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学教育学中学教育学考试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
《贵州中学教育学中学教育学考试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中学教育学中学教育学考试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整体性
3.学生法语学得扎实、巩固以后,再学英语就更容易,这属于(A)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
4.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在求知过程中组织属于自己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B)A.授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动作技能学习
5.短时记忆的容量是(B)A.5±
2组块B.7±
2组块C.5±
2D.7±
2
6.某学生在回答“什么是圆的”的时候,说出“老鼠洞是圆的”,“李谷一唱歌的时候嘴是圆的”,这主要体现了发散性思维的(B)A.流畅性B.独特性C.综合性D.多维性
7.科学家利用蝙蝠飞行的原理发明了声纳和雷达,其中促进科学家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D)A.问题表征
B.迁移
C.定势
D.原型启发
8.某人智力年龄是8岁,实际年龄是10岁,此人的比率智商是(A)
A.80
B.90
C.100
D.125
9.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校对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但校对他人文章时,却很容易发现,这是由于(D)
A.注意分散
B.粗心
C.知觉整体性
D.定势
二.名词解释
16.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17.关键期:
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18.从众:
指个人虽然在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一致,但内心却有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但迫于群体压力,暂时在行为上与群体认同。
19.创造力:
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三.简答题
20.简述实验法的主要内容
答:
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的操纵某种变量得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得影响。
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
21.简述奥苏泊尔学习情境中的学习动机理论
奥苏泊尔认为成就动机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一是认知的内驱力.这是一种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需要,如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等.二是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这是一种把学业成就看做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如自尊心,荣誉感,胜任感等.三是附属的内驱力.这是一种为了获得长者和同伴们和认可而努力的需要.表现为一种依附感.这三种内驱力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固定的,通常随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以及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
22.简述耶基斯——多的森原理
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动机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
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由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这就是著名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23.简述影响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有意注意的含义及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
注意的特征。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
感觉的含义及其种类:
决定感受性和绝对感觉。
感觉性和差别感受的含义及其关系:
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知觉的含义:
知觉的特征:
知觉的类型:
运动知觉的种类,错觉的含义:
记忆的含义:
记忆的基本环节:
记忆的种类:
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
遗忘的规律:
影响遗忘的因素:
:
增进记忆的方法:
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
思维的过程:
思维的类型:
概念的形成与掌握:
问题解决过程:
影响解决问题因素。
无注意是指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有:
刺激物的特点,如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新异的刺激物等;
人的主观状态,如人的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等。
四.论述题
24.如何根据迁移的原理有效地组织教学
(1)改善心智功能;
教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发散思维。
(2)传授基本知识;
教师把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详细而有计划的传授给学生(3)有效的指导;
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及时的指导,给他们最需要的帮助(4)提高迁移的意识性;
教学中,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5)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把握好难度和进度,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6)设计情境性教学。
创造引人注意的情境,比如设想,举例或者换位思考等。
五.案列分析题
25.请从教学效能感分析小王教学欠佳的原因,并说出该如何改进。
所谓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这种判断,会有些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小王授课效果不好的原因,从主观上最主要的是他的教学效能感太低,主观评价太低,自我信心很低,所以影响了他对自己的正确评价;
客观上他刚刚参加工作,经验缺乏,这是个事实;
此外,他驾驭课堂的能力欠佳,这是能力方面的欠缺。
对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校能感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
(1)从教师自身方面来说,要形成科学教育观,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验证并发展这些知识。
(2)向他人学习,如观摩优秀教师教学、学习其他教师的好经验,增强教师的自信心;
教师要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3)在社会上,必须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作风。
(4)在校内,必须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并严格加以执行,以及努力创立进修、培训等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教师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条件。
良好的校风建设、提高福利待遇等措施也会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产生积极的影响。
26.
