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0598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Word格式.docx

《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Word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Word格式.docx

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

【注】①黄庭坚:

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时任汝州叶县县尉。

②束带:

陶渊明任彭泽令时,属吏告诉他束带见督邮,他叹道“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县南县北”呈现了一个到处奔忙的诗人形象,“何日了”饱含对公务缠身的厌倦。

B.“又来新寨”交代诗人寄宿之地,而“又”字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之情。

C.月挂山头,三星隐没,表明时已深夜;

雪野千里,月光皎洁,意境空明,表明诗人心境闲适。

D.故人多次询问诗人为何还不辞官,这句实际是诗人借故人之口传递自己内心呼声。

(2)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的精妙之处。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

杜荀鹤

残腊泛舟何处好?

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于冬末泛舟潇湘,以记游述怀的一首清逸之作。

B.首联就题起句,自问自答,点明创作目的。

“残腊”即题中“冬末”。

C.颔联紧承第一联,从买鱼、饮酒等生活细节具体展现泛舟潇湘之乐。

D.作者在尾联表示要采江山之美以人新诗,使得新作传诵到都城长安。

E.全诗通篇写景,却将诗人内心情感表现得真切丰满,极具艺术魅力。

(2)颈联写“猿”“雁”,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董元达

谢逸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顔。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

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①破屋应数间。

【注】①玉川:

唐卢仝,号玉川子,家中贫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六句意即董元达归来之后,曾被先皇在延和殿召见,他在廷对的时候,议论慷慨,连天子也为之开颜。

B.九,十句写董元达南行之后,将越过浪涛滚滚、蛟龙怒吼的长江,乘舟而去,不知何时能归,深寓惜别之意。

C.诗歌最后两句表明将来一定会在大梁城中相见,到时董元达应该只有几间破屋,暗示董元达日后生活的穷迫。

D.全诗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磊落旷达之情,不作临别涕泣之语,也包含了对董元达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惋惜之意。

(2)这首诗中的董元达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田园作

(唐)孟浩然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①,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②,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③。

【注】①三径:

原指庭中小路,引申为隐士居住之所。

②金马门:

汉代宫门。

汉武帝时,曾命学士东方朔、主父偃等待诏金马门,以备顾问。

③扬雄:

汉代学者,善作赋。

客有荐扬雄文似相如者,帝令待诏承明殿,后随帝郊祀甘泉宫,还,奏上《甘泉赋》。

(1)本诗前四句暗引________的典故,描写作者过着一种________的生活。

(2)本诗题目的《田园作》,内容却反其道而行之。

请简要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上琴兴

常建①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②,可以徽黄金③。

【注释】①常建,唐代诗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同榜进士,长期什室不得意,躺拜陶醉于山水名胜,过着漫游生活,②梧桐,可为琴木,③徽,琴系琴弦的绳,徽黄金,金琴徽,言琴的珍贵。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弹琴的地点和诗人对琴声的独特感受,琴声可以荡涤心灵,使人平静。

B.颔联用琴声的悠扬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澄明,突出表现了此地环境的静谧美好。

C.颈联与“唯见江心秋月白”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来写琴声的美妙动人。

D.本诗清新素雅,既表现琴声的美妙,又描绘了一个清幽动人的意境。

(2)诗的最后两句表面写琴,实则另含人生深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列各题。

秋思

陆游

老怀不惯著闲愁,信脚时为野外游。

过雁未惊残月晓,片云先借一天秋。

村醅似粥家家醉,社肉如林处处留。

七十已稀今又过,问君端的更何求?

【注】①端的:

此处解释为究竟、到底。

(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怀”一句“老”“不惯”既交代“秋游”的缘起,又暗示“秋思”的缘由。

B.颔联用比拟、对比的手法细致入微地描绘“雁”、“云”等意象,突出了“秋”的特点。

C.本诗先点明“秋游”的缘由,再写秋景、秋俗,最后直抒胸臆,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D.本诗展现的乡村风俗及淳朴民风,与作者另一首诗《游山西村》相似。

(2)“问君端的更何求?

