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经典校本教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40193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国学经典校本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学国学经典校本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学国学经典校本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学国学经典校本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学国学经典校本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国学经典校本教材文档格式.docx

《小学国学经典校本教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国学经典校本教材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国学经典校本教材文档格式.docx

辩认出是前朝的遗物。

4

6.铜雀:

即铜雀台,建安十五年(210)曹操建于邺(今河北省临漳县),因楼顶有一大铜雀而得名,为曹操晚年享锭之处。

二乔:

即大乔、小乔,江东乔公之女。

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这两句说,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那么东吴将被曹操所灭,二乔也将被虏而藏在铜雀台中了。

其实这时尚未建台,这不过是诗人的想象联系而已。

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的刀光剑影。

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

三国大局不定,想必曹操两年后在邺都(今河北临漳县)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孙策夫人)和小乔(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世称“三苏”。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苏轼中进士。

苏轼一生处于北宋新法与旧党之间的斗争、倾轧激烈时期。

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先后被贬官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后谏官弹劾他在诗文中有诽谤朝廷之语,被捕下狱,出狱调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元佑年间,旧党执政,苏轼曾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又因与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发生一些政见分歧,再次贬谪杭州。

后来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更大打击,远调惠州(贵州省惠阳县)、琼州(今海南岛),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在遇赦北还途中死于常州(今江苏省武进县)。

苏轼政治上思想保守,反对新法,但后期态度有所转变,和旧党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矛盾,造成一生受排挤抑郁不得志,但在各地方官任上,他同情人民饥苦,办了不少有益人民的事,在诗词中也有所反映。

苏轼在文学艺术上是一位全才,不仅散文是北宋最杰出的大家,而且诗词也有很高的造诣,开宋代“豪放派”词风。

此外在书画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1.大江:

长江。

2.淘:

冲洗。

3.故垒:

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周郎:

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14.酹:

(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5.穿空:

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6.雪:

比喻浪花。

7.遥想:

远想。

8.小乔:

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为妻。

9.羽扇纶巾: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10.樯橹:

船上的桅杆和橹。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强大的敌人,又作“强虏”“狂虏”。

11.故国:

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12.华发:

花白的头发。

13.尊:

通“樽”,酒杯。

14.酹:

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期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大好河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家长评价:

优秀()良好()一班()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1.人杰:

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

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项羽(公元前232-前202):

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活着的应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家长评价:

学生评价: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襟。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

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今湖北襄樊东南)。

诗与王维并称“王孟”。

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1.岘(xià

n)山:

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以南。

诸子:

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2.代谢:

交替变化。

3.往来:

旧的去,新的来。

4.复登临:

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登临:

登山观看。

5.鱼梁:

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6.梦泽:

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7.尚:

一作“字”。

8.羊公碑:

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氏,(公元704?

—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

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

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

崔颢传》里

13

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这些都是为了什么?

很值得人们思考。

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

1.黄鹤楼:

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

久远的意思。

3.晴川:

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4.历历:

清晰、分明的样子。

5.萋萋:

草盛貌。

6.鹦鹉洲:

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

故乡家园。

8.烟波:

暮霭沉沉的江面。

9.乘:

驾。

10.去:

离开。

11.空:

只。

12.返:

通返,返回。

13.空悠悠:

深,大的意思

14.川:

平原。

15.汉阳:

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6.乡关:

故乡。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

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

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14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少任侠。

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

后世因称陈拾遗。

敢于陈述时弊。

曾随武攸宜征契丹。

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

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

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

有《陈伯玉集》传世。

15

1.幽州:

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

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2.前:

过去。

古人:

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3.后:

未来。

来者:

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4.念:

想到。

悠悠: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5.怆(chuà

ng)然:

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

古时指眼泪。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16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

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1329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

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

1.山坡羊:

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

“潼关怀古”是标题。

17

2.峰峦如聚:

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

聚:

聚拢;

包围

3.波涛如怒:

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

指波涛汹涌。

4.“山河”句:

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表里:

即内外。

潼关:

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

5.西都:

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6.踌躇:

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

一作“踟蹰(chí

chú

)”。

7.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指秦汉故都遗址。

宫阙:

宫,宫殿;

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8.兴:

指政权的统治稳固。

兴、亡:

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一座座峰峦汇集在一起,黄河的波涛气势强盛。

潼关附近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地势险要。

眺望长安古都,心绪翻滚。

可叹当年秦汉帝王起居的地方,如今万间宫殿都化为了灰土。

朝代兴,是百姓的灾难!

朝代亡,也是百姓的痛苦!

18

长安怀古

【元】赵善庆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

狐兔悲,草木秋;

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

山,空自愁;

河,空自流。

赵善庆(?

