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历史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1649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中的历史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成语中的历史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成语中的历史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成语中的历史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成语中的历史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语中的历史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成语中的历史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中的历史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语中的历史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出处】春秋鲁国左丘明著的《左转·

僖公二十三年》:

“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释义】舍:

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

主动退让九十里。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故事】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

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

经过千辛万苦,重耳来到了楚国。

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

忽然楚王问重耳:

“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

”重耳略一思索说:

“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

”楚王说:

“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

”重耳笑笑回答道:

“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

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果真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

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

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

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厉兵秣马

【拼音】lì

bīngmò

【出处】春秋鲁国左丘明著的《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释义】磨好兵器,喂饱战马。

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

厉:

通“砺”,磨。

兵:

兵器。

秣:

喂牲口。

【故事】春秋时期,秦国派杞子、逢孙、杨孙三人领军驻守郑国,却美其名曰为:

帮助郑国守卫其国都。

公元前628年,杞子秘密报告秦穆公,说他已掌握了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秦国进攻郑国,他将协作内应。

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报后,觉得机不可失,便不听大夫蹇叔的劝阻,立即派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率兵进攻郑国。

蹇叔的儿子也随部队出征,蹇叔对自己的儿子哭着说:

“你们一定会在淆这个地方遭军队抵御,到时我来收你的尸。

秦军经过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淆国,刚好被郑国在这里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

弦高一面派人向郑穆公报告,一面到秦军中慌称自己是代表郑国前来慰问秦军的。

弦高说:

“我们君王知道你们要来,特派我送来一批牲畜来犒劳你们。

弦高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袭郑秦军的怀疑,使秦国怀疑郑国已做好了准备,所以进军犹豫不决。

郑穆公接到了弦高的报告后,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门查看,果然看见杞子的军队人人扎束停当,兵器磨得雪亮,马喂得饱饱的,完全处于一种作为内应的作战状态。

对此,郑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说:

“很抱歉,原谅我们未能好好款待各位。

你们的孟明就要来了,你们跟他走吧!

杞子等人见事情已经败露,便分别逃往齐国和宋国去了。

孟明得知此消息后,也只好下令撤军。

外强中干

【拼音】wà

iqiá

ngzhōnggān

僖公十五年》:

“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释义】干:

枯竭。

形容外表强壮,内里空虚。

多用于形容一个人的体质、经济能力、国家实力等等。

【故事】春秋时期,晋献公死后,晋公子夷吾结束逃亡生活,回到晋国继承王位当上了国君。

  在夷吾的逃亡生涯中,曾经答应过秦穆公,若是有一天自己能够有机会回国当上国君,就把五座城镇割让给秦国,当作救命之恩。

可是,当上国君之后的夷吾并没有实现诺言。

  后来秦国发生饥荒,晋惠公也没有伸出援手帮助秦国,秦穆公为此怀恨在心。

  后来,秦穆公发兵攻打晋国,很快就打到晋国的一个城镇。

  为了抵抗强大的秦军,晋惠公亲自领兵反抗。

他下令拉战车的马,一定要使用郑国赠送的马来驾车。

大臣庆郑劝告惠公说:

“自古以来,打仗时都要用本国的好马,因为它土生土长,熟悉道路,听从使唤。

用外国的马,不好驾驭,一遇到意外,就会乱踢乱叫。

而且这种马外表看起来好像很强壮,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能耐(原文为“外强中干”)。

若遇到意外,进退不得,后悔也晚了,怎么能作战呢?

你要是非用它们,肯定会后悔的。

  惠公没有听从庆郑的劝说。

  秦晋两国的军队再次交战。

震天撼地的喊杀声使郑国的马受惊失控,它们带着战车乱跑一气,很快陷入泥泞之中。

战马更是狂嘶乱叫,拼命挣扎,结果越陷越深,进退不得。

晋惠公无计可施,晋军因此大败,他自己也束手就擒,成了秦国的俘虏。

困兽犹斗

【拼音】kù

nshò

uyó

udò

u

宣公十二年》:

“得臣犹在;

忧未歇也。

困兽犹斗;

况国相乎!

