质量控制点来控制。

概括来说,应当选择那些保证质量难度大的、对质量影响大的或者是发生质量问题时危害大的对象做为质量控制点。

(1)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或环节以及隐蔽工程,例如预应力结构的张拉工序;

(2)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或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或对象,例如地下防水层施工;

(3)对后续工程施工或对后续工序质量、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部位或对象,例如预应力结构中的预应力钢筋质量、模板的支撑与固定等;

(4)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部位或环节;

(5)施工上无足够把握的、施工条件困难的或技术难度大的工序或环节,例如复杂曲线模板的放样等。

显然,是否设置为质量控制点,主要是视其对质量特性影响的大小、危害程度以及其质量保证的难度大小而定。

表1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点设置的一般位置示例。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位置表表1

分项工程

质量控制点

工程测量定位

标准轴线桩、定位轴线、水平控制桩。

地基、基础

(设备基础)

基础位置、基坑(槽)尺寸、标高、地质及承载力、预留洞孔、预埋件的位置、规格、数量。

模板

位置、尺寸、标高,预埋件位置

钢筋混凝土

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砂石质量,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混凝土振捣,钢筋品种、规格、尺寸、搭接长度,钢筋焊接,预留洞、孔及预埋规格、数量、尺寸、位置,预制构件吊装或脱模强度,吊装位置、标高、支承长度。

吊装

吊装设备起重能力、吊具、索具、地锚

焊接

焊接条件、焊接工艺

隧道开挖支护

断面轮廓、钢架(格栅)间距、喷射砼强度厚度平整度

隧道防排水

环向纵向盲沟、防水板挂铺、止水带安装、二衬砼密实

无砟轨道

基防水层

3、作为质量控制点重点控制的对象

(1)人的行为对某些作业或操作,应以人为重点进行控制,例如钢结构的焊接、混凝土的捣固等,对操作者的技工术水平或责任意识有相应的要求。

(2)物的质量与性能施工设备和材料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的主要因素,对某些工程尤为重要,常作为控制的重点。

基础的防渗注浆,注浆作业设备的质量、计量仪器的质量都是直接影响注浆质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

(3)关键的操作如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工艺操作过程及张拉力的控制,是可靠地建立预应力值和保证预应力构件质量的关键过程。

(4)施工技术参数例如路堤施工时,对填土含水量、级配等参数的控制是保证填方质量的关键;

冬季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等技术参数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5)施工顺序对于某些工作必须严格作业之间的顺序,例如,对于冷拉钢筋应当先对焊、后冷拉,否则会失去冷强;

对于屋架固定一般应采取对角同时施焊,以免焊接应力使已校正的屋架发生变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