-1345年后),元代文学家。

一作赵孟庆,字文贤,一作文宝,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县)人。

《录鬼簿》说他「善卜术,任阴阳学正」。

著杂剧《教女兵》、《村学堂》八种,均佚。

散曲存小令二十九首。

《太和正音谱》称其曲「如蓝田美玉」。

1.“骊山”二句:

骊山峰峦横亘;

渭河环流,一片秀丽。

岫(xiù

):

峰峦。

2.“山河”句:

险要的山川形势依然未改。

《史记·

高祖本纪》:

“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

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19

3.“狐兔”二句:

狐兔伤心,草木悲秋,都在哀叹长安的荒凉。

4.“秦宫”句:

秦始皇的离宫,隋炀帝的东都(洛阳)西苑,徒然遗下臭名。

渭河环流,一片秀丽,险要的山川形势依然未改狐兔伤心,草木悲秋,都在哀叹长安的荒凉。

秦始皇的离宫,隋炀帝的上林苑,徒然遗下臭名。

唐代的宫阙和汉代的陵墓到哪里去找呢?

山在那里白白地发愁,河也在那里空空地流动。

20

越中览古

【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21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⑴越中:

指会稽,春秋时代越国曾建都于此。

故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

⑵勾践破吴: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

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

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

⑶还家:

一作“还乡”。

锦衣:

华丽的衣服。

项羽本纪》: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后来演化成“衣锦还乡”一语。

⑷春殿:

宫殿。

⑸鹧鸪:

鸟名。

形似母鸡,头如鹑,胸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

叫声凄厉,音如“行不得也哥哥”。

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凯旋,六千义士都衣锦封官。

当初满殿的宫女如花似玉,而今这里只有鹧鸪飞落在这败壁残垣上。

22

满江红

【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3

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年从军,官至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

他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

因坚持抗敌,反对议和,为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

工诗词,但留传甚少。

词仅存三首,内容皆表达抗金的伟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深沉慨叹。

风格悲壮,意气豪迈。

有《岳武穆集》。

【注释】

1.此调又名《念良游》、《伤春曲》。

格调沉郁激昂,宜于抒发怀抱,故为苏、辛派词人所爱用。

双调,九十三字,仄韵(南宋后始见于平韵体)。

2.怒发冲冠:

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3.抬望眼:

抬头纵目远望。

4.尘与土:

谓功名犹如尘土,指报国壮志未能实现而言。

5.八千里路:

作者从军以来,转战南北,征程约有八千里。

“八千”与前句中的“三十”都是举其成数而言。

云和月:

指披星戴月,日夜兼程。

6.等闲:

轻易,随便。

7.靖康:

宁钦宗赵桓年号。

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次年掳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北去,北宋灭亡。

“靖康耻”指此而言。

8.雪:

洗雪。

9灭:

平息,了结。

10长车:

战车。

贺兰山:

在今宁夏西,当时为西夏统治区。

此处借为金人所在地。

缺:

指险隘的关口。

11.从头:

重新。

收拾:

整顿。

24

12.天阙:

宫门。

朝天阙:

指回京献捷。

倚在栏杆旁,我不由得怒发冲冠,一场潇潇秋雨刚刚停歇。

举目远望,仰天长啸,万千思绪,奔涌激烈。

为祖国奋斗,三十年的功名,自当视若尘土;

与敌人周旋,八千里的征程,何惧披星戴月。

千万不要随便虚掷了少年时光,等到头发白了才徒自悲切!

靖康年间的国耻啊,还没洗雪;

臣子的复仇之恨啊,何时能灭?

驾起远征的战车吧,直把那贺兰山踏裂!

壮志凌云,饿了就饱餐敌人肉;

谈笑风声,渴了就痛饮敌人血。

期待着这一天吧,让我们从头收拾好旧日的山河,向祖国献捷!

25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

李白的诗歌以豪迈的气魄歌唱自己的进步思想,抨击权贵,蔑视礼教。

但也时时流露出怀才不遇、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

从艺术上说,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大胆的夸张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形成豪迈爽朗的风格,是屈原之后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

26

1.《行路难》:

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开头。

今存最早的《行路难》是鲍照的十八首。

前人认为李白的《行路难》“似全学鲍照”。

第一首乃取意于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一首。

2.樽:

古代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

形容酒价昂贵。

珍馐:

珍贵的菜肴。

3.鲍照《行路难》: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4.闲来两句:

传说吕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

乘舟梦日边:

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

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

5.长风破浪:

据《宋书·

宗悫传》载:

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济:

渡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是多么的艰难,多么的艰难啊;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2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8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1.挂罥:

悬挂。

2.忍能:

竟能忍心这样干。

3.入竹去:

跑进竹林。

4.俄倾:

不久,顷刻之间。

秋天漠漠:

秋季的天空浓云密布,一下子就昏暗下来了。

5.布衾:

棉被。

6.雨脚如麻:

形容漏进屋子里的雨水密集。

7.丧乱:

指安史之乱。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29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濛濛的,渐渐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