【释义】困兽:

被围困的野兽;

犹:

还、仍;

斗:

搏斗。

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斗。

比喻陷于绝境的失败者还要顽抗。

【故事】 春秋时,晋国发兵去救援被楚攻打的郑国,可是晚到了一步,郑国已投降了楚军。

这时晋军主帅荀林父主张退兵,可副帅反对,最后由于意见不一致,晋军被楚军打得大败。

晋景公得到这一消息,很是气愤。

晋军将领回国后,晋景公立即叫人把败军将领带上殿来,大声斥责,追究责任。

那些将领见国君大发雷霆,跪在一旁,不敢吱声,过了一会,荀林父想到自己是主帅,这次大败应负有责任,就跪前一步说:

“末将罪该万死,现请求一死。

景公盛怒之下,拂袖示意卫兵来捆绑荀林父。

这时,大夫士贞子上前阻止,不慌不忙地对景公说:

“三十多年前,先君文公在对楚的城濮之战中大获全胜,晋国举国欢腾,但文公面无喜色,左右感到很奇怪,就问文公:

‘既然击败了强敌,为何反而愁闷?

’文公说:

‘这次战斗,由于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战略原则,击破了楚军的左、右翼,中军主帅子玉就完全陷入被动,无法挽回败局,只得收兵。

但楚军虽败,主帅子玉尚在,哪里可以松口气啊!

困兽犹斗,更何况子玉是一国的宰相呢?

我们又有什么可高兴的,他是要来报仇的!

’直到后来楚王杀了子玉,文公才喜形于色。

楚王杀子玉,是帮了我们晋国的忙。

如果说楚国被先王打败是一次失败,那么,杀掉子玉是再次失败。

现在您要杀掉林荀父......”

景公听了士贞子的话,恍然大悟,笑着说:

“大夫别说了,我懂了,我杀了荀林父,岂不是帮了楚国的忙?

这样,我们不是也将一败再败了吗?

于是,景公当场就赦免了荀林父等将帅。

鞭长莫及(鞭不及腹)

【拼音】biānchá

ngmò

宣公十五年》:

“虽鞭之长;

不及马腹。

【释义】鞭:

马鞭子;

莫:

不;

及:

够得上。

马鞭虽长;

但打不到马肚子上。

原意是说即使有力量;

也使不得;

因为马肚子不是鞭打的地方。

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故事】鲁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

出使路上要经过宋国,楚庄王仗着国力强盛,要申舟不向宋国借路。

申舟说:

“如果不借路,宋国人会杀我。

“宋国要是杀了你,我就派兵攻打他们。

”楚庄王说。

  果然,不向宋国借路的做法激怒了宋国。

宋国君臣认为这是对本国的莫大侮辱,就杀了申舟。

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气得暴跳如雷,立即发兵攻打宋国,一下子就把宋国的都城团团围住。

  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楚军还是没有取胜。

第二年春天,宋国派大夫乐婴齐到晋国去请求晋国派兵救援。

晋景公想要发兵去救宋,国大夫伯宗说:

“大王,我们不能出兵,古人有话说:

‘鞭子虽然长不能打到马肚于上。

’现在楚国强盛,正受到上天保佑,我们不能和楚相争。

晋国虽然强大,可是能违反天意吗?

俗话说:

‘高高低低,都在心里’,江河湖泊中容纳有污泥浊水,山林草丛中暗藏有毒虫猛兽,洁白的美玉中隐藏有斑痕,晋国忍受一点耻辱,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您还是忍一忍吧。

  景公听了伯宗的话,停止发兵,改派大夫解扬去宋国,叫宋国不要投降,就说援兵已经出发,很快就要到了。

宋国人在城中极其艰苦地坚守了几个月,楚军攻打不下,最后同意宋国求和,并带走宋国大夫华元作为人质。

假途灭虢

【拼音】jiǎtú

miè

guó

僖公二年》: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释义】假:

借;

途:

道路;

虢:

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

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故事】春秋初期,晋国传至献公,积极扩军,拓展疆土。

晋献公为了夺取崤函要地,决定南下攻虢(国都上阳,今河南陕县境),但虞(今山西平陆北)邻虢的北境,为晋攻虢的必经之途。

晋献公害怕二国联合抗晋,于是采用大夫荀息各个击破之计,先向虞借道攻虢,再伺机灭虞。

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晋献公派荀息携带美女、骏马等贵重礼品献给虞公,请求借道攻虢。