”一句表达的情感深沉而复杂,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蝶恋花·

散花楼送客

纳兰性德

城上清笳城下杵,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

刀尺又催天又暮,一声吹冷蒹葭浦。

把酒留君君不住。

莫被寒云,遮住君行处。

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

(1)这两首诗歌从题材上看都属于________诗,第一首诗歌所写的景物季节是________。

(2)“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和“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两句共同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赏析。

10.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①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②。

夜宿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①怪生:

怪不得。

②使风;

本诗中指用伞当帆,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舟》诗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被一艘小船上孩子们的行为触动有感而作。

《夜》诗的题目表明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

B.《舟》诗中两个小孩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船桨都收放起来了,令人感到奇怪。

《夜》诗描写了初春时节乡村里盎然的春意和天真可爱的儿童。

C.《舟》诗中的后两句形象准确地写出了诗人明了真相后的恍然,读完全诗,我们仿佛可以感知到诗人的豁然开朗和哑然失笑。

D.两首诗语言浅白,形象鲜明,作者描绘不同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了同样高超的艺术构思。

(2)杨万里诗中对儿童稚态的描摹,往往能够起到点活全诗的作用。

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1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鹧鸪天·

博山寺作①

辛弃疾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

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②,岂其御③,人间走遍却归耕。

一松一竹真朋友④,山鸟山花好弟兄。

[注]①该词作于作者40来岁遭谗落职之时。

②语出《世记新话·

品藻》,表达坚守自我的志向。

③语出杨雄《法言·

问神》,表达不依附权贵之意。

④语出《丐论》:

“古人乡无君子,则与云山为友;

里无君子,则与松竹为友;

座无君子,则与琴酒为友。

(1)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词的一项是( 

)。

A.激情昂扬

B.平淡闲逸

C.激愤深沉

D.幽默风趣

(2)本词富于议论,也借助精选意象来表达思想情感:

全词四句中哪一句最能体观这一特点,请结合具体意象赏析。

(3)词这种体裁,一般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本词却另辟蹊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这首诗是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29岁的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县令时所作。

元珍是欧阳修的朋友丁宝臣,当时任峡州军事判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

B.颔联中的“犹”是“依然”的意思,该诗以橘来衬托出风雪对万物的摧残。

“欲”字是想象之辞,摹写出万物即将萌发的情欲。

C.颈联触景生情,用“归雁”而生乡思,难以成眠;

用“物华”多换而感时伤怀,真切地表达了被贬伤感之情。

D.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落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自己全不在意。

与首联有呼应效果。

(2)儒家诗教讲求“哀而不伤,愤而不怒”的中和之美,本诗是如何做到“愤而不怒”的?

请做赏析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送梓州①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②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梓州:

李使君的赴任之地,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

②文翁:

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曾举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境大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大处落笔,想像李使君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

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大树和杜鹃的啼声。

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起势不凡。

B.颔联从细处着墨,表现山势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

一夜透雨过后,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上一般。

C.颈联“汉女”“巴人”“橦布”“芋田”等紧扣蜀地特点,而且征收赋税、处理讼案为李使君就任后职事,以此入诗十分贴切。

D.诗的前两联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后两联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意在表现蜀地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易于治理。

(2)尾联颇有特色,请从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加以赏析。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①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②正关情。

长年③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

①周必大(1126-1206),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官至左丞相,以少傅致仕。

永和,隶属于江西吉安。

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寒雁:

古人常以雁行作为兄弟之称。

③长年:

舟师,犹言船老大。

A.首联呼应标题,用语质朴无华,反复言说“几回”,意在突出路途遥远与离家越来越远。

B.颔联寓情于景,天寒、云冻、江阔、浪涌,渲染暗淡凄寒的气氛,烘托诗人孤寂的心境。

C.颈联触景生情,回望家山渐行渐远,仰视大雁翩翩南飞,思乡念亲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D.本诗用词考究,其中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就显得贴切自然,耐人寻味。

(2)同样是羁旅在外,本诗与晩唐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塘。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有何异同?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曲江①二首(其一)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梁翡翠,苑边高家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释】①曲江:

又名曲江池,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建。

唐玄宗并完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

成为唐代长安城著名的游览胜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飞花”“风”的意象写出了暮春的景色,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

