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有利于小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4102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造有利于小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营造有利于小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营造有利于小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营造有利于小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营造有利于小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营造有利于小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营造有利于小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造有利于小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营造有利于小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营造有利于小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营造有利于小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本课题是福建省重点课题“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的子课题。

在年,我校参与了该课题的子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研究,并于年通过课题专家组的审批,顺利结题(下称“首期研究”)。

在“首期研究”中,我们以建构主义心理学和当代数学课程教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把“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问题解决”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思考与探索,获得解决问题的体验、策略和猜想。

初步总结了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些策略,并将之推广到课堂教学中,在课题研究中,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促进了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

然而在“首期研究”中,我们发现,虽然“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和接受,但要把这一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其间还有一定差距。

当前,“在学校里,课堂和班级都牢牢地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的成长被教师控制,教师可以决定学生如何发展,甚至恨不得代替他们去活,去成长。

”(叶澜教授<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课堂中,虽然实验教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能力,然而却存在着“没问题、不会问、不让问、图形式、对象定不准”等问题,因此,如何营造有利于小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有效性可以说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为此,我们提出了“营造有利于小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并把它作为“首期研究”的延续。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拟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以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数学教学的有关理论为依据,以我校实施“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成果为起点,对如何营造有利于小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进行以下三方面的探索。

1、课堂是教育活动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阵地,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主要场所。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系统的、可操作的、有成效的运用策略,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软环境,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完善自己,形成一支有较高教育教学及教研能力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和职责不是教学生如何去活动,而是激活学生自主活动的内动力,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动力源。

这是教师教育艺术的极致。

我们力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

3、继续进行新课程下的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使学生愿学数学、会学数学,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基于上述的认识以及本课题首期研究所总结的经验成果,我们确定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多个子课题,参与课题研究的实验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及个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提出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

(一)关于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实施策略研究

1、关于“和谐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结构的科学性的研究

2、探索和谐课堂构建的内在机制,构建“和谐课堂”的一般模式。

(二)关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探索教与学的有机结合,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从而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学会”到“会学”,迅速掌握知识,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关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1、数学活动主要方式与实施途径的研究

2、学习活动中教师有效引导策略的研究(预设与生成)

(四)关于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研究

1、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化”中作用的研究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

(五)关于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的研究

1、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和手段的研究

2、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评价语言的研究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分析。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2)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3)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

“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

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

协商有“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也叫“内部协商”与“社会协商”)两种,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争辩什么是正确的;相互协商则指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引导的方法包括:

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2、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教学的原则

弗赖登塔尔从数学教育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下列几个数学教学的原则:

   1.“数学现实”原则

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这是弗赖登塔尔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们历来提倡的基本思想;确实,数学不是符号的游戏,而是现实世界中人类经验的总结。

根据数学发展的历史,无论是数学的概念,还是数学的运算与规则,都是由于现实世界的实际需要而形成的。

数学教育如果脱离了那些丰富多采而又错综复杂的背景材料,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数学化”原则

   弗赖登塔尔的名言是:

与其说是学习数学,还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与其说是学习公理系统;还不组说是学习“公理化”;与其说是学习形式体系。

还不如说是学习“形式化”这是颇有见地的。

他认为:

人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组织,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

简单地说,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就是数学化。

3.“再创造”原则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这和我们常说的“发现法”等相似。

弗氏认为:

数学实质上是人们常识的系统化,每个学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得这些知识。

所以我们必须遵循这样的原则,那就是数学教育必须以“再创造”的方式来进行。

事实证明,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

4.“严谨性”原则

 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与其他的思维训练相比而言,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确定性”,对每个命题你可以判断它的对或错,其他科学就不是如此,常常依赖于有关的现实情况,涉及到所适用的范围,所选定的标准,只有数学可以强加上一个有力的演绎结构,由此可以确定结果是否正确,或是结果能否找到,这就是所谓数学的严谨性,是数学的度量标准,也是数学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

3、多元智力理论的评价观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可以跨时空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的某种特质,而是随着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为特定文化所珍视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归根结底就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而,在教学中应通过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不是一种能力或以某一种能力为中心的能力,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多种智力”。

因而,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数理智力,还应该注意学生多种智力

的和谐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及学业的评价,应纠正“以学科为中心”的狭隘的教育观和评价观,而应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

通过综合分析,我们认为,以上相关的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数学教学论的理论观点,能为“营造有利于小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从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课题实验研究成员

课题负责人:

郑锦书(数学教研组组长,小学高级教师)

谢玉娓(教导处副主任,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小学高级教师)

课题顾问、指导:

黄志强(校长、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省级学科带头人、小中高)

杜耿星(副校长,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省级学科带头人、小中高)

实验教师:

1、教导主任助理,小学中学高级教师)

2、备课组长,小学高级教师)

3、备课组长,小学高级教师)

4、备课组长,小学高级教师)

5、备课组长,小学高级教师)

6、备课组长,小学中学高级教师)

7、备课组长,小学高级教师)

7、小学高级教师)

8、小学一级教师)

9、小学中学高级教师)

10(教研组副组长,小学一级教师)

11(小学一级教师)

12小学一级教师)

13(小学高级教师)

14小学高级教师)

六、课题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和手段

年5月,课题申报获得省课题组的批复,同意立项。

随即,我们成立了课题组。

全体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文献理论、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制订课题研究计划,讨论并确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及具体分工。

按实验方案拟出的实验阶段的时间表,着手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组建了一支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的指导成员队伍。

本课题研究由学校的校长、副校长任顾问、指导,他们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有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积累了实施课题研究的经验,富有工作责任感,对该项工作给予热情的关注和支持,为课题研究作了大量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二)确定了参加课题研究的实验教师,并明确任务、分工合作。

为保证实验工作能立足于我校的实际,增强课题实验的应用性,使本课题研究及首期实验的成果更好地为学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服务,我们依照自愿的原则,由学校老师报名参加课题研究工作。

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大部分参加过首期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

课题组认真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组织人员,分工负责,立足课堂,以课例为载体,加强行动研究,做真、做实课题研究。

(三)按实验计划有序、扎实地开展工作。

1、认真学习理论,为课题研究铺路搭桥

(1)每周四下午组组织理论学习、课题研讨、主题教研、教学问题研讨、优质课录像观摩、教研课集中评课、学习心得交流、教师个体教学经验汇报等。

通过形式多样的研讨学习,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学科观、创新观、能动观、个性观,提升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促进教学手段的科学化,教学过程的规范化,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如:

年3月6日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名师张兴华发表于《人民教育》年第1期的文章——《重提数学教学心理学》;3月13日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福建教育》年第9期的文章——《如何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进一步明确有关于“综合实践与应用”的内涵、目标、特点等内容,以提升教师对综合实践与应用课的理解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