虞公贪利,又被荀息花言巧语所迷惑,不听大臣劝阻,不但应允借道,还自愿作攻虢先锋。

当年夏,晋虞联军攻下虢国重镇下阳(今山西平陆境),使晋控制了虢虞之间的要道。

二十二年,晋国又故技重演向虞借道。

宫之奇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明虢、虞地理相连,利害攸关,虢亡虞必亡,劝虞公绝不能答应借道。

但虞公认为晋和虞是同宗,不会相欺,拒不听劝。

十月十七日,晋军围攻虢都上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区青龙涧河北岸的李家窑村)。

十二月初一破城灭虢。

后晋班师暂住虢国休整。

晋军乘虞不备,发动突然袭击,俘获虞公,灭掉他的国家。

虢和虞亡国的惨痛教训,使后世加强了弱国联合抗击强国的思想。

这次战争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却揭示了军事斗争的一些重要规律,给后世留下重要的启示和教益。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拼音】yù

ngxiāngzhēng,yú

wēngdé

【出处】西汉刘向整理校编的《战国策·

燕策二》:

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

鹬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

 

【释义】鹬:

长嘴水鸟;

蚌:

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故事】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惠王说:

“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老蚌怕出来晒太阳,但有个鹬鸟跑来啄食它的肉,蚌马上合上两片壳刚好夹住了鹬鸟嘴巴,鹬鸟说:

‘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小蚌你死定了。

”蚌说道:

“你嘴巴今天抽不出,明天抽不出,等死的是你。

”两物都不肯舍弃让步,这时刚好有个老渔翁走过看到把他们俩都捉住了。

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

我恐怕强大的秦国要当渔夫了。

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

”赵惠王说:

“好。

”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狡兔三窟

【拼音】jiǎotù

sānkū

齐策四》:

“狡兔有三窟;

仅得其免死身;

今君在一窟;

未得高枕而卧也;

请为君复凿二窟。

【释义】窟:

洞穴。

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

原比喻藏身的地方特别多;

用来躲避灾难祸患。

现多比喻掩盖的方法多;

隐身的计划周密。

【故事】春秋时代,在齐国有位名叫孟尝君的人,他非常喜欢与文学家还有侠客风范的人交朋友,为了能与他们常讨论国家大事,总喜欢邀请这些人到家中长住。

在这些人当中,有位叫冯谖的人,他常常一住就是住上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这地方讨债,但是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还把债倦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而心里充满感激。

直到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热烈的欢迎,孟尝君才知道冯谖的才能。

一直到这时候,不多话的冯谖才对孟尝君说:

“通常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才能在紧急的时候逃过猎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

但是你却只有一个藏身之处,所以你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地睡觉,我愿意再为你安排另外两个可以安心的藏身之处。

”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说,如果梁惠王能请到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那么梁国一定能够变得更强盛。

于是梁惠王派人邀请孟尝君到梁国,准备让他担任治理国家的重要官职。

可是,梁国的使者一连来了三次,冯谖都叫孟尝君不要答应。

梁国派人请孟尝君去治理梁国的消息传到齐王那里,齐王一急,就赶紧派人请孟尝君回齐国当相国。

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提出希望能够拥有齐国祖传祭器的要求,并且将它们放在薛地,,同时兴建一座祠庙,以确保薛地的安全。

祠庙建好后,冯谖对孟尝君说:

“现在属于你的三个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垫高枕头,安心地睡大觉了。

侧目而视

【拼音】cè

é

rshì

秦策一》:

“(苏秦)妻侧目而视;

倾耳而听。

【释义】 

侧目:

斜着眼睛;

视:

看。

斜着眼睛看人;

不敢用正眼去看。

形容拘谨畏惧或愤怒的样子。

【故事】战国时代,苏秦到秦国游说,劝秦惠王实行连横的策略。

苏秦的意见没被秦王采纳,做不了官,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到洛阳老家。

当他走进家门的时候,家里的人都瞧不起他。

妻子坐在织布机上不理睬他,嫂嫂不给他做饭,就连他的父母也不愿同他讲话。

后来他潜心学习,发愤苦读。

每天读书都要到深夜,每当要打瞌睡时,他就用铁锥子刺一下大腿来提神。

过了一年,苏秦学问大增,又到赵国去见赵王,献合纵之策。

苏秦主张赵国联合齐、楚、燕、韩、魏等国共同对付日益强大的秦国。

赵王认为他这个策略很好,便封他为武安君,拜他做相国。

苏秦做了大官之后,路过洛阳,他父母得到消息,到城外三十里的地方去迎接他。

他的妻子吓得恭恭敬敬地站在一边,斜着眼看苏秦,侧着耳朵听苏秦讲话,不敢正视苏秦。

他的嫂嫂则跪拜在地,十分谦恭地迎接苏秦。

苏秦见嫂嫂这样谦恭,就笑着说:

“嫂嫂为什么以前那样怠慢我,今天却对我如此恭敬呢?