B.颔联下句是说不要因感伤太多而讨厌喝酒,正面的意思是多喝酒来消愁吧。

C.颈联实写景色,虚写时世,承上启下,为下面直抒胸臆和寄寓慨作了铺垫。

D.诗人将全部的哀思寄子曲江这一实物,从侧面写出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2)请从写景和抒情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是如何做到尽得“含蓄”之妙的。

1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边界望乡

洛夫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象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

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

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

那冒烟的啼声

一句句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

冷,还是

不冷?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

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后记:

1979年3月中旬应邀访港,十六日上午余光中兄亲自开车陪我参观落马洲之边界,当时轻雾氤氲,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隐约可见,而耳边正响起数十年未闻的鹧鸪啼叫,声声扣人心弦,所谓“近乡情怯”,大概就是我当时的心境吧。

注:

洛夫,台湾诗人。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掌开始生汗”传达的是一种紧张的情绪,表达的是渴望看见却又害怕看见的心态

B.白鹭“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渴望飞到故国而不得的无可奈何的哀痛。

C.“惊蛰之后是春分”借传统节令,在时空和心理距离上营造出“伸手可及”的家乡氛围。

D.“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一步步逼近故国的泥土,表明游子的故乡便是广袤的祖国大地。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着说着”四个字,平平而起淡淡引入,却与后面强烈的情感形成一种情感上的跌宕起伏,体现了抒情节奏的控制。

B.“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运用通感,化视觉于听觉和触觉,使得原本抽象的思乡之情多维度、立体式地传达出来。

C.同行者“竖起外衣的领子”与诗人“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望乡的情之深,思乡的意之切。

D.“一掌冷雾”与开头的“雾正升起”相呼应,一首诗,以“雾”起,以“雾”终,既烘托了全诗的氛围,又形成情绪的回环。

(3)“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中的“距离”如何理解?

(4)洛夫说“慎选语言,并进而将其锤炼成精粹而鲜活的意象”诗人是如何使其意象精粹而鲜活的?

请结合诗中两处画线的诗句简要分析。

17.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①(其三)

姜夔

黄帽②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

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五) 

姜夔

三生定是陆天随③,只向吴松作客归。

已拚新年舟上过,倩④人和雪洗征衣。

【注释】①光宗绍熙二年冬,诗人访范成大,除夕乘舟归苕溪,途中写了一组诗,共十首。

②黄帽:

即俗称艄公,汉代称为“黄头郎”。

③陆天随:

唐代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不仕,常携带书、茶具灶、钓具,乘舟浪迹江湖。

④倩:

请。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三前两句从听觉入手,舟人连夜行舟,传呼不已,船篙击打流冰,发出响声。

B.“舟尾春风飐客灯”与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江春入旧年”都写了水上的春意。

C.其五“倩人和雪洗征衣”是请人用雪洗去曾经征战疆场的衣上的风尘,画面生动。

D.两首诗歌的前两句都点题:

其三写“黄帽”暗点“归”,其五第二句“归”字点题。

(2)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下面小题。

玉楼春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

探著南枝开遍未。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

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酌便来休。

未必明朝风不起。

(注)此词作于宋崇宁三年(1104),期间李清照曾上诗赵挺之(赵明诚之父)请救其父。

当时的朋党之争非常强烈,李清照为党祸之松紧所左右,时居汴京,时返原籍。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尽得梅花神韵。

而且活画出赏梅者虽愁闷却仍禁不住要及时赏梅的矛盾心情。

B.首句以“红酥”比拟梅花花瓣的宛如红色凝脂。

以“琼苞”形容梅花花苞的美好。

C.四两句的“几多香”“无限意”,将梅花盛开后所发的幽香、所呈的意态摄纳其中。

D.“道人憔悴春窗底”,作者借隔壁道观的道人。

来抒写自己内心愁闷煞人的情状。

(2)“朱彝尊《静态居诗话》卷十: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皆得梅花之神。

”请结合此评论,简要分析尾联的内涵。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村童戏溪上①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跄冲淖②去,纸鸢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④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注释】①乾道元年(1165年),40岁的陆游被调任隆兴府通判,因谗言被罢免官职,闲居于山阴4年,此诗作于乾道三年春。

②冲,冲到泥沼里去。

③纸离,风筝。

④耦:

