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招考模拟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41356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10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教师招考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最新教师招考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最新教师招考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最新教师招考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最新教师招考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教师招考模拟题.docx

《最新教师招考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教师招考模拟题.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教师招考模拟题.docx

最新教师招考模拟题

教师招考模拟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保障未成年人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  __、____  __  ____、_________。

2、根据信息保持时间长短的不同,可将记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长时记忆。

3、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具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___________注意。

4、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       的学习、      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5、素质教育是以促进          为目的,以提高             为宗旨的教育。

6、《       》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亚里士多德所著的《    》是世界上最古老心理学论著。

7、学校教育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            、                 和                  。

8、在确定测量工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时,常用的三个指标是          、        和区分度。

9、            是学习的主体因素。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的认知基础差               B、教师的知识、能力不一样

C、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要求    D、教育活动受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感觉的( )

A、适应     B、对比     C、补偿     D、相互作用

3、在智力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想象力        B、思维力       C、记忆力        D、观察力

4、讽刺、挖苦、歧视学生,违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要求。

A、团结协作     B、爱岗敬业      C、热爱学生    D、为人师表

5、“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6、夸美纽斯指出:

“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    )原则。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直观性    D、巩固性

7、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8、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足在于(  )。

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           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9、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

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主动性

10、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11、“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12、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1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   )教学原则。

A、系统性   B、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

14、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小组教学

15、“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属于刺激的(  )

  A、强化   B、弱化    C、泛化    D、分化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15分)

1、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   )

2、提倡发现法学习的是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

 (  )

3、启发式是相对于注入式而言的,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  )

4、赫尔巴特在《大教学论》中第一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理论。

(  )

5、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道德的知、情、意、行四个因素组成的,所以德育过程必须从培养受教育者的正确道德认识开始。

(   )

6、注意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一种心理特征。

(   )

7、在复杂技能练习的后期出现的成绩暂时停顿现象,叫作练习曲线上的“高原期”现象。

(  )

8、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其智力因素高度相关,而与非智力因素关系不大。

(  )

9、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和巩固联系,这节课就属于综合课。

(  )

10、“师道尊严”是师生关系在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中受到了责难,新课改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交往对话的平等关系。

(  )

11、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  )

12、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课的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

(  )

13、教育科学研究包括研究的构思与设计、研究的组织与实施、成果的分析与总结三个大环节。

(  )

14、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所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操之过急。

(  )

15、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标志是教师教得怎样。

(   )

四、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学制   2、课程标准   3、教学原则   4、教师期望效应    5、性格

五、简答题(每个3分,共15分)

1、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有哪些?

2、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3、简述如何促进迁移教学。

4、简要评析研究法。

5、教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六、论述题(每个10分,共20分)

1、读以下案例回答问题:

地理课上,王老师经常发现李亮同学心不在焉,经过了解后发现,李亮已全部掌握了当前所学知识。

王老师设想:

能否让他不随堂上课,节约时间,让他自己去查阅资料,研究问题,学更多的知识呢?

学校领导知道后非常支持王老师的想法,对李亮实行了单科免修。

从此,每当上地理课时,学校的阅览室里就多了一个小读者,他或查阅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或研究小流域治理问题……而王老师呢,工作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在其他同学上好课的同时,还要给李亮同学提供相关的研究课题,指导查阅相关的资料,解答提出的各种问题等等。

一学年下来,李亮同学的学习成绩不仅没有下滑,他写的小论文《植被保护与资源开发》还获得全国中小学生小论文评比特等奖。

试问:

(1)联系案例说明王老师的做法主要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2分)

(2)如何理解李亮的自主性学习?

(4分)

(3结合案例说明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4分)

2、联系实际,简述教师成长的历程和途径。

(10分)

教师招考模拟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2、瞬时记忆、短时记忆;

3、指向、集中,有意注意;

4、知识、技能;

5、学生全面发展、国民素质;

6、学记、灵魂论;

7、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8、信度、效度;

9、学生。

二、选择题:

1、C   2、A  3、B  4、C  5、A  6、C  7、D  8、D  9、C  10、C 

11、B  12、C 13、D 14、B 15、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名词解释:

(页码为内部材料所示,相关答案也可参考其它教材)

1、P1  2、P23  3、P29  4、P102  5、P60

五、简答题:

(页码为内部材料所示,相关答案也可参考其它教材)

1、P16  2、P100  3、P88  4、P31  5、P20

六、论述题:

2、P102

教师招考教育学题库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D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B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B)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C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B )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B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D  )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C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

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C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D)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