”嫂子回答说:

“因为你地位尊贵而且很有钱呀。

”苏秦叹道:

“唉!

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富贵的时候连亲戚也畏惧,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

安步当车

【拼音】ānbù

ngchē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释义】安:

安详从容;

不慌不忙。

步:

步行;

当:

代替。

不慌不忙地步行;

权当是乘车。

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

【故事】战国时期,齐国有位隐士名叫颜斶。

齐宣王听说他很有名,就召见了他。

  颜斶进宫后,齐宣王傲慢地说:

“颜斶,你过来!

”颜斶不卑不亢地对齐宣王说:

“大王,你过来!

”齐宣王很不高兴,旁边的大臣也都责怪颜斶。

颜斶便说:

“如果我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

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

与其让我羡慕大王的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恼怒地问他:

“到底是大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

”颜斶说:

“当然是士人尊贵!

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下令:

谁敢在距离高士柳下惠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格杀勿论!

另外还悬赏:

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他为万户侯,赏金两万两。

由此可见,一个活着的大王的头,还抵不上一个死去的士人坟墓呢。

  齐宣王觉得自己理亏了,便请求做颜斶的学生,并说:

“您和我在一起,食有美味,出必乘车,妻子儿女可以穿上华美的服装。

”颜斶毫不动心,坚决辞谢:

“我还是希望让我回去,每天晚点儿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

慢慢地走路,就当是坐车一样;

不犯罪过,就是保持自己的尊贵。

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啊!

”颜斶说罢,告辞而去。

不遗余力

【拼音】bù

赵策三》:

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

【释义】遗:

留;

余力:

剩下的力量。

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

【故事】战国时期,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国力逐渐强盛,不断派兵去攻击其他国家。

公元前260年,秦王派大将白起,在赵国的长平一举歼灭了由赵括率领的四十万赵军。

秦王趁机派出使者要挟赵王,要赵国割让六座城池给秦国,作为讲和的条件,否则就要将赵国踏为平地。

  于是,赵王召集楼昌、虞卿来商量对策。

赵王说:

“我们的军队在长平一带吃了败仗,我准备率领赵国的全部人马与秦军决一死战,你们有什么意见?

”楼昌表示反对,他主张派出重要使臣到秦国去讲和。

虞卿对这两种意见都不同意,他首先指出楼昌的意见不切合实际,然后针对赵王的意见,问道:

“按照大王的看法,秦王能不能打败您带去的全部兵马呢?

”赵王说:

“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

”意思是说,秦国进攻我们,已经把所有的力量都用上了,一定要打败我们才肯返回的。

虞卿于是说:

“希望大王能听从我的意见,派出重要使者带着珠宝礼品到楚国、魏国去。

楚王和魏王贪图我们的礼品,必然会很好地接待我们的使者。

秦王看到这种情况,必然会疑心各国诸侯要联合抗秦。

秦王就会心生顾虑,不敢贸然进攻我们,我们与秦国讲和才能成为现实。

”但是,赵王没有听从虞卿的意见,结果军队也吃了败仗。

不翼而飞

rfēi

秦策三》:

“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释义】翼:

翅膀。

没有翅膀却飞走了。

比喻物品忽然丢失。

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

【故事】战国时,有一年秦王派大将王稽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一连攻了十七个月,也攻不下城池。

王稽非常烦恼,有个名叫庄的人向王稽献计说:

“你如果犒赏部下,就可以鼓舞他们的斗志,邯郸攻破是有希望的。

”王稽不耐烦地说:

“我是统帅,只知道服从国王的命令,别的事情管不了那么多。

”庄并没有被王稽的不耐烦而吓退,他继续说道:

“你这样讲不太对。

即使是父亲给儿子下命令,有的可行,有的就不可行。

……我看你一味媚上欺下,独断专行,轻视士兵已经很久了。

我听说,假如有三个人谎称老虎来了,那么听的人就会信以为真;

如果有十个人合力弯一个木槌,就能把木槌弄弯;

如果大家都口传消息,要求你改变指挥方法,这消息没有翅膀也会飞得很远。

这说明众部下的力量是巨大的。

因此,你还是赏赐一下你的将士们吧!