读“ǒu”,两个人在一起耕地。

A.标题中的“观”字是统帅全诗的关键,前三联描写所观,最后一联抒发所观之感。

B.首联通过溪水堤平、村童谢晴等意象,描绘了祥和的画面,反衬尾联的不平心情。

C.“跋扈”一词变客为主,形象地描绘了风筝挟持风在空中飞扬跋扈发出声响的形象。

D.颈联由实转虚,展现了村童农忙时节跟随父兄农耕,冬闲则入塾学习的生活画面。

(2)人们评论这首诗时,认为首联中的“闲”字最值得品味,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0.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江上阻风雨

(唐)岑参①

气昏雨已过,突兀山复出。

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

云低岸花掩,水涨滩草没。

老树蛇蜕皮,崩崖龙退骨。

平生抱忠信,艰险殊可忽。

江上阻风

(清)宋琬②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注】①此诗大约是大历二年(767年)六月岑参从成都赴嘉州刺史任,船在岷江上为风雨所阻时所作的。

②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

被诬陷下狱三年。

清康熙十一年(1672)冤情得以昭雪,年近花甲的宋琬被起用,授与四川按察使。

本诗即写于赴任途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琬的《江上阻风》首句“无聊”直接点明此时的心情,“倚舵楼”是他此时心理的真实写照。

B.岑参的《江上阻风雨》,前两句点题,江上风雨欲来,舟泊岸边,诗人滞留。

C.宋琬诗写瞿塘峡山势险要,诗人西望,长路漫漫,不见尽头!

一语双关表面写瞿塘峡的险要景观,实际是指仕途虽经历坎坷,终峰回路转,可以宏图大展。

D.“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新奇。

(2)“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3)这两首诗都以行舟水上,行程因风雨受阻为内容,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

(1)流莺到处漂泊游荡惶然上下翻飞,飞过阡陌河流命运无法自己控制。

(2)表现手法:

本诗中主要运用象征的手法,作者托物寓怀,借流莺暗喻自身,抒写自己漂泊无依、抱负难展的苦闷之情。

颔联中,诗

解析:

(1)流莺到处漂泊游荡惶然上下翻飞,飞过阡陌河流命运无法自己控制。

颔联中,诗人用流莺的“巧啭"

比喻自己美妙的歌吟以及远大的政治抱负,用“未必有佳期”表达自已不被重用和不被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伤感。

【解析】【分析】

(1)本诗首联为“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流莺”,指指漂荡流转、无所栖居的黄莺;

“漂荡”,飘泊无定,流浪;

“参差”,本是形容鸟儿飞翔时翅膀张敛振落的样子,这里指张翅飞翔;

“陌”,阡陌;

“流”,河流;

“自持”,自主,自己掌握或处理,“不自持”,意思是不能自主,无法控制自己。

因此首联翻译过来就是“流莺到处漂泊游荡惶然上下翻飞,飞过阡陌河流命运无法自己控制”。

(2)从全诗来看,李商隐的《流莺》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托物寓怀,寄托身世之感,借流莺暗喻自身,表达了自己漂泊无依,虽有远大抱负但佳期难遇、抱负难以施展的苦闷之情。

可见诗中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

颔联为“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意思巧啭千声怎能没有真心本意?

春日良辰未必就有所盼佳期。

流莺巧啭,是希望在三春良辰中有美好的相会,然而“巧啭”中含有的“本意”却根本不被理解,不能盼来“佳期”,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这里诗人用“巧啭”来比喻自己的美妙歌吟,而其中的“本意”则是诗人的理想抱负;

“佳期”象征理想抱负得以实现,而“未必有佳期”,则表明理想抱负难以实现,表达出诗人不为人所理解的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刻伤感。

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归纳出本题答案。

故答案为:

⑴流莺到处漂泊游荡惶然上下翻飞,飞过阡陌河流命运无法自己控制。

⑵表现手法:

颔联中,诗人用流莺的“巧啭"

【点评】⑴此题考查翻译诗歌句子的能力。

整体理解诗歌内容,分析各个句子,组织答案。

译文:

流莺到处四荡惶然上下翻飞,飞过阡陌河流命运无法自持。

巧啭千声怎能没有真心本意?

穿梭在风霜雨露早晚阴晴里,振翅在千门万户或开或闭时。

我苦于伤春那啼叫不忍再听,京城何处有它可栖息的花枝?

⑵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