(1)该同学哪种基本需要没有满足
(2)请从需要之间的关系分析他成绩下降的原因。
(3)请分析该如何帮助他摆脱困境,提高成绩
(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
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七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有两方面的涵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征的实现。
马斯洛说,一个人力求变成他能变成的样子,这是自我实现。
小明的归属和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感觉跟同学不是一类人,有一种不及别人的心理压力。
(2)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是:
首先,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只有较低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较高一层的需要,自我实现最高层次的需要;
其次,各层次需要在全人类所占比例由大变小,自我实现的人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最后,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个水平,即基本需要(前四种)和成长需要(后三种)。
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是相互影响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也会影响成长需要的实现,小明是因为没有得到归属需要,所以求知需要下降导致了成绩的下降。
(3)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具有调节作用,所以小明应该转变心态,把经历放到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上来,并有信心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掌握科学知识,学习本领最终会实现个人价值,受到社会的尊重。
他可以把自己的学习优异作为自己骄傲的资本,此外还可以发展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待人热情,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最终会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赞许的
2009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试真题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二、填空题
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____。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____。
3、学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____价值。
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____。
5、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
6、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____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____。
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___和教科书。
9、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实现____的过程。
11、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____。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____、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___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
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____。
15、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____。
三、判断题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 )
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9、依据科尔博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10、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四、简答题
1、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2、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
试做简要的说明。
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4、试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5、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五、论述题
1、以“我们的思想”为主题,设计一个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后一页附有答案)
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D
6、B 7、D 8、C 9、B 10、A
11、A 12、C 13、B 14、C 15、B
二、填空题
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延时
4、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创新
7、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8、教学大纲
9、学校教育
10、学生身心发展
11、模象直观
12、作业检查与批改
13、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1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15、教育者采集者退散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
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2、传道者角色;
授业解惑者角色;
示范者角色;
管理者角色;
朋友角色;
研究者角色。
3、引起学习动机;
领会知识;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检查知识。
4、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5、
(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
(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
(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五、论述题(略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练习
(二)
一、选择题
1、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2、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
A、组织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复述策略
3、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到7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起
4、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 )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 )
A、2岁 B、4-5岁 C、4岁 D、6岁
6、“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 )
A、强化说 B、认知失调论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理论
7、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性 D、沉思性
8、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 )
A、图表 B、新知识 C、认知框架 D、以上都对
9、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倾向成分 D、认知与情感成分
10、以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获得概念主要发生在( )
A、学龄期 B、学前期 C、成人 D、以上都是
11、奥苏伯尔的同化模式中,总括性同化又称(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12、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D、没有作用
13、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并能据此进行想象,从而获得知识。
这种认知表征是( )
A、动作表征 B、符号表征 C、映象表征 D、表象
1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5、运动符号办事的能力是( )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16、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17、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8、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19、“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最易被解释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 )
A、强化原理 B、认知失调说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说
2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二、填空题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____和教学环境。
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依从、____、内化三个阶段。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的科学。
4、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者发展心理水平对新的学习的和适应性称之为____。
5、儿童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____、自我监控三个方面。
6、动机有激活、指向和____三个基本功能。
7、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项成就行为的主要判断称为____。
8、心理发展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定项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____。
9、尝试与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____。
10、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____三个过程。
11、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称之为____。
12、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有班级规模、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的性质和____。
13、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有三个成分,它们是道德认识、____和道德行为。
14、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能力或特性称之为____。
15、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的状态的过程称之为____。
16、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是____。
17、在学习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____。
18、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及其组织称之为____。
19、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____。
20、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为____。
三、简答题
1、简述性格差异的教学含义。
2、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3、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4、简述教学目标的功能。
5、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主要措施。
6、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四、论述题
试论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
1、BC 2、B 3、C 4、A 5、C 6、D 7、B 8、C 9、B 10、C 11、B 12、C 13、C 14、C 15、B 16、D 17、B 18、C 19、D 20、C
1、教学媒体 2、认同 3、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4、学习准备 5、自我体验 6、强化 7、自我效能感 8、个别差异性 9、准备律 10、评价 11、学习策略 12、对教师的期望 13、道德情感 14、创造性 15、问题解决 16、发现教学 17、过度学习 18、知识 19、品德 20、教学目标
1、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性格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2、智力与创造性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
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3、目的性。
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
认知性。
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
序列性。
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如分析,联想,比较,推论等,仅仅是简单的记忆提取等单一的认知活动,都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
4、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
5、精选教材;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6、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自知自尊与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