可是,王稽还是听不进庄的意见。

几天之后秦军果然发生叛乱,严重地影响了战事的顺利进行,秦王很是恼怒,就把王稽处死了。

三人成虎

【拼音】sānré

nché

nghǔ

魏策二》: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释义】城里本没有虎;

但只要有三个人说城里有虎;

听者就信以为真。

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传播;

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故事】魏国大夫庞恭和魏国太子一起作为赵国的人质,定于某日启程赴赵都邯郸。

临行时,庞恭向魏王提出一个问题,他说:

“如果有一个人对您说,我看见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只老虎,君王相信吗?

”魏王说:

“我当然不信。

”庞恭又问:

“如果是两个人对您这样说呢?

“那我也不信。

”庞恭紧接着追问了一句道:

“如果有三个人都说亲眼看见了闹市中的老虎,君王是否还不相信?

”魏王说道:

“既然这么多人都说看见了老虎,肯定确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

”庞恭听了这话以后,深有感触地说:

“果然不出我的所料,问题就出在这里!

事实上,人虎相怕,各占几分。

具体地说,某一次究竟是人怕虎还是虎怕人,要根据力量对比来论。

众所周知,一只老虎是决不敢闯入闹市之中的。

如今君王不顾及情理、不深入调查,只凭三人说虎即肯定有虎,那么等我到了比闹市还远的邯郸,您要是听见三个或更多不喜欢我的人说我的坏话,岂不是要断言我是坏人吗?

临别之前,我向您说出这点疑虑,希望君王一定不要轻信人言。

庞恭走后,一些平时对他心怀不满的人开始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

时间一长,魏王果然听信了这些谗言。

当庞恭从邯郸回魏国时,魏王再也不愿意召见他了。

网开一面

【拼音】wǎngkāiyīmià

n

【出处】西汉司马迁著的《史记·

殷本纪》: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

‘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曰:

‘嘻,尽之矣!

’乃去其三面。

【释义】把捕捉鸟兽的网打开一面;

给鸟兽留一条生路。

比喻采取宽大态度;

给人一条生路。

【故事】夏朝从禹开始,经过十五代君王,传到了夏桀。

夏桀荒淫无道,引起百姓的不满和怨恨,商的首领汤看到这一切,就想争取民心推翻夏桀的统治。

一天,商汤散步时,看到一个人在野外四面张网捕鸟,还祈祷说:

“无论从哪里来的鸟都能进入我的网。

”商汤对捕鸟人说:

“哎呀,太残忍了,鸟儿恐怕被你捕光了。

”说罢,便拆掉三面的网。

并小声祷告:

“鸟儿啊,你们愿左飞就往左飞,愿右飞就往右飞,实在不想活了,就进入网里来吧!

” 

诸侯和部落首领们听说此事,纷纷说:

“商汤是一个好君王,他对飞禽如此仁慈,对人肯定更加仁爱。

”很快四十个氏族部落先后归顺于他。

最后,商汤终于灭了夏。

指鹿为马

【拼音】zhǐlù

imǎ

秦始皇本纪》:

“二世笑曰:

丞相误邪;

谓鹿为马。

【释义】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故事】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

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

“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心想:

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

便笑着对赵高说:

“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

”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

“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

“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

”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

“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

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

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

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

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

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先发制人

【拼音】xiānfāzhì

【出处】东汉班固编撰的《汉书·

项籍传》:

“先发制人;

后发制于人。

【释义】发:

开始行动;

制:

控制,制服。

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

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故事】公元前209年,项梁和侄子项羽为躲避仇人的报复,跑到吴中。

会稽郡郡守殷通,素来敬重项梁。

为商讨当时的政治形势和自己的出路,派人找来了项梁。

项梁见了殷通,谈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

“现在江西一带都起义反对秦朝的暴政,这是老天爷要灭亡秦朝了。

先发动的可以制服人,后发动的就要被别人所制服啊!

”殷通听了,叹口气说:

